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寶奶奶育兒經,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轉眼間又到了年底,這也意味著,孩子們馬上要迎來這一學期的年終大考——期末考試,但比孩子更緊張的是家長。
教育焦慮的蔓延,讓不少家長的心情會隨著考試變化,自家孩子這次能考多少分?在班級中能排第幾名?是所有家長都關注的問題。
臨近期末考試,寶媽整天愁眉不展:花了那多錢,也不知道會考成啥樣?
同事李姐這段時間總是愁眉不展,有時甚至還會無故發呆,大家都擔憂地問:是不是家裡出什麼事兒了?
李姐苦笑著回答:唉,我在想孩子學習的事,三門主課就沒有一門是A,這個月光一對一的輔導班就花了我4800,也不知道這回考試又考成啥「熊樣」。
李姐的憂慮,也是大多數父母們擔心的問題。
網友A:我家兒子從小就學習不好,小學成績一直徘徊在及格線左右,真不知道以後怎麼辦。網友B:都說小學成績不好就是基礎沒打好,很難考上好的中學和大學,孩子的一輩子可能都碌碌無為,愁死個人了。
當代高速發展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哪怕孩子只是就讀於小學階段,也要做到時刻不能放鬆警惕。而我們身處的大環境,包括老師、親戚、朋友,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只有一個——考試的成績。
小學生考「多少分」,成績才算達標?老師:別被成績單欺騙了
那作為一名小學生,每次的成績要考多少分才算合格呢?其實這個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有的孩子接受能力非常強,在眾多的考試中,每次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是也不乏一些接受能力較弱的孩子,盡力而為也只能考80分,這都是正常的。
有很多家長說總得有個標準吧,平均科目成績在90分左右,就算是優秀的孩子了吧?
但從教幾十年的老師,卻告誡家長:從長遠角度來看,家長沒有必要時時刻刻盯著孩子的分數,更無需每天都緊張孩子究竟能考第幾名,不要被成績單的家鄉欺騙了,而忘了最該關注的重點。
小學階段是很重要,但重點卻不在成績單上,著重培養孩子這三種能力
一、獨立學習的能力
美籍德裔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曾經發表過「人格發展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處於5至12歲的兒童,人格發展面臨著「勤奮與自卑」的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能夠成功得到解除,就會形成能力感,反之危機感不能夠很好解決,則就會形成無力感。
這一時期的孩子們正處於小學階段,家長要有這樣的意識:不能只是單純地寵愛孩子,滿足孩子的要求了,孩子需要開始學習各種必要的謀生技巧,以及能使他們成為獨立個體所需要的專業技巧,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讓孩子掌握自力更生的能力。
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更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某次考試的失利,一道怎麼也解不開的題等等,對於孩子來說,可能都是不小的困難。
小學階段,孩子們年齡還小,許多事情還會願意跟家長說,家長也能夠幫助他們解決,但不少孩子上了初中或高中,便離開了父母。選擇住校的孩子,一周只能和父母見一次面,在生活和學習中,孩子遇到困難終究需要自己去解決。
家長不要片面地認為孩子長大了,這些東西就都會了,這需要大人的培養。同樣的事情,有些人能處理得很好,有些人卻把搞得一團糟,這是因為不同的人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同。
真正的愛孩子,就要培養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們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家長不要立馬幫助孩子直接解決問題,而是教給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即使孩子面對未知的人生,不會害怕和迷茫,也不會無助得不知該如何面對。
三、抗挫折能力
現在的小朋友,越來越玻璃心。近年來新聞報的學生自殺事件越來越多,以成人的眼光來看,一次考試的失利,一次父母的責罵,實在不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事。
可是為什麼父母眼中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讓孩子們採取了最為極端的解決方式呢?這跟孩子的抗挫能力不夠強,有相當大的關係。
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用愛把孩子重重包圍起來,但過於沉重的愛卻如密不透風的房間,讓孩子在外出時經歷風雨時,便不知如何是好。
只有讓孩子經歷各種情境,才能夠從容面對今後的生活。失敗是一種人生經歷,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失敗,正確認識失敗,知道該如何應對失敗,從中吸取教訓,他們才不會被小小的挫折打倒,才能更好地成長。
說到底,孩子的人生跟家長的教育脫不開關係,特別是小學階段,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會使他受益一生,千萬不要小看小學生活,它對於孩子來說是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分水嶺。
但很多家長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在面對孩子很多時刻都不知道該怎麼做,那家長就繼續一本教育指南了。
給家長推薦這本經典暢銷家長教育叢書——《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針對不同年級的孩子心理特點,去引導家長教育孩子,通過大量的實例來向父母闡述教育的真諦。
陪伴不是時時刻刻的守護,不是事無巨細的周全照料,而是習慣上正確的引導,塑造孩子優秀的品格。
本書從培養學習興趣,塑造行為習慣,講究學習方法,自我調控情緒等多個方面,幫助孩子從無意識地去學,到有意識去做,這正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標誌。
教育就是在生活中的瑣事中完成,處理好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幫助孩子在小學六年把各方面的基礎都打紮實,好的基礎會伴隨孩子從中學到大學,直到走向社會,受益無窮。
留言板話題:您認為小學六年重要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