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者無榮 敗者無寧!臺灣2020「大選」的四大「丑角」

2021-01-20 臺海網

勝者無榮 敗者無寧!

今年1月11日的臺灣「大選」,是一場在臺灣島上進行的由所有臺灣人參與投入的、各方關注的一場驚心動魄、空前複雜、峰谷迭蕩的電視連續劇。各方人物,即使是島外的海內外華人,都因投入太深太久,選舉結束後仍難以走出情緒的困擾。

是的,中美較力大環境下的「臺灣民主」,很難有完全顯示臺灣民意的真正民主,臺灣選舉很難擺脫「統獨意識」操弄民意的醜惡。但是2018年那場難忘的高雄市長選戰卻讓很多人為之一振。它不同以往的相對純粹與乾淨,對臺灣現實問題的真切聚焦,臺灣民眾意志的真實體現,開始吸引並激發出海內外華人對臺灣、對臺灣民主政治的關注與強烈期待。對絕大多數海內外華人而言,更關心的是臺灣能否有一個純粹正常的真正體現中國人民主素養民主能力的民主,而非誰當選。

但是,2020年臺灣「大選」帶給華人世界的是視覺與心靈截然相反的巨大震撼。它沒有美感,只有殘酷和醜陋。最基本的與高雄選舉相比,可謂髒醜兼具。

這場「大選」總體上是醜陋的——對壘雙方力量異常不對等。最終是髒的權力勝了吶喊的乾淨庶民。剖去外層的藍綠,這場選戰本質上非政黨之爭、「統獨」之爭,而是庶民與當權者之爭。

一方當權,傾「政府」經濟、政治、政黨、文化、媒體、網路資源,全力布造起對競爭對手的天羅地網。其中網軍令人囑目。它與媒體緊密配合,一個帶方向一個緊呼應,形成鋪天蓋地無止無休的人格毀滅態勢。選舉結果證明了網路時代無「網」無勝,網路比街頭更重要。贏年輕人贏在網上。

另一方則如這張網中的小魚,單打獨鬥,除了無權、無勢、無資源的庶民始終相挺相隨,除了街頭造勢,除了中天一家媒體的不離不棄,韓國瑜的確什麼都沒有。表面上他是國民黨推出的唯一候選人,事實上這個政黨從上至下對他的支持始終是裂解無力、前瞻後顧的狀態。儘管後者造勢場氣勢雄壯、轟轟烈烈、感天動地,終只是一場紅樓夢碎。

1.這場選戰的最大醜角是赤裸裸以「髒」制勝的當權者。蔡當局三年執政顯示出的無能與腐敗,昭然若揭。這也正是2018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全面潰敗、「香港事件」前蔡英文民調持續走低致民進黨大佬公開逼蔡退選的根本原因。顯然,常規選戰策略必敗,即使操弄「統獨」議題。髒——正是執意連任的蔡英文深刻反省而確立的贏取2020年「大選」的戰略策略。蔡先是以此髒策,輕易打扁了民進黨內較自己民調高很多的挑戰者賴清德,繼而在藍綠對決中最終也大獲成功。

首先,民進黨將國民黨中最容易被髒被醜的關鍵人物——韓國瑜確定為對手,積極推動他最終成為國民黨唯一候選人。翻一下這段歷史就會發現,推韓參選正是民進黨翻轉選情戰略實施中的第一步。算盤是,韓不參選,國民黨會因韓粉拒投票而敗;韓參選,不僅會引發國民黨分裂,且帶職參選會成為韓的最大原罪,加上他豪放不羈的庶民風格,極易被髒。這一步,民進黨的運作非常成功。它讓民調與所有媒體全力拱韓,韓粉盲目跟進。一步步,成功地讓韓成為國民黨眾望所歸的不二人選,讓韓從無意參選到信心滿滿決絕參選。當韓國瑜在民進黨的絞殺中孤獨掙扎終於發現這個陰謀時為時已晚。

韓在國民黨中的最終勝出,是民進黨「髒」戰略策略正式實施的開始。民進黨主導網軍、媒體、喉舌人物,立即從捧韓變成全面醜韓、毀韓為主題。依此,一是將民眾對蔡英文當局腐敗無能種種重大事件的關注成功的轉移到了韓國瑜身上;二是給庶民心中的草根英雄韓國瑜成功地貼上「草包」、「酒鬼」、「色鬼」、「騙子」、「中共代理人」等標籤,韓的人格、能力、正當性受到重創,尤其是在年輕世代心中。

相對之下,沒有掌控媒體和網路的韓國瑜和國民黨,只能任由民進黨將選前的全民最大黨——由討厭民進黨變成討厭韓國瑜。而美澳導演的王立強案更是無中生有地給韓選情雪上加霜,國民黨某些人物的任性無知起了助蔡殺韓的效果。

2.這次選戰的第二大醜角,是私心作崇下自毀長城的幾位國民黨領袖人物,活生生將國民黨的勝局打成慘敗之局。2018年縣市長選舉的大贏、民進黨的貪腐與無能、蔡英文民調的持續走低,刺激出國民黨多位對臺灣地區領導人之位志在必得的諸雄。當五位參選人站在人們面前時,人們發現,相比民進黨,國民黨的領袖人物真是多啊! 如果他們能像民進黨那般團結,這幾人中無論誰代表國民黨參選,相信都會摘得勝利桂冠,民進黨再會玩「亡國感」又能如何?但是真實的事實是相反。

首先,私慾讓郭臺銘、王金平這兩位國民黨舉足輕重的人物,成為分裂國民黨的丑角、民進黨摧毀藍營的先鋒。因勝利在望而多巨頭競逐,又因非我莫屬之心而執夢不醒。政治資源豐厚經驗豐富的王金平與經濟實力雄厚能力超強的郭臺銘,認定有神明開啟和庇護,初選後沒有像周錫偉、朱立倫那樣全力擁韓,而是選擇了寧棄國民黨也不棄臺灣地區領導人夢的分裂路,明裡暗裡與民進黨和其它勢力聯手滅韓打韓。結果是他們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夢與國民黨的夢一塊碎了,他們在藍營中的政治地位也完結了。

其次,私慾讓救黨有功的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把自己變成了丑角。明眼人能看出,他在這場選戰中並未盡全力去凝聚黨和支援韓,不是能力問題而是私心做崇。吳在處理郭王問題時的隱晦不明的態度、他提出的極具爭議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及在年輕黨員反對下的堅持、他拒絕出任韓競選總部的總負責人、他沒有也沒有讓黨為韓作強力辯護,他沒有對蔡當局的腐敗及假文憑組織強力攻勢……

吳的私心在他與靜坐抗議的羅智強對話時表露無遺:「哪個國民黨主席不是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我沒有資格和能力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嗎?」顯然,在輿論壓力下主動放棄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吳敦義是心不甘的。他將自己排進不分區「立委」名單,其意就是要藉助韓粉之力成為「立法院長」。正是吳的私心讓國民黨軍心渙散、年輕人異常失望,國民黨始終未凝聚成真正能與民進黨對壘的戰線。作為國民黨候選人的韓,始終未得到國民黨的強力支持,而吳敦義幻想借韓力成為「立法院長」的夢也最終碎了。

3.這次選戰的第三大醜角,是群體式沉淪的臺灣主流媒體,成為民進黨髒字戰略的執行者和幫兇。這種沉淪製造的一個奇異圖景是:民進黨腐敗案例越多,蔡英文的民調越高。髒到極致時,民進黨勝了!

蔡當局的私菸案、300萬案、斷橋案、「斷交案」、楊蕙如案、蔡的論文等重大事件要麼一閃而過,要麼不提,民眾的目光始終被緊緊聚在韓國瑜身上。一方面以放大鏡般的水準緊緊跟蹤過濾韓的每個言行,取自己所需,斷章取義,加以放大成章;一方面翻查韓自己及家人的所有歷史,捕風捉影,取自己所需素材,加以文學加工。

整個選戰,網軍與媒體聯手,編寫了一部日日不缺的抹黑、抹紅、抹黃連續劇。素材不多,但保證日日有料,天天有念,保證臺灣人打開報紙、網頁能看到這部連續劇。讓嚴肅的政治領導人的選戰遠離對臺灣真實現狀與民意訴求的關注,變成只有韓一個人為主角的紅黑白黃八卦劇。

4.這次選戰的另一醜,是「大選」之後瀰漫全島的精神迷亂、落井下石。一邊是沒有借韓粉贏回執政權的國民黨,被一拳打趴,精神和身體崩散。極少有人客觀全面審視選戰失敗的真實原因,極少有人再追究民進黨選戰中的醜行!韓國瑜被群體性拋棄。極少有人替其發聲辯護,即使是曾高調捧韓的媒體人也避之不及。

從喧器中迅速回歸市政的韓,猶如民進黨嚴密監管下的囚徒。無人再正視韓團隊拋開「統獨意識」從真實的民意、臺灣利益出發推出的競選政策。茫然悲觀、自我否定的思路下,有人甚至想將國民黨變成與民進黨爭奪「獨牌」的黨。

另一邊是民進黨痛飲「獨」酒,對外大發「獨聲」,蔡英文振臂高呼「中華民國臺灣已是一個獨立國家」;對內高舉罷韓大旗窮追猛打以絕後患。對國民黨以「反滲透法」進行精神、市場的全力擠壓,利用每個機會拆掉國民黨堅守一個中國原則的正當性。一位民進黨高層在少康節目上高調稱「國民黨選敗的根本原因,不是國名不是其它,是膝蓋」。

正是如上之難以抹去的醜陋,鑄造了2020年選戰出人意料的結局,抹掉了這場「大選」的魅力,也抹掉了它應該帶給臺灣民眾的喜悅與面向未來的希望。

勝者無榮,敗者無寧!

蔡英文以前所未有的817萬張選票震驚臺灣和世界,也震驚了她自己。如果蔡英文沒有失去最後理智,就不會忘記韓國瑜帶給她的數百個日夜無法寧坐的巨大恐懼,她就不該以簡單的「統獨」兩字來錯誤解讀她出人意料的贏和韓出人意料的輸。對她而言,最需要的是深刻反省,而非忘乎所以的繼續在錯路上前行,讓臺灣人民更苦更茫更亂。

最重要的,她首先必須弄清這800多萬張選票中,有多少張是對其治理能力和政績的肯定,有多少張來自她對對手無以復加的抹髒毀滅術,有多少張來自美國的明暗助力,有多少張來自她從「香港事件」學生那裡汲來的血源……

其次,她該正視韓國瑜單打獨鬥獲取的500多萬張選票凝聚著多麼巨大的期待,正視韓在辯論會上推出的引發人們巨大共鳴的系統政見,正視那一場又一場空前絕後震撼人心的大造勢所傳達的巨大能量。

第三,她該真正明白「統獨」作為選戰的一張牌可以,但作為兩岸關係的牌不斷晃來晃去就是極端自私和無知了! 或者以817萬張票作為與「一個中國」告別的理由,那就是背棄臺灣民眾利益的歷史罪人了。

對國民黨而言,敗選是重生的機會。前提是必須找到失敗的真正原因和改革的正確方向。想以簡單的改名、改「性」、棄九二共識求生,只是不敢面對自身真實疾病的膽怯遮羞之舉,無異於割喉自殺! 不打掉層級壁壘、開通年輕人上升的路,不明確黨的精神主旨和核心價值,不確立明確的路線綱領和組織紀律,不擁有能強力發聲的媒體和網路平臺,不團結可以團結的所有中間勢力,國民黨就會死亡。

臺灣民主政治,需要國民黨成為一個有理想、有能力、有競爭力的黨,與民進黨形成強有力的制衡監督。九二共識不是國民黨的包袱,也不是國民黨的護身符,而是兩岸關係、臺灣安全人民安寧的護身符,是臺灣任何想執政的政黨和人物對臺灣民眾負責的堅持。冷靜理性的思考一下,韓國瑜強調的『九二共識是讓臺灣安全、人民有錢的定海神針』有錯嗎?!無論你想統還是想「獨」,如果你是真正「愛臺」,難道目前舍此還有什麼路好選嗎!?

我們期待臺灣的兩大政黨能在認知歷史現實下回歸理性,臺灣的選舉能在擺脫「統獨意識」操弄、擺脫外部因素幹擾下步入正軌,真正給海內外華人樹立一個民主的典範。勿要再將每次選舉變成「統獨」兩軍的高度對壘,讓虛假的「抹黑抹紅抹黃」戲碼誘導人們偏離選舉的本質,而讓真實的民意訴求、臺灣真實的現狀被刻意掩蓋無法聚焦,讓臺灣人民無法真正享受到民主的果實,錯失歷史發展的機會。

來源:香港中評社 作者馬淑明,旅英學者

相關焦點

  • 解讀:臺灣2020「大選」的四大「丑角」
    去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受到了大家的關注,而這一次的選舉也是全部的臺灣人一同參與和所有的人關注的複雜,驚心動魄的一場連續劇,更是有很多的人因為太過於投入劇情而導致選舉之後難以走出情緒。雖然許多人在選舉當中一再地表示臺灣的民意是民主的,但是在中美合作的大環境之下,這樣的臺灣民主更多的是「統獨」意識。而對於絕大部分的海內外華人來說,更為關心的問題不是最後誰當選,而是臺灣是否能有一個純粹,並且真正地體現中國人民,民主素養、民主能力的民主環境。
  • 【直擊臺灣2020大選】國民黨選情分析(上)
    2020年1月11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即將舉行,現階段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民調落後,回首2018年年底臺灣地方「九合一大選」,國民黨大獲全勝
  • 2020臺灣大選背後的真相
    蔡估計自己也沒預料到,她的傳奇不是2016年奪取大位,而是2020年從一個支持率低到25%的不受歡迎的執政者、被內部競爭對手強力撼動而可能成為史上第一個只有一屆任期者,一躍成為自有大選以來得票最高者。不止於此,另一方面動用國家機器,無所不用其極地從人格上對競選對手予以毀滅性打擊,下重金僱傭網軍等「現代生化武器」摧毀一切目標。由此形成以恐懼感拉攏選民向自己靠攏和以厭惡感促進選民遠離競選對手的「兩手」並進的選舉戰術。國民黨2016年大選慘敗,很多大陸人士還百思不解:如此多的紅利,怎麼反而民怨沸騰?其實答案非常簡單,一堆肥貓和買辦卡在中間,你給的紅利越多,民怨就越多。這跟香港何其相似。
  • 2020臺灣大選,是韓流,還是英文?
    身邊的臺灣朋友不少回臺灣了,有的還是無所謂「選誰與我關係不大。反正我在大陸過得的挺好的。」儘管如此,1月11日的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選戰,還是備受關注臺海問題的世人之矚目,畢竟這一戰,在某種意義上還是有指標意義的。筆者以為,此番選舉關係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或者祖國統一進程。表面上,臺灣看似藍綠白三分天下的格局。
  • 美國大選混亂「中樞無主」?蘇起:對臺灣最兇險
    美國大選尚未徹底開完票,「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分析,可能有三種結果,但對臺灣而言「最兇險」的情況,應是美國可能從11月3日起至明年1月20日,最長連續79天「中樞無主」;第二危險的是川普連任;相對最好的則是拜登當選。
  • 臺灣觀察:2020大選十大悲催男主
    2020臺灣大選已經落幕,昨天的投票結果跌破了很多人的眼睛,也讓很多習慣於選擇性報導和帶風向的自嗨型媒體面子上掛不住。
  • 2020臺灣大選預測
    ▼ 文 銘華君2020年1月份第一件值得關注的時事,就是臺灣的「大選」以及同時改選的113
  • 一波三折:郭臺銘退出臺灣2020大選
    另一次發生在2000年,處於政治巔峰期的前「臺灣省長」宋楚瑜因時任「總統」李登輝堅決指定連戰代表國民黨參選,而從國民黨出走搭配前長庚大學校長張昭雄以無黨籍身份參選,最終在選舉中獲得36.8%的得票率,勝過國民黨籍參選人連戰的23.1%,但敗給了獲得39.3%得票率的民進黨籍參選人陳水扁與呂秀蓮的組合。臺灣地區發生了首次政黨輪替,國民黨因分裂終結了在臺灣地區執政長達55年的記錄。
  • 2020臺灣大選,是韓流,還是英文?(深度好文)
    身邊的臺灣朋友不少回臺灣了,有的還是無所謂「選誰與我關係不大。反正我在大陸過得的挺好的。」儘管如此,1月11日的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選戰,還是備受關注臺海問題的世人之矚目,畢竟這一戰,在某種意義上還是有指標意義的。筆者以為,此番選舉關係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或者祖國統一進程。表面上,臺灣看似藍綠白三分天下的格局。
  • 趣看臺灣「大選」
    1月11日,臺灣2020「大選」就將進行投開票了,國民黨的韓國瑜和民進黨的蔡英文誰會當選最受關注。
  • ——2020年臺灣大選輿論戰復盤
    圖4 2016年臺灣大選前TOP20政治人物粉絲專頁指數我們再來看看2020年臺灣大選,這時候蔡英文的粉絲數已經達到257.2萬,而韓國瑜的粉絲數卻只有88.4萬。圖 5  2020年臺灣大選政治人物粉絲數在做數據分析時,團隊就提出:為什麼韓國瑜超高的話題聲量,卻沒有轉化為超高的粉絲數?下圖是我們團隊做的2020年臺灣大選前某一區間Top20熱門議題類型分布及分析:
  • 倒嗓後的周企何從生角到丑角,終成川劇「四大名醜」之一
    有川劇老戲迷說,川劇生旦淨末醜五大行,丑角雖然排在最後,但實際地位卻又最高。據說原來的戲班子,每次演出,必須丑角演員到了後臺,大家才打開衣箱,等丑角化妝完畢,其餘角色才裝扮。    上世紀40年代,川劇丑角藝術就蜚聲劇壇。周企何與周裕祥、劉成基、陳全波三位川劇大師,被譽為川劇的「四大名醜」。
  • 「立委」補選結果出爐,國民黨雖敗猶榮!韓國瑜已為國民黨創紀錄
    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口中「只剩一口氣」的民進黨最終守住新北三重、臺南第二選區,誓言「4席全壘打」的國民黨僅保住彰化一席,金門由無黨籍人士拿下。這樣的結果也在臺政壇衍生「韓流降溫」和「非韓不可」兩種相反解讀。16日晚,蔡英文稱感謝所有支持者願意再次信任民進黨。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稱,新北和臺南的勝利不是民進黨的勝利,「是守護臺灣民主的勝利」,但選舉結果對民進黨來講沒有贏,只是止血而已。
  • 三立憑什麼敢辦2020臺灣大選電視辯論會?
    離臺灣2020選舉投票日已不到一個月,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在哪裡舉辦才剛塵埃落定。12日,臺灣公共電視發出聲明稱,已取得宋楚瑜、韓國瑜、蔡英文三位候選人同意書,2020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將在公視和三立各辦一場。
  • 2020年臺灣「大選」格局漸趨成型
    9月17日,郭臺銘和柯文哲相繼宣布放棄連署參加臺灣2020年「大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可能重回藍綠對決局面。12020年臺灣「大選」重回藍綠對決格局,但「第三勢力」對島內政局的影響仍不可小覷7月中旬國民黨初選結束,韓國瑜獲得代表國民黨參選2020的資格,郭臺銘落敗但心有不甘,試圖另尋合適機會和方式參選。
  • 臺灣2020進入「新戰國時代」
    國民黨2020初選結果下周一揭曉,鴻海創辦人郭臺銘若落敗是否脫黨參選備受矚目;綠營方面則持續關注臺北市長柯文哲參選意向。郭、柯的後續動向,將牽動2020年「大選」,呈現單純的藍綠對決,或三腳督、四強鼎立的「新戰國時代」。
  • 古言寵文,邪王追妻千裡,無奈道「賭一場,勝者為王,敗者暖床」
    (點擊在線免費閱讀)第三本《權臣閒妻》——鳳輕(古言寵文,邪王追妻千裡,無奈道「賭一場,勝者為王,敗者暖床」)簡介:邪王追妻千裡,無奈道「賭一場,勝者為王,敗者暖床」!謝安瀾,國安特工代號青狐,腥風血雨沒要了她的命,休個假一覺睡到了解放前。一夢醒來成為了東陵國泉州陸家的四少夫人。
  • 臺灣媒體人分析美國大選「詭異現象」:和臺灣2020相似
    美國總統大選已進入倒數階段,再過2天就是投票日了,現任總統川普幾乎每場造勢活動都吸引眾多粉絲到場支持;反觀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造勢場合則冷清許多。對此,資深媒體人韋安就在臉書分享他所觀察到的驚人發現,直言「看到美國大選的造勢場合,和臺灣2020『大選』有驚人相似之處。」
  • 2020大選,宋楚瑜和親民黨何去何從
    擁有2020入場券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這次會不會第5度扣關參與大選,還是要與其他可能候選人合作,諸如鴻海創辦人郭臺銘、或臺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
  • 金溥聰暗指國民黨2020「大選」落敗怪韓國瑜,引網友激辯
    中國國民黨前秘書長金溥聰日前出席記者會,反對傅崐萁恢復國民黨籍,他也意有所指地聊到2020「大選」敗選原因說,國民黨敗選除了檢討外部原因,也得了解內部原因,「這樣的候選人(指高雄市長韓國瑜)怎麼出現的、為什麼會出現?他是不是對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