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筆下的「女孩成長聖經」,終於被拍出來了

2020-10-06 電影幕後故事

2017年,《我的前半生》橫空出世,盤活了亦舒小說的影視改編權,讓不少人看到了亦舒小說的潛在價值。


包括《喜寶》《流金歲月》在內的改編作品,隨之被提上了日程。


這兩部作品,都是二度改編的經典之作。


早在1988年,它們就曾先後推出過電影版——


88年的《喜寶》,由港姐冠軍黎燕珊主演;88年的《流金歲月》,由鍾楚紅與張曼玉主演。



如今,雖然新版《流金歲月》還未見眉目,但新版《喜寶》卻已即將與觀眾見面——定檔10月16日上映。



所以,趁著這股定檔的熱乎勁兒,我們今天就來盤盤它——


《喜寶》



《喜寶》是亦舒在華語文壇的封神之作,自問世以來,它已被翻譯成十餘國語言,暢銷7000餘萬冊。很多讀書排行榜,都將它譽為「女孩們的成長聖經」,是女性成長中的必讀之作。



亦舒寫《喜寶》的緣起,是她某次跟施南生聊天談及一種社會現象——當時香港很多女孩為走人生捷徑,找「糖心爹地」。


於是,推而廣之,她產生了寫一部以「拜金女」為主角的批判小說的想法。


剛開始,她只想寫一個女孩如何走向「墮落」、如何被老男人馴化的故事。


但寫作過程中,她又滋生出了很多新的想法。比如,她將勖存姿塑造成一個極富魅力的老男人,探討這樣的關係中是否存有真愛。


而書中的金句「最希望要的是愛,很多很多愛,如果沒有愛,錢也是好的。如果沒有錢,至少我還有健康」更是經久不衰,至今仍被很多人奉為金科玉律。



《喜寶》之所以被譽為「女孩們的成長聖經」,是因為它對女孩的愛情觀,具有多維度的啟發與影響。


早在多年之前,亦舒就看透了人性的貪心、欲望的溝壑難填,以及愛情陷落到婚姻中的真實模樣——沒有故作矜持,沒有半推半就,也沒有欲擒故縱。


《喜寶》裡的兩位主角,自始至終都對對方充滿坦誠。這種坦誠,與當下流行的愛情技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覆叩問著當代人的愛情觀。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選愛情還是選麵包,一直是一個令人深思的現實話題。


姜喜寶究竟會怎樣選擇屬於她的人生?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看吧!



主人公姜喜寶,原本是一個貧窮的劍橋女大學生。偶然之下,她結識了富家女勖聰慧,受對方邀請,她參加了聰慧的訂婚派對。


在派對上,喜寶同時吸引了勖家兩父子的注意力——父親勖存姿和獨子勖聰恕。


最終,喜寶沒有做勖聰恕的女朋友,而是成為了勖存姿的情人。


委身勖存姿之後,喜寶出賣了自己的青春和自尊,換來了巨大的鑽石和富貴的未來。她以為自己實現了人生的救贖,卻不知,這正是她毀滅的開始……



剛開始,在與勖存姿的交往中,喜寶還試圖保持清醒。


可沒過多久,她就在勖存姿營造的富貴鄉中迷失了自己:蘇格蘭城堡、全雷達控制的遊艇、用不完的現鈔……她得到的越多,就迷失的越多。


儘管喜寶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可是她並不快樂,因為在勖存姿身上,她並沒有得到她想要的情感慰藉。



交往過程中,勖存姿既是事業上的強者,也是兩性關係中的徵服者。他用盡一切策略,試圖在這段關係裡佔得上風。



說到底,勖存姿與喜寶之間,其實還是有愛情的。


只不過,這愛情當中摻雜了太多太多的複雜因素,以至於,使其難辨真偽。


喜寶的親生父親,是一個浪蕩子,在她出生不久之後就遺棄了他們母女。因為從小缺乏父愛,所以她會下意識地把其他男性當作自己理想中的父親,向對方索取關懷、照顧、肯定和讚美。


剛開始,她也是這樣對勖存姿的,但之後,隨著交往的不斷加深,他們逐漸由父親式的依賴轉換成了伴侶式的陪伴。


只可惜,在情感關係裡,喜寶像她的母親一樣,只會鬥爭,不懂構建。


她無法給予勖存姿理解與接納,更無法積極地與對方產生共情。


而勖存姿,同樣也是一個外冷內熱的人。他雖然會用物質討好女性,但在姿態上卻絲毫不謙讓半分。


所以,儘管兩人互相吸引,但腳下無根、內心匱乏的他們,卻註定無法在情感上彼此感知、彼此溫暖。



人們看待喜寶的角度不同,最終得到的經驗與感悟也會有所不同。


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年輕女孩被物質蒙蔽雙眼,最終走向墮落的故事。


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個事關女性個人選擇的故事,是用青春換後半生衣食無憂,還是甘於困窘,努力掌握自己的人生,這兩者其實並沒有孰優孰劣之分。


總體而言,這其實是一個小概率的傳奇故事,正如喜寶所說:「這是我一個墮落的好機會,不是每個女人都可以得到這種機會的。」



到今年為止,亦舒已經寫出了316本書,在長達58年的創作生涯裡,她平均每年都要寫5本半。


這其中,有300本左右都是小說。但多年過去,根據亦舒小說改編的電影卻只有區區十多部。


改編頻率之所以如此低下,主要在於兩大原因:一是,亦舒小說敘事簡潔;二是,她筆下的亦舒女郎氣質外貌都格外難尋。


正因如此,所以電影《喜寶》打從定角之初,就吸引了外界的不少眼光。


張震父親張國柱和郭採潔將在片中分別飾演男女主人公。



作為影壇老將,張國柱的角色駕馭能力,自然無需擔心。


相比之下,郭採潔顯然是更令人擔心的那一個——


作為新晉亦舒女郎,她是否能詮釋好那個外表穠豔內裡冰霜的姜喜寶?


如果說,之前我們對郭採潔版的喜寶還存有疑慮,那麼看過預告之後,我們至少可以安心一大半了。


因為無論外形還是氣質,她對小說中的喜寶,都做出了超高的還原。



亦舒筆下的喜寶,是一個身材豐滿、骨架玲瓏,性格潑辣且雷厲風行的女性形象,被勖家獨子稱作是「你是我爸爸理想中的兒子。」


就性格來看,喜寶與《小時代》中的顧裡,是有幾分相似的,她們都聰慧強勢,善於在男性社會中突圍而出。


只不過,與顧裡相比,喜寶帶有一種缺乏父愛的先天失落:


「她用潑辣的力量,遮住她沒有能獨立生根發芽的真正力量。她只在乎被愛,在乎能讓她被愛的資本,為此她會扮演兒子、情人和母親,但這些角色之外,她是誰?外表再魅力四射,內裡她始終是那個因為被父親拋棄而崩潰的小女孩。」


她更複雜,也更脆弱。


而預告中的郭採潔,剛好就將這種複雜與脆弱,詮釋的非常到位。



結合過往作品來看,郭採潔對角色的把控力和人物的塑造力,也是比較立得住的。


主演《小時代》之前,她也曾受到過不少非議,被書迷質疑是否扛得起女王大旗。但最終,憑藉「顧裡」這個角色,她卻成功地顛覆了自己過往的小清新形象,將女王形象深入人心。



據說,此次為了演好喜寶,郭採潔不僅在開拍前反覆閱讀了大量亦舒的作品,還呈上了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和自己對人物的思考。拍攝過程中,導演曾不止一次地發出感嘆:「她是最好的喜寶,有時候我甚至會覺得她就是喜寶,從亦舒的書裡走出來了。」


儘管《小時代》系列之後,郭採潔一直沒有出演過比顧裡更加成功、更有記憶點的角色,但此次出演喜寶,我們有理由相信她會突破過往形象,帶來新的銀幕驚喜。



雖然目前曝光的預告片,只有區區三十多秒,但透過預告,我們依然能夠看出,影片對原著裡那個紙醉金迷、奢華不已的貴族世界進行了幾乎完美的復刻。


色調亮麗、構圖考究、服化道精緻奢靡。



不難推測,這與製作團隊的精雕細琢一定密不可分。


據說,該片從籌備到製作完成歷時近5年,從演員的甄選到服化道的設計布置,無一不用心良苦。


就連向來挑剔的亦舒,也都對其讚不絕口,稱其製作精良嚴謹,演繹認真動情。


可見,這部電影確實值得我們為之期待。


期待10月16日在銀幕上與它見面!

相關焦點

  • 亦舒筆下的「女孩成長聖經」,終於被拍出來了!
    《喜寶》是亦舒在華語文壇的封神之作,自問世以來,它已被翻譯成十餘國語言,暢銷7000餘萬冊。很多讀書排行榜,都將它譽為「女孩們的成長聖經」,是女性成長中的必讀之作。《喜寶》之所以被譽為「女孩們的成長聖經」,是因為它對女孩的愛情觀,具有多維度的啟發與影響。
  • 《喜寶》電影郭採潔主演 原著被被譽為「女孩們的成年聖經」
    9月29日,由亦舒成名作《喜寶》改編的同名電影曝光了定檔預告和海報,宣布將於2020年10月16日上映。該片由同為女性作家的王丹陽女士執導,郭採潔、張國柱主演。  《喜寶》是著名作家亦舒在華語愛情文壇的封神之作,小說出版後已經被翻譯成十餘國語言,行銷7000餘萬冊。一度被譽為「女孩們的成年聖經」,是女性成長中的必讀之作。
  • 亦舒筆下 姜喜寶是一個怎麼樣的女人?
    據悉,當初讓亦舒產生創作靈感的,並非是現實中某個具象的人物,所以姜喜寶跟勖存姿在現實中都沒有人物原型。所以亦舒有了靈感創作出了喜寶這麼一個人物。當然,亦舒本人在現實中是靠自己努力奮鬥才得到所擁有的一切的,不管是留學的錢,還是跑車或者是奢侈品,她不是「喜寶」。但是不可置疑的是,現實中仍然有很多「喜寶式」的女性的存在,她們淪為金錢的附庸,而失去獨立自我和精神自由。
  • 《喜寶》郭採潔再現亦舒經典
    亦舒成名小說《喜寶》改編的同名電影曝光定檔預告和海報,將於2020年10月16日上映。該片由女作家的王丹陽執導,郭採潔、張國柱主演。電影的宣傳片一經推出,就令大家十分的驚喜。宣傳片推出短短兩天就已經有超過180萬的點擊率,相當的厲害。《喜寶》是一個撕破童話面具,直面愛情與物慾中艱難抉擇的故事。
  • 《印度墨》:亦舒筆下光怪陸離的香港娛樂圈
    小說《印度墨》,以及《印度墨》中女明星劉印子的故事,就是亦舒為讀者呈現的香港娛樂圈亦舒絲毫不避諱圈中的腌臢。最先出場的女明星是孟如喬。彼時,主角劉印子是孟的助手,一個家住違建天台屋的單純女孩。經孟如喬搭線,印子與唱片公司合伙人王治平籤了月薪十萬的唱片合約。儘管印子坦言她從沒唱過歌,聲線很弱。但唱片公司老闆王治平一笑道破:「有幾個歌星靠聲量成名。」
  • 黔籍作家王丹陽執導 亦舒成名作《喜寶》同名電影定檔10月16日
    貴陽網訊 根據亦舒成名作《喜寶》改編的同名電影將於10月16日上映。該片由黔籍作家王丹陽女士執導,郭採潔、張國柱主演,亦舒稱讚該片製作精良嚴謹,演繹認真動情。一度被譽為「女孩們的成年聖經」,是女性成長中的必讀之作。據介紹,電影版《喜寶》從籌備到製作完成歷時近5年,從演員的甄選到服化道的設計布置,無不反覆考量,毫不吝嗇地將亦舒筆下那個精緻奢靡的上流社會逐一還原。
  • 《喜寶》「小聲哭大聲笑」預告海報雙發 亦舒筆下女子傳奇人生
    片中主要人物姜喜寶、勖聰慧、喜寶父母等角色逐一登場亮相,伴隨著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人情冷暖,喜寶從不諳世事的女大學生慢慢成長起來,開始決心為自己的人生打拼籌算。亦舒筆下這一經典女性形象的不凡人生正式開啟,電影《喜寶》全國熱映中。
  • 為什麼看了這麼多亦舒,仍舊拍不好亦舒?
    但的確,女性一直是亦舒書寫的絕對主體,而男性的作用,不是給她們帶去愛與溫暖,而是傷害、醒悟與成長。亦舒的字句比較碎,碎鑽一樣閃著光。語言是相當流暢、幹練,傳達的價值觀非常清醒決絕:「……這社會是個血淋淋的大馬戲團,你若要生活好過,必須遊戲人間。」
  • 亦舒筆下的女郎,映照出怎樣領先時代的女性寫作?
    《流金歲月》是亦舒在1987年出版的小說,講述了兩名都市女性:蔣南孫、朱鎖鎖的成長與友誼。這部小說曾被兩度翻拍成影視劇,第一次在1988年翻拍成電影,由香港女神級明星鍾楚紅、張曼玉主演,豆瓣評分7.5;
  • 亦舒筆下,遠遠不止白襯衫卡其褲!
    牌子要穿得看不出來牌子,說出來似乎有點功利,但不妨參考,本來寫作者就是要給出很多非此即彼的結論,處處模稜兩可不得罪人,一篇文章就不必看了。向來以對白取勝的她,要讓讀者從角色的眼中去看每個人,就必須用到許多內心獨白作為打分機制:這個高級,那個上不了臺面……諸如此類。這正是許多人喜歡看亦舒的原因,因為她給了我們非常直白的意見。
  • 《我的前半生》還是挺好看的,但這也不能阻擋我懷念亦舒筆下的女主們
    原著粉表示這可不是我們亦舒的故事,人物又不對,結局也不對。越看到後面越會覺得電視劇的確遠離亦舒小說,這可以說是個全新的故事了,是架構在亦舒小說上的一個與時俱進的故事,其實改編是合理的,畢竟如何在2017年的上海拍出1982年的香港呢?
  • 亦舒筆下的《流金歲月》:是彌足珍貴的青春,還是認知碰撞的金光
    《流金歲月》是亦舒筆下的作品,這位出生於1946年,比中華人民共和國還要年長三歲的作家,用一字一句記錄著一個時代的歷史。亦舒女士籍貫浙江寧波,五歲起定居香港,現已移居加拿大。亦舒女士生活的年代裡,社會、思想、文化都處於一個極度動蕩的時代,她應該和那個時代的很多名人作家一般,即從父輩的精神思想裡傳承著古老的守舊的自我束縛圈禁思想,又在一個世界大環境相對安定的時期裡接受並享受愛與自由精神的脫胎換骨。
  • 《我的前半生》終於播完了,快看看炸裂的「亦舒牌」洗洗眼睛吧
    但實際上,曾經是《明報》記者的亦舒,筆下總是隨意就流露出穿搭品味,而且是超前的「時尚聖經」。更可愛的是,她筆下的名牌都很妖冶惑人,從廣東話翻譯而來,和我們平時看見的固有印象全然不同。亦舒給蒂凡尼翻譯的這個名字,總讓我想到拿破崙的一生摯愛約瑟芬皇后(她屬於Chaumet的品牌故事),瞬間就有故事了起來。
  • 亦舒《流金歲月》的極簡主義
    黃偉文一直臆斷著:要是用如今的時裝世界去置換,亦舒筆下的男女主角一定是可以穿上
  • 亦舒名作《喜寶》電影定檔10.16 郭採潔驚豔華語愛情封神作
    一度被譽為「女孩們的成年聖經」,是女性成長中的必讀之作。《喜寶》這部膾炙人口的小說中的許多金句,例如「想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很多很多的錢也是好的」更是經久不衰。從定檔預告中可以看出,影片為觀眾們完美復刻出了原著中那個紙醉金迷奢華不已的貴族世界,令人期待難耐。
  • 《流金歲月》大結局了,可很多人還沒明白亦舒想告訴我們的道理
    比如《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誰說我結不了婚》《了不起的女孩》以及最近關注度很高的《流金歲月》。說到《流金歲月》,不得不提亦舒,她的小說具有強烈的女性意識。她筆下的女主角,大半是早早放棄了古典浪漫主義深情的女人,以自愛自立為本。今天就為大家推薦5本亦舒的小說,一起走進她的文學創作世界。
  • 亦舒經典語錄(中英文對照)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讀亦舒,亦舒不寫小女人,她筆下的女主角都堅強、自信、深通人情事故、甚至強勢到讓人覺得有些殘忍。亦舒的故事,是一個女孩長成女人的必經之路,是擺脫王子公主童話迷夢的當頭棒喝。曾有人說「香港有亦舒、臺灣有瓊瑤」。瓊瑤的寶貝兒們多是長不大的小女生,而亦舒筆下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
  • 《我的前半生》陷入失控狗血劇情,亦舒的前半生比電視劇精彩
    亦舒筆下的女子向來都是清爽時髦毫不費力,用夜間飛行香水筆下女主角讀名校,自己卻上野雞大學1973年,亦舒以27歲高齡(亦舒自己講是「極端超齡」)留學英國,「拋開香港的一切《流金歲月》中蔣南孫的扮演者張曼玉亦舒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很投入,但所有工作與她鍾愛的寫作相比都不過是提供素材的一次次體驗而已,有的單位不允許職員發表文章,亦舒就一次次變換筆名,但她的文風大家都太過熟悉了,還是一次次被人家認了出來
  • 亦舒拒認親兒 兒子蔡邊村拍紀錄片尋母
    蔡邊村在香港出生,現居德國,他拍過4部短片及紀錄片,《母親節》在香港、柏林和溫哥華取景,人物包括其繼母、朋友、女兒、女友和已經去世的父親蔡浩泉,還有父親和亦舒的共同好友、著名作家西西。  昨日,獲得新浪實名認證的亦舒微博有更新,但並未對事件作出任何回應,只是如常引述小說中的片段。
  • 兩個《流金歲月》與亦舒的美式極簡
    筆下的蔣南孫和朱鎖鎖,其實蔣南孫才是主角,那是亦舒筆下的一種慣常女性樣貌,有擔當,有血性,但是也不需要活得晶瑩剔透,不需要太圓潤,女人不是神造,亦舒筆下的蔣南孫是一種成長型的女性,前半段都是一種印照,照亮生活中的更多的角色,去做了一種陪襯,活得表裡如一,有時候沒有太多心肺,也不需要過度修飾;後半段自然可以成為強韌的狠角色,講義氣,有思考,情感行動都是那種很都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