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商業——後疫情時代中國航運的責任與挑戰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來源: 鳳凰網房產深圳站

(鳳凰網房產專訪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南區董事長林木雄及華南區商鋪部主管植棟梁)

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衝擊讓許多航空公司措手不及。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國際遊客數量僅2.33億人,比去年同期減少逾4.39億人,同比下降逾65%,全球旅遊收入損失不少於6,000億美元。2020年4-6月,全球遊客數量僅剩1,800萬人,同比下降超過95%。全球整體的旅遊業略顯慘澹,國際旅行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在國外疫情並未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各大航空公司的業績也一落千丈。但反觀國內,由於疫情對國內整體經濟的影響已逐漸弱化,各個行業也正逐漸復甦。旅遊業在剛過去的十一長假中也顯示出全新的活力。

10月8日晚上,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發布國慶中秋八天長假旅遊宏觀數據: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橫向對比,國內旅遊強勁復甦相比國際旅遊的低迷沉寂,讓全球其他國家羨慕不已,縱向對比,國內遊客人次超過節前預期,復甦勢頭強勁。

從民航數據來看,10月1日-8日,全國民航共計運輸旅客1326萬人次,日均旅客運輸量恢復至2019年國慶假期的91.07%;全國實際飛行航班117327班次,日均航班量恢復至2019年國慶假期的89.7%,其中國內航班109856班,日均航班量較2019年國慶假期增長12.98個百分點;平均航班正常率95.04%,同比提高1.82個百分點,平均客座率78.64%。國內主要旅遊城市進出港旅客訂票量和客座率接近或已達到去年同期水平。

同期,深圳機場累計運送旅客超115萬人次,日均旅客超14萬人次,保障航班超千架次,客運業務已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其中單日進港旅客最高超過8萬人次,達到了春運的高峰水平。十一黃金周令人驚喜的數據從側面反映出了國內旅遊業已恢復正常的良好狀態。

迎著黃金周的優異成績和疫情過後旅遊業的關鍵節點,深圳機場衛星廳招商發布會在2020年10月16日成功舉辦。

此次深圳機場衛星廳的獨家招商代理服務由第一太平戴維斯提供,在嫁接最具深圳特色的體驗式機場與現有客戶資源的同時,第一太平戴維斯商鋪部的零售服務團隊致力於為航空商旅消費人群提供多元化的優質服務,為旅客在出行過程中提供更全面、周到的體驗,不斷優化航空商旅消費群體的零售體驗。

對於與機場的合作,第一太平戴維斯早已輕車熟路。第一太平戴維斯自 2018 年起便與深圳機場緊密合作,憑藉對國內機場零售市場的深入洞察、自身豐富經驗和優質品牌資源,協助機場完成約 2 萬平方米逾 200 個網點的招商,成功引入了華為旗艦店、浪琴、等眾多首進機場的知名品牌及Burberry、 Bvlgari、Cartier、Chanel、Jimmy Choo、Kenzo、Emporio Armani 等國際一線品牌,涵蓋國際名品、零售、餐飲、休閒服務、金融服務等各式業態。

關於此次與深圳機場衛星廳的合作,鳳凰網採訪了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南區董事長林木雄及華南區商鋪部主管植棟梁,請他們介紹此次的招商代理的詳細情況。

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南區董事長 林木雄

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南區商鋪部主管 植棟梁

未來,深圳機場承擔著更大的責任與挑戰

「在2019年深圳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就已達到5293萬人次,全球排名第26位。它的增速在全球前30大機場中更是排名第二。所以首先很明確的一點是,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在去年的荷載量就已經相當飽和。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推進,深圳機場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與挑戰。」對於深圳機場的現狀,植棟梁表示將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挑戰會隨之而來。

「所以作為深圳機場的補充,深圳機場衛星廳落成後,是可以為2200萬人次旅客提供候機和中轉服務的新場地,目前也正在積極施工當中。深圳機場衛星廳為深圳機場打造灣區國際空港,做一流航空樞紐、全球貨物集散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 植棟梁如是說。同時,他強調,今年疫情導致香港與大陸無法正常通關,對整個華南區航運、客運增加了很多壓力,深圳機場的規模擴大可以說是刻不容緩的。

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深圳機場衛星廳的責任就顯得更加舉足輕重,而這也意味著成為深圳機場衛星廳獨家招商代理的第一太平戴維斯,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但已擁有與多家國內外機場合作的豐富經驗的第一太平戴維斯對於此次合作比大家想像中更加熟稔。

鳳凰網專訪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南區董事長林木雄

「我們最早是在2018年第一次中標深圳機場的獨家商業顧問、以及獨家招商工作。」林木雄介紹道,「當時正好是深圳機場啟用5年的一個重要節點,我們對T3航站樓裡面將近200個網點的商戶進行重新招商和洽談。這期間我們也成功引入了您現在看到的很多國際奢侈品商戶比如burberry、cartier等等的品牌,又打造了muji to go機場悠享空間這樣的特色場所,與眾多品牌攜手打造了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出行商業』的氛圍。應該說,與深圳機場的合作確實是第一太平戴維斯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在顧問以及招商方面最深入的一次合作,以往我們與國內外其他機場合作時提供的多是其他類型服務。」

植棟梁隨後補充道,「今年疫情過後有少量商鋪需要替換,我們也第一時間配合機場進行了商戶調整,保證整個航站樓的正常運作,所幸暑假檔期以及國慶期間的反響都非常好。」

這些成功皆有跡可循。從第一太平戴維斯過往的「大航空」致勝案例中,我們發現,他們不僅曾幫助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提供地區經濟分析、定位及概念開發、趨勢及發展研究等服務,還曾為英國倫敦蓋特威克機場提供地區經濟及用戶需求分析、房地產市場研究、科研機構及科技園需求分析等服務,也與為英國倫敦斯坦斯特德機場開展關於辦公室供求的全面調研和深入研討。這些過往的經歷都是他們如今致勝的「法寶」。

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

英國倫敦蓋特威克機場

英國倫敦斯坦斯特德機場

關於與國內的機場的合作,第一太平戴維斯亦是經驗滿滿。他們曾為蘭州中川國際機場項目制定《商業規劃設計報告》大綱及《商業資源價值評估報告》大綱,提供建築設計優化跟進服務;為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提供運維服務,確保機場在高運轉、大流量情況下依然全天候保障所有設備設施正常運作;為成都雙流機場東航中心提供全程開發諮詢顧問及全權物業管理服務等。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

成都雙流機場東航中心

一方面,與國內外機場合作的豐富經驗讓第一太平戴維斯更加了解中國本土市場,對於宏觀市場的感覺更加敏銳。另一方面,這些經驗促使第一太平戴維斯開始對市場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比如,很多人第一次聽說的「出行商業」。

出行商業—一個聽起來新穎但實際上「老套」的詞

「出行商業」這個詞,大概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但其實,有過旅行經驗的人都早已在不知不覺中體驗過所謂的「出行商業」了。

對於「出行商業」,林木雄將其分為兩類,「『出行商業』應該說是這一兩年我們開始接觸得比以前頻率高的、形式越來越豐富的一個板塊。大體上,目前我們可把它分成兩類,一類是交通樞紐類型的商業項目,其商業部分對項目本身而言只是一種配套,給旅客的印象往往也比較差。另一類項目是旅遊目的地的商業,這類項目視乎業主方的檔次和要求,做得比較參差。」林木雄強調,「這兩個大類是近年來我們遇到比較多的,每個項目的特徵和業主的需求都非常明確。某種程度上,這說明現在我們常說的『商業』早已不僅限是購物中心、百貨公司、或者步行街。消費者只要出行,原來就可以處處有商業,也處處需要商業。」

可以說,「出行商業」是當下一個比較新穎但實際覆蓋面又很廣泛的一個商業板塊。植棟梁用交通樞紐類型的商業項目案例又做了進一步的說明,「商業項目案例中還包括一些TOD(交通樞紐)項目,比如高鐵或者地鐵上蓋商業項目,實際上深圳機場也是一個典型的TOD項目。這類項目的所有功能都必須建立在公共運輸系統的開發及正常運作上,然後衍生出各種商業需求。大型交通樞紐應該作為所在地區的一張名片,是消費者對該地區留有深刻印象的場所。所以在做好公共運輸運作的基礎上,消費者對此往往會有更多追求質量與速度的服務需求,比如優質又大眾的餐飲、具有當地特色的精品零售等等。其中消費者對於TOD項目很在意的還有他們的配套設施和環境,比如數量充足又乾淨衛生的洗手間、可快速辦理證件證明的辦公點、母嬰室和飲水機等等,這些細節設施會成為旅客對項目印象好壞的一個重要區分點。「

除去交通樞紐方面的類型,旅行目的地類型的「商業出行」模式更加多樣,根據業主方的不同要求,最終的產物也參差不齊。植棟梁對此表示出非常樂觀的心態,「旅遊目的地的商業項目這個範疇接近於我們近年來常說的『文商旅』項目。我首先想到的一個案例是我們今年剛開始著手的『中山華僑城歡樂海岸』項目。它是目前中山規模最大的文旅綜合體項目,結合了中山當地文化風情、加入華僑城歡樂海岸街區商業特色和主題娛樂。另外,我們還在與三亞、海口的甲方共同推進合作,助力將現在非常熱門的免稅商業和旅遊度假結合起來。我們能看到,業主對這些項目充滿信心。國內文旅項目經過了一輪洗牌,大概從2018年開始,大家的方向和思路越來越清晰。我們確信這個板塊未來會越做越好。」

林木雄接著介紹道,如今,「文商旅」項目的走向十分積極。首先,過去幾年政府一直大力推動這些項目的發展。同時,開發商可以相對合理的條件拿到非核心城市的片區進行開發,進一步增強了各界對當地的信心,項目將來會帶來客流和消費,最後這些客流的往返又促進了交通網絡和交通樞紐的大力建設,幾個部分形成一個良性閉環。

最後,在談到對於深圳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未來的出行商業發展方面的看法時,林木雄和植棟梁都表達出了樂觀的態度。他們認為,近年來,尤其是疫情之後,在旅遊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出行商業的發展呈現了特色,正在迅猛地向前發展。他們堅信「出行商業」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並最終成為相當火熱的一個商業板塊,而與出行相關的各項商業也必定會在板塊整體帶動下,呈現出愈發精彩和精緻的狀態。

採訪、撰文|吳曼

相關焦點

  • 航運後疫情時代:鋼材木材航運需求銳減 中小船舶公司倒閉
    來源:中國經營報航運後疫情時代本報實習記者/鄭丹/記者/孟慶偉/北京報導到7月17日,朱傳金的「海洋勇士」號船舶,已經在長江口停了12天,他也在海上連續工作了252天。受疫情影響,鋼材、木材等航運需求銳減,船舶停運,運價降低,部分航運公司虧損嚴重,甚至一些中小型的船舶公司因為承受不住虧損金額,跟銀行貸款又無法償還,已經倒閉。海運作為國際最主要的運輸方式,承擔著國際80%貿易進出口業務,中國90%的貿易進出口都是通過海運實現。疫情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使得全球供應鏈受阻,對航運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 業界聚焦「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面臨何種機遇和挑戰
    業界聚焦「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面臨何種機遇和挑戰 2020-08-10 21:04:56     多位電影人線上線下共議當下中國電影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為中國電影徵服全球市場貢獻智慧。
  • 趙志偉:後疫情時代 中國市場將進一步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
    在致辭中,趙志偉表示,過去三年中國累計吸引外資投資超過4000億美元,後疫情時代,隨著中國率先走上經濟復甦之路,中國市場和中國機遇將進一步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趙志偉指出,今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三十周年。從1990年滬深交易所開市到今天,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從當初的8家增長到了4000家,總市值由當初僅28億,到今天已經突破80萬億。
  • 呂建中:後疫情時代企業洞察點與戰略思考點
    法國依視路集團中國事務總裁、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董事局董事、中國CSR智庫副理事長呂建中博士發表了《後疫情時代企業洞察點與戰略思考點》的主題演講。以下是呂博士發言的要點:麥肯錫調研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市值大幅下滑,特別是最低點在3、4月份,8月份仍然有很多企業沒有回升。此外,麥肯錫認為,通過這次調查發現,各行各業衝擊都很大。
  • 疫情影響下的航運輿情彙編(七) | 中遠海運e刊
    當前,全國上下正奮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和貿易增長的動力仍在,但短期內,疫情發展和嚴格的防控措施對部分行業產生影響在所難免。本刊聯合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推出疫情對海運貿易、航運和港口影響等相關資訊的摘編及編譯,以饗讀者。
  • 探索後疫情時代公共運輸發展之路 2020中國城市公交學術年會圓滿閉幕
    隨後,南昌公交、上海久事公交、廣州公交、淮安公交、包頭公交圍繞「探索後疫情時代城市公交的發展之路」分別作了主旨演講。  包頭市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永明演講主題為「後疫情時代公交運營發展」。
  • 馬丁博士:疫情給航運帶來這些改變
    自2020年1月開始,航運業進入新的十年,但由於市場的不確定性,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給未來前景增加了更多負面因素。根據對未來市場的綜合分析,我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航運市場發展的最佳情景如下:海上貿易假設2020年和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趨向緩和。
  • 圖說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丨以上海為基地的三大航空公司
    2020年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之年,為展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果,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在全社會的顯示度,由上海市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領導小組主辦,上海市交通委、中國航海博物館承辦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果展」,於2020年7月11日-7月31日,在上海市虹口區東大名路501號白玉蘭廣場L層展出。
  • 後疫情時代 川菜產業發展路在何方
    0.8%離不開餐飲企業的殫精竭慮  新冠疫情給餐飲行業帶來重創,疫情下2020年第一季度餐飲業下跌44.3%,可以說餐飲行業是受疫情影響的重災區,跌幅遠高於大部分其他行業。  對於餐飲企業而言,危機同時也是機遇,疫情倒逼傳統餐飲企業紛紛轉型升級,促使他們尋找與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進行深度融合的生產經營模式,眉州東坡集團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了企業商業模式的新探索,通過線上直播,將食材做成半成品出售給消費者,全新的商業模式,加上企業本身的知名度,讓眉州東坡的線上訂單應接不暇,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線下經營的損失。
  • 應對挑戰 集思廣益 後疫情時代食品產業界共話未來發展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環境下,食品產業積極擔負起社會責任,2020年1—9月份我國食品工業營業收入58753.8億元,同比增長1.23%,實現利潤總額4403.2億元,同比增長10.1%,食品產業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在保障民生、拉動內需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 後疫情時代,海倫堡憑什麼圈粉?
    在完成「海樂世界」、「海樂城」、「海樂薈」商業三大產品線升級後,海倫堡廣佛首個海樂薈項目——廣州海樂薈在今年驚豔亮相。自此,海倫堡商業旗下在建及運營商業項目達到15個,分布上海、廣州、昆明、成都、南京等多個重點城市。創意科技園則落地上海、南京、廣州、中山等長三角與珠三角城市。其中,廣州海倫堡創意園年孵化100多家創新創意企業以及3000多項創意成果,年產值逾500億元。
  • 時代在召喚·資本的力量——中國經濟與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在京...
    11月25日,由《公益時報》社和《經濟觀察報》社共同主辦的「時代在召喚·資本的力量——中國經濟與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在北京千禧大酒店圓滿落下帷幕。論壇以「時代在召喚,資本的力量」為主題,凝聚業界、學界和媒體力量,共同探討企業社會責任踐行,展望十四五規劃下中國經濟的新格局。
  • 後疫情時代下的後市場 卡仕達如何應對
    近年伴隨著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中國汽車市場無論新車領域又或是汽車後市場皆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就拿2019新車銷量來說,產銷比下跌分別達到了7.5%和8.2%,這也是中國汽車銷量28年來首次下跌,被稱為「車市寒冬」毫不為過。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汽車後市場作為汽車行業的重要領域,其受波及的程度不亞於新車市場。
  • 《新石油金權——歐佩克式微與後石油時代》發售:為能源從業者與...
    大航海時代深刻影響了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由此引發以蒸汽機為標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引領柴薪後的第二次能源革命,石油作為化石能源的佼佼者,在「一戰」前後鐵騎突進,「二戰」後更是一日千裡。  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及人類環保意識的提高,後石油時代正在到來,天然氣作為過渡化石能源,重要性彰顯,石油供給側三巨頭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美國的天然氣產業發展差異巨大;新能源發展進入黃金時期,《新石油金權——歐佩克式微與後石油時代》一書指出,石油金權的爭奪未來將轉化為新能源金權的爭奪,中國應在新能源發展軌道上擴大朋友圈,合作共贏。
  • 後疫情時代,重新理解產業網際網路
    黃金周:密集人流下的全國壓測世界疫情形勢依舊嚴峻的當下,從某種程度上說,黃金周帶來的密集人流,是經濟加速恢復的驅動力,也是對中國疫情防控的一次全國性壓力測試不同於往年,測體溫、戴口罩、出示健康碼成為黃金周出行標配。
  • 《楊瀾訪談錄》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路在何方?
    如今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中國經濟面臨怎麼樣的挑戰?中小微企業如何繼續生存?中美會「脫鉤」嗎?逆全球化我們如何面對?《楊瀾訪談錄》重磅來襲!楊瀾作為節目領軍人繼續「記錄時代的精神印跡」。聚焦社會經濟熱點,曹德旺、李稻葵、黃奇帆、朱民、向松祚帶你一起發掘那些藏在民生背後的經濟話題,共同探索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路在何方?敬請關注~「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特別訪談系列!
  • 後疫情時代的創業機會
    2020的庚子年,一場疫情改變了你我他,也改變了商業世界。這一年,還剩5個月就到2021,給我們思考的時間不多了。這一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就業壓力山大。這一年,企業倒閉、裁員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一年,何去何從?我們不僅要問,後疫情時代的創業機會還剩哪些?今天借這機會我們一起探討,我先拋磚引玉。
  • 數讀丨後電競時代的商業密碼
    邁過2018年「高光時刻」1.0的電競,如今將全面迎來「入亞」後嶄新的2.0掘金時代。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洗滌,電競在疫情衝擊下急速蛻變。與傳統體育賽事不同,電競有著獨特的數字基因,因此即便遭遇了疫情黑天鵝,也依舊逆勢而上,LPL、KPL、PEL三大聯賽先後舉行。
  • 朱光耀:「後疫情時代」的強國之路
    這位關鍵人物認為,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挑戰空前複雜和嚴峻,中國必須跨越「四個陷阱」,堅持多邊合作機制、擴大開放,同時抓住數字經濟的先發優勢,在「後疫情時代」走出一條高質量、可持續、和平發展的強國之路。不管未來發展如何,中國永不稱霸,且堅定反對全球霸權。第二,要跨越「金德爾伯格陷阱」。我們非常遺憾地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公共產品急缺、全球秩序失序的非常時刻,世界大國之間缺乏政策協調,一些主要大國不願意擔當責任,且不斷退群,美國在此關鍵時刻退出世界衛生組織,更是對全球抗疫合作的阻礙和倒退。
  • 中國票房繼續第一?後疫情時代電影怎麼變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中國票房繼續第一?後疫情時代,電影怎麼變【環球時報記者 董 銘】雖然美國目前仍深陷疫情之中,現在就提「後疫情時代」似乎為時尚早,但近日已有《綜藝》等業內媒體開始預測2021年之後的電影產業可能會出現怎樣的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