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散步地圖 那些鮮為人知卻很有意思的地方

2021-02-07 木馬人原初旅行

一直以來臺北都是以一種忽遠忽近的距離出現在我們的文化想像裡。尤其是對於一水之隔的福建人,臺北是小時候父輩們提起的誰誰誰家爸爸謀生的都市,是卡拉ok房裡循環播放的閩南語歌謠,是吳念真劇本裡的古早鄉情,是偶像電影裡歲月流逝的小清新,是從來沒有去過但卻熟悉無比的地方。


今天,跟隨者職業生活家、獨立攝影師林花仔一起去感受鮮為人知的臺北風情。


圖片數量居多,請儘量在WiFi環境下觀看。


第一次來臺北是2009年,那時候我還是學生,對一切都感覺新鮮,終日跑這跑那,深怕四個月的時間來不及把臺灣看個遍。第二次來臺北是2014年,下定決心要過來來往往的晃蕩生活,心態反而平和了,住在鄉味民宿裡,緩慢悠閒地在城市裡散步。心境的成長和城市的變遷終於刻畫出一張日漸清晰的文化地圖。


臺北也許不如北京大氣,不如倫敦古典,不如香港熱鬧,不如紐約摩登,但卻是最有人情味的一座城。城市不大不小,人與人以一種舒服的距離和關係存在。城市建設的細節體現著人文關懷,從地鐵的排隊線和等紅燈的秒數顯示可見一斑。車水馬龍的轉角便是城中村落,靜謐安詳。美食寄於巷弄,常在步行的範圍之內便可得到。


正是因了如此,臺北算是全世界最適合散步的城市之一,而唯有一路穿街走巷,才能以最美的節奏,看盡一座城市真正的面貌。私享的臺北散步地圖和於其中發生的故事都在這篇寫給臺北的情書圖文裡。




東門捷運站5號出口沿著信義路二段走兩分鐘便可拐進永康街。不似夜市那般嬉鬧繁華,卻也遍布著臺北地道的美食小吃。路口的天津蔥抓餅永遠大排長龍,不遠處的府城美食可以吃到地道的臺南風味,躲進大隱酒食還真有一種隱於鬧市的感覺。時髦的咖啡館,講究的茶屋,漂亮的服裝店,永康街就是每一條小巷都能找到驚喜的地方。


沿著車水馬龍的金山南路走,在二段203巷往內一轉,風景變幻,一大片的日式宿舍群,仿佛電影裡的場景一般。這裡有舊名「錦町六條通」,在過去是總督府基層公務員宿舍,不大的空間如今看來卻也小巧可愛。曾經這些房子是沒有圍牆的,僅以七裡香作為綠籬,如今則改為紅磚牆,別有一番風情。


永康青田,就是這麼一塊歷史和現代交匯的美妙之地,是品味臺北的最美散步路線。


誰也沒有想到曾經的佛教山寺以及附近的違章建築後來會發展成為臺北最有活力的藝文社區。


從熱鬧的汀州路上轉個彎,經過五彩斑斕的塗鴉街,就會來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彎彎曲曲的小徑,沿途是綠色林蔭,古老破敗的老宅依山勢而建,起起伏伏,錯落有致。


寶藏巖最初只有一個尼姑一個廟。1960年代開始,臺灣軍方就默許外省人在此定居,到了1980年已發展到兩百多戶,2004年臺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將寶藏巖定為歷史建築,不過市政府仍堅持所有住戶需搬離,並於2007年年初完成遷村計劃。


雖然人走茶涼,但寶藏巖保留了四十多年前的聚落形態,並搖身一變成了國際藝術村。當初盤踞於山坡上不利於居住的違章建築,現在卻是藝術家們趨之若鶩的熱門場所。


2006年,紐約時報將寶藏巖納入臺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跟101大樓並列。消失的城中村落的復活,正是人們懷舊情懷的延續。



1895至1945臺北都市計劃的擴張版圖逐漸往城南發展,牯嶺街廈門街一帶由此興建了許多官舍。這些早期建築多為木結構,雖應臺北盆地夏日高溫溼度高的自然環境改善了建築工法,仍不敵歲月凋零。



牯嶺街60巷81巷,城南綠帶從植物園蔓延至日式宿舍區,枝椏翻過圍牆固執地開花結果,長成成片的綠蔭。老屋有的改建,有的正在整修,已然看不見當年住過的老教授老學究的身影。只有高牆內色彩鮮豔的鐵門和花鳥庭院還時時透露著當年的生活氣息。



二十世紀初,那個網絡還不發達的年代,為方便溝通往來,文人、編輯與出版社聚集在城南廈門街一帶,臺北重要的文藝刊物《文學雜誌》、《現代文學》都在此誕生。爾雅、洪範也曾在此落腳。詩人余光中曾住在廈門街113巷,在《月光曲》一詩中形容:「廈門街的小巷纖細而長,用這樣乾淨的麥管吸月光,涼涼的月光,有點薄荷味的月光」


時過境遷,這裡依然是記憶裡浪漫的臺北文學故鄉,老屋老樹在夕陽和秋風裡說著一段又一段城南舊事。


遇見大稻埕純屬意外,它本不在我的旅行地圖之內,但一來我住的旅館就在這一帶,二來,旅店老闆大稻埕分店開張,非拉著我去參觀,於是,它便成了我的遊記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稻埕位於臺北城的西邊,是在民生與南京中間的小區塊。據久居於此的朋友描述,從清朝末年到日治時期,這一小塊地方是臺北最為繁華的地方,緊鄰著淡水河的地理位置,讓它成了臺北通商最重要的港口,當時的外商五大行先後來這裡設立分公司。可以說,大稻埕是全臺灣「洋化」最早的地方,在臺北,只要聽見這個人出身大稻埕,絕大多數人得反應都是「這人身家底子一定不凡!」


大稻埕曾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永樂町,而其中最有名的老街迪化街則被稱為永樂町通。地如其名,這裡有繁華商鋪如紡織布商,南北貨和藥店等,還有各色娛樂場所如永樂座戲院、淡水戲館和江山樓等等。

清早散步大稻埕,賣早餐的小食鋪已開始吆喝,老人們就坐在路邊吃著米粉湯聊著家長裡短。因為商業中心東移而逐漸沒落的大稻埕依然散發著懷舊而老派的緩慢風情。


近年臺北興起的老屋新生運動又重新喚起這裡的生命力,迪化街上一棟一棟原本頹敗的老屋,都變成了藝廊,咖啡館。新與舊的融合,要遇見真正的老臺北,不妨挑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來大稻埕穿街走巷吧。


對,就是那部「生猛又華麗的青春動作片」「艋舺」讓我一下就注意到這裡,雖然後來臺灣朋友反覆跟我強調其實拍攝地是基隆的廟口夜市,但這裡的故事感實在讓人很難不駐足停留。

艋舺的舟字邊也有一頁風土。早年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遊載著番薯等農產品來到這裡和漢人交易,漸成村落,艋舺一詞即是平埔族語「獨木舟」Moungar的譯音。像電影裡敘述的那樣,艋舺是「臺北第一街」所在地,不過最終因為排洋排外漸漸式微。或許正因民風保守,今天的艋舺仍保有許多傳統佛具店,糕餅店,老旅社,青草巷,一個鮮活的庶民生活博物館。


晚上在夜市覓食,誤入艋舺花街,那是華西街夜市巷子裡藏匿的摸乳巷(非鹿港摸乳巷)。海派小姐(大嬸)站在窄的只夠一人通過的入口接客,見我孤身一人非要拉著我聊天,話題涉及她昨晚遇到的某某客人弄得她有多累和腰肌勞損,匍匐的胸部讓人好生害羞。


不論是晨早喝茶曬太陽的老人,還是夜裡脂粉味濃鬱的小姐,艋舺處處充滿著草根味,那更是老臺北特有的人情味。


據說早些年你若問臺北朋友夢想的住宅是在哪兒,他們的回答很可能是民生社區!1960年代規劃,這裡是臺北最早規劃的美式田字形社區,轉角即公園,巷道超過六米,寬防火巷,近松山機場,多數地區有樓高限制,周圍種滿了大樹,如今已茂密成林。


這裡幾乎看不到遊客,完全可以順著玉蘭花的香氣隨意漫走。幼稚園一條街滿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隨處可見的餐廳和咖啡館,累了便可坐下休息。街角的公園,有四世同堂的一家人,也有午間坐著乘涼閱讀的白領少女。


公寓的樓下開滿了各式小店,每一間都帶著主人沉沉的生活美學之夢。從門口的花牆,到內裡的畫框,無一不見用心。所謂的小資,在這就能看到毫不做作的理想範本。


來民生社區就是學習過生活,用心品味每一天。


舒國治談論,人習慣於找尋昔年生活的影子與氣味。早年的日子過得愈緩慢深刻,追索於今日之與昔相似的情懷則愈濃。對於從小在小鎮長大的我,臺北寄託了太多的似曾相識的情愫。它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座城市村莊,跟少年時家鄉的記憶頗吻合。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臺北散步地圖,那些臺味濃、有意思的小眾生活地
    臺北是小時候父輩們提起的誰誰誰家爸爸謀生的都市,是卡拉ok房裡循環播放的閩南語歌謠,是吳念真劇本裡的古早鄉情,是偶像電影裡歲月流逝的小清新,是從來沒有去過但卻熟悉無比的地方。今天,跟隨獨立攝影師@林花仔的腳步一起去這個熟悉又陌生的臺北走一遭,感受瀰漫著濃濃臺北味的生活。
  • 臺北散步地圖 | 那些臺味濃、有意思的小眾生活地
    臺北是小時候父輩們提起的誰誰誰家爸爸謀生的都市,是卡拉ok房裡循環播放的閩南語歌謠,是吳念真劇本裡的古早鄉情,是偶像電影裡歲月流逝的小清新,是從來沒有去過但卻熟悉無比的地方。今天,一起去這個熟悉又陌生的臺北走一遭,感受瀰漫著濃濃臺北味的生活。住在鄉味民宿裡,緩慢悠閒地在城市裡散步。心境的成長和城市的變遷終於刻畫出一張日漸清晰的文化地圖。
  • 武漢那些有意思卻鮮為人知的地方!咖啡廳
    小編整理了一些武漢比較有意思、有情調、有意境但卻鮮為人知的地方,也許他們的存在就應該安靜恬美。::: 悠閒下午時光:那些可以聊天、敘舊、發呆、相親、談客戶的咖啡廳 :::【時光流年咖啡】「適合喜靜愜意的你」這裡絕對是屬於那些愛安靜、發呆、懷舊人士的專屬咖啡館。老闆的咖啡做出來不僅好看而且好喝。
  • B sir咖啡地圖|臺北找咖啡館(2016)
    就我們目前的狀況來講,臺灣是一個很難「說走就走」的地方。但我這次盡力的做到了。
  • 香港文學散步地圖:跟著魯迅、戴望舒、蕭紅逛港島
    在她的著作《香港文學散步》中,小思挑選了五位在香港留下足跡的文人:蔡元培、魯迅、許地山、戴望舒、蕭紅,以及四個重要地標:孔聖堂、學士臺、六國飯店、達德學院,以散文串聯起一幅香港文學地圖。散步包括思想散步、感情散步,眼睛看的是現在,腦海中感受的是跨越時空的「活的文化」。最終,所有讀過的作品、作家的足跡、現今的建築,在腦海中串聯起一幅歷史的畫卷。
  • 散步臺北丨「蘑菇」品牌創辦人帶路巷弄裡的創意小店
    2006年,「蘑菇」在臺北捷運中山站有了第一家實體店面,除了販賣生活設計產品,也提供咖啡、餐點與藝文展覽的複合空間。有了這一家實體店面後,附近的赤峰街、南京西路一帶成為了嘉行在臺北最為熟悉的地方之一。過去十來年的臺北,不少街區巷弄發生著與赤峰街一樣的變化,嘉行說在其中他能看到一種「臺灣式」的生活情調——「小生意小日子過的美滋滋的,也不太急著賺錢」。嘉行對臺北這座城市的喜愛,也與這有關係。
  • 成都有這些鮮為人知,但又很有意思的旅遊景點!你知道嗎?
    成都有這些鮮為人知,但又很有意思的旅遊景點!成都有這些新鮮的人,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景點,成都這座悠閒氛圍的城市,年被評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8個冷酷城市之一,成都的時尚,都是不可忽視的,作為文藝青年,我非常想去一次,成都是值得探索的城市,很多人第一次去成都,我可能會打卡,成都的經典景點是寬窄巷子、錦裡、春熙路、太古裡,如果你喜歡探索新奇,就得看看我的這篇,花了整整兩天時間,盤點成都的一些最文藝、最復古、最美味的地方,不大眾化,不隨波逐流,在尋找成都最有價值的地方
  • 臺灣 | 臺北某個地方
    上海 ---✈️--- 臺北  【鐵路便當】從桃園到臺北的功夫天徹底黑下來,剛到臺北飢腸滾滾,大俠迫不及待買了個鐵路便當,挺豐盛,兩人站在路邊吃的很香。吃完消食散步回西門町,路上花木美麗。但是,被突然綠燈路邊呼嘯而過的機車群嚇到。。。
  • 臺北散步 一個可以再去的地方
    坐了據說風景最美的臺鐵到臺北,還有《悲情城市》裡的那個小村九份……所以,這次就是純粹在臺北逛吃逛,除了博物院和夜市,是每回必去如果有機會,你一定也要去臺北看看!之後還會更新臺北故宮博物院篇敬請關注哦!以上作品均為龢盒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龢盒工作室,坐落在杭州霞灣巷8號的富義倉,通過《龢盒,因你不同》,你可以了解我們。
  • 臺灣散步記 | 正午
    我們的年輕同事就帶著這樣的文化想像去了臺灣,最後,她愛上了在花蓮的散步,「至於影視裡的驚鴻一瞥,美麗的場景只是一個載體,在銀幕裡愛上的其實是導演構建的虛擬世界啊」。我第一次到臺灣,是因為幾個月前買下了一張焦安溥臺北演唱會的票。 從「臺北車站」地鐵站走出來已經是下午三點,熱浪撲面,我又退回玻璃門裡戴上墨鏡。走過廣場和馬路之後,視野驟然變窄。走在這種騎樓的蔭蔽裡可以一直不曬到太陽,適合長距離步行。
  • 臺北美食地圖:用舌尖感受臺灣
    點擊地圖 一鍵關注擁有自己的一份地圖,開啟自己的夢幻旅程,為您提供詳細的地圖信息。。。遊走臺北,最合情理的方式是以美食為坐標。
  • 臺北建築地圖
    臺北貌似有很多的歌裡都唱過臺北,然而我沒有聽過。也不知道這句話算不算一個合適的開頭。但臺北在我抵達之前確實是一個帶有些許傳奇色彩的城市,臺劇裡光芒四射的大都市,新聞裡吵吵鬧鬧的議院,都是到達之前臺北給我的映像。而實際的走在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又是一種別樣的體驗。
  • 香港 那些拍照的地方
    看地圖的話推薦用Google maps,然後這一排第一個是查地鐵,後兩個是查巴士(不同公司)。接下來就來介紹大家最感興趣的——我去過的香港比較適合拍照的地方吧。(這些地方可能不太好找,地址我只能給大概,具體可以查地圖。)
  • #City Explore:散步在初夏臺北的街頭,練習Hygge系生活
    這是我每天散步在臺北的生活練習題,無論是閒逛在街頭的某一條馬路上,還是探訪某一家有趣的咖啡店,亦是看著暮色降臨後的城市夜景......儘管每次在臺北的日子也不過數數幾天而已,但每次的練習都讓我更敬畏生活。
  • 臺北漫步回憶——街巷篇
    101旁邊就是眷村、老街巷裡藏著太多年輕人喜歡的文創店、舊書攤不難尋覓、居民樓裡的潮流館也是無處不在.那些時代見證物不僅被完好保留,還與新的東西交織融合,讓你在很多灰舊掉色的牆面外觀下一邊探索創新玩意兒一邊聞見舊時光的味道。還有那些人、一碗飯,都是可能會讓你聯想到「故鄉」這個詞的情愫。當時玩回來時我就有記錄一些心情,但偶爾翻翻照片發現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 臺北某個地方.
    臺北車站的大廳裡,你錄下了《Pussy》。大安森林公園的捷運站,你把列車進站的聲音裝進了《偶然與巧合》裡。………你把那些記憶裝進你的歌,賦予我們與你共享這座城市的權利。這是一首寫給臺北的情歌。全世界,你只願意把臺北稱之為「家」。因為熟悉,因為習以為常,它簡單到只需一架鋼琴就足以勾畫。
  • 異化的都市:東京電影散步地圖
    原創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異化的都市——東京電影散步地圖文|holowave編|parallel從《東京物語》說起第二次,經芝浦、新橋到市中心的銀座,經國會議事堂繞道至上野、淺草,再消逝於隅田川的河道上——哥斯拉的兩次東京散步路線,與東京大空襲時美國轟炸機的循環途徑如出一轍。成就《哥斯拉》的特攝大師圓谷英二,在此之前所從事的也皆為戰爭片的拍攝。 而且,相比美版怪獸故事的虛構性,《哥斯拉》也受到了當年美國太平洋核試驗導致的對日輻射事故的直接啟發,是核創傷與核威脅的象徵。
  • 臺北 | 手帳er的文具地圖
    臺灣的特色小店,隱藏在一條又一條的巷弄裡,散落在地圖的各個角落,而逛文具店這件事是此次行程中的重中之重。即使現在動筆的人少了,但文具依然滿載著情感的溫度。透過那些或蒼勁或圓滑的字體,可以感受到寫下這些字的人的情緒。人生的第一本手帳是大四為了找工作開始記錄的,這一寫就是六年。快節奏的生活像是淺眠將醒的夢,一睜眼便忘得無影無蹤,但只要翻開曾經寫下的手帳,記憶便不會再次溜走。
  • 臺北市,愛你的容顏
    出境遊就用百度地圖查路線!看攻略!應有盡有!在臺北市,不管是傳統地標還是鮮為人知的小地方,從音樂、文化、藝術、歷史到美食,你都能找到驚喜!所以,不管你想步行還是乘地鐵、公共汽車、豪華轎車和直升機遊覽臺北市,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有無數的機會。
  • 「臺北:巷弄的前世今生」
    尤其是對於一水之隔的福建人,臺北是小時候父輩們提起的誰誰誰家爸爸謀生的都市,是卡拉ok房裡循環播放的閩南語歌曲,是吳念真劇本裡的古早鄉情,是偶像電影裡歲月流逝的小清新,是從來沒有去過但卻熟悉無比的地方。第一次來臺北是2009年,那時候我還是學生,對一切都感覺新鮮,終日跑這跑那,深怕四個月的時間來不及把臺灣看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