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2020-12-27 新化月報網

近年來我國人身保險平穩較快發展,目前商業人身保險已在全國達到一定覆蓋面,但也存在保險產品供給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問題。12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以下簡稱「國常會」),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提出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兩大發展路徑,同時,還提出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鼓勵承保醫保目錄外項目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健康險保費收入7162億元,同比增長16.6%,在各險種中增速居前。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我國健康險支出佔比全國衛生總費用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僅為2.5%,佔比個人衛生支出也不到10%,與國際數據差距很大。

「企業和個人購買商業健康險可以形成政府、企業、個人共同負擔的多元化投資機制,緩解政府投資負擔和財政壓力,保障醫保體系穩定可持續運行。同時商業健康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形成互補和銜接,可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對於商業健康險的重要性,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此前給出了上述判斷。

在加快發展商業健康險方面,此次國常會表示,鼓勵保險公司將醫保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保障範圍。對此,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表示,近年消費者看病的主要負擔在於醫保外費用,尤其是一些新型抗癌藥物。

目前,商業健康險主要保障三個目錄內的醫療費用自付部分,但事實上,三個目錄內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已經很高了,個人自付比例較低,因此商業健康保險保障作用有限。與此同時,重特大疾病治療需要用到很多目錄外的藥品和治療技術和手段,三個目錄外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已成為投保人真正關心的問題。

黃洪曾表示,保險業要從實際出發,將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商業健康保險保障範圍,降低人民群眾實際醫療費用負擔,才是保險行業價值所在。

此外,國常會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做好與基本醫保等的銜接補充,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能力;促進開發適應廣大老齡群體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通過有序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合作,促進提升健康保險發展和服務水平。

強化商業養老保險保障功能

在養老方面,國常會表示,將按照統一規範要求,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

具體而言,要強化商業養老保險保障功能,支持開發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的養老保險,積極發展年金化領取的保險產品。針對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各種靈活就業人員需要,開發合適的補充養老保險產品。鼓勵保險公司提供老齡照護、養老社區等服務。鼓勵保險業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朱俊生表示:「國際壽險業發展的經驗表明,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提高,人們對風險的關注越來越多地從死亡風險轉向生存風險,越來越關注養老和健康。」

朱俊生介紹稱,中國人口老齡化預計在頂峰時老齡人口將達4.6億-4.8億,總人口不超過15億,老齡人口佔比超過30%,需要商業健康保險和養老保險在多層次醫療和養老保障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放眼全球,很多國家的養老金結構既有公共養老金也有私營養老金,而我國的私營養老金基本是空白,更多的是公共養老金,這對整個養老金的持續性帶來極大挑戰。」朱俊生認為,全球養老金制度改革的重要經驗是,一個國家對私營養老金越重視,這個國家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就越強,呈正相關態勢。同理,我國的公共養老金要想更加有效率、可持續,就要大力發展包括商業養老保險在內的私營養老金。

提高險資投資比例限制

在險資投資方面,國常會提出,要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防止保險資金運用投機化,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加強風險防控;深入開展關聯交易專項整治,堅決打擊挪用、套取、侵佔保險公司資金的違法違規行為。

對此,朱俊生評價稱,和其他資金相比,保險資金具有期限長的優勢,可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長期資金支持。特別是隨著保險行業回歸保障,保險公司加快向長期期交保障型業務轉型,人身險行業的負債久期逐步拉長。

而在保險資金提振投資的潛力方面,朱俊生表示,中國總儲蓄率以及居民部門儲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在於,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預防性儲蓄佔較大的比重;隨著預防性儲蓄不斷向保險資產轉化,保險資金提振投資的空間將不斷得到釋放。

除此之外,保險資金對於實體業的支持作用,也是國常會提出用保險資金提振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到了業內人士的關注。會上提到,要對保險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設置差異化監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總資產的45%,鼓勵保險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等重大工程建設,更好地發揮支持實體經濟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是能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領域。單純財政投資的效率不一定高,財政還正在推行「降稅讓利」,以及支出向公共服務轉型。民間資金大量集中在金融中介。因此,需要保險公司發揮資金融通功能。在投資方式上,中國企業部門和基礎設施項目的槓桿率較高,而權益類投資能實現降低或穩定槓桿率,所以放鬆保險公司的權益類投資限制。

「利率下行時期,保險公司債券投資上的回報率下降,需要加大權益類資產。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項目的投資期限長,資金量需求大,與保險公司特別是壽險公司的負債結構是匹配的。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目標中『公共利益』有更高的權重,所以更為積極。」對此,王向楠如是評價。

相關焦點

  • 國常會:提升險資長期投資能力 防止險資運用投機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會議指出,要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防止保險資金運用投機化,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加強風險防控。
  • 提升險資長期投資能力 支持保險資管公司發起設立長期限產品!銀...
    截至11月末,人身險公司資金運用餘額18.5萬億元,佔全行業的88.3%,其中絕大部分為長期資金,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長期穩定資金來源。  黃洪表示,目前,中短期業務保費佔比僅為4%,佔比從2015年高峰時期下降了近九成,萬能險業務佔比為15%,佔比從2016年高峰時期下降一半。
  • 剛剛,國常會發話,萬億險資入市要加速?
    其中這些內容與A股有關,會議指出,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防止保險資金運用投機化,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加強風險防控。對保險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設置差異化監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總資產的45%,鼓勵保險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等重大工程建設,更好發揮支持實體經濟作用。
  • 保險資管新規來了 引導長期資金對接實體經濟
    這一方面有利於引導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另一方面,也將促進長期資金精準對接實體經濟,助力國家戰略項目的發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明確三類產品 多途徑對接實體經濟平安資管董事長萬放對記者表示,《辦法》的制定,將進一步對標資管新規、彌補監管空白、補齊監管短板。
  • 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人身險迎發展新機
    國常會定調人身險「擴面提質」措施,包括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等。12月9日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
  • 五大信披媒體要點集萃丨國常會最新定調,提升險資長期投資能力...
    中國證券報  頭條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通過《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草案)》和《排汙許可管理條例(草案)》。
  • 調研公司800餘家、舉牌20餘次 哪些股票是保險資金的心頭好?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表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保險資金應適當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應在保持總體規模穩定的基礎上,抓住A股波動向上的結構性機會進行配置,並高度關注高分紅股票的長期價值;繼續挖掘大市值、業績優、高ROE、低估值的藍籌股的長期投資機會,為保險資金帶來較好的投資回報。
  • 國常會:促進人身險擴面提質 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會議指出,近年來我國人身保險平穩較快發展,目前商業人身保險已在全國達到一定覆蓋面,但也存在保險產品供給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問題。要適應群眾對健康、養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動保險業深化改革開放、突出重點優化供給,提供豐富優質的人身保險產品。一是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做好與基本醫保等的銜接補充,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能力。
  • GP/LP長期看多中國,未來資金來源將更多元,險資活力倍增
    同時為了保證各項投資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使保險資金髮揮更大的效應,在支持國家在投資這個領域促進經濟增長,落實年初中央提出的「六保」、「六穩」做好保險資金運用是有實際重要意義的。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這些政策的效應非常積極,對保險業的影響,尤其是在保險資產管理,推動是相當巨大的。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分...
    中央「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10餘次提到「保險」,涉及農業保險、商業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巨災保險等多個領域,而這些無疑都將會成為接下來保險業轉型向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著力點。
  • 調研上市公司800餘家、舉牌20餘次 哪些股票是保險資金的心頭好?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表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保險資金應適當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應在保持總體規模穩定的基礎上,抓住A股波動向上的結構性機會進行配置,並高度關注高分紅股票的長期價值;繼續挖掘大市值、業績優、高ROE、低估值的藍籌股的長期投資機會,為保險資金帶來較好的投資回報。
  • 大力拓展第三方資金來源 新華保險李全計劃打造統一財富管理平臺
    新華保險現已具備長期管理大量資金的豐富經驗,打造統一財富管理平臺擁有諸多優勢。譬如:規模大、供應穩定、期限長期的優質資金來源;全面的投資管理體系,強大的投資管理人才隊伍和經驗;全面的投資管理資質和二十多年在資本市場上的投資管理經驗;豐富的資產類別,橫跨一、二級市場各類標準和另類資產,且具備以優質長期資產為基礎的產品創設能力;強大客戶基礎,資管產品的個人零售業務與保險銷售升級融合將釋放巨大潛力。
  • 銀保監會:正研究將部分目錄外費用納入商業大病保險之內
    同時,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放寬投資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工具條件,支持保險資金投資債轉股投資計劃等。  二是加大對實體企業融資支持力度。主要是取消了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加大對企業股權融資的支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國債期貨、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和信用保護工具,進一步提升對民營企業債券投資的意願和能力。  三是持續加強對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硬約束。
  • 巨豐早參:國常會指出加大對「網際網路+」等平臺經濟支持力度
    原標題:巨豐早參:國常會指出加大對「網際網路+」等平臺經濟支持力度   巨豐今日策略   巨豐投顧認為政策利好以及流動性充沛是春節之後市場不斷上漲的主要因素
  • 資金回流實體經濟
    來源:王雅媛港股圈昨天國家最高領導人指出:「要抓好在建項目復工和新項目開工,要穩定居民消費,發展網絡消費,擴大健康類消費,對受疫情影響較大企業,要在金融、用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幫助渡過難關。」因此,今天資金也跟隨上述講話,從在線炒作回歸到周期以及實體股票上,而在內銀帶領下港股漲的不錯。恆指收漲342點,報27,583點,成交1,110億。北上資金淨流入24.86億,南下資金淨流入48.59億。
  • 國常會落實貨幣政策「不急轉彎」 兩大紅包砸向小微企業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落實貨幣政策「不急轉彎」,國常會兩大紅包砸向小微企業「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樣定調明年宏觀政策。
  • 新華保險披露「三步走」財富管理規劃發展路線圖
    在持續做大做強保險業務的同時,以養老金、第三方資金作為突破口,以科技賦能加強渠道獲客能力,進一步豐富產品體系,形成雙輪驅動效應,帶動負債業務再上新臺階。  新華保險黨委書記、執行長、總裁李全表示,財富管理相對資產管理是保險企業價值管理的又一層延伸,通過豐富的產品體系為客戶提供超出保障需求以外的財富增值服務,同時又可以發揮投資優勢,更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助力國家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實現利益相關者的多方共贏。
  •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萬峰:預估保險業資產未來五年...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李鵬濤2020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將於2020年12月11-12日在三亞舉行,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萬峰出席並發表演講。萬峰表示,未來保險業的變局,特別是人壽保險業,可能突出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養老保險、健康保險將提速發展。第二,保險業資產總量將快速增長。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都是長期積累性業務,伴隨著我國養老保險、健康保險業務的發展,我國保險業資產總量也將快速發展。萬峰表示,預估保險業資產未來五年可以達到30萬億,十年或超過40萬億。
  • 【特別策劃】發揮保險保障功能
    銀行保險服務進博會的宣傳畫也在此展示。  上海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全力護航這屆特殊形勢下舉辦的進博會,上海保險業聚合產險、壽險、養老險、投資等各板塊力量協同運作,搭建一套更為全面、更為高效的保障架構。不僅為進博會提供一體化風險管理服務,也在促進貿易產業鏈復甦、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人身保險,護航平安健康
    據了解,銀保監會將從發展專業化經營市場主體、擴大對外開放、加大產品創新、強化基礎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推進商業養老保險發展:在市場主體方面,支持設立新機構、鼓勵專業化、支持外資參股等;在產品創新方面,支持開發年金產品、面向創新創業就業群體的針對性產品等;還將支持保險公司積極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並出臺相關試點規範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