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希望能交流雪茄的朋友可以加個人微信,長按識別下圖個人微信二維碼
(長按二維碼加個人微信號)
同時不定期我們會在不同城市舉辦一些線下雪茄聚會,在個人微信上會有公告,屆時感興趣的好友可以參與
在過去的這個周末,一場關於雪茄的話劇正在上映,非常幸運我們有機會一起參與了這個話劇,因為雪茄。
這場話劇是《菸草花》。
這一天,正值鼓樓西劇場三周年。
這一天,有話劇、有雪茄、有朗讀者。
雪茄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商品,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火光,煙霧,幻想,夢境,鼓舞,消遣,欣賞,這些就是雪茄給我們的舞臺,這些也是雪茄與我們最深的情結。欣賞極品雪茄猶如品嘗佳釀一樣,是鑑賞藝術的一種,當然還需要一段悠閒時光,只有細細品味,才能享受到那種由味覺和嗅覺帶來的醉人享受。
《菸草花》這部劇作由素有詩人劇作家之稱的尼洛·克魯斯(Nilo Cruz)創作於2002年,講述了一個「朗讀人」來到手工雪茄菸廠之後所發生的故事。該劇成功地將愛情與欲望、文學與現實、傳統與發展等人類糾結至今的矛盾以詩化的語言及結構呈現出來。
劇情簡介
1929年,經濟大蕭條的烏雲正壓向伊波——美國佛羅裡達州的一個小城,彼時的雪茄製造王國。城中有一家由古巴移民組建的手工捲菸廠,將古巴人的傳統帶到了這裡:僱傭朗讀人為工人們讀小說。
這天,一位英俊倜儻的朗讀人胡安來到煙廠,開始為工人們朗讀《安娜·卡列尼娜》。廠裡所有的女人都為胡安的朗讀而傾倒,安娜的故事亦滲入至每個人的心底,書中的情節與工人們的生活奇妙的交織在了一起。
孔琪塔苦於丈夫帕羅默的出軌,開始在胡安的身上找回愛情與自我,卻反倒令帕羅默重新意識到自己對孔琪塔的愛。主張用機器取代手工的切齊,對朗讀人及傳統手工作坊孰不可忍。他對青春貌美的瑪莉拉充滿了慾念,而瑪莉拉卻只顧醉心於朗讀人和他口中的故事……
一場意外突然降臨,一個時代亦隨之終結。香菸取代了雪茄,現代文明顛覆了傳統手工業,機器的轟鳴永遠的淹沒了朗讀聲……
國際媒體評價
克魯斯先生這部作品有著與劇中的人物同樣的思想深度與求索精神,再現了1929年那消失已久的佛羅裡達雪茄菸廠古巴移民的生存世界。《安娜在熱帶》攀援了藝術的天國——尤其是安東·契訶夫佔據的那永恆的角落,那裡存在的狀態就是懷念與渴望。
——著名劇評家本·布雷特裡
此劇對觀眾的衝擊或許不會那麼立刻而又明顯,但它就像文學經典,需要在心靈中徘徊侵潤,直到強烈感受到它,《安娜在熱帶》會循著它的小徑走入你的靈魂。
——著名劇評家克裡斯託夫·特雷拉
尼洛·克魯斯的文字是從舞臺上吹來的一陣飄香的微風,它們環繞在特定時空裡的傾聽者身邊,閃耀著、刺痛著、迴旋著,……並用無窮盡的激情感染著所有人。
——《邁阿密先驅報》
蘇軾在《和子由澠池懷舊》說道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那復計東西。人生短,過程只是一段印記,所以才應該有更好的體驗,拿一支好雪茄,雪茄的文化、雪茄的意境,會在點燃的那一刻迸發出來。
雪茄客系頭條號籤約作者
(長按二維碼關注雪茄客公眾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