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的娛樂功能漸漸放大,而教化功能漸漸隱退之後,螢屏上出現的多數是商業劇,以迎合大眾趣味和時令價值觀為主,以求碰個彩兒、買個好兒,用堅挺的收視率換豐厚的回報。很少有人跟觀眾掏心窩子了,撩動大傢伙一起吐槽或許有,但誠心誠意地以傳統道德和正向人格與觀眾交流的,真不多。正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播出的《我心燦爛》就是這樣一個異類。
說到《我心燦爛》就不能不說其製片人劉文武。這是中國電視劇界的傳奇人物,他掀動過極端高大上的《雍正王朝》《走向共和》為代表的歷史劇高潮,也開闢過《醜女無敵》這般極端商業化的「山寨劇」的先河。沒有人能像他這樣在兩極遊走,兩邊都曾引領風潮。如今,他和他的製作團隊正在致力於「道德三部曲」的打造,第一部是《孔子春秋》,第二部是《我心燦爛》。
道德文章從來難做。古往今來,沒有人願意被耳提面命。網絡時代,每天都有極盡感官刺激的視聽產品上門。道德文章要想戰勝逆反心理,需要潤物細無聲。要想和很黃很暴力競爭,只能靠故事講得崎嶇又入心。由孫豔華編劇並導演,王志文、艾麗婭、朱剛日堯、王思思等主演的《我心燦爛》,在這方面做了功課,費了心血,也見了成效。
(1)家庭與時代
讀解《我心燦爛》,可以家庭為單位,洞察時代風雲。
葉文祥(周野芒)一家是時代棄兒。葉父是大商人,解放後定性為剝削階級。葉父逃到了臺灣,葉文祥莫名其妙被打成「右派」,苦日子一過幾十年。《芙蓉鎮》裡的秦書田什麼慘樣兒都知道吧?葉文祥同樣是掃街的,任何一個貧下中農路過,都可以施以訓斥。戰戰兢兢,唯唯諾諾,自家的東西不敢要,自家的老婆不能用,自家的學問沒處使。更悲催的是,撥亂反正終於有了脫帽的機會,一查檔案他根本不是在冊的「右派」,這個壓了他多年的帽子摘無可摘。這就是個人被時代玩死的典型案例,在轟轟烈烈的革命年代,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是這般階下為囚,死去活來,無處為家。有這樣的經歷,人不變態又能怎樣呢?葉文祥的自私、懦弱一直是這部劇的戲劇推動力之一,他似乎別無選擇。
彭世忠(周迅)一家全是流氓無產者。世道紛亂,小人得志,這個小時候飯都吃不飽的傢伙當上了街道革委會的頭頭,開始了欺男霸女、魚肉街坊的混蛋生涯。他是葉文祥生活中的魔神,每天就是「吃飯睡覺打文祥」,然後覬覦人家的老婆。他也是趙方圓(王志文)一家十幾年吃糠咽菜苦難史的製造者,全不顧趙家內當家唐姐曾經的恩惠,一次次無恥地敲詐。凡流氓無產者,都是沒有底線的混世魔王,毀個約,扯個慌,耍個混蛋,那是看家本領。老彭如此,他的兩閨女一文一武,本質上也是如此。老大新華是衝動型,直給,硬上,愛誰誰。老二美華是精明,拐彎,暗地裡使勁兒。這一家子各顯神通,是這部劇矛盾衝突的永動機。
趙方圓一家是普通市民,他本人是葉家商鋪裡的夥計出身。他們成分不高也不低,面目不紅也不黑,本來不應該身處漩渦中心。可是架不住炮捻子那紅(代樂樂)降落在了他們家的院牆裡,第一集裡就讓他們與「反革命」為伍了。中間還回來一趟,讓趙家仁(朱剛日堯)的家庭立生裂紋。趙方圓如果讓倪大紅演,那就成了十足的「老好人」。由王志文來演,大家惦記著他以往的英風俠氣,這個人物再窩囊,也覺得「將以有為」。彭家得志,葉家倒黴,那是共和國的火紅年代。彭家落架,葉家平反,那是新時代大踏步而來。趙家則是不管在密雨如織的時代,還是八仙過海的時代,都不是最紅的,也不是最綠的,而是頂著風,逆著水,奮力守護著高貴的「中國良心」。
(2)個人之品質
分析這部劇,也可以個人為麻雀,解剖出不應該被忽略的珍貴品質。
趙方圓的閃光品質是守諾。一幅《清明上河圖》的贗品,被彭世忠作為武器,壓了趙家十年都不止。為什麼?因為葉父臨走前把這幅畫交給趙方圓保管,他就死也要守得畫的安全,完璧歸葉。這有些像武俠小說裡的「奪寶」模式,一部武功秘籍百家搶,一幅明代畫牽動三家心。眼瞅著塵埃就要落定,平地又生出一番兒,畫還是不能歸還主人。一諾千金,趙方圓為此降低了全家的夥食水平,在神氣活現的小人面前低頭,甚至還要犧牲女兒的青春。在行將就木時,他還惦記著畫,感嘆自己「方是原則,圓是方法」的一生留有遺憾。守諾成了精神信仰,可敬。守諾守到不近人情,可嘆。
趙家仁是醫德的化身。醫者父母心,在他還沒當醫生的時候就知道換位思考,拯救了危難之中的那紅,將家庭拖入整體的危難。當了醫生之後,他更是不看領導面子,不恤老婆前程,只管行使一個醫生的神聖責任。他的死穴是那紅,這個哈雷彗星般的女人一出現,他就六神無主,行為昏聵。但他真的是一個好醫生,一個在今天的白衣天使裡不太容易看到的醫生。
趙家慧(王思思)是堅守愛情的楷模。為了心上人,她不怕上山下鄉。為了家裡人,她的淚水心中流。流言蜚語不改其志,潑婦當門寸步不退。禍事臨門,歐陽進了監獄。不離不棄,她在牆外苦等。王寶釧寒窯十八載,趙家慧一等整九年。如果導演不給雲開日出、花好月圓的結尾,觀眾是不答應的。
趙家信(曹徵)是做生意的,他的關鍵詞是誠信。商人分四品:一流的先要臉後要錢,二流的先要錢後要臉,三流的要臉不要錢,四流的要錢不要臉。趙家信經商的過程就是在這四條河流裡飄蕩搖擺,他堅守過,沉淪過,最後回歸。他的身上帶有改革初年企業家的原罪,但他並沒有徹底迷失。
趙家義是正義的守護者,從小到大一直守護著不幸的妹妹。趙家好是寬容的化身,雖然遭到了戕害,但默默地原諒了加害者。
每個人都代表一種品質,六根柱子支撐起了劉文武道德理想國的大模樣。當然還不止這些,其他人物也都參與了道德探討。強情節的推進中,總是上演背離道德還是回歸道德的艱難抉擇。一幅畫,畫的是道德百態圖。
(3)敘事與演技
像所有的情感劇一樣,兩三家人的糾葛鋪滿了螢屏,婚戀和仇怨局限在這個圈子裡發生、解決。跟其他情感劇不大一樣,這部劇像傳奇劇一樣「說死人就死人」,葉之火、葉夫人、彭世忠、趙家好都死得比較突兀,每次都掀起了血雨腥風。這些略顯刻意之處所以還能下咽,是因為這部劇的生活質感做足了,無論是大清早憑票買肉「七層樓」,還是街頭推銷美容霜的活報劇,還有80年代二逼青年的搖擺舞和爆炸頭,都能勾動我們的回憶,撫慰我們的心懷。編導孫豔華在構築情節上還需加油,但在生活質感的營造上已見功夫。
王志文一直是亦正亦邪的,好壞由心,這次依然妥帖。出彩兒的是周迅的彭世忠和周野芒的葉文祥。此周迅非彼周迅,男,中央戲劇學院教師,潛伏在教師隊伍中的實力派好演員。這個臉譜化的人物,由他的娃娃臉充任,少了很多戾氣。再加上他的滑稽演繹,討嫌的同時多了些可愛。周野芒當年是老版《水滸傳》裡的林衝,那會兒是文氣陰狠的殺手,這次是可憐又可恨的知識分子。這部劇裡寫進骨髓裡的其實是葉文祥,他的不幸固然是時代之所賜,個人心性裡的陰沉、自私甚至毒辣也清晰可見。書讀得多不見得能陶冶人性,也有可能給壞的行跡找到心安理得的辯護詞,「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不是空話。
幾個年輕人裡,朱剛日堯和丁柳元相對成熟,曹徵和王思思的形象與角色匹配度高,王翊丹和王檸分飾彭家姐妹,表現搶眼。總的來說,壞人總是有較大的塑造空間,演來過癮,好人總是束手縛腳,考驗演技。這部劇只有王志文一個大牌,但陣容搭配頗見匠心,哪怕是露面不多的何支書也看上去很像那麼回事。
看這部劇,我更加堅信:電視劇必須有表達。表達得好不好是能力問題,表達不表達是態度問題。敢於做道德文章就是勇氣,能感染到一群人就是功德。
文/李星文
《我心燦爛》故事梗概
70年代後期,南方某小城的一個小宅院裡生活著趙、葉、彭三家人。趙方圓和老伴唐妙香養育了趙家仁、趙家慧、趙家信、趙家義、趙家好五個孩子,一家人過著清貧但溫馨的生活。趙方圓受父親之託,幫葉老保存著一幅畫。一次意外中,為救家仁的未婚妻那紅,古畫落入彭世忠手中,彭世忠以此不斷向老趙要挾勒索,甚至他女兒彭新華也加入其中,以此拆散了趙家慧和歐陽的愛情。葉老兒子葉文祥一直恐懼出身問題,拒絕承認古畫與自己有關,改革開放後,他得知古畫真正價值後,又軟硬兼施逼趙方圓歸還古畫。為了信守父親的承諾,趙方圓與彭家展開了漫長較量,圍繞著古畫,三家的兒女們也展開了他們各自糾纏的愛恨情仇,幾十年過去了,古稀之年的趙方圓終於見證了物歸原主。
想關注「影視獨舌」,請點擊「閱讀原文」!
【關於影視獨舌】
這是由草色青青&百思藝騰聯合出品的自媒體矩陣,涵蓋微信公眾號、微博、博客、豆瓣和人人小站、網站五大載體。由資深影視產業研究者李星文主編,資深媒體評論家宋子文加盟,提供深度的影視觀察和產業剖析。高冷、獨立、有料,是我們的追求。助大家漲姿勢、補營養、覽熱點,是我們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