義烏大批外貿商家帳戶被凍結被牽涉到電信詐騙 引發境內外對公帳戶...

2020-12-24 中原網視臺

根據義烏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義烏髮布」共同「官宣」的信息,2020年11月10日,義烏成立銀行帳戶凍結援助中心(下稱「援助中心」),並確保11月11日對外開放。

《華夏時報》記者近日調查獲悉,近年來尤其是去年開始至今,義烏出現大量做外貿生意的商家和外貿公司的銀行帳戶,遭到異地公安凍結的情況,導致商家外貿經營中貨款往來出現障礙,進而影響到日常的交易。究其原因,是由於帳戶被牽涉到電信詐騙。

義烏的外貿商家們對此反應強烈,並多次呼籲官方能出面幫助解決。現在義烏成立援助中心,更大意義上是官方層面為解決義烏外貿商戶和外貿公司的銀行帳戶被牽涉電信詐騙、導致帳戶被異地公安凍結而走出的第一步。

「義烏官方出面成立帳戶凍結援助中心,是維護義烏正常的市場運行和商戶利益的必要之舉。」中國企業資本聯盟福理事長、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不過,義烏官方除「官宣」信息外,目前對此事保持低調,對於記者的採訪未做過多解讀和回應。

被凍結資金達2000億?

在義烏當地著名的BBS稠州論壇上,關於銀行卡帳戶被凍結的話題討論非常熱烈。

記者看到,有經營戶發帖稱,因為有6萬元的進貨款存在問題,導致總額66萬元的銀行帳戶被異地公安凍結,致使生意、生活都出現困難,而且義烏市場是全國「營商環境」優良的代表,正常生意都是做到貨款兩清,帳戶被凍結對不明情況的外地供應商和採購商來說,還存在信譽的問題。

有一名要求匿名的商家之前因為一筆4萬元的貨款導致銀行卡內近400萬資金被凍結,其向《華夏時報》記者描述了自己所知的目前義烏經營戶們帳戶遭凍結的情況。

「2015年開始就有商戶的帳戶被異地凍結,但真正嚴重起來是從去年開始,涉及的幾乎清一色是市場裡做外貿的商戶和外貿公司,有些好幾張卡都被凍結,而義烏市場以外貿為主,所以有此遭遇的商戶數量大致佔到整個市場的七八成。」該名經營戶表示,帳戶被凍結是因為涉及到電信詐騙。

另有經營戶告訴本報記者,義烏市場的發展是建立在自由之上,所以經營戶做生意也不太講究正規,「很多人自己直接銀行開個帳戶就當交易帳戶,不分公帳私帳」。

當地銀行業一位高層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帳戶被凍結的商戶,大部分是正常生意的應收貨款,資金來源可能恰好涉及到電信詐騙的線索,或者很多手資金流轉追查下來,確實是受害者的。「我的理解是義烏外貿出口量大,導致交易資金流量大,而境外的一些熱錢會通過各種渠道特別是通過外貿這條線,更加容易流入境內,所以這幾年義烏的商戶或者外貿公司容易涉及這方面的問題。」

商戶們向記者反映,據他們互相間統計以及聘請的律師做出的統計,義烏外貿商戶和外貿公司被凍結的資金高達2000億。不過截至目前,義烏官方並沒有公布任何相關數字,因此尚無法從官方層面得到證實。

3月份,央行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支付結算管理 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加強打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7月28日,公安部通報今年以來公安機關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有關情況,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新型犯罪持續高發,已成為上升最快、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突出犯罪。

四部門牽頭組建援助中心

根據「義烏髮布」的信息,義烏成立的援助中心,主要負責梳理登記帳戶凍結信息、宣傳引導市場主體規範外貿貨款收付行為、為市場主體解凍提供諮詢服務、協助向異地公安機關溝通等工作。如發現銀行帳戶凍結,要準備營業執照、經營場所照片、場地租賃合同等主體真實性證明;主動聯繫凍結所在地公安機關,了解相關情況;及時諮詢銀行、律師和有關部門的意見建議。做好前期準備後,再前往凍結所在地公安機關溝通解釋,如要求在筆錄等書面文件上簽字,務必仔細核對相關表述。

「義烏商貿城商戶很多在貿易過程,特別是外貿中收款不規範,頻次高,部分無意有意之中成為洗錢等不合法收入的環節。」有接近官方的消息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因為帳戶被異地凍結的商戶越來越多,引起政府的重視,因此成立援助中心。

另有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義烏外貿企業多,做外貿生意的商戶多,所以帳戶被凍結的情況特別突出,官方成立援助中心是先摸底,了解到底有多少商戶的帳戶被凍結。

《華夏時報》記者獲悉,援助中心由義烏市商務局、義烏市公安局、國家外匯管理局義烏市支局、商城集團四部門牽頭組成。目前官方除了關於援助中心成立發布信息之外,後續沒有進一步的信息發布。

《華夏時報》記者向義烏市公安局詢問援助中心的情況,被告知此事由義烏市商務局牽頭,公安局不太清楚。記者又聯繫上義烏市商務局,詢問目前官方掌握的被凍結商戶的數量和被凍結金額,商務局方面回應稱在了解當中,但沒有透露其他更多信息。而作為市場經營戶「娘家」的商城集團,沒有回應採訪。

對此,柏文喜認為,疫情發生以來各地政府財政增支減收因素較多,財政壓力之下加上公安部近期允許凍結涉及網絡交易糾紛和涉嫌洗錢、犯罪的網絡帳戶的新規,各地公安和檢察部門,尤其是財政吃緊的地區,跨區域凍結電商帳戶的行為多有發生,在電商交易更為密集和頻繁且以個體工商戶為主而公私不分的義烏則尤為突出,對於正常的網絡交易和電商發展造成一定的困擾。義烏官方出面,有助於促進被凍結帳戶的商戶與凍結地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對於解決義烏商戶帳戶大面積被凍結的問題有一定的幫助,是十分值得肯定和借鑑的。記者徐超

相關焦點

  • 義烏大批外貿商家帳戶被凍結,引發境內外對公帳戶憂慮
    近日,義烏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義烏髮布」發布了一則消息,2020年11月10日,義烏成立銀行帳戶凍結援助中心(下稱「援助中心」),並確保11月11日對外開放。據《華夏時報》報導,近年來尤其是去年開始至今,義烏出現大量做外貿生意的商家和外貿公司的銀行帳戶,遭到異地公安凍結的情況,導致商家外貿經營中貨款往來出現障礙,進而影響到日常的交易。
  • 銀行卡、支付帳號、對公帳戶被凍結了該怎麼辦?
    微信帳號/支付寶帳號被凍結了,怎麼辦?我的銀行卡/公司對公帳戶被外地公安機關凍結了,怎麼辦?說實話,二弟看到這類信息的時候,其實是有點開心的,這說明我們的反詐騙力度又大了不少——當然也有一些誤傷。那麼,今天二弟就來科普一下,為什麼你的帳戶會被凍結?被凍結了到底該怎麼辦?1為什麼我的帳戶被凍結了?
  • ...自己」辦企業、開帳戶 鑽空子 不法分子用虛假對公帳戶實施詐騙
    其實,這不過是一個貪圖「蠅頭小利」而被騙出賣個人信息,結果涉嫌電信網絡詐騙甚至可能觸犯法律的普通人。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些不法分子以「做電商、刷流水」為噱頭,以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騙取他人出賣身份信息申辦營業執照、開立對公帳戶,然後高價轉賣給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團夥。
  • 四川破獲特大販賣對公帳戶案 一個帳戶轉手獲利數千
    ,以及境外賭博團夥的洗錢帳戶,流轉的資金實際上正是這些犯罪團夥的犯罪所得大量來自境外的資金不斷注入到了剛剛開戶的對公帳戶內,又迅速地流向下一級其他帳戶。銀行反洗錢機構監測到了這一異常的資金流動,「一個小公司,剛剛開通不到一周的新帳戶,咋會有這麼多境外的大筆業務。」警方通過多日的偵查證實了這一「異常」。「這些對公帳戶實際成為了電信詐騙團夥,以及境外賭博團夥的洗錢帳戶,流轉的資金實際上正是這些犯罪團夥的犯罪所得。」
  • 非法買賣銀行對公帳戶,為電信詐騙提供洗錢工具,長沙逮捕27人追捕...
    註冊空殼公司,在商業銀行開辦對公帳戶,並把帳戶非法出售,導致帳戶被廣泛用於電信詐騙、博彩業洗錢活動,為電信詐騙提供洗錢工具,成為犯罪分子的幫兇。近日,長沙開福區人民檢察院對林某中等27名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此外,追加逮捕18人。
  • 起底買賣對公帳戶亂象:六千一套可保售後,批量高薪招法定代表人
    劃重點 1作為支撐電信網絡詐騙黑灰產業鏈的重要一環,網絡上遍布大量打著「對公帳戶買賣」旗號進行違規交易的個人及網站,售價最低6000元一套。
  • 買賣虛假對公帳戶向年輕人下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1日訊 5月21日,濟南市歷下警方公布一起買賣對公帳戶的案例,民警通過一條簡單的線索竟然查出298套空殼公司營業執照,並成功凍結了89個虛假對公帳戶。
  • 不管好銀行卡和對公帳戶,中國的反詐騙事業就沒有春天!
    (本文共3513字,預計閱讀時間 9分鐘)電信詐騙的手段千變萬化,成功的標誌只有一個:把錢弄到手。把錢弄到手的方式有千種萬種,必須依賴的載體只有一個:銀行卡。使用銀行卡洗錢的技巧千奇百怪,最保險的辦法只有一個:對公帳戶。
  • 爺爺奶奶堂兄弟和嫂子開公司,倒賣對公帳戶,警方行動抓了425人
    據悉,買賣對公帳戶犯罪是電信網絡詐騙的上遊犯罪,嫌疑人通過買賣個人信息,註冊企業獲取營業執照和對公帳戶,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供便利條件,嫌疑人開辦的每一個對公帳戶都是用於詐騙群眾錢財。合肥警方在偵辦多起買賣對公帳戶信息案中發現,該類犯罪已經將「犯罪之手」伸向親人、伸向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損害的更是廣大不特定人民群眾的經濟利益。
  • 近期為什麼開對公帳戶這麼難?你不知道的金融詐騙內幕……
    近期翰林君收到很多客戶的反饋:「對公帳戶為什麼這麼難辦?被銀行反覆駁回3次?前後耽誤了將近一周時間,以前好像審查沒有這麼嚴格啊?!」怎麼銀行突然如此加班賣力?是為了業績考核?還是升職加薪嗎?別天真了。3月26日上午10時,深圳警方出動了300多名警力,代號「拔釘五號」銀行對公帳戶黑灰產專案展開收網行動,打響了全省涉電詐對公帳戶圍剿「第一槍」。行動當天,共查獲窩點79個,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86名,繳獲企業印章300多枚,銀行卡900餘張,U盾774個,手機100餘部,電話卡1000餘張,工商執照18張,公民身份證正反面照片1000餘張,對公帳戶和資料328套。
  • 央媒聚焦買賣對公帳戶:為何被不法分子盯上,有何黑灰產業鏈
    新華社昆明6月17日消息,今年上半年,買賣企業對公帳戶發案數在多地呈上升趨勢。據公安部門推送線索顯示,涉案帳戶大多與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各類違法涉罪資金流動關聯。警方提醒,近期部分中小市場主體經營困難增加、部分人群就業壓力上升,應特別警惕不法分子「鑽空子」。企業對公帳戶為何被不法分子盯上?
  • 「對公帳戶」一套500-1000元?甘肅天水公安斬斷違規交易灰黑產業鏈
    近日,天水公安機關重拳出擊,於2020年6月初成功打掉一個以代為註冊辦理營業執照及對公帳戶等手續買賣他人為詐騙犯罪分子提供「灰黑產」資金帳戶的犯罪團夥,為全省剷除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灰黑產業鏈再立新功。2020年4月,家住天水市秦區的宋某在網絡購買機票後,突然接到了這樣一條簡訊。
  • 倒賣銀行對公帳戶,來賓一團夥以此非法謀利,被警方端了
    警方供圖來賓警方通過摸排調查,發現自2017年以來,福建籍男子汪某藝通過發展來賓籍男子韋某勇、李某江、覃某升等人,組織他們聯繫來賓當地人員去註冊大量皮包公司和商店,併到各銀行辦理相應的對公結算帳戶,然後將所辦理的結算銀行卡銷售到全國各地和境外。除了在來賓收購對公帳戶外,汪某藝還在福建、河南等地收購。
  • 銀行違規辦理對公帳戶風險分析
    2020年5月長沙市公安局公布,長沙多家銀行職員違規為用於電信詐騙反洗錢處罰,特別是違反《企業銀行結算帳戶管理辦法》,更容易遭到人民銀行問責,就是銀行本身也可能因電信詐騙案件回溯倒查受到牽連,如果最後證明銀行沒有盡責,則可能導致銀行被暫停一至六個月新開立帳戶業務等監管措施,嚴重者甚至會影響銀行評價等級
  • 銀行對公帳戶非法買賣 一個要價1.5萬 為何受非法團夥青睞,成為...
    除了「中獎」,不少人也接到過自稱某地「法院」或「公安局」的電話,被告知涉嫌洗黑錢,要求將銀行卡內的資金轉到所謂的「安全帳戶」,以配合資金調查。「這些對公帳戶就是一個過渡的作用,比如洗錢,不法資金分散進入到這些帳戶裡,然後再轉走,藉助這個渠道掩蓋真實來源。電信詐騙裡,受害者把錢打進這個帳戶裡,也是很快就會被轉走。」某國有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
  • 起底電信詐騙:「零門檻」入行 「傻瓜式」作案
    目前,我國各地傳統刑事案件大幅下降,但電信詐騙等網絡犯罪發案率居高不下,屢禁不絕、屢騙屢成、屢騙屢新,危害巨大。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網絡犯罪已經實現全鏈條「產業化」,上下遊的各個環節均有專業「黑灰產業」商家提供服務。
  • 90後「高富帥」註冊8家公司,竟是為了利用對公帳戶…
    「公司營業執照、銀行卡、U盾、公章,把這些對公帳戶賣給他人從中牟利。」2日上午,在長沙市反電詐中心辦公大廳,辦案民警劉碩手舉8套企業資料,這是長沙公安機關在破獲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涉案的對公帳戶的開戶人為何來,註冊登記公司為長沙一家貿易公司。
  • 披兼職外衣 「跑分」 洗錢 註冊空殼公司倒賣對公帳戶
    披著兼職的外衣「跑分」平臺背後是條「洗錢」黑產鏈今年8月,興業警方開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行動,發現有部分人員使用的銀行卡有多筆大額不明資金流轉。目前已抓獲16人,刑事拘留13人,其中11人已逮捕,凍結銀行帳戶70餘個,凍結資金255萬餘元。
  • 為電詐團夥開數十個對公帳戶:多家銀行經理涉「幫信罪」被拘
    然而,近期以來,全國多地公安機關披露,對公帳戶成為了電信詐騙和洗錢團夥的高級「犯罪工具」。並且,註冊、買賣對公帳戶,成為了電詐黑市的一條專門產業鏈。 5月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湖南省長沙市公安局召開的新聞通報會獲悉,近日,長沙公安在打擊治理電詐犯罪中,排查出近百個用於電詐及洗錢的銀行對公帳戶。
  • 對公還款帳戶資金被凍結,這家P2P將暫停按月回款
    原標題:一問題平臺對公還款帳戶資金被凍結 涉近2000萬 信而富方面表示,原因系因部分平臺出借人等平臺相關人員,因平臺回款問題、爭議、糾紛等發起了訴訟、仲裁等司法程序,並隨意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強制執行等措施,對上述借款人還款帳戶中的資金進行了凍結和劃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