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薦書丨中國哲學會大放異彩,要注意《周易》哲學

2022-02-07 中華書局陽光潤智

周易今讀系列圖書已經出版上市

推薦者簡介:

餘敦康,1930年5月生,湖北漢陽人。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51年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學習一年。1952年院系調整,轉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55年畢業。1956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研究生。1957年,錯劃為右派分子,下鄉勞動改造,三年後返校,從事資料工作,1969年摘帽。1970年,分配到湖北棗陽平林公社任中學教員,為期八年。1978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87,調入南京大學思想家研究中心。1989年,又返回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員至今。自1993年起至2002年,歷任第八屆和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工作,曾參與任繼愈主編的《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卷、秦漢卷和魏晉南北朝卷的寫作,在各種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已出版的著作有《何晏、王弼玄學新探》《易學今昔》《內聖與外王的貫通——北宋易學的現代詮釋》《中國哲學論集》、主編《易學與管理》等。

《周易》這部書對傳統文化的影響至深且巨,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自《周易》成書以來,解易之書已逾數千,然而,無論解讀路徑和解讀方式有多少種,都必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每個時代的易學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運用易學智慧解決當時所面臨的時代課題,無不貫穿著在易道指引下追求「明體達用」的精神。無論《周易》為卜筮之書還是哲學之書,無論以象數解易還是以義理解易,無論是科學易還是人文易等,最終落地還是在立身決策上。人們通過《周易》這部書,認識客觀規律,「開物成務」「極深研幾」,把握事物發展趨勢並根據形勢的變化採取正確的決策,這正是易學發展的生命力所在。

我們當下所處的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全球化,資訊多元化,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困擾。人們在信息的海洋裡沉浮,需要到古老的典籍中尋求潔淨永恆的智慧,《周易》是當然之選,但由於文言與白話的障礙和以往解讀書籍的艱深繁雜,讀者往往望而生畏,從而使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被束之高閣,少人問津。當代易學解讀就應該切合時代,為讀者提供通俗易懂的易學書籍,將易道的博大精深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給大家,使易道為更多人所了解,為更多人提供智慧的指導,這是傳統向現代轉型的必然趨勢,也是當代學者應盡的責任。

這套「全本經典今讀」叢書首期出版包括《全本周易誦讀本》《全本周易導讀本》和《全本周易精讀本》共三本書,其著眼點正是如此。

《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典籍,文本中的卦辭、爻辭往往古奧難懂,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一些字如何讀都會成為問題。自東漢以來,一直到十九世紀初,傳統書籍中均以反切的方式標註讀音,然而沒有進行過文科古典專業學習的現代人卻很少有人掌握這種方法,因而對於初學者來說,運用拼音字母標註讀音,正音正讀,是讀易的第一步,意義殊為重要。這是一項很多學者不願做或者不屑做的事情,因為,有些字往往一字多音多義,一字字敲定下來,需要花很大功夫,而且拼音讀本給人的感覺似乎是專為少年兒童準備的書籍,但寇方墀堅持做了這項基礎工作。

我看到《全本周易誦讀本》分為兩大部分:原文和譯文。原文部分為《周易》經傳原文全部標註了讀音,文中的通假字也有標註,並在每一卦的後面配以該卦卦名的小篆字體,系以簡短的《說文解字》注釋,既雅致又能幫助理解卦義,可見其用心之細。譯文部分對經傳作了相應的白話翻譯,適合現代讀者閱讀理解。從這些安排也可以看出,《全本周易誦讀本》並非僅僅是少年兒童的誦讀範本,亦是為初學《周易》者準備的入門書籍。

《全本周易導讀本》是三本書中字數最多的一本,也是最「接地氣」的一本,裡面的內容非常豐富,可以說是鋪開了寫的,從《周易》的基礎知識開始介紹,卦、爻、彖、象逐一分析,六十四卦經傳解讀,每個卦都有一個頗為有趣的小標題,除了對經傳的白話翻譯外,每卦每爻都有結合卦時的解讀分析,後面附事例輔助解讀。內行人都知道,為三百八十四爻系上相應的事例,這是一項耗時費力且很難做好的工作。宋代的楊誠齋以歷史上的人物事件作例解,耗費了十七年時間寫成《誠齋易傳》,但仍不免有文例難符之處。《全本周易導讀本》中的例解取材廣泛,古今中外的事例皆可入解,可謂別開生面,當然達到完全契合是很困難的事,但對於加深了解卦義、爻義,增加可讀性,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六十四卦每卦後面的小結以及《易傳》中各章的小結頗為精到,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

我認為寫書有個很難調和的矛盾,就是生動性和嚴謹性的矛盾,偏於嚴謹就會缺乏生動,讀之令人備覺枯燥古板,往往中途而廢;偏於生動就會缺乏嚴謹,讀之令人津津有味,卻往往流於表面,缺乏深度。好的作品可以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既有嚴謹的學術內容,又有生動的表達形式,這本書在這方面做出了努力。書中每一爻的解讀觀點,在易學史上都有相應的文獻支持,可謂持之有故,這是嚴謹的一面,而最終對不同解釋的選擇和總結又顯示了作者獨到的見解和思想脈絡,可謂言之成理,切合現代社會的需求,這是生動的一面。總之,《全本周易導讀本》為廣大讀者學習《周易》、把握《周易》思維、推天道以明人事、立身決策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和參考。

因《周易》一書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經多人之手寫就,後世的易學家又開闢了很多的解釋維度,因此易學體系龐大複雜,而梳理這些體系需要讀大量的學術文獻,如何化繁為簡,凸顯文本內在的哲理智慧,就需要對《周易》做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全本周易精讀本》為有一定易學基礎的讀者和易學研究者提供了更進一步的介紹,該讀本分別從史篇、象數篇、義理篇對《周易》進行了概括式的梳理。

在史篇中,作者對易學史上的「兩派六宗」分別進行了介紹,要言不煩,切中肯綮,使易學發展的主脈絡清晰顯現;在象數篇中,作者結合近年來的考古文獻,對象數概念的形成及八卦起源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認為《周易》的符號系統經歷了由繁入簡、再由簡入繁的演變過程,不能不說,這是卓有見地的。此篇中對《周易》的佔筮決策功能以及在《左傳》《國語》中的一些佔筮體例進行了歸類分析,將有助於讀者了解先秦時期《周易》的應用及發展情況。

在義理篇,對於《周易》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思維方式、卦爻辭中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六十四卦卦爻體例分析等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是書中具有較高哲學思想性的部分。《全本周易精讀本》中提到的讀易「五觀」:宏觀、中觀、微觀、博觀、綜觀的方法,確實為讀者提供了很好的讀易啟示。在上述三本書之外,作者以其優秀的文學功底與易學思維相結合,為《周易》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填詞一首,另成一冊以饗讀者。詩詞與卦義相得益彰,哲思雋永,文採煥然,是《全本周易精讀本》的又一大亮點。整本書打破派系壁壘,以開闊的視野做紮實的研究,是新時代易學興盛融合趨勢的縮影,讀之令人欣慰。

記得馮友蘭先生在晚年時曾說過「中國哲學會大放異彩,要注意《周易》哲學」。當前,中國哲學復興大勢已成,社會對於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充滿期待,《周易》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更是大眾所渴望了解和學習的經典。

這套「全本經典今讀」叢書,以現代解讀的方式詮釋經典,面向不同水平的讀者,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和學術價值,為現代人學習《周易》、立身決策提供了有益的途徑,確實是值得一讀的。

相關焦點

  • 哲學苑|「中國哲學會」 20世紀中國哲學學科建立的一個標誌
    1926年馮友蘭到清華大學任教後,推動北京各高校哲學系共同組織「中國哲學會北京分會」,計劃先在各地成立分會,再聯合起來組建全國性的哲學會。1927年4月《哲學評論》由尚志學會創刊,在它周圍聚集起一批以研究中西哲學為志業的學者,不時探討問題。  十年後機緣成熟,馮友蘭與湯用彤、賀麟、金嶽霖等同仁於1935年4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大學召開中國哲學會首屆年會。
  • 從哲學普及到公共哲學:簡評《好的哲學會咬人》王鐘山
    從哲學普及到公共哲學:簡評《好的哲學會咬人》王鐘山《好的哲學會咬人:來自11位哲學家的思想挑釁》一書由立緒出版社於2016年出版,兩年多來已有多篇書評,許多知識型網紅、部落客也紛紛以「說書」的方式對之介紹,為什麼我仍覺得有撰寫評論的必要呢?
  • 第22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傅偉勳基金會-國際中國哲學會」論文競賽 論文徵集通知
    傅偉勳基金會與國際中國哲學會(ISCP)很高興宣布2021年中國哲學或與中國哲學相關的亞洲哲學的論文競賽。三項各為兩千美元的獎項分別頒發給最佳的中國哲學或與中國哲學相關的亞洲哲學論文。所有獎金得主必須參加2021年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舉行的國際中國哲學會會議以發表他們的得獎論文。獎金得主尚可取得一千美元為上限的旅費補助以參加2021年兩年一度的國際中國哲學會會議。
  • 上世紀,常春藤博士臨終前告誡世人:中國將會大放異彩,注意周易
    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病床上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位老人,就是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現代新儒家馮友蘭先生。這句話就是他對後人的告誡。
  • 回顧丨2021年度「哲學的殿堂」:《周易》古經對孔子思想的影響
    2021年10月14日晚18時至20時30分,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網合辦的「哲學的殿堂——2021年度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第三講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教學一樓1302教室順利舉行。本場講座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楊慶中教授主講,主題是「《周易》古經對孔子思想的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劉增光副教授主持講座。
  • 周易數術類古籍目錄 第二次更新
    鄭康成注 2004年周易八卦圖解 巴蜀出版 2003年周易本義 萬卷出版 2012年周易本義 上海古籍出版 2002年周易參同契 上海文化出版 2001年周易參同契解讀 修訂珍藏版 2004年周易的數學原理 湖北教育出版 1993年周易概論 齊魯書社 1986年周易古筮考通解 山西古籍出版
  • 一位老人在臨終前告誡學生:中國一定會大放異彩,注意《易經》
    30多年前,在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囑咐他的學生:「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異彩,要注意《易經》。」這位老人就是被譽為現代新儒家,《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馮友蘭先生。
  • 「中國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1990年一位老人臨終告誡
    哲學大師臨終留下一句話,千叮萬囑,將一本書視為中國崛起的依仗馮友蘭,這個名字背後,是近代中國的哲學光芒在閃爍,其留下的諸部哲學巨著,直到今天依舊影響著世人。直至臨終之前,他依舊心憂著中國的哲學未來,面對近旁子女的戀戀不捨,他卻心狠不顧,單留下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語罷,老人於1990年11月26日與世長辭,其留下的金口玉言卻值得世人警覺。
  • 《周易》是算命的書嗎?
    《周易》在中國人心目中是一部神奇的書,認真讀過和讀懂它的人不多。由於市面上有不少與《周易》相關的算命佔卜的著作,因此在一般人的心中,講到《周易》首先想到的便是它具有預知未來和命運的神奇功效。從此之後,《周易》更多地被看成是一本哲學書。 《周易》,又稱《易經》,簡稱《易》。相傳系周人所作,故而得名。內容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是中國古代佔筮之書,由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辭和爻辭組成。卦辭、爻辭分別是對卦象和爻象的解說。傳說伏羲畫八卦,文王推演為六十四卦,並作辭。
  • 馮友蘭老人臨終前囑咐「中國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1990年,中國一顆巨星,不幸隕落。這位隕落的巨星就是就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我不知道大家了解馮友蘭先生嗎?「在中國現代思想史和學術史上,還沒有哪部著作能像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這樣久傳不衰,在世界範圍內產生持久而深遠的影響。」這是世人對馮友蘭以及他的作品的評價。這樣一位對中國有巨大貢獻的先生,臨終前其學生問他,還有什麼要囑咐的嗎?老人思考良久只說「中國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是為什麼?
  • 《周易》不是迷信,而是一本總結了預見智慧的書
    用八卦推演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變化來預測吉兇、警示悔咎,這標誌著我們的先民預知未來的智慧開啟了,自省的能力增長了,對自身力量和天地萬物的哲學思考開始了。《周易》約形成於西周初年,原來是筮佔用的工具書。這種人類文明軸心期產生的經典,正如其他文化原典一樣具有跨越時空的力量。其中寄寓著深邃哲學原理的思維方法,使得《周易》生發和影響了整個中國文化。
  • 《周易》哲學——卦象、象數、卦爻辭、易傳形成過程
    《周易》是儒家的哲學經典,關於其形成過程班固在《漢書·藝文志》概括為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推演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周易》也是佔卜之書,佔卜的過程中使用的佔卜工具是蓍草做的小棍,也成為「枚佔」。相比龜佔,枚佔因為其材料易於得到且操作簡單,所以被成為「易」。
  • 【名家薦書】著名作家李寬定:《論語》教你坐看傳統文化半壁江山
    《論語》,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家喻戶曉的。歷代中國文化人都認為「通《論語》,則通孔子;通孔子,則儒家通,儒家通,可得中國傳統文化半壁江山」。可是,《論語》雖好,卻不是人人都能讀得懂。我們怎麼才能進入《論語》的世界,與孔子親切交談,真正欣賞中國傳統文化半壁江山的美景?
  • 譯論||陳東成:基於《周易》哲學思想的翻譯研究——以《大易翻譯學》為例
    (徐芹庭,2009:自序1)《周易》在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中均享有崇高地位,它雄踞六經之首、三玄之冠,「是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南懷瑾,2008:5)。「知《易》明道,悟《易》啟智,用《易》獲益。」(陳東成,2015)我們研究翻譯,不妨發掘和借鑑《周易》的智慧,援易入譯,以易治譯,以易弘譯。《易》準天地,彌綸大道,範圍萬化而無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 ...領略思想寶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第一季成功舉辦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為紀念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7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於2020年7月下旬起,隆重推出「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講座採取在線直播形式,邀請素為學界景仰的哲學名家,聚焦哲學前沿問題做專題講座,並以騰訊會議在線直播、B站轉播等方式,向社會開放。
  • 薦書丨裴秀獎作品——《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
    薦書丨裴秀獎作品——《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 2021-01-12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哲學會講:形上學的可能路徑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魏旖增)12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辦的「哲學會講:形上學的可能路徑——『《第一哲學的支點》(以下簡稱《支點》)引發的思考』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學者圍繞趙汀陽先生的哲學思想、哲學的根本問題、形上學的可能路徑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 梅劍華薦書:開啟哲思的閱讀
    學界給程煉貼上分析哲學標籤,但程煉不認為自己做分析哲學,他堅持聲稱是做哲學的。在《思想與論證》的序言裡,他提出了後來廣為人知的蘇二條:「第一條,我們要用清晰的概念將思想清晰地表達出來,我們要用字面的意思而不是修辭的方式說話;第二,我們的思想要經得起推敲和論證,而不是願望式的、跳躍式的、故弄玄虛的」。支持清晰表達,反對故弄玄虛,是程煉的一貫立場。
  • 老人臨終前告誡:「中國將來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壹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位老人,就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說起《易經》,大家都有所耳聞,知道是一部奇書,但很多人都覺得這本書很難懂。《易經》乃群經之首,是中國古代人民思想、智慧的結晶,直指大道之源,自然會有一些難懂。
  • 兒童哲學推薦書單
    《哲學與幼童》(修訂版)本書特色:1.本書是錢鍾書先生推薦給三聯書店並薦人翻譯的,哲學大家周國平精彩撰文推薦。2.此版對譯文進行了修訂,可讀性強,後附「兒童哲學書目」和《加雷斯·馬修斯的兒童哲學研究》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