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經普數據:北京經濟總量全國第12 人均生產總值2.3萬美元

2020-12-20 青瞳視角

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今天(3月30日)發布了《北京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根據經濟普查結果核算,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31萬億元,繼2007年超過1萬億元、2013年超過2萬億元後,突破3萬億元大關,經濟總量居全國第12位。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2.3萬美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

普查數據清晰呈現全市二、三產業發展全貌,摸清了二、三產業經濟總量。普查登記結果顯示,2018年末,全市二、三產業各類單位超過100萬個(不含個體經營戶),達到107.9萬個。全市二、三產業資產總量突破200萬億元,達到211.96萬億元。

從二、三產業經濟結構看,北京市第二產業法人單位數量6.1萬個,佔6.1%;第三產業92.8萬個,佔93.9%。法人單位數量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此次普查還摸清了二、三產業空間分布。法人單位數量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地區是:朝陽區21.5萬個,佔21.7%;海澱區15.9萬個,佔16.1%;豐臺區8.9萬個,佔9%。法人單位資產總量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地區是:西城區121.62萬億元,佔57.4%;朝陽區19.56萬億元,佔9.2%;海澱區15.09萬億元,佔7.1%。法人單位營業收入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地區是:朝陽區3.96萬億元,佔21.6%;海澱區3.54萬億元,佔19.3%;西城區2.79萬億元,佔15.2%。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地區是:朝陽區294.7萬人,佔21.8%;海澱區281.8萬人,佔20.8%;西城區119.7萬人,佔8.9%。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欽

相關焦點

  • 山東公布「四經普」結果 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下調12.8%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山東公布「四經普」結果 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下調12.8%新華社濟南1月21日電(記者袁軍寶、陳灝)山東省政府2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第四次經濟普查工作及數據修訂情況。根據國家統計局正式反饋,山東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數據修訂為66649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9821億元,總量下調12.8%,修訂後山東省經濟總量仍居全國第3位。據山東省統計局副局長陸萬明介紹,按照核算制度規定,國家統計局和各地區統計局依據第四次經濟普查資料,共同修訂了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地區生產總值數據。
  • 「四經普」高質量數據促進山東高質量發展
    支撐精準決策需要高質量的數據。新舊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山東,需要一次「摸清家底」的經濟普查。 根據國家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並經國家統計局反饋,山東2018年生產總值修訂為66649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9821億元,總量下調12.8%,修訂後,經濟總量仍居全國第3位。 「不唯GDP不是不要GDP」。
  • 二十年前,香港GDP約為1.4萬億,佔全國GDP總量14%,現在呢?
    2000年,香港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16.68億美元,按照當時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計算,香港GDP約為14211億元人民幣。同年,全國GDP總量為10.03萬億元,香港GDP約佔全國經濟總量的14%左右。
  • 14城人均GDP達發達經濟體水平,江蘇佔4個,經濟大省山東榜上無名
    從年平均匯率看,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達到10276美元,這表明中國已開始向高收入國家邁進。 在整體經濟穩步向好的同時,各省市也紛紛拿出了出色的經濟報告。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目前中國人均GDP為1萬美元,雖然距離發達國家的門檻有一定距離,但也有中國部分城市的人均水平超過發達經濟體的門檻,2019年中國內地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的城市有14個,這些城市也被稱為「發達經濟體」。
  • 上海GDP總量3.8萬億、人均GDP15.7萬,和亞洲四小龍對比如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城市建設方面同樣如此。在眾多經濟發達的城市中,上海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19年,上海GDP總量達到38155.32億元,連續42年排名全國第一。 除了GDP總量位居全國城市之首,上海的人居GDP同樣排在全國前列。
  • 2019年臺灣經濟增長2.73%,GDP為6114.5億美元,那人均呢?
    2019年臺灣的GDP排在全國第9名數據顯示,2019年臺灣完成的名義GDP為18.90萬億新臺幣,按平均匯率折算約為6114.5億美元,42180.68億元人民幣——略低於同期的福建省(42395億元人民幣),在全國排第9名。
  • 在「亞洲四小龍」當中,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哪個?
    另外,根據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9年韓國實現GDP總量1.6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0%,在全世界排名第12,在亞洲屬於第四大經濟體,所以,GDP超新加坡、中國臺灣與香港,其經濟在「四小龍」中佔據榜首,對應綜合經濟實力較強,同時以半導體晶片、汽車、造船以及電子等為主的製造業發達,從而拉動韓國經濟穩步向前發展。
  • 北京發布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重要成果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和《國務院關於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精神,2018年3月,北京市政府印發通知,部署北京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兩年來,北京市各級普查機構和3.1萬名普查人員,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圓滿完成了經濟普查各項任務,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 朱光耀:2035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我國人均GDP升至2萬美元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朱光耀:2035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意味著我國人均GDP升至2萬美元新華網北京11月17日電(何凡 劉緒堯)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
  • 摸清經濟家底!四川「四經普」成果出爐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朱雪黎 熊筱偉 唐澤文)經省政府新聞辦批准,1月21日,四川省統計局在成都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四川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簡稱「四經普」)取得的重要成果。省統計局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曾俊林表示,五年一度的經濟普查是我國的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也是摸清我省二三產業家底的一次「全面體檢」。總的看,四川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摸清了我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系統反映了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獲得了極其寶貴的海量數據。
  • 中國高收入城市排名:深圳近3萬美元居首,萬億GDP城市僅重慶落榜
    11月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文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一定量指標。
  • 臺灣購買力平價人均GDP「高達」5.3萬美元的真相 | 陳經
    讀者們可下載訊飛有聲APP,聽公眾號,查找「風雲之聲」,即可在線收聽~有人給我發了老朋友「洛杉磯房東」的文章《臺灣經濟究竟怎麼樣?》,讓我給些意見。這篇文章說臺灣經濟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購買力平價GDP」高達5.3萬美元,好到世界排名第15。
  • 2019年,臺灣GDP總量排全國第九,那麼人均GDP呢?
    眾所周知,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GDP總量數據在全球也是備受矚目的。據公開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我國GDP總量首次突破了100萬億元的大關,達到了14.4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00.66萬億元)。
  • 美國人均年收入6.5萬美元?別被騙了,真實數據你可能不信!
    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9年美國GDP總量為21.37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同時美國總人口為3.28億,那麼美國人均GDP(GDP總量/總人口)就是6.5萬美元。
  • 廣東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GDP是臺灣的2.5倍,那人均GDP呢?
    2019年廣東省GDP首次超過十萬億大關,初步預計10.5萬億以上,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廣東省作為國內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歷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國內最早的4個經濟特區,有三個就在廣東省,它們是深圳,珠海和汕頭。國內四大一線城市,有兩個位於廣東省。
  • 臺北市經濟總量全國排名第42與石家莊、哈爾濱省會城市並列
    中國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經濟已經雄舉世界第二。從2019年福建經濟全面超越臺灣之後,預計今年廣東經濟總量將超越韓國。魔都上海上世紀60年代末80年代左右「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四個國家和地區由於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被稱為「亞洲四小龍」
  • 第一季度臺灣GDP出爐,總量1535億美元,放在全國排第幾?
    眾所周知,臺灣是亞洲四小龍成員,是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上世紀中後期,臺灣一度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省份。進入21世紀以後,由於受到國際形勢以及自身產業單一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臺灣經濟增速有所減緩,GDP總量漸漸被其餘省份趕上。
  • 中國海洋經濟總量穩步提高 發展質量「多維度」提升
    經測算,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為134.3,比上年增長2.3%。隨著海洋經濟總量穩步提高,海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發展水平繼續提高,內生動力持續增強,海洋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海洋經濟在中國經濟新發展格局下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解讀「四經普」·怎麼看①山東第四次經濟普查全面摸清家底
    這次經濟普查對2018年GDP初步核算數據進行了統一修訂,山東經濟家底更實、結構更優,高質量發展後勁更大、信心更足。通過第四次經濟普查,山東全面摸清了省內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的發展狀況。從單位情況看,2018年末,全省共有從事二、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180.1萬個,產業活動單位200.6萬個,個體經營戶585.7萬個。
  • 安徽發布「四經普」公報:二、三產業法人單位增長130.3%
    人民網合肥3月4日電(陳浩)近日,安徽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以下稱「四經普」)主要數據公報發布。公報顯示:2018年末,全省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81.33萬個,比2013年末(即「三經普」標準節點)增加46萬個,增長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