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中的殺人兇手,在十幾年後警方才知道是誰

2020-11-19 浪丫幾

奉俊昊導演更被多的人熟知,想必是通過今年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

其執導的《寄生蟲》最終斬獲了最佳影片等五項大獎,奉俊昊也摘得了最佳導演獎。

這裡不得不感謝各種獎項,讓我們結識了這麼多優秀的導演以及影片。

我就是因為《寄生蟲》才回看的其它影片。

但其實奉俊昊導演的才華從他的早期執導的作品就可見一斑。

比如他2000年執導的處女作《綁架門口狗》,2006年執導的《漢江怪物》。

我先前在介紹裴鬥娜的作品時也說過這兩部電影。

不過早期作品中最優秀的一部,可能還屬2003年由宋康昊等人主演的《殺人回憶》

這部電影一度被評為「史上最好看的韓國電影」、「毫無破綻的完美電影」。

看過電影的人可能都被結尾宋康昊那意味深長、與現實發生對峙的眼神所震撼。

電影改編自1986年至1991年,韓國京畿道華城郡一帶發生的連環殺人案。

前後共計有10名女性依次被害,最大的71歲,最小的只有14歲,僅1人倖存。

當時韓國警方先後出動了200多名警察,嫌疑犯與證人達到近2萬人,有4萬人接受了指紋鑑定,500多人接受了DNA鑑定。

但兇手在1991年最後一次犯案後,從此人間蒸發,始終未被捕,至此成了上世紀韓國最大的懸案之一。

而未被偵破的案件改編成影視,向來都是最難的。

因為人們期待結果,喜歡結果。而結果對於犯罪事件來說尤為重要。再不濟,兇手逃之夭夭也算是結果。

《殺人回憶》中卻至始至終都沒有交代殺人兇手是誰,警察也在四處碰壁。

但也正是這種「懸而未決」帶來的真實感和無力感,成就了這部電影。

想一想,當時真正的兇手也許正和其他500萬韓國人一起欣賞著這部只屬於他一個人的《殺人回憶》

這個「主角」是懷著什麼樣的心理在欣賞呢?

直到2019年10月,嫌疑人李春在終於供認了殺人14次和性侵犯30多次的犯罪事實。

那麼案件是如何被偵破的呢?這其實還得益於韓國的另一名連環殺人案的兇手,他說:

「殺人一旦開始,就沒法收手。現在既沒有抓住他,也再沒有發生同類案件,十有八九,他現在住在監獄。」

警方這才開始從監獄中逐一對比DNA,發現有一人與三次案件相吻合。

有人說,李春在看過電影,也有人說沒看過。但好在兇手終究還是落網了。

這裡推薦一部美劇《心靈獵人》,劇集就聚焦於警探與重犯進行心靈交談,研究他們變態扭曲的心理,為今後刑偵做貢獻。變態可不認為自己是變態

回到《殺人回憶》電影本身,電影聚焦於兩位行事風格迥異的警官。

一位是由宋康昊飾演的樸警官,未經訓練,一身痞氣,破案全靠腳,

另一位是由金相慶飾演的徐警官,警校畢業,思維縝密,破案全靠腦。

故事一開始,一具屍體被發現於水渠中,樸警官開始對嫌疑人逐一審訊、做筆錄。

在還沒有任何頭緒的時候,第二具屍體就出現了。

當時韓國的警方還不懂什麼叫第一時間保護現場,線索紛紛被破壞。

在與女友的閒聊過程中,得知傻子白光潔總是跟在第二個被害人身後,而被害的那晚,傻子也跟在其身後。

於是樸警官將兇手鎖定在了傻子身上。

確定了最終嫌疑人,樸警官想的不是找證據,而是作偽證,進行暴力逼供,想直接把帽子扣到傻子身上。

但其實暴力只是當時的韓國警察最具效果的破案方法之一,與當時軍統下的韓國相呼應。

在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審訊的時候警官打嫌疑人。

審訊之後大家一起吃飯一起看電視,關係十分融洽。

這個時候,徐警官從漢城前來協助破案,此時的小鎮早已人心惶惶,遇到陌生人都避而遠之。

兩個警官的相遇也很有意思,樸警官直接將徐警官誤認為兇手拿下。

性格不同的兩個人,在影片第一次見面就是刀兵相見,後面也不止一次進行爭吵。

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警方就準備將傻子作為兇手公之於眾,換來的是警長擱置,媒體大曝光。

在這裡有一關鍵的信息被警官們忽略了,樸警官是讓傻子作偽證,但傻子是怎麼知道詳細作案過程的呢?

徐警官以為是樸警官傻子背下來的稿子,他沒當回事。

作為上帝視角的我們知道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傻子目睹了兇手行兇的過程。

我個人傾向於這不是BUG,而是導演故意而為之,可見當時韓國警方的意識是有多差...

後面好不容易意識到了,但傻子被逼,不小心被火車撞死了...

新的警長任命帶頭調查,樸警官匯報案情時磕磕絆絆。

甚至時間都記不清,又是一巨大的諷刺。

好在警校畢業的徐警官研究出了一套作案規律:

1.穿紅衣的女性

2.下雨天的晚上

這是一起連環殺人案。

不過影片緊接著就開了一個玩笑,新的案件打破了穿紅衣這一規律。

樸警官還是按自己傳統的方法,甚至認為兇手進行了性侵行為但是沒留下yin毛,

至此下結論兇手是一個白虎,於是整天泡在澡堂子,四處張望尋找嫌疑人。

甚至樸警官開始去請神婆,而徐警官接著找線索,兩位警官靠著各自的方法進行偵查。

諷刺的是,迷信和科學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在兇殺現場同時鎖定了第二個嫌疑人。

第二個嫌疑人同樣遭到樸警官的暴力逼供,但又出現了新的線索推翻了這種可能性。

緊接著是第三個嫌疑人小白臉,面對警方的逼供閉口不談,很多觀眾一度認為兇手就是他。

但我覺得電影在這裡更想表達的是小白臉作為普通平民面對實施暴行的警方的一種抵抗

當時韓國的社會背景,正處於由軍統到民主的轉變期,這兩位警官也從側面代表了從蠻橫到理智的一轉變。

但即使作為理智代表的徐警官,面對這種視人民如草芥的兇殺行為,也還是崩潰了。

一心認為小白臉就是兇手,甚至要一槍崩了他。

在現實中,一位退休的老警官曾寫道「我發誓抓到你一定不讓你站上法庭,我要親手解決你。」

透過文字,我們也能感受到警官的悲憤。

同樣的,這次案件影響到的無辜人不只有警官,還有受害人家屬、被認定為疑犯的人等等在心靈上都受到了嚴重的創傷,甚至導致一些人的死亡。

在影片中,兇手是誰可能有指向性,但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真正的兇手也有過一閃而過的鏡頭,但都不是幾個嫌疑人,這位飾演者在影片中也只飾演了這一個角色。

有人說兇手就是普通人,就在我們身邊。幾次案件是不同人進行的模仿行兇,這也是一種可能性。

這就導致這三個嫌疑人都有可能是某一次的兇手,甚至是影片中一閃而過鏡頭中的那些人。

想想就不寒而慄。

影片中也有多次暗示這種可能性,開頭小朋友模仿樸警官的語氣神態,但記憶最深的還是老警長問樸警官

「一個是強姦犯一個是受害者的哥哥,你看看他們的臉,你能分清楚嗎?」

再結合影片結尾小女孩多次強調的 「他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啊」。

每個人普通人都可能成為兇手,人心叵測。

但我個人更加傾向於善良的結局,三個嫌疑人都不是兇手,兇手只有李春在。

三次刑偵的過程只是暴露了那個年代韓國警方的無能與真實事件的殘忍。

希望中的絕望,絕望中的希望,反反覆覆。

相關焦點

  • 《殺人回憶》兇手究竟是誰?兇手原型被抓!
    《殺人回憶》於2003年在韓國上映,內容為韓國一個小鎮發生了一連串的殺人案件,但警方到最後也沒抓到兇手。此後這部犯罪懸疑電影一直很火熱,實際上這起事件是根據韓國三大未破解的懸案改編而成,其真實背景是發生在1986年至1991年之間,其中共有10名女性遇害。近日韓國宣稱《殺人回憶》兇手原型已被抓捕,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那兇手究竟是誰呢?
  •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原型兇手找到了,被害者年齡跨度大:十幾歲至...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丁潔芸 李東堯】據韓國SBS電視臺18日最新消息,韓國警方通過DNA檢測確定了30多年前震驚韓國的「華城連環殺人案」嫌犯。「華城連環殺人案」曾被韓國名導改編為電影《殺人回憶》。MBC電視臺報導截圖 據此前報導,1986年9月至1991年4月,韓國京畿道華城郡臺安邑半徑2公裡內接連發生10起專門針對女性下手的連環殺人案,而截至2006年4月2日,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嫌犯仍未被抓獲。
  • 《殺人回憶》兇手原型被抓反轉了?(照片曝光+疑兇否認+警方回應)
    「殺人回憶」連環殺人案嫌疑人通過DNA確認不過,1991年4月3日發生的第10起案件的訴訟時效已於2006年結束,由於期間一直沒找到犯罪嫌疑人,所以該案已過了追訴時效,嫌疑人可能不會受到懲罰(按照韓國法律規定,2007年之前發生的案件的追訴時效是
  • 《殺人回憶》電影解讀,兇手到底是誰?
    大家好,歡迎來到毒點電影,今天將針對之前兩期的節目對《殺人回憶》這部電影做一個解讀及分析,經過前兩期的文章,大家應該對這部電影的整個劇情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 《梨泰院殺人事件》:潛逃19年!兇手竟因這部電影 重新被審判
    這是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梨泰院殺人事件曾經是韓國四大未破解奇案之一,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兇手就明明站在眼前,卻無法定罪。為什麼無法定罪?兇手又是誰?犯罪現場在警方檢查之前就被店員完全破壞,這導致警方只收集到部分證據和少量照片,所以接下來的調查只能依靠兩名嫌疑人的證詞。都指認對方才是兇手
  • 電影《梨泰院殺人事件》,故事為真實事件,上映後警方重新查案
    《梨泰院殺人事件》曾是韓國四大未解奇案之一。跟其他的案件相比,這起案件顯得尤為特殊。其他三起案件都沒有找到罪犯的蛛絲馬跡,但是在梨泰院殺人案中,罪魁禍首已經鎖定在了兩個犯罪嫌疑人之中,但是到底二人誰才是那個真正的兇手,始終難以查明。最後二人甚至都被無罪釋放。因為身份特殊,均為美籍,所以二人回到美國之後逍遙自在,韓國警方一度鞭長莫及。
  • 兇手承認殺人,卻被當庭釋放?這部劇的反轉,始料未及…
    這部劇的好得細細品。劇情緊湊、內容豐富、案件交錯……直到第三集才開始透露真正的主題。這種滲入式的敘事節奏,著實讓人驚喜。畢竟,你永遠不會知道真正的兇手和未知的腦洞哪個先來。警方再沒拿出確鑿的證據來證明兇手確實是韓宗久。一時間,原本板上釘釘的鐵案,成了警方自大導致的錯案。法官最終以盜竊罪,判處韓宗久5年徒刑。
  • 33年懸案終告破!電影《殺人回憶》兇手原型落網,真相如此戲劇性···
    9月18日,韓國警方確認韓國三大懸案之一的華城連環殺人案,電影《殺人回憶》兇手原型已被找到。該事件還被改編為《隧道》、《信號》、《岬童夷》等。
  • 33年後真兇落網!韓國神級電影《殺人回憶》,終於可以拍結局了
    你心中最好看的韓國電影是哪一部?很多人認為是奉俊昊執導的經典懸疑電影《殺人回憶》。凡是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必定不會忘記影片最後那一幕:宋康昊扮演的警察,一雙帶著紅血絲的眼睛直直地凝視著鏡頭,似乎能穿透銀幕告訴兇手:「我一定會找到你,不死不休」。電影《殺人回憶》劇照而今天,《殺人回憶》的兇手原型落網了!真是有生之年!
  • 33年後韓國神級電影《殺人回憶》,終於可以拍結局了
    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經典懸疑電影《殺人回憶》,凡是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必定不會忘記影片最後那一幕宋康昊扮演的警察和小女孩的對話:「你看見他的臉了嗎,他長什麼樣?」 「很平常的那種,很普通。」據韓國SBS電視臺報導,曾被改編成知名電影《殺人回憶》、電視劇《信號》等的韓國懸案「華城連環殺人案」出現突破性進展,警方採用了技術手段把兇手DNA完整復原,進行比對後,發現一名正在監獄服刑的50代男子李某,與案件兇手的DNA一致。警方表示,目前逮捕的嫌疑人與10起女性被害案中兩起的DNA一致,而十起案件中第八件是模仿作案,真兇已落網。
  • 這部燒腦國產電影,你理清誰是殺人兇手了嗎?
    《全民目擊》和大多數犯罪懸疑的電影劇情稍有不同,它是以正敘三次回閃描述劇情,又以五種視覺描述同一案件,大眾、周莉(餘男飾)、童濤(郭富城飾)、林泰(孫紅雷飾)和上帝。這部電影劇情非常緊湊,如果你一不小心錯過了某句臺詞,後面的劇情就可能無法理解。
  • 《殺人回憶》原型兇手被找到 韓國「三大懸案」距真相還有多遠?
    9月18日,奉俊昊導演,宋康昊主演韓國影片《殺人回憶》的兇手原型——「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嫌疑人爆出由韓國警方通過DNA證據在監獄找到,他早於1994年就一直在監獄服刑。但該嫌疑人昨天在警方發布會上否認罪行。 2007年之前,韓國《刑事訴訟法》規定殺人犯罪的訴訟有效期限為15年,超過有效期限,罪犯便免受處罰。
  • 燒腦懸疑電影《殺人回憶》,不一定能夠找齊全的兇手及真相分析
    最近幾年,單純的喜劇電影已經不能滿足龐大的觀影群眾了。由此,懸疑片大放異彩,由之前的小眾化,逐步走向大眾化路線。 在這裡,小編想告訴喜歡懸疑電影的朋友,如果你還是韓國電影的痴情者,那這部宋康昊大叔主演的《殺人回憶》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 華城連環殺人案兇手33年後落網,殺人回憶終將終止,正義遲到了太久.
    這就是韓國著名的華城連環姦殺案,兇手就像一個野獸,從物色目標到殺人,間隔期極短,每一個受害者,生前都遭遇了慘無人道的對待。是的,就如同只會在懸疑電影中出現的一般,兇手毫無人性又肆無忌憚。被害人和家人深陷痛苦的泥淖,兇手依然逍遙法外! 這個案件在當時的韓國引起極大轟動,一時間人心惶惶。
  • 韓國《殺人回憶》兇手原型找到了,33年懸案破解細節曝光
    這名韓國推特網友說:「昨晚有點冷,《殺人回憶》原型兇手找到了,一整晚都在閃現電影的畫面,還有那句「我想抓住他想瘋了」電影臺詞。」調查中,警方獲取了案發現場證物中留在受害人衣物上的DNA,隨後委託國立科學調查研究院進行DNA分析。 韓國國立科學調查研究院從罪犯資料庫中發現,嫌疑人A的DNA與當年系列案件中第5、7、9次事件受害者衣物上殘留的DNA完全一致,從而鎖定了犯人的具體身份。在韓國警方的首輪調查搜證中,嫌疑人A曾否認連環殺人指控。
  • 韓國《殺人回憶》兇手原型確認,33年懸案破解細節曝光
    警方先後投入200多萬人搜查,未能破案,真兇逍遙法外。這是電影《殺人回憶》的故事情節,也是30多年前發生在韓國的真實事件。《殺人回憶》預告片截圖。9月18日,真兇找到了。據韓國SBS電視臺報導,時隔33年,韓國警方確認了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兇手。
  • 奉俊昊:這部《殺人回憶》也是拍給兇手看的
    看死君整個朋友圈都在狂刷「《殺人回憶》原型兇手被抓」的新聞;作為韓國犯罪史上的「三大未解謎案」之一,案發於1986年至1991年間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早已舉世皆知(另兩大分別是「青蛙少年失蹤案」和「李炯浩被誘拐事件」)。而之所以在影迷群體中引起這麼大的轟動,則無疑離不開新晉金棕櫚導演奉俊昊的那部經典傑作《殺人回憶》。
  • 33年懸案終告破!電影《殺人回憶》兇手原型落網,沒想到真相如此戲劇性!
    在昨天之前,整整33年這名罪大惡極的罪犯一直沒有被找到。當時韓國警方總結出「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幾大作案特點:被害者均為女性,且大多被先奸後殺;被害者年齡最小的13歲,最大的71歲,跨幅度很大;大部分被害者均被勒死;兇手作案手法殘忍;警方對案發現場或在被害者體內發現精液
  • 《殺人回憶》:真實案件,尋找真兇35年,最後發現兇手早已入獄
    我說的是,奉俊昊的成名作,電影《殺人回憶》。 2003年,奉俊昊的犯罪懸疑片《殺人回憶》上映,這部作品讓初出茅廬的年輕導演奉俊昊在業內站穩了腳跟,因為它給奉俊昊帶來了5個提名,7個獎項,甚至在2017年被評為全球連環殺人魔影片
  • 《殺人回憶》:真實案件,尋找真兇35年,最後發現兇手早已入獄
    《殺人回憶》上映,這部作品讓初出茅廬的年輕導演奉俊昊在業內站穩了腳跟,因為它給奉俊昊帶來了5個提名,7個獎項,甚至在2017年被評為全球連環殺人魔影片top10。但是,和我們熟悉的犯罪類型片不同,這部片子既沒有在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兇手是誰,讓我們去探究罪犯的犯罪心理;也沒有在影片最後,給我們揭開謎底,告訴我們「正義終究會來臨」,這部片子,直到末尾,都沒有找到真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