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3月20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每年2、3月,是日本的考學和發榜的季節,各個大學的發榜公布牌前擁擠著考生和學生家長們,不時傳來歡呼雀躍的聲音,有時也會聽到幾聲哀嘆。隨著華人二代的成長,華二代也不斷進入大學考生的行列。
華人社會繼承中國尊師重教的傳統,華人子女成為日本各個名牌大學的有力的競爭者,在發榜的季節捷報頻傳,考上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的考生也不乏其人。3月10號東京大學發榜後,一些考生的家長訴說了他們的子女成功考上東大的體驗。
姫紅女士——自由奔放式的教育與伴跑
兒子考取了東京大學。
不由得又回想起,孩子成長到今天的一幕一幕。越發的覺得作為父母,能夠參與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段,就是在小學入學前的一兩年和小學期間。那段時間的參與,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美好難忘的回憶。說實話,進入中學以後,他的獨立性漸漸增強,不願父母過問他太多的細節,我們對他的這段時光,也就有了很多的」空白」 和想像的空間。
從對父母的依附,到自我意識的發芽,再到人格的獨立,這應該是大多數孩子的成長軌跡。我們的家庭教育理念,就是覺得應該順應這個過程,在孩子自我意識增強之前打好基礎。所謂基礎並不僅僅只指學習,更重要的應該是綜合素質。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但是很多人沒有機會得到發揮,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我們孩子小的時候,讓他體驗了很多私塾。有公文、遊泳、鋼琴、美術、手工、體育、圍棋、壁球、拳擊、空手道等,希望他能從其中找到一個他的「用武之地」。有些當場就沒興趣,有些就堅持下來了。特別是鋼琴,一直堅持到高中二年級的最後,幾乎每年都參加一次鋼琴比賽。選擇什麼完全憑他的興趣,我們從不強求。忘記了是什麼起因,這孩子對數學的那些趣味小問題感了興趣,每當小學生新聞送來的時候,他總是先翻到趣味問題那一頁,把所有的問題一氣做完。
我們就因勢利導,把初級的奧數問題給他看。這下他對數學著了迷。小學(中學也沒間斷)階段的奧數每年都參加,預賽基本都能通過,有一次決賽還得了優勝。這使得他對數學有了自信。通過奧數和相關的活動,接觸到了著名數學家広中平佑、Peter Frankl。有一次活動在關西的名門學校灘舉行,他對那個學校留下了深刻印象。
考中學時,他一定堅持要去試試這所全日本最難考的中學,結果真的考取了!我們當然不可能搬家去關西上學,只是作為他的一次挑戰,按照日本的說法叫做「紀念受驗」,後來還真的成了「紀念」,發榜那天還接受了採訪,灘校門前的留影被刊登在「PRESIDENT Family」雜誌上。
最後入學的中學,是離家很近的一所很好的中學。上中學以後,他居然迷上了從來沒有碰過的籃球,訓練都是在上完課的傍晚或周末,似乎蠻辛苦,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倒在床上睡一覺。體育運動使他的體魄越來越健壯,對我們來說是件欣慰的事。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針,我們這種自由奔放式的,也僅供大家參考。有些孩子非常有毅力,哪怕是不喜歡的事情也能強迫自己把它做好,我們也很羨慕這種素質,但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到。感覺教育孩子像是在養花草樹木,需要施肥,澆水,陽光等養分,讓他從內部生長,而不是藉助外力而拔苗助長。
辰辰的媽媽——吹盡狂沙始到金
春暖花開之際,兒子居然接到東大的錄取通知書,對於孩子的爸媽來說真是意外的驚喜,回憶兒子初高中的生活,真是感慨萬千。
六年前兒子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離家四十多公裡的這所初高中學校,並在櫻花盛開季節中入學了,開始了每天往返學校約九十公裡的奔波。六年間風雨無阻,從沒聽見兒子叫苦叫累,也沒缺一天課,累計行程近十七萬公裡,今年高中畢業終於跑到這場馬拉松的終點了。當媽的我只想對兒子說:辛苦了!你的堅持讓我感動!
話說兒子考上中學後,第一年學習還認真,沒想到初二就得了中二病,每天沉迷遊戲無法自拔,加之通學時間每天近三個小時,在家幾乎不怎麼學習,而且青春期很反叛,令父母很頭痛,每天跟兒子打遊擊戰,拔Wifi,藏手機藏平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記得有一年冬天晚上12點父母把Wifi拔掉後,兒子奪門而出,利用咖啡廳外面的Wifi玩愛拍到深夜三點才回家。
即使對這樣的孩子,當媽的也從不甘心放棄。高中二年級開始去駿臺學習數學和英語。因為兒子喜歡林先生講中文,又選了東進的中文和化學。當我問兒子為何考上了東大,兒子回答說:「關鍵是我喜歡學習,當然也喜歡玩遊戲。」
東大馬上就要開學了,這也將是兒子下一場馬拉松起點。希望兒子能充分利用自己努力爭取到的良好環境,不忘感恩,不畏將來,努力學習做人做事做學問,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健宇的媽媽——哥哥是弟弟的好榜樣
3月,即將迎來櫻花盛開的季節,一年一度的大學考試也將落下帷幕。我的小兒子楊健宇,用東京大學的合格通知書讓家裡提前盛開了櫻花。
兒子3月份出生,在班裡屬於小生日,但他除了個子小,其他方面都沒有任何劣勢,可能上面有一個大他三歲的哥哥的緣故吧。從小就是哥哥的小尾巴,什麼都要模仿哥哥。玩拼圖、下期是哥倆從小的愛好,也讓兒子們從小培養了數學腦子。
當哥哥中學考試進了開智中高一貫校時,弟弟也不示弱,三年後比哥哥更優秀的成績考進了開智。為了和哥哥在一所學校,還放棄了早稻田附屬中學。
兒子從小就顯示出對數學的愛好。當哥哥在高一高二參加日本奧林匹克數學,並兩次闖進決賽後。自己也暗下決心,買了書自學奧數。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初三、高一、高二連續三年闖進了決賽。雖然最後沒能拿回獎牌,但也讓他定下了將來從事理工科這條路的決心,雖然艱辛但很有樂趣。
三年前哥哥順利考上了東京大學。那年5月,兒子一個人去逛了本鄉校園,想必那時他的心中有了一個新的目標。開智高中有一套完整的補課制度,所以高三時兒子留學校學習的時間長了,回家就是玩遊戲。備考期間的親子關係正是考驗媽媽智慧的時候。幸好,兒子在玩遊戲之外還有一個愛好:看≪東大王≫,每周一次的東大生參與的猜謎節目,兒子一次不落看得津津有味,還跟著一起搶答題目。每當這個時候,媽媽也會放下家務,坐在兒子旁邊,雖然幾乎一題都答不上,但可以為兒子助威。這時也是媽媽最放鬆的時候。
回想這些年來,倆孩子學習上沒讓我操什麼心,我只是照顧好他們的一日三餐,衣食起居。我覺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學習還重要。至於學習是孩子們自己的事,他們想學,做父母的儘可能創造條件;如不想學,強求也學不成。幸運的是,上天給了我兩個在數理上有天賦的孩子,當然後天的努力也很重要。
4月,兒子將和三千多名一年生迎來東京大學的入學式。新的旅程即將開啟,在這令人興奮的時刻,我們預祝這些優秀且勤奮的東大一年生,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智司的媽媽——與兒子伴跑,也提高了自己
在日華人閻曉霞的兒子今年成功考上了東京大學。
在談起兒子成功考上日本第一學府時閻曉霞感觸頗深地說:
孩子考上東京大學,要感謝的人太多。為考東大,給他從四歲送考私立小學的私塾,到了小學五年級又送他去考中高一貫制的名校。因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同時兼顧,不加思索把自己最喜歡的工作辭掉。
他也很努力,成績一直很好。但在他十二歲接受了最大的打擊就是沒考上最想去的築駒付屬,現在還記憶猶新娘兒倆在附近公園抱頭痛哭。我當時不知怎麼安慰。去了第二志願的學校後,因成績一直不下前三,但我知道他一到大考就緊張,一緊張就空白。我當時也束手無策。就想到他屬龍,去普陀山拜佛。
還要感謝的是在東大讀書的校友們,有買東大文具用品的,有單獨微信問情況的。不在東大的日本校友寄卡片和巧克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