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今天(3月30日)發布了《北京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根據經濟普查結果核算,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31萬億元,繼2007年超過1萬億元、2013年超過2萬億元後,突破3萬億元大關,經濟總量居全國第12位。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2.3萬美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
普查數據清晰呈現全市二、三產業發展全貌,摸清了二、三產業經濟總量。普查登記結果顯示,2018年末,全市二、三產業各類單位超過100萬個(不含個體經營戶),達到107.9萬個。全市二、三產業資產總量突破200萬億元,達到211.96萬億元。
從二、三產業經濟結構看,北京市第二產業法人單位數量6.1萬個,佔6.1%;第三產業92.8萬個,佔93.9%。法人單位數量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此次普查還摸清了二、三產業空間分布。法人單位數量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地區是:朝陽區21.5萬個,佔21.7%;海澱區15.9萬個,佔16.1%;豐臺區8.9萬個,佔9%。法人單位資產總量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地區是:西城區121.62萬億元,佔57.4%;朝陽區19.56萬億元,佔9.2%;海澱區15.09萬億元,佔7.1%。法人單位營業收入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地區是:朝陽區3.96萬億元,佔21.6%;海澱區3.54萬億元,佔19.3%;西城區2.79萬億元,佔15.2%。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地區是:朝陽區294.7萬人,佔21.8%;海澱區281.8萬人,佔20.8%;西城區119.7萬人,佔8.9%。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