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元稹的原配夫人是韋叢,娶韋氏之前曾與一女子有私情,這個女人就是崔鶯鶯。關於崔鶯鶯,描寫較多的就是元稹的《鶯鶯傳》,這本書也就是王實甫撰寫的《西廂記》的藍本。
公元799年,元稹到蒲州當官,認識了母親遠方親戚的女兒—崔鶯鶯。崔鶯鶯才貌雙全,而且家中富有,但畢竟沒有權勢,這與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離。
根據唐代的舉士制度,士之及第者還需要經過吏部考試才能正式任命官職,所以元稹於公元800年赴京應試。進入京城後,因為他才華卓越,被新任京兆尹韋夏卿所賞識,且與韋門子弟來往後,從而得知韋夏卿之女韋叢尚未許配與人,於是意識到這是一個走門路、攀高枝的絕好機會。
公元803年,元稹與白居易同登書判撥萃科,進入秘書省任校書郎。求官心切的元稹考慮到崔鶯鶯雖然才貌雙全,但對他的仕途進取沒有多大幫助,所以權衡得失,最後還是棄鶯鶯而娶了韋叢。
也許是受良心的譴責,也許是對初戀情人崔鶯鶯的難以忘懷,所以很多年以後,元稹以自己的初戀為原型,創作了傳奇小說《鶯鶯傳》,即後來《西廂記》的前身。
在《鶯鶯傳》裡,元稹開篇這樣寫道:"唐貞元中,有張生者,性溫茂,美風容",張生遊於蒲時,在軍人騷亂搶掠中保護了寡母弱女的崔姓表親,由此識得表妹崔鶯鶯。崔鶯鶯"垂鬟接黛,雙臉銷紅"的美麗,"顏色豔異,光輝動人"的俏麗讓張生頓生愛慕。後來,在鶯鶯丫環紅娘的幫助下,張生與鶯鶯私會西廂下,成了雲雨。自此之後,鶯鶯"朝隱而出,暮隱而人",與張生私會。《鶯鶯傳》裡的張生其實就是元稹自己當年與崔鶯鶯的故事,張生為元稹自喻。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元稹還寫了"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意思是他對其她女色絕無眷戀之心,除"君"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