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作時間2018.7 – 2019.5.1
題記:
2019.4.29
明天是2019年4月的最後一天。
時光飛逝,轉眼新年已經過了一半。這小半年,兜兜轉轉,也忙忙碌碌,卻一無所獲。只有一顆心,依然飽滿激情。
昨日之日不可留。坐下來吧,翻出舊文章,再收拾心情。至少,把遊記補完。有些事,說著說著就忘了,擱下了,就再也撿不起來。這篇臺北美食地圖,當時很想一氣呵成,卻因為各種原因,居然寫了快一年。而女兒,又快回來了。關於臺北SAT的回憶,便慢慢地串了起來。
【2018.9】
進入9月,突然發現,已經倒計時了。女兒回加州 – 已經倒計時!
長長的暑假,長長3個月,一直覺得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談無數次心,一起閨廚樂,逛很多次街,指點大好河山,享受呢喃親情。。。總之,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有你,有你在身邊。
一切都太快了,雁去無影,雪落無聲,時間從來不會為誰停留。
而今天,我坐在書桌前,打開電腦,找到那篇《走過臺北》,6月24日和你去的臺北,才剛剛開篇。滿眼都是你剛回來的樣子,然後我們不顧一切去了臺北,好像有誰,在臺北呼喚。
我知道,那是你的臺北。
一個城市,如果半年內,每個月都去造訪一次,在特定的季節,帶著新鮮的恐懼和滿心期待,經歷一個不眠的黑夜,和一個繃緊神經的上午,慢慢從緊張到放鬆,從食不甘味到唇齒間沾滿了食物的香味…..那你一定會記憶深刻。你會在加州一成不變的陽光日子裡,一再想起,或細雨婆娑或豔陽高照的城市;當那些枯燥的外國螞蟻橫行了你的書桌,也許你會記起美麗的象形文字;當學校食堂的捲心菜讓你厭煩,也許你就記起了張記大腸米線……
我知道,那是你的臺北。
所以,你不過在國外生活了數月,就無比想念國內美食,尤其是臺北的治癒系。於是,就有了這一次重遊。
我知道,你所追尋和懷念的,不僅僅是美食,還有曾經流下的汗水和張皇的青春。
2018年7月我曾記下如此文字, 「去年9月,她飛去美國加州,開始3個Term的第一學年學習。所謂《新銳初發,志在遠方》;
今年6月,她回來了,飛回親愛的祖國。小鳥歸巢,你儂我儂。
我問她,最想吃什麼?母親的本能,先關心她的胃。
她說,只要是家常菜,我什麼都想吃!
我不禁啞然失笑,什麼時候這個西餐的愛好者卻變成了中餐的擁躉?不過一年時間呢。學校的夥食其實非常好,周末她也時時去打牙祭,回來卻掉了5KG,新生15磅重在女兒身上反其道行之。
她又說,深夜讀書的時候,除了想媽媽的雞湯菜泡飯,最想念的卻是臺北的美食。至於網紅的番茄炒蛋,居然沒有那麼記憶深刻。
話雖這麼說,作為一名留學生,2018年的父親節,她欣然下廚,為老爸做了一道特製的「番茄炒蛋」。而就為了她的一句臺北美食,我們重溫了溫暖溼潤的臺北之行。」
在六月末的臺北,我們一路行去,仿佛看到當年的我們 - 一個殷勤的母親,帶著一個若即若離的清高女生,在寶島上踟躕求試的日子。而女兒記憶深刻的美食,以驚豔的形式,在她最需要的時候出現,難免想起來就暖暖的。所謂「患難」見真情,在激情蕩漾的歲月裡,任何細微的美好都會無限放大。
D1站,新竹。
新竹未去,留作念想。清華宛在,國立風華。道旁綠蔭,婷婷如蓋。我有清鳳,舞兮飛揚。
記得第一次SAT考試我們居然選在了新竹,現在想起來真是考試小白。新竹亞太學校,要坐火車(臺鐵)才能到達。路過」國立清華」的時候,風很大,天很熱,行人的樣子很接地氣,很像南方的某個小城市,奧熱而有生活氣息。從第一天的安頓下來悄悄探路清淡吃喝,到晚上的徹夜難眠,一再核對證件準考證,再到清晨7點在亞太學校的排隊赴考,一切都記憶猶新。女兒直到凌晨才睡著,卻也毫無倦意。考試的孩子們列隊進入三樓,檢查很仔細嚴格,家長媽媽們只能等在一樓。有孩子忘記帶計算機,家長焦慮衝進去送達。4小時的考試,我和另一位媽媽等在清華園散步,休息,居然成了朋友。考完兩家人就一起去吃最好吃的滷肉飯,然後相約回臺北。……」
最好吃的滷肉飯,都是在最市井的角落。簡陋的,乾淨的小飯鋪,老闆和夥計合二為一,你坐下,要求一碗滷肉飯,一碗紫菜湯。滿滿地呈上來,冒著油香。你狼吞虎咽,發現還沒有體味什麼,已經下肚。不由得添加一小碟滷大腸,細細嚼著,然後喝湯。湯是那樣鮮美,以至於喝得太快,燙了嘴。天好像也不是那麼熱了,抹抹嘴,我們就一步一回頭,奔臺北而去。
D2站,復興高級中學
第二次SAT考試,因為「復興」的名字而選擇了復興考點,因為女兒即來自上海復興中學。紅磚黃瓦的裝飾,綠樹如茵的植被,美麗的校園,溫柔的學生,這一切像極了上海復興。它又坐落在市中心,記得是忠孝東路?讓迷戀臺灣歌曲的我,不由得深深走入童安格的夢境。
住宿的是神旺大酒店,看上去老舊的酒店,卻有著最紳士的服務。這一次,酒店晚上不再有洗衣機的轟鳴,我卻在深夜莫名其妙把包鎖進了保險箱,並且再也取不出來。最後,只能叫酒店保安來開保險箱。這麼一折騰,剛剛睡著的女兒終於又神採奕奕地睡不著了。哎,難道媽媽我是個搗蛋鬼嗎?
第二天5點半就起床,折騰一番就去排7點的隊伍。學生們鴉雀無聲,家長們都聚集在梧桐下交頭接耳。長長的隊伍,慢慢地移動。我想著,等她進去,再等半小時,那我就可以回酒店休息,我還要買剛剛路上看到的臺灣粢飯糰。。。。。正美滋滋想著,突然女兒衝出來,說準考證拿錯了!我一驚,趕緊打開背包,還有一張。女兒抓了又進去了。這一回,終於安然無恙。太嚇人了,要是被取消資格,這一切的折騰,不就白費了嗎?虛驚一場。
我安然回酒店,路上為自己買了那個心儀的粢飯糰和烤紅薯,特意給女兒留好。等11.30我又款款出洞,等待考完4小時出來的孩子。
SAT考試還是非常耗腦力的,孩子出來就嚷,好餓好餓!於是我春風滿面地問,想吃啥?她滿面春風地答:馬辣!
原來這孩子更沒有好好複習,倒做了很多美食的功課!
我於是跟著這個美食家,去吃類似海底撈的「馬辣」。吃是極好吃的火鍋,貨真價實,味道極其鮮美,食材也很新鮮。最後扶牆而出,走在下午二點明晃晃的陽光下,覺得人生可以別無追求了。
後來再去臺灣,我和女兒又吃過一次馬辣,卻覺得完全沒有第一次美味,不知道為啥。
D3站,銘傳大學
這是一個在山上的考點。但還不算太需要爬山,只是學校在山上。記得那一場考試,我們照例是提前一個晚上到達臺北。銘傳大學貌似在中山北路上。我們的酒店下榻在什麼公寓,至今已經有點模糊。但是第一晚女兒敲竹槓,要求吃她看中的網紅店,我們打車去吃,實在有點後悔– 網紅而已,並不真實。
我們下榻的地點,其實非常靠近臺北夜市,晚上是那樣的人生鼎沸。可惜考務在身,無法逍遙。銘傳大學在山上,我們車到山下,便慢慢走上去。看校的門衛非常和藹可親,居然認為我是寶兒的姐姐。臺灣同胞真會說話哎。考試真小班式,居然就是一個教室。儀式也很簡單。很慶幸選擇了這個考點,相比香港的萬人坑,這裡是小而安靜而美。
那一次考試,第二天我們遇見了臺北最美味的私房菜-大隱。據說這是只有臺灣人自己去小資的飯店,需要提前預定,坐落在美麗的永康路。我是後知後覺的,但是女兒一向敏銳。所以當她愛上了大隱,我也義無反顧地跟隨。只是當我路過轉角處的「小隱」,不禁好奇那究竟是什麼菜。也許是兄弟姐妹吧。我,總有一天要去嘗嘗。
臺北的大隱酒食,我們一共去過二次。第一次是臺北帥哥同事帶著,以本地人的樣子出現踩點並吃到經典菜。臺北帥哥非常奇怪我們的吃貨本領:「哇,這可是我們本地人才知道的飯店哦,你是怎麼知道的呀?」一副不可思議,好像私家廚房被公開了的傷心。我想這裡面有吹捧我們兩個吃貨的意思吧!小吃貨於是滿臉期待地表揚我,說老媽你這次可是大功臣;大吃貨於是滿臉興奮地期待私房菜,美食當前,夫復何求!
大隱隱於市,永康街的大隱美食烹調方式融合臺式、日式、客家料理,據說老闆每天早上親自去大溪漁港挑選新鮮的魚貝,也期望通過普通但精心製作的家常菜傳達最真摯的滋味。
大隱的廬山真面目:頗有情調的擺設,墨跡淋漓的書法,讓人覺得,陋巷深處亦有人家。
我記得冷菜:涼拌魚皮,滷大腸。熱菜是什麼居然忘記!只記得三個人吃得扶牆而出,而意猶未盡的是,居然又去買臺灣奶茶。那麼大一杯啊,可是真好喝,女兒喝得毫無睡意,才知道這個是真正的奶「茶」。
2018再去臺北,女兒執意舊地重遊。大隱是一定要去的。在幽暗的飯堂,在大紅的摺扇下,我和她一共點了四個菜:豬油飯、宮保軟殼蟹、滷大腸,還有一個居然又忘記了。但豬油飯的香味和滋味,實在太誘人了。米粒晶瑩、頗有嚼勁;豬油奇香,齒頰留香;關鍵是那滋味,明明是白米飯,卻吃出火腿的味道,令人難忘。倒是軟殼蟹,我覺得有點太油,居然沒有吃完。這樣的豬油飯,後來在臺北市區又吃到過一次,害得我添了兩碗。女兒搜出來的網紅店,大多數還是靠譜的。
D4站,陽明山考點。
這個考點後面再去找尋,有一種恍若隔世之感。
當時我們住山下,女兒複習,我便打車去踩點。感覺人在車裡,車在山上飛,高高低低,夏季的暖風夾著草香撲面而來,有點暈暈然。
次日的考試,孩子們在裡面奮戰,家長們在外面亭子裡聊天,山下是高高低低的溫泉,遠處是一覽無餘的臺北市。繁華依舊,卻好像褪色的舊照片,有韻味,令人出神。
因為這次考試我認識了一位家長Tracy, 之後居然一直做了閨蜜。她是HR總監,我們的話題,就像陽明山的樹木那樣,密密麻麻,深不可測。
之後的之後。
考完了。女兒一共去臺北參加了4次考試,有偶然,有畢然。非常幸運,也很忐忑。成績有好有一般,但每一次努力都值得讚許,每一個進步都是豐滿的回報!
2018年的6月25日,她站在陽明山頂,看著火山,看著人間煙火的臺北景色,忽然很想放飛自己。當她經歷過這些標誌著人生歷程的考試的點滴,她也許會慢慢明白,傳說中的腳印,是怎樣用汗水刻就。
回到市區,我們又餓了。於是直奔那家「老舅家的酸菜」。
酸菜是那麼好吃,說起來就口舌生津。這家店也是臺灣同事推薦的,她茹素而信佛,於是吃酸菜火鍋;而我與女兒,來了羔羊和海鮮。如此新鮮的食材,在酸菜湯的調味下,煮出非同一般的滋味。這家店在高架下面,記得吃完上車到松山機場,也就十幾分鐘車程。
不得不提一下那家「欣葉臺菜」。據說這是一家極為正宗的本地菜。戴著眼鏡的服務阿姨用筆記下我們的四個菜,然後消失。菜非常家常,卻極為可口。是的,可口。臺灣菜的特殊,在於不是豪華卻親切。蚵仔煎、腰花、山藥、白斬雞。實在令人吮指回味,大快朵頤。頃刻間,杯盤空置。哈哈,這就是對於餐廳最好的回報。
編外:路邊攤
有一次,我路過sogo百貨後面那條街,看到路邊攤的滷大腸,不禁好奇就買了兩串回賓館。沒想到女兒從猶豫到堅決,津津有味全部吃光,甚至每次去臺北都要我去尋找。奇怪的是,就那麼一次,後來再也找不到那家滷大腸。惆悵之餘,在臺北夜市,我們好像發現過有一些美味,比如蒸籠的餃子,以及冬瓜盅。麻辣燙其實也很美味,煮了一桶回酒店,兩個人在深夜裡居然吃得精光。哎,更別提那家有名的大腸米線,我坐計程車跨越臺北市去買,我們還捨棄愛麗寒舍酒店五星級的早餐去吃路邊攤,卻找不到第一次的張記。都怪我同事種下的毒。
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記憶中的臺北SAT美食地圖,因為時間太久,居然已經有些模糊。也許在女兒的腦海裡,這些美食會更出彩吧。因為,滋味是屬於每個人最獨特的感受。好在母女之間,感覺是相通的,我之蜜糖,亦是她的蜜糖。我懷念臺北美食,相信她也一定口舌生津了。我深夜10點30分,她在美國加州的早晨7.30分。
嘿,寶貝起床啦!來一份熱騰騰的大腸米線加臺式粢飯糰?
2019.5.1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