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時所有的缺點都是優點,
不愛時所有的優點也都會變成缺點。
兩個怪胎相遇之後,彼此的怪,不再奇怪,亞洲首部iPhone拍攝劇情長片。在愛情的世界裡,我們是彼此的怪胎。
陳柏青是一名嚴重神經性強迫症患者,有非常嚴重的潔癖。每月的15號是柏青唯一一天出門採買的日子,就在某個命運的15號,他遇見了與他「同病相憐」的另一個怪胎—陳靜。原本以為自己要永遠孤單活在這世界上的兩人,老天爺讓他們相遇,發展出一塵不染的愛情,仿佛擁有了彼此就不再害怕被世界遺棄。然而這段看似命中注定的關係,卻在柏青的強迫症突然消失後,漸漸的變了…愛情的承諾,真的能永保新鮮嗎?
工整的劇本,成功執行了三幕劇。
《怪胎》宛如好萊塢盛行加入奇幻元素的賣座浪漫愛情電影,沒想到臺灣可以不透過青春/校園/熱血等本土賣座元素卻依然可以執行。原本以為劇情發展會如預期發展至結尾,導演竟做出反思安排,拉高了劇本格局。
林柏宏與謝欣穎在前半段的喜劇段落也表現地恰如其分,可愛逗趣成功引發觀眾的哄堂大笑,後半發展亦揪心地創造出投射共感。(儘管有實力,兩者是否具備票房吸引力,我認為這有待商榷,畢竟愛情片很吃卡司)
文本的同質性擴及本片了些微酷兒、女性電影命題。像是同性戀與雙性戀的相戀、出櫃者與櫃內者的交往、男女的職涯發展不同等等,這都明指出《怪胎》不單單是純粹的愛情劇。
前半段是很可愛的愛情喜劇片,後半段話鋒一轉變成探討社會化與非社會化之間的隔閡,以及生活迎向變化的逆來順受,立場轉換,改變依舊是必然的,《怪胎》是一部執行的相當工整的實驗電影,但也許全片維持著像前半段愛情喜劇的調性,我會更喜歡。
比想像中更喜歡,前半段特別有趣也很可愛。「愛的時候,那些對方的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那些缺點都將成為致命傷。」很多很多的人在踏入關係之前,總覺得只要夠愛就能克服一切困難,可以為了對方而改變自己,對方也將因為愛而為自己做出改變,但又是否有想過,在不變的情況下,是否仍能維持一樣的愛?世界上亦沒有不變的事,可是在茫茫大海之中,又豈能去細思那些變與不變對愛情的影響,只是在踏入任何關係前,總得好好思考過,才能不後悔。然而在現代社會追求速食愛情的趨勢之下,這些又豈是容易的事,要有一個和你同樣認真、同樣想為一段感情負責的人更是一件再難不過的事了,與此同時我竟只能雙手一攤、聳聳肩,期待下一個遇見的人能如我一樣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