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日,《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媽媽發文證實女兒去世的消息,年僅25歲,疑似因心梗猝死。
不少網友深表惋惜,心梗相關話題再次引發廣泛關注。
近年來,年輕人猝死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很多平時身體健康的人,也未能逃過心梗猝死的魔爪!
對於急性心梗,年輕人一定要充足的認知,且時刻保持警惕!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聊聊這一健康話題。
什麼是猝死?
世界衛生組織將猝死定義為:平時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
在醫學上,猝死分為心臟性猝死和非心臟性猝死。
心臟性猝死
因心臟原因而引發的猝死。最常見的疾病為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多死於急性心肌缺血,急性發作時來勢洶洶,短時間內就會死亡。一旦發生,有效營救時間非常短暫。
非心臟性猝死
指心臟以外原因導致的死亡,比如支氣管哮喘、腦出血等。
為什麼年輕人更容易發生猝死?
據統計,約80%以上的猝死為心臟性猝死。
老年人由於基礎疾病的病程長,常見的冠心病、高血壓、肺心病、擴散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等。反覆的發病,身體機能就會有一種耐受或者代償。
而對於年輕人,由於心臟沒有形成代償保護機制,很多人因急性心肌梗死誘發惡性心律失常。比如,室顫就相當於心臟驟停,瞬間失去意識導致猝死,電除顫是急救猝死的最有效手段。
相對於老年人,年輕人發生心梗時更容易猝死。
警惕!心肌梗死發病年齡越來越提前
識別心梗早期症狀很關鍵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
臨床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發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約100萬人。每18秒到20秒,就有心梗事件發生,每3名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過30%。
研究報告顯示,部分心血管疾病開始呈現年輕化的趨勢,45歲以下心梗發病率逐年上升。
①急性心肌梗死常見的症狀包括:
胸痛、胸悶或伴有背痛,雙上肢不適、多汗等;多在活動時或夜間、休息時發作;胸痛、胸悶症狀每次持續3至5分鐘;休息或停止活動可好轉,部分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此外,部分患者也會出現一些非典型症狀。
②心肌梗死常見的誘發因素包括:情緒激動、勞累過度、大量吸菸、飲酒、氣候突變等。
③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抽菸、飲酒,尤其是40歲以上人群,當胸部不適,伴有出汗、噁心、嘔吐等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就醫。
預防心肌梗死
這些知識點要記牢!
來源:央視新聞、科普中國、健康中國、北京晚報
赤峰市紅十字會接受捐贈方式
重要提示:捐贈時請註明捐贈資金用途,如未註明捐贈資金用途,則統一記入日常捐款,按期予以公示。
赤峰市紅十字會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多份關注 多份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