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男星因「主動脈夾層」離世!每年10月是它的發病高峰期

2020-12-24 騰訊網

在醫學界,有一種急症死亡率極高,用「九死一生」形容也不為過,從青年到老年,都是它的狩獵對象,這便是「主動脈夾層」。

據臺媒報導,9月16日,中國臺灣藝人黃鴻升(藝名「小鬼」)去世,年僅36歲,輿論認為其死因系在浴室滑倒撞到頭,無人發現救治不及時離世。

9月20日,黃鴻升的經紀人透露,其真實的死亡原因,其實是主動脈剝離(又稱主動脈夾層)造成血管阻塞。

主動脈夾層到底是什麼病症?哪些人是高危人群?怎樣及時識破並預防?《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權威專家一一解答。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中心心外一科主任 劉永民

解放軍總醫院急診科教授 孟慶義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劉健

什麼是「主動脈夾層」?

主動脈是人體最粗的一根動脈,也是人體承受壓力最大的一根血管。它從心臟的左心室發出,向上、向右、再向下,像一根弓狀的管道,沿脊柱下行,並在胸腔和腹腔內分出很多分支,向全身各處輸送血液。

主動脈壁分內、中、外三層,內外壁就像房子的內牆、外牆,中層由結締組織構成,好比房屋的鋼筋混凝土。

正常情況下,主動脈中間的「鋼筋混凝土」非常結實,牢固地穩定住內外壁,但如果存在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危險因素,血流的衝擊力會把內膜撕破,讓中層斷裂(暴露),血液跑到內外膜之間,就形成了主動脈夾層。

通俗地講,主動脈夾層就是血管劈了。若不及時救治,血流會衝破外壁,就像黃河決堤一樣,造成大出血、休克,死亡就是一瞬間的事。

主動脈夾層的典型症狀是:多急性起病,前胸、後背感到撕裂樣劇痛,疼痛可向下延及腹部,嚴重者可導致休克。

累及升主動脈的夾層,叫A型主動脈夾層,夾層朝著心臟方向撕裂;發生在主動脈弓以下部位的叫B型主動脈夾層。

A型主動脈夾層疼痛部位一般在前胸、後背,B型疼痛部位偏下一些,多在後背、腹部。

臨床統計,主動脈夾層患者中,B型略高於A型,但死亡率遠低於A型。國外統計顯示,A型主動脈夾層一旦發生,隨著時間推移,每小時死亡率增加1%;如果不及時手術,48小時的死亡率為50%,一周內死亡率為70%,一個月內死亡率為90%;即便上了手術臺,國外統計的死亡風險也有15%~20%。因此,用「九死一生」形容這個急症一點不為過。

5類人要格外小心

主動脈夾層有較為明顯的高發人群,以下5類人要特別警惕。

1

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是主動脈夾層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據統計,該症患者八成都有高血壓病史。

有的病人平時血壓控制得還可以,但在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屏氣用力等情況下,血壓一過性升高,就可能誘發主動脈夾層。

2

動脈硬化患者

動脈硬化患者主動脈的彈性變差,尤其是血管中層的結構變「糟了」,患者在上身突然扭轉、伸展或抬起的瞬間,主動脈受到猛烈牽拉,就可能造成血管壁撕裂。

「曾有個病人打麻將時,舉著牌先往後仰,然後突然往桌上一拍,血管就劈了。」孟慶義教授表示,我國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發病年齡提前,是我國主動脈夾層越來越多、且發病年齡早的主要原因。

3

肥胖者

胖人腹部脂肪多,會造成膈肌上抬,主動脈根部須承受更多壓力。

4

孕婦

孕婦因為胎兒的存在,主動脈也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另外,孕婦由於激素變化會使主動脈中層發生囊性改變,因此是主動脈夾層的高發人群。

5

馬凡氏症候群患者

這是一種較罕見的遺傳性疾病,這類人的心臟和大血管存在先天性缺陷,容易發生主動脈夾層。

每周三、十月份,主動脈最易撕裂

雖然主動脈夾層發病兇猛,但國內外多項研究發現,它的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月份和晝夜規律,在這些危險時刻不妨格外小心。

北京安貞醫院孫立忠教授研究團隊聯合美國耶魯紐哈芬醫院研究人員發現,每周三、十月份,主動脈夾層高發。

研究人員分別從所在醫院選取研究對象,共納入1642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其中中國患者1397例,美國患者245例,患者平均年齡51.6歲,其中76.7%為男性。結果顯示:

冬季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發生率為33.6%,夏季為17.2%,春季和秋季均為24.9%。

按月份來看,10月發生率最高,為10.5%,其次是2月和12月份,8月發生率最低。與每年5~8月相比,每年9月至次年4月,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發生率明顯升高。

研究還發現,一周中周三發生率最高(15.5%),周一次之(15.2%),周日發生率最低(12.8%)。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研究人員,也發現了類似的規律,在分析了2011~2018年在同濟醫院確診的2048名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數據後,研究人員發現:

34.2%的病例發生在冬季,夏季發病率最低為14.8%;

夜間2~3點發病率最低,上午9~10點是第一個發病高峰,下午16~17點是第二個高峰,但合併高血壓的患者發病早高峰在上午7點,老年患者發病早高峰在10:40。

防治主動脈撕裂的5個關鍵

主動脈夾層屬於心血管急危重症,死亡率高,但可防可控,關鍵是去除高危因素。

No.1

控制好血壓

人人都要關注自己的血壓,一旦發現偏高,一定要積極治療,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生活中要避免大喜大悲、熬夜、過勞等可引起血壓驟然升高的因素。

生命君提醒廣大高血壓患者,血壓高不僅會慢慢地傷害心、腦、腎等器官,還會引發主動脈夾層這種能迅速奪去人性命的急症。

No.2

防治動脈硬化

現代人因為飲食結構調整及體力活動減少,動脈硬化逐漸增多且出現年齡越來越早。

應該積極改善生活方式,控制熱量攝入,多吃果蔬,增加運動量。

臨床上有個衡量動脈硬化的指標叫「脈搏波傳導速度」(PWV,是用壓力感受器或都卜勒超聲信號等方法檢測不同部位的脈搏波,能準確評估動脈血管的僵硬程度),應將其列入中老年人常規體檢中。

No.3

減少某些突然發力的動作

老年人多有動脈硬化,生活中應儘量避免上半身突然性大幅度扭轉、拉伸等動作。

例如,起床、從沙發上站起身時動作要慢;廁所馬桶邊最好有個扶手,起身時借一下力;東西掉在地上,不要探著上身去夠,而應該走近然後蹲下再撿,可減少主動脈夾層發生的風險。

No.4

儘可能地避免外傷

外傷也可能導致主動脈撕裂,如車禍傷、墜落傷等,這些力量可引起受傷局部及遠處的主動脈內膜廣泛撕裂,造成一個或多個裂口的主動脈夾層。

No.5

重視體檢

心臟彩超、X線平片,有助及早識破主動脈夾層,MRI、CT均可做出明確診斷。

一旦懷疑或確診主動脈夾層,應該立即到醫院治療。成功獲救的前提是迅速就診、準確判斷、及時手術。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胸痛患者千萬不要盲目地使用抗凝藥,應該首選心臟彩超檢查。

如果發現主動脈管腔內有漂浮的內膜,就可以懷疑主動脈夾層。目前我國很多醫院開闢了胸痛門診,幾家大的血管外科中心水平居國際前列,手術死亡率低於國際平均值。▲

本期編輯:鄭榮華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張彤 張冕

等等,右下角點個再走

相關焦點

  • 36歲男星因「主動脈夾層」離世!每年10月是它的發病高峰期
    據臺媒報導,9月16日,中國臺灣藝人黃鴻升(藝名「小鬼」)去世,年僅36歲,輿論認為其死因系在浴室滑倒撞到頭,無人發現救治不及時離世。9月20日,黃鴻升的經紀人透露,其真實的死亡原因,其實是主動脈剝離(又稱主動脈夾層)造成血管阻塞。
  • 36歲男星因「主動脈夾層」離世!沒有比這更致命的胸痛了!
    ,無人發現救治不及時離世,年僅36歲。但是還有另一種更致命的胸痛——主動脈夾層。 有研究顯示,50%主動脈夾層患者會在48小時內死亡,70%會在1周內死亡,90%患者會在3個月內死亡,毫不誇張地說,九死一生! 這到底是怎樣一種病呢? 一、血液「走岔了」!
  • 36歲男星身亡,主動脈夾層造成血管阻塞,這種病很兇險
    9月16日,年僅36歲的臺灣省男星黃鴻升被發現在家中的浴室內身亡。當時警方根據現場情況,初步判定黃鴻升的死因疑為準備洗澡時不慎滑倒碰到腦部昏迷而家中無人送醫所致。9月20日,經紀人公開宣布黃鴻升的死因為主動脈夾層造成血管阻塞而不幸身亡,徹底推翻了此前的死因猜測,但年輕輕輕就因病逝世,不免引起眾人頗多惋惜。主動脈夾層是什麼疾病?為什麼這個病會導致如此年輕的生命猝然離世?什麼是主動脈夾層?
  • 臺灣36歲男星,因突發「主動脈夾層」離世!每年這時是...
    據臺媒報導,9月16日,中國臺灣藝人黃鴻升(藝名「小鬼」)去世,年僅36歲,輿論認為其死因系在浴室滑倒撞到頭,無人發現救治不及時離世。    9月20日,黃鴻升的經紀人透露,其真實的死亡原因,其實是主動脈剝離(又稱主動脈夾層)造成血管阻塞。
  • 主動脈夾層治療技術獲重要突破 惠及每年五萬發病患者
    主動脈夾層,是一種危重症心血管疾病,它發病急、死亡率高、手術難度極大。如何降低手術難度,成為及時救治患者的關鍵。人體的主動脈由內膜、中膜和外膜組成。所謂主動脈夾層,就是原本流動在主動脈腔內的血液由於內膜的破裂流入內膜和中膜之間,造成了夾層。
  • 殺死」知名男星的到底是急性心梗還是主動脈夾層?
    據臺媒報導,9月16日,中國臺灣藝人黃鴻升(藝名「小鬼」)去世,年僅36歲,輿論認為其死因系在浴室滑倒撞到頭,無人發現救治不及時離世。9月20日,黃鴻升的經紀人透露,其真實的死亡原因,其實是主動脈剝離(又稱主動脈夾層)造成血管阻塞。小鬼病逝初期警方初步推測是急性心肌梗死,而現在說是主動脈夾層引起的血管阻塞,矛盾嗎?
  • 36歲藝人猝死原因不是網傳的洗澡滑倒!竟是主動脈夾層導致心臟停跳...
    杭州網訊 近日,36歲藝人黃鴻升突然去世,令許多人痛惜不已。此前網傳其死因是獨居在浴室摔倒之後無人相救導致。不過,經過解剖和進一步調查後發現,真正的死因並非摔倒。9月19日,經紀人接受採訪透露,黃鴻升是由於主動脈發生夾層後,主動脈內膜剝離堵住右冠狀動脈,發生心跳驟停而死亡。
  • 36歲藝人因「主動脈剝離」去世,這種病究竟有多兇險
    在醫學界,有一種急症死亡率極高,用「九死一生」形容也不為過,從青年到老年,都是它的狩獵對象,這便是「主動脈夾層」。
  • 臺灣藝人黃鴻升真正死因曝光,秋冬為發病高峰期!
    近日,臺灣知名藝人、主持人,年僅36歲的藝人黃鴻升(小鬼)被發現猝死家中。隨著屍檢結果出爐,死亡原因浮出水面,為「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主動脈夾層。
  • 冬季心血管病高發 謹防「不定時炸彈」主動脈夾層「爆炸」
    主動脈夾層發病突然、進展迅速、死亡率高,是心臟外科最為危急、複雜的疾病,被冠以「旋風殺手」的惡名。發病後如不及時手術治療,48小時內的死亡率超過50%。長沙縣中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羅伯承提醒,冬季心血管病高發,謹防「不定時炸彈」主動脈夾層「爆炸」。
  • 主動脈夾層:冬季裡的「奪命」背痛
    劇烈背痛突然發作          60歲的路先生是商河縣人,因「突發的後背部撕裂樣疼痛」由家人送往商河縣中醫院,在進行CT檢查後,考慮主動脈夾層,病情危急。隨後緊急轉入濟南市中心醫院救治。到達中心醫院後,路先生被直接推進了國家級胸痛中心,醫生接診、完善相關檢查後,路先生被確診為主動脈夾層Stanford B型。
  • 「奪命高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主動脈夾層(AD)又稱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乍一聽,很陌生,頗有孤陋寡聞的感覺,難道它是一種罕見的病?事實並非如此。"超級大腦"愛因斯坦、最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法國的戴高樂將軍都是死於這個"奪命高手"。還有中國女排的老對手海曼(美國排球名將),1986年在日本比賽時,剛剛被換下場坐在替補席上,就因為主動脈夾層倒了下去,再也沒有起來。它非常兇險、非常緊急、非常致命,它的緊迫性和死亡率可以甩心肌梗死、腦梗死、惡性腫瘤兩條街,一旦發病,要是搶救不及時,在幾小時至幾天內就會要命。
  • 楊丞琳初戀36歲黃鴻升因「旋風殺手」猝死,秋季致命高發病來了
    前幾日,娛樂圈又傳來了噩耗,臺灣知名藝人小鬼黃鴻升被發現在家中意外離世,享年36歲,眾多明星好友在社交平臺哀悼。遺體經過解剖檢驗後,查明了猝死原因,並非是洗澡滑倒所致。9月20日,經紀人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黃鴻升主要是由於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堵塞猝死的。
  • 兩成突發意外死亡都因它 主動脈夾層是導致猝死的常見病因
    相關統計顯示,突發意外死亡患者屍檢發現20%是主動脈夾層,它是導致猝死的一個常見病因。哪些人群易受 主動脈夾層「青睞」?隨著中國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急性主動脈夾層發生率有上升趨勢,且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
  • 楊丞琳初戀36歲黃鴻升因「旋風殺手」猝死,秋季的致命高發病來了!
    前幾日,娛樂圈又傳來了噩耗,臺灣知名藝人小鬼黃鴻升被發現在家中意外離世,享年36歲,眾多明星好友在社交平臺哀悼。
  • Stanford B 型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術後並發A型夾層
    方法 自 2013 年 11 月至 2018 年 3 月,南京鼓樓醫院外科治療 Stanford B 型主動脈夾層 TEVAR 術後並發的 A 型夾層患者 14 例,其中男 13 例 、女 1 例,年齡 24~66(52±3)歲,合併高血壓 13 例,糖尿病 2 例,馬方症候群 1 例。
  • 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和治療|主動脈|併發症|替換術|夾層|診斷|治療|...
    急性AD國際註冊研究(IRAD)結果顯示,AD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3歲,其中,Stanford A型AD佔60%~70%,男性約佔65%。中國AD註冊研究(Sino—RAD)結果顯示,我國AD患者平均年齡約為51歲,其中Stanford A型AD約佔40%,男性約佔76%。我國AD患者年齡較歐美國家年輕10歲以上。
  • 31歲的生死劫,主動脈A型夾層
    日前,我院成功為一例(31歲)主動脈A型夾層男性患者實施全主動脈弓置換手術,術後恢復過程一波三折,出現了截癱症狀。我們及時行腦脊液引流減壓術,使患者運動功能逐漸恢復。這標誌著我院的搶救治癒能力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什麼是主動脈A型夾層?
  • 主動脈夾層——中年人的隱形殺手
    朋友馬上將他送往醫院,經檢查,他被確診為患了主動脈夾層。什麼是主動脈夾層?主動脈是人體中最大最粗的動脈血管,直接與心臟相連,血流從心臟泵出後,通過主動脈運送給身體各臟器、肢體,如果主動脈出現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機體正常運行。患者會感到劇烈的刀割樣、針刺樣或撕裂樣疼痛,通常持續而難以忍受,甚至產生瀕死感,危及生命。
  • 胸痛莫大意,不只是心絞痛那麼簡單,警惕「隱匿殺手」主動脈夾層
    1986年8月24日美國排球運動員海曼,因主動脈夾層破裂猝死。2001年1月3日我國排球運動員朱剛,因主動脈夾層破裂猝死。英國國王喬治二世、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均死於主動脈夾層破裂。突發胸背痛在急診臨床上常見,諸如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已為人們所了解,而主動脈夾層則相對鮮為人知。主動脈夾層是主動脈內膜撕裂後,主動脈血流經內膜裂口進入主動脈壁內,撕開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中膜的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