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華泰
時光匆匆流逝,諸事不過滄海一粟不堪回首,能夠跨越歲月的溝壑給一代人留下深刻的記憶:唯有「鄧麗君小姐」開啟的華語流行歌曲,仍深深紮根於民間,她那溫柔純淨、用情專一、用美好的心靈演繹的歌曲,至今尙無人超越。
筆者本來就只聽其音,未見她容顏之人,然而每當聽到她柔軟細膩的原唱音樂「小城故事」,從不裝顏的原生態,平靜而不虛榮「唐人」圓滿美女的笑臉,好像她尚在人間,分享祖國日新月異的巨變!歌聲不是寫文作畫,這是天生具有,加上後天的感悟成就的。所以聽歌見照培加親切,猶如她踦著自行車置身於人群之中,從沒有感到她早已去另一個世界繼續唱歌去了!
記得79年我去金華進修木材專業技術,晚上做完作業,總會去有錄音機的學友房間聽鄧麗君歌曲。日間苦噪的課題,經過她那甜美歌聲的中和,瞬間感覺這個世界真好,我不說找到知音那麼高尙,而我們需要的是真真切切渴望。那時候剛剛改革開放,鄧麗君的歌曲算是「進口歌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洋詞曲調」。那時的年青人缺少的是文化生活的灌需,已聽厭了遍地反覆盛唱的京劇樣板戲,也許鄧麗君小姐的歌曲,蘊含著中華民族的草根文化,正好讓久旱逢甘露的年青人,需要那種朝氣蓬勃的生機。這就是鄧麗君小姐作為流行歌曲啟蒙者的魅力。
當時,「甜蜜蜜」、「在水一方」等歌曲隨處都可聽到,空氣中似乎瀰漫的都是她的音樂。這個時代的年青人是潔樸的,不講愛情的話題,只覺得鄧麗君的歌曲細膩純凈、甜美好聽,誰都會哼上一首,後來才有了「鄧麗君粉絲」時髦的新名詞。然而當時電視臺還不能播放她的直播演唱會,更讓人聯想見廬山真面目的念頭?據說:「鄧麗君是贊成二岸交流演唱會的,多次要求來北京開演唱會。只是當時臺灣當局蔣經國不同意與大陸往來活動,指令當時臺灣宣傳主管宋楚瑜,勸說鄧麗君暫不得去大陸演出」。這件事成了她最大的遺憾,一輩子未踏上中華大地,未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黃河、長江,這是作為一個炎黃子孫,尋求中國文化根源的正當想法。但是她對國家卻有著異常執著的深情:「她在海外演唱《四海都是中國》,唱得動情時泣不成聲,臺下粉絲也伴淚婆娑」。我想鄧麗君小姐還是一個喜歡旅遊的人,而欲不可達將給她帶來多大的傷感啊!
鄧麗君始終堅持自己是中國人,在日本發展時期,要求每場演出會:1、必須演唱中國歌;2、還必須穿旗袍;3、要淡妝。不管日本歌迷不懂中文,但讓別人要知道她是中國人。
1953年1月29日,鄧麗君出生於臺灣玉林縣眷村。正如她在《小城故事》歌裡描述的那樣:「村裡故事多,又充滿喜和樂的地方」。她6歲開始四處演唱各地的民調與黃梅戲。1963年,她演唱的黃梅戲《訪英臺》獲得電臺歌唱賽冠軍。那年她才10歲。
13歲她的一曲《釆紅菱》獲得臺灣金馬獎歌唱比賽冠軍;從此與中視籤約,正式開始唱歌生涯。
二年後休學,專心唱歌,她說:「自小唱歌其實很苦,但是自己選擇想唱歌,我是很高興的事」她對唱歌的執著,成全了自己,以致一舉成名。
17歲她獲得臺灣金鐘獎首位最佳女歌星,她開始受邀世界各地演出。她那肉嘟嘟的笑臉,樸實無華衣著,得體又時尚,臺形青春高雅,煥發著別樣的光亮,以顯示她的溫柔純淨,。30歲不到她就拿到了一個歌手能達到的最高成就,實現了「哪裡有中國人,哪裡就有鄧麗君的盛況,她的原生態的歌聲遍布於世界各地。
然而她的事業與情感生活,好像二條軌道炮的列車截然不同。18歲開始她情竇初開,一生經歷了7段不滿意的婚姻結局。
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在泰國清邁,因哮喘病突發,死於急性心臟病。據報導:鄧麗君在那天下午5點多的時候,陷入了生死攸關的境地。當她被送往醫院搶救時,卻遇到醫院下班的時間。自賓館至醫院途中又遇20分鐘路阻,造成搶救最佳時間而亡,十才可惜。
回首鄧麗君短短的43個春秋,但她的歌聲卻影響了好幾代人,往昔音容笑貌盡在回憶裡。
如今,仍有許多人用她的原唱歌聲作為練唱對照範本,鄧麗君曾說:「我最大的財富是祖國十億個掌聲和懷念」。24年彈指一揮間,但十億個掌聲依然。
鄧麗君在郊外旅遊圖片。
鄧麗君在美國牧場做一個真正的牛仔圖片。
鄧麗君難得穿一身輕型白色的舞裙,恰如「鶯歌燕舞」。
鄧麗君穿著一身牛仔裝,靜坐沉思。
鄧麗君能演奏多種西洋長笛等樂器。
鄧麗君在泰國水果店買芒果吃圖片。
鄧麗君把美麗的微笑送給關心愛護他的觀眾。
筆者作為看「熱鬧」的音樂門外人,難以評價鄧麗君小姐的千秋,因此把鄧麗君小姐最美好形象的一面,儘量選擇她生活中休閒放鬆、舒適愉悅的照片,以使圖文搭配得完美一些,作為對一個故人的敬意。謹以此文懷念「中國流行歌曲啟蒙者」鄧麗君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