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被一個「梗」刷屏了:打工人。
「打工累嗎?累。但是我不能哭,因為騎電動車的時候擦眼淚不安全。」
「打工可能會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晚安,打工人!」
「靠別人是公主,靠你幾哇是日本人,靠恁娘是河南人,靠自己是光榮的打工人。」(來源:新浪微博)
什麼是「打工人」?顯而易見,就是在別人的手下幹活的人,無論是各種總監或是什麼中層領導、工地搬磚的,都是「打工人」。
在大家眼中的「打工」,沒有成就感、安全感、還常常感覺疲憊不堪。
即使如此,他們被工作折磨千百遍,還是要待它為初戀。
既不想去工作,又害怕失去工作,這是多少職場人的真實狀態。
因為真實又好笑,這個打工人的話題迅速火上了熱搜,而大家也紛紛在分享自己「打工」的故事。
@盈盈 90後 培訓機構老師
我以前在盈利住宿教育機構當班主任,每天早8晚7,一月兩周周六還要上班。
結果年薪加上所有補助稅前連10萬都不到,後面發現我朋友同樣的付出連稅後都至少12萬。
有的人說打工就是辛苦的,不辛苦就不是打工。
但其實我感覺辛苦可以,但錢要給夠,別人辛辛苦苦的付出卻沒有努力,又不是給老闆做慈善,那與其這樣還努力個什麼勁呢?
後面我果斷辭職找了一個早8晚6,一周雙休,年假還有20多天的,雖然到手比之前的還稍微少一點,但是整個性價比相對高,感覺身體和精神也比之前好太多了。
目前工作我很喜歡,畢竟覺得健康是無價的,與其這樣最後身體壞了錢都給了醫生,倒不如找一個錢少點相對輕鬆正常上下班的。
打工是辛苦的,但也有辛苦程度不同的打工。
@想做男豬腳的小吳 96年 設計
畢業一年了,現在在做規劃設計的工作,熬夜加班簡直太正常了。
夏天頂著大太陽35度上的高溫把老城區跑了個遍,涉及到每條街巷,每塊用地、每個設施符號、每個建築屬性、質量、風貌.......
一天下來走了幾萬步,感覺快中暑了,曬不曬黑都無所謂了,只想找塊陰涼處一頭栽下去......
然而,這樣就完了嗎?另外一個項目,跟我一組的女生懷孕了,所以兩個人的活基本上得我自己做,晚上就要趕出來,明天就要!
連續通宵、加班到3點,或者連續倆月加班到12點,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除了基本睡眠,完全沒有休息的時間。
至於經常多個項目趕在同一個時間節點,多個項目負責人同時催我交東西,這種情況太正常,太常見了。
有時候,我都感覺自己快要頂不住了。
可誰又不是為了生活呢,又不是什麼富二代,總要努努力養活自己,這是我作為資深打工人的深刻覺悟。
@下半輩子半澤直樹 89年 廣告文案總監
說真的,能不上班還有穩定收入的,都不是普通人。
要麼是能力強,要麼是人脈廣,可以自由職業,不用坐班受老闆的氣。要麼就是有錢,可以靠投資賺錢。
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創業,但創業的風險太大,不是一般人能承受,搞不好還會虧損破產。
所以,咱能做的,就是咽下這口氣,老老實實打工,多存點錢。
大家每天調侃自己是打工人,無非就是覺得職場艱難又或者做不到自己理想當中的工作。可現實真的很骨感,能做到天天想上班又是自己喜歡的事情的人真的幸福。
工作對於一些人來說真的是煎熬,無奈自己沒太多辦法。都是為了恰飯,沒得選的。有得選就不會天天發打工人的表情包了。
世界的本質就是這樣,充滿了競爭,你一普通人,沒錢沒學歷沒背景,憑啥歲月靜好?
但我們也不能放棄自己了,任何時候提升自己都沒錯。加油,打工人!
@九品芝麻官蘇員外 94年 金融投資
有一段時間,我感覺打工的生活太不好過。
那段時間裡我天天情緒低落,逃避上班,不想出門。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行業分析師,剛開始在這個職位上我是很新鮮的,因為工作涉及面比較廣,思路於是一下子打開了,投入了很多精力,在公司裡是感覺到自己有無窮無盡的精氣神。
後來參與融資,對接很多投資機構,做了很多商業計劃書。在工作方面,老闆是十分認可我的。
可是後來就乏了,工作上熟悉之後,我就越來越感覺到厭倦。在同一個崗位上做久了,每天的工作重複再重複,這種枯燥真的很難應對。
後面我陷入了思想上的迷茫,如果換其他的工作,總免不了會有這樣的枯燥。
我發現,當我遇到一個新崗位的時候就會付出比別人多很多的精力儘快去弄懂不明白的地方,但一旦熟悉或者發現工作沒有了意義,或者是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整個世界的坍塌。
辭職之後好一段時間,我都不知道該如何重來。
在家躺了很久之後才發現,自己過了太久那種生活裡面只有學習或工作的日子了,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
覺得打工累了,去看場電影或者旅行,其實都是一個不錯的放鬆方法。
在看過打工人這個梗之後,其實鹹魚感到一度非常親切,這說的不就是我嘛。
雖然天天吐槽打工,不想去上班,但還是咬咬牙去上班了。
不過,要是你總是感到悲觀和失望,又或者常常感到壓力很大,那很有可能就是遭遇了「職業倦怠」。
所謂職業倦怠,即是一種由工作無限膨脹與挫折引發的情感精神與體能上的入不敷出感。
想想看,如果你在公司裡的業績排名倒數第一,老闆不給你好臉色看,與同事之間相處不來,工作的內容又枯燥乏味,是不是馬上產生了排斥情緒?
心理學家大衛·波森說過:職業倦怠甚至會全方面地摧毀一個人的每一樣能力,短期記憶、正面樂觀的態度、統籌、判斷與推理能力等等……
為什麼會產生職業倦怠?
原因在於,工作內容枯燥重複,每天工作就是毫無止境地重複瑣碎事,職場人際關係的不和諧,工作上的壓力以及發展不順利等等,都有可能造成職業倦怠。
所以,有的人就想到用以上的荒謬方法來逃避。
簡單點的,辭職換工作。
感覺自己實在改變不了的人,選擇直接在家裡躺屍,做一個「蹲族」。
天天刷劇看小說,無社交,出門只是買一些生活必需品。
過著與世隔絕,算是隱居的生活。
離職換工作算是比較正面的解決方法了,但時間久了,就可能還會遭遇同樣的問題。
而選擇成為「蹲族」,則不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家人會擔心,周圍的朋友會說:「你再這麼下去就廢掉了,你應該回歸到主流社會當中。」
況且,逃避始終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其實,鹹魚認為這部分人並不是討厭工作,只是討厭上班本身。
《圓桌派》中,陳丹青曾說過:很多年輕人,不是不想工作,而是不喜歡那種組織化的環境和時間表,那感覺猶如困獸。
上班,大家必須準點到達,必須和同事一起完成工作,然而有些人就是不能習慣這樣的生活。
但就算這樣,也可以選擇工作,而不是「上班」。
上班與工作,概念其實並不相同。
你可以不必選擇上班的模式,但一定要為了自己喜歡的事物體面活下去,而工作是一個方法。
雖然上班打工很累很痛苦,但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工作,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即使不喜歡上班,但為了生活,也要咬咬牙克服。
實際上,鹹魚上了那麼久的班,也發現了一個道理:
沒有誰的工作是不辛苦的,也沒有誰的工作是不委屈的。
有時候,你以為自己的工作很辛苦,可你不知道,各行各業,世界各個角落,總有些人的心酸在背後,無人知曉。
一位銷售小哥,為了推銷產品,跑到店裡給用客人擦皮鞋,沒人知道他熱情服務的背後其實是流淚的苦。
為了能多賺點錢,搬磚工儘量多搬點磚,肩上滿是生活的重擔。
是的,沒有人會喜歡上班,若不是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誰又願意去承受外面委屈。
你覺得工作累的時候,有的人比你要累十倍,百倍;你覺得工作委屈的時候,有人比你更委屈。
儘管可能我們對於上班這種形式並不認同,但無可否認的是,它讓一些人發揮出了屬於自己的價值。
很多上班族形容自己的生活是兩點一線。
上班,下班;睜眼,閉眼。
沒有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多麼有意義,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生活還算充實。
手裡有工作,錢包裡就有收入,雖然絕大多數人都不滿意自己的收入,經常苦笑著吐槽自己窮,沒錢。
但是日子,還是這麼一天天過著,因為有工作上的收入,才有生活上的前路。
正如《打工宣言》所說,打工可能會少活十年,但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
加油!打工人!
點個「在看」,給自己加加油,打打氣。
點「在看」我們打工人,拼的就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