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為了旅行,嘉興下屬的烏鎮和西塘名氣都比它人潮湧動,似乎鮮有人去嘉興只單純為了吃幾頓飯,然後在街上漫無目的地晃悠。在梅雨季之前的嘉興,太陽有些烈,再加上溼度高的空氣,到了下午兩三點,整個城市有悶蒸的感覺,不耐曬的人被按下暫停鍵,躲在某個角落偷聽這個城市裡的動靜。
我雖然沒在這裡遇見孕育徐志摩的柔波,卻意外遇見了金庸江湖裡的「掃地僧」。出門吃飯前我是問馬達借的相機,在吃到第二家燒麥店時,上菜的阿姨非常自然地問了我一句:你這個鏡頭焦段多少的?相機應該挺貴的吧?阿姨的年紀看來五十五歲左右,頭髮接近灰白,不僅辨認出了馬達的相機屬於什麼段位,還能準確區分出變焦鏡頭和定焦鏡頭,並說出了「焦段」這個專有名詞。她問出口的瞬間我愣了一下,看了下鏡頭才回答出這個問題。三兩下的交手就讓年輕人誠惶誠恐,那些因為科技發展造成的世代差異不太明顯。
由此,嘉興人本身成了吸引我到處跑的動力。畢竟從主城區來看,它和大部分城市沒有太大的區別,街上的店面大多是 PVC 塗塑布做招牌,有某條被優化過的街道卻不怎麼是居民們的日常。這是嘉興 48 小時的開始,我拿不準是否應該鼓動你為了吃而去一趟嘉興,畢竟除了大名遠揚的五芳齋粽子之外,嘉興小吃的名聲還不足夠響亮,但又覺得這裡才有用足了心過平常生活的樣子,於是將在嘉興吃過的這些店分享出來,希望如果你們終有一天相遇,也不會錯過彼此。
/// 斜西街燒賣店 ///
斯文由表及裡,食物是店裡的法寶
如果要給嘉興的館子來劃分一個人氣,這家應該算是網紅店了,不過這種說法似乎顯得無關緊要。連在一起的有好幾個燒麥店,到店裡問起老闆娘,「隔壁同樣叫斜西街燒麥的是不是和你們一家」,老闆娘只是簡單地說,「不是,我們家開得比較久一點」。
入口的第一感覺是舒適,皮擀得薄厚適中,因為是肥瘦相間的肉餡,蒸完之後會有肉汁,如果是一吃肉餡兒就蹦汁的朋友,可以輕咬一口皮吸肉汁,像吃小籠包一樣。蒸的時間拿捏得很好,竹隔與燒麥之間沒有再用蒸籠布,皮不會粘在竹板上,也不會破。
筍脆脆的,切丁放在肉碎裡。鹽味很淡,也沒有味精,作為早餐吃的身心舒暢。即使是結伴前來的叔叔阿姨也沒人說話,大家再點一碗粉絲湯,安靜地吃著。桌上還配著醋壺和桐鄉紅辣醬,辣味自己調。
服務員勤快地擦拭桌子,店面乾淨又亮堂。
地址:南湖區斜西街 300 號 - 2
電話:0573 - 83370810
/// 四時春燒賣店 ///
鄰裡街坊熱情洋溢
四時春是個嘉興的連鎖店,這家新開張,店門頭的 LED 寫著嘉興面點第一名。每張凳子下都有插座,作為一家中餐館可以說是非常貼心了。服務員都是叔叔阿姨,人都非常好,就是在這裡,我被問了相機焦段。吃完飯後,老闆還從我這裡拷貝了圖片。
等待燒麥的時間裡,店面進來了一個討錢的老爺爺,老闆也沒有趕,而是和他說了幾句後,給了他錢。每個進店的人或多或少地都會和老闆聊上幾句,儘管店面的裝修是中式快餐常見的那種,但鄰裡街坊的熟絡和熱情恐怕其他店很難有。
燒麥皮擀得很薄,上頭還留著少許乾粉,稍微用點力皮就會破,肉汁會流出來。肉應該是機器攪碎的,非常細,團在一起仿佛肉丸,所以皮和餡兒分得稍微有點開。冬筍比較大粒,脆鮮脆鮮,套餐裡配的粉絲湯牛肉粒也多,不過湯和燒麥一起吃完有點鹹了。因為我吃得比較慢,叔叔還提醒我冷了就不好吃了。
兩家燒賣店的爭霸各有千秋,心中偏向斜西街多一點,大概是有點現代人的彆扭,想安靜吃飯吧。
地址:南湖區斜西街與磚橋街交叉口西南 50 米
電話:0573-82131777
/// 金林羊肉館 ///
直接進後廚點菜
這家餐廳是「最難將息」的沈宏非沈爺點名推薦過的。儘管肚子容量非常有限,但我要了一碗羊肉麵,還額外要了份兒羊肉。讓店家聲名遠揚的羊肉名不虛傳,羊肉先是被剁成半個拳頭大小,然後拿稻草捆好,先汆水,後放在燜鍋裡燜好幾個小時,單獨端上來的羊肉用小碗盛著,底下是醬油湯,油脂飄在表面,有著淡金色的油圈,很好看。
吃了一口,羊肉燜得完美,肥肉部分仿佛即將融化卻毫無膩感,瘦肉部分則料香更為明顯,多出一點點甜味。即使醬油色如此重,也只覺得香,絲毫不會鹹,還有回甘。因為骨頭都燜軟了,所以只要輕咬就能分離,不過覺得這樣一塊羊肉不該嚼,而是應該放在嘴巴裡細細感受。
隔壁桌的叔叔一碗羊肉麵,配一條蒸魚,喝了兩瓶半啤酒,抹抹嘴結了帳,那種獨自享受的感覺和五郎叔有得一拼。我想如果我家樓下的轉角就有一間這樣好味的羊肉館子,人生會莫名覺得多了一點支撐。
地址:南湖區文昌路 1 號
電話:0573-83924379
/// 鼎有名生煎館 ///
生煎似乎就是這個味道
廚房與街道的區隔是一塊玻璃,被擦得乾乾淨淨,路過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生煎底部的金色。當師傅打開蓋子灑芝麻時,誘得人直衝向店裡要了一份。
這家的生煎包我不敢誇海口,但內餡的鹹淡度、肥肉搭配度給我感覺和斜西街燒麥很像,一種正正好的舒服,好像它天生就是這樣的味道。他們家內裡也已經改造成中式快餐店的模樣,隱身在一排特點不鮮明的店面中,走近時難免將信將疑。
想起家鄉的小店也是這樣,如果不是熟悉的人帶著,根本摸不著頭腦,只會被庸常蒙蔽雙眼。
地址:南湖區勤儉路 935B
電話:0573-82098272
/// 五芳齋總店 ///
江南第一粽的真實感受
嘉興有沒有滿地都是五芳齋?沒有。
但嘉興不大,車程 10 分鐘之內總能找到一間。這次去的是總店,外表不浮誇,二三樓之間寫著江南第一粽。
門店裡售賣粽子的檔口只佔兩格,其他就是各種小吃了。因為做粽子測評時買了經典大肉粽和蛋黃鮮肉粽,這次到五芳齋原籍來也選擇了同樣的兩款。阿姨取出煮好的粽子並剝開,分別放了一個小碟,我還加點了一碗本地朋友推薦的肉湯圓。
首先能感受到的是原籍粽子很大隻,如果說真空版是 s 號,那現場版就是 l 號。料也給得更足,從裡到外調味也很均衡,都是淡淡的鹹。吃到最後,鹽、醬油、味精都會留一點在嘴巴裡,蛋黃款口感沙沙的,中間已經有漂亮的蛋黃油,比純肉粽還多一塊肉,也是有風乾過的樣子,無功無過。
肉湯圓外面軟糯糯的,咬一口,裡面的肉也是蹦著肉汁,肉餡並不是完全的碎肉,有肉的嚼勁在裡面,猜測是手工剁餡。每咬一口,糯米皮都會因為粘性而重新收攏,喜歡它!從此以後都有力氣吃鹹湯圓了!
地址:建國南路 286 號
電話:0573-82033737
/// 文虎醬鴨 & 宏達燒雞 ///
爸媽不想做菜時,就會買這些回家
在嘉興,這一雞一鴨的地位很高,第一天去買宏達燒雞時也才下午四點,本來想當下午茶,結果已經賣空了…
醬鴨和燒雞的共同特點是讓家禽本身的肉變得特點突出,與板鴨不用,醬鴨的鴨肉是肥美豐腴的,醬味到了最裡層,皮反而是清淡的,味道在一層層往下遞進。
嘉興的熟食檔口都是那種擦得乾淨的玻璃櫃,中間有個圓形的小拱門,遞錢遞貨遞二維碼。賣醬鴨的阿姨在案板的左邊還放著一個木算盤,一邊給我解釋老鴨和嫩鴨的區別,一邊說隔壁那家招牌是花體字的醬鴨店是新開的。阿姨們都很體面,從不說別人冒牌,只說我們這裡開得比較久。
燒雞將雞的嫩感保留了下來,只有鹽味被燒了進去,總覺得雞這個食材很奇妙,煮湯容易柴掉,炒熟又不容易入味,但有些方法讓它變得格外讓人掛念,比如炸雞,比如燒雞。
隨處可見,看到買下就好。一定要早點去,到下午三四點基本就沒了。
地址:文昌路 284 號(文虎醬鴨直銷店)
電話:0573-82064348
地址:南湖區建國南路 362 號(宏達燒雞專營店)
電話:0573-82033177
本來馬達還應該貢獻一段在粽子博物館裡吃粽子的感受,不過他說完雞肉筍粽和腐乳肉粽很好吃之後就跑了。
在餐與餐之間我還路過了一間名叫「日常」的咖啡館,在二樓呆坐了許久。窗戶打開,穿堂風吹跑了當天的暑氣,對面樓頂上的雜草緩慢擺動,招待完我的老闆在樓下打著鼾聲,均勻地起伏,伴隨著鳥叫。這是老城區裡的市井,有阿姨在遠處聊天,公交車來來回回,仿佛每一間城市的日常。
謝謝你看到這裡,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推送。
文:周小周
圖:周小周
設計:喬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