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於華為、小米、OV等企業受到新冠肺炎等問題的限制,導致其手機在中國臺灣的市場不得不暫停。而HTC和華碩則針對這一市場,準備新一輪的進攻——對於他們來說,華為、小米、OV遺留的市場,就是自己未來的「機遇」。
但是,HTC和華碩,真的能成為這一市場的替代者嗎?
華為、小米、OV的布局
隨著科技的發展,企業們都會發現一件事情——一旦自己的行業出現了龍頭,那麼自己的利潤將會直線下跌,而自己的地位更是會被其他友商隨時取代。
如果小米沒有通過投資企業實現全生態鏈布局,那麼小米的對手只有OV、華為等企業(雖然目前也是);如果華為依然只專注於通信,那麼它的對手只有諾基亞等通信企業。
但他們沒有隻專注這些——小米投資了大量企業,並布局了AI+IoT產業;華為不僅僅專注於通信,還拓展到終端、雲計算等多個領域,同時還在2019年8月發布了「1+8+N」的物聯網戰略;OV更是基於自己的手機產業,開始布局IoT產業。
華為、小米的AIoT布局
可以說,他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斷的在這些領域中布局,在提升品牌影響力的同事,不斷加強用戶的黏著度。
(1)小米:投資「圈」地
小米作為一家從事智慧型手機的企業,其在多年的發展中,不斷堅持以手機為核心的物聯網布局。但由於成立初期,小米手機以低價殺入市場,從而使小米在後期的發展中依然被貼上「低端機」這一標籤。
為了撕掉這一標籤,小米在後期的發展中,逐步提升手機價格,並推出相關的概念性手機,如小米MIX Alpha。而隨著用戶需求的不同,小米逐步推出針對不同用戶需求的手機,如CC、紅米、黑鯊等系列手機。
在多種手機的全面打法下,小米在2020年第一季度實現303億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2.3%。手機銷量達到29.2百萬部,同比增長4.7%。
根據Canalys的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市場佔有率上升至11.1%,排名全球第四,是五大手機廠商中僅有的兩家維持出貨量同比增長的廠商之一。
基於龐大的手機銷售數量,小米的IoT產業也得到迅猛發展,據小米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收入為人民幣130億元,實現了7.8%的同比增長。
據小米所公布的內容稱,其在AIoT領域中,已經實現2.52億臺連接數量,同比增加42.6%,擁有5臺以上連接至小米loT平臺的設備的用戶數達到460萬,同比增長67.9%。而在智能生活領域,小愛同學月活用戶數達到7050萬,同比增長54.9%。米家APP月活用戶數達到4000萬,同比增長53.4%。
小米還宣布對AIoT進行戰略性升級,改為「手機x AIoT」。
小米稱,手機業務和AIoT生態布局,不是簡單加法,也不是簡單並列關係,而是能引起質能轉化的方程式。AIoT業務要成為手機業務催化劑、助燃劑,滲透更多場景、贏得更多的用戶,獲得海量的流量和數據。
對於小米來說,IoT產業已經是他們未來發展目標。但不可置否的是,小米始終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從他們出生那一刻起,「網際網路」已經刻在他們的基因中。
而網際網路企業在建立物聯網生態圈的做法也相對「暴力」。
對於眾多企業來說,生態圈的建設,不僅僅是需要企業自身的影響力,同時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推動合作夥伴的發展,而這部分資金的投入,並不會在短期內看到收益——也有較大的概率導致投資失敗。
但投資企業,卻是小米CEO雷軍最為拿手的方式——雷軍作為天使投資人,投資的企業不在少數,投資的項目包括卓越網、逍遙網、尚品網、樂訊社區、UC優視 、多玩遊戲網、拉卡拉、凡客誠品、樂淘、可牛、好大夫等20多家創新型企業。
在2011年,雷軍更是與許達來一起發起設立了天使投資基金順為資本。
在投資方向中,雷軍堅持三條原則:第一是不熟不投,第二是只投人不投項目,第三是幫忙不添亂。同時也考慮四個條件:大方向很好,小方向被驗證,團隊出色,投資回報率高。
在這種投資方式下,小米共投資超過290家公司,總帳面價值約人民幣300億元。而小米投資的企業在前期均是圍繞小米為主——以小米手機為核心,為小米提供基於自己優勢的生態建設。
在這種打法中,小米與投資企業達成良好的「合作」模式——小米生態鏈企業可以直接使用小米多年來在供應鏈、工業設計、品牌和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從而實現快速成長。通過這一合作模式,在2019年,小米處置投資錄得稅後淨收益人民幣869百萬元。
在小米的布局下,小米在物聯網產業中的規模已經超越蘋果等國際頂級企業。
不可避免的問題是,雖然小米取得了成功,但分析小米的產業鏈不難發現一個重要因素——小米物聯網布局一切以小米為核心,一旦小米手機出現問題,產業鏈必然會引起一些列的波動。
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小米生態企業在2018年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逐步獨立運營。
簡單點說就是小米生態鏈企業不再局限於小米,而是自立品牌、獨立運營,同時在一定時間內,為小米提供無縫連接的產品。
這一舉措,猶如反哺——在這些生態企業還未正式發展起來時,小米通過各種手段使其快速長大,一旦可以獨立運營就放開手,讓其「獨闖江湖」,並配合小米爭奪市場。
(2)華為:「1+8+N」+「鴻蒙」
華為作為中國最為領先的科技企業,其成立之初從事通信行業。在物聯網時代中,華為依然以連接通信為核心,從而布局其他行業,例如物聯網,華為在發布會時所說:「我們只是負責連接,而不是去生產各個終端。」
為了更好的拓展物聯網產業,華為發布了「1+8+N」的戰略,該戰略以手機為核心,從而帶動8個智慧交互平臺,並讓各類符合HiLink標準的泛IoT設備相連。
在泛IoT中,華為分為兩個板塊:華為嚴選和其他符合標準的設備。其中的差別主要是管理方式不一樣,華為嚴選主要由華為協助銷售,並對其售後等服務負責,該產品必須嚴格按照華為的要求生產。而其他符合標準的設備,只需達到最低要求即可,但華為並不會對該產品擔負任何責任。
同時,華為同時還大力打造以巴龍5000通信晶片為核心的晶片,通過該晶片,各個設備能直接連接5G網絡,從而提升數據傳輸,進一步加強設備與設備之間的聯動速度。
此外,華為的「鴻蒙」作業系統也開始逐步發力——在華為的「1+8+N」物聯網戰略布局中,鴻蒙系統將是取代安卓,成為繼iOS、安卓、Windows之後的第三個作業系統。
但就目前而言,「鴻蒙」系統僅僅在華為智慧屏及比亞迪「漢」實現落地,在其最新發布的HUAWEI MateBook X筆記本中,尚未搭載「鴻蒙」作業系統。
據華為方面了解,其將在2020年9月份的開發者大會上發布「鴻蒙2.0」作業系統,按其計劃,今年將打通PC、手錶和車機等產品終端,進一步完善華為「1+8+N」的物聯網布局。而在2021年,「鴻蒙」系統將進入華為的音箱和耳機這兩款產品之中。
一旦華為「鴻蒙」系統布局完畢,那麼將直接對安卓和微軟等作業系統造成直接影響,同時也會促進我國物聯網產業的高速發展。
「生態」時代,單品不再有「爆款」
智能家居產業在國內剛興起的時候,「爆款」成為他們口中的名詞,那時擔任歐瑞博市場經理的Henry曾說道,智能家居產業亟需一款「爆款」來推動產業的發展。
而隨著科技及產業的發展,「爆款」似乎沒有人再提——不管是誰,都在打造以自己為中心的生態圈,「爆款」的影響力已經過去。
小米和華為等企業就已經走在了這一時代中,在他們的生態鏈中,手機成為人機互動的入口之一,也是最為重要的入口。
但對於HTC、華碩等品牌來說,手機只是單品——而對大陸企業來說,手機作為單品的時代已經是過去時。
不是同一水準,又如何打贏一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