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吹的牛要實現!年內特斯拉自動駕駛上路,硬體能否達到成疑

2020-12-22 和訊網

日前,和訊汽車從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社交媒體得知,特斯拉第5個測試版全自動駕駛將在未來數天內推出,包括根本性的改進、重要的漏洞修復等等。

其實早在1個月前,特斯拉就已經為部分海外車主推送了FSD BETA升級套件,這些車主們也開始體驗真正的特斯拉全自動駕駛功能。同時,馬斯克表示全自動駕駛今年底將廣泛發布。

FSD BETA版本和目前的FSD版本不同的是,車輛中控會顯示更多的車輛周邊信息,包括車道內以及路口四周、交通信號燈等內容,並被可視化呈現出來。同時增加了主動變道超車、避讓對向車輛、禮讓行人、識別紅綠燈並自動啟停等更高權限具有主動駕駛的行為。

目前,特斯拉在售車型Model 3和Model Y是自動駕駛硬體水平最高的車型,全車配備8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傳感器與1個增強版毫米波雷達,8顆攝像頭能為Model3提供360度視野,探測半徑達到250米。

然而即將實現全自動駕駛的特斯拉卻沒有在新車上配備雷射雷達,這與業內公認的完全自動駕駛方案相悖,特斯拉方面認為雷射雷達成本過高,通過360度高幀速率視頻,以及打標籤、算法和推理等不斷學習,完全可以彌補雷射雷達缺失帶來的弊端。

但實際上,攝像頭相比雷射雷達有天生的缺陷,特別是在強光線下,或者以白色為基調的物體時,特斯拉這套方案的缺陷比較明顯。即使特斯拉還配備了毫米波雷達,但受限於感知距離較短,如果車速過快,系統也無法迅速響應。

2016年,世界公認的首起特斯拉「自動駕駛」致死事故,美國一臺Model S鑽入正在轉彎的白色重卡車底,以及不久前臺灣一臺Model 3在高速上徑直撞上已經側翻的白色大貨車箱體,都是因為強光下的大面積白色車身而影響了系統判斷,這種情況下無論對攝像頭或者毫米波雷達都可能出現誤判。

與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相比,雷射雷達具備高解析度、遠距離和視角廣闊等特性,但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是——長距離雷射雷達傳感器能有效識別路面上的石頭等遠處的非金屬物體。當然,雷射雷達也有兩大致命短板,一是成本十分昂貴,尚未達到量產的程度;二是雷射雷達在雨雪霧等極端天氣下的精度無法得到保證。

相關焦點

  • 百度自動駕駛部王石峰:詳解自動駕駛大腦、傳感器、硬體架構及汽車...
    如果說人工智慧技術將是自動駕駛汽車的大腦,那麼硬體系統就是它的神經與四肢。從自動駕駛汽車周邊環境信息的採集、傳導、處理、反應再到各種複雜情景的解析,硬體系統的構造與升級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至關重要。
  • 蔚來ET7黑科技多 專家稱軟體不行硬體湊 自動駕駛強調硬體是耍流氓
    可是,發布會後即可預定的蔚來ET7交付時間在2022年一季度,而搭載150kWh電池包的車型要到2022年四季度交付,也就是說,現在距離ET7掛牌上路還要一年之久。畢竟蔚來創始人李斌說了「蔚來ET7用的先進技術太多啦。」蔚來所謂的自動駕駛能力和150kWh固態電池包真的靠譜嗎?但願一年之後身負自動駕駛能力搭載150kWh固態電池包的蔚來ET7能夠順利交付。
  • 自動駕駛計程車上路
    原標題:自動駕駛計程車上路 12日上午,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京全面開放,市民可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澱區、順義區的十多個自動駕駛計程車站點,無需預約,直接下單免費試乘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2020年2月,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11個國家部委聯合印發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代表我國智能汽車頂層設計出爐,戰略提出要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 自動駕駛成噱頭:賣車的不信買車的信了
    為了全速域自適應巡航功能的「省心省力」,他購買了這臺配備L2級輔助駕駛的頂配車型。但隨後的幾周,他將新車開上路之後卻發現,所謂的輔助功能有些雞肋,「堵車時還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然很容易出事。」在出現堵車的情況時,這款車型通常都可以能實現緊跟前車、亦步亦趨。但前提是,其它車輛是按規定行使的。
  • 自動駕駛,百度、騰訊和阿里的「速度與激情」
    聯繫阿里此前在AI領域的布局,可以猜測阿里意圖將電商、物流和城市管理領域的AI成果直接轉化,例如旗下高德地圖、菜鳥物流、商湯科技的AI項目都已經相對成熟,足以實現與自動駕駛技術團隊的「聯合作戰」,幾年前就提出要用無人機送快遞的阿里這次可能真的要在無人車領域玩出更多解決方案和應用場景。
  • 劉盛翔: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測試技術與實踐
    首先擺在大家面前是一個大問題,自動駕駛到底要測試多少裡程才能夠證明它是安全的,2018年一篇報告顯示答案是百億公裡,要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場景,無限的年限,7乘24小時,365天不同地點我們要達到10的6次方,貌似非常難,貌似不可能,那怎麼辦?整個自動駕駛行業需要發展,我們得有辦法。
  • 中國自動駕駛汽車(AV)產業,能安全上路了嗎?
    ZNPesmc中國自動駕駛戰略的重點中國自動駕駛戰略涵蓋技術、基礎設施、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國際合作等多方面內容。ZNPesmc開放的技術系統:中國自動駕駛戰略鼓勵創建開放系統以實現快速創新。目前幾乎所有的自動駕駛公司(包括中國公司)都採用了高清地圖,但中國在地圖開發方面限制較多,只有少數中國公司被允許開發高清地圖。ZNPesmc中國還特別承諾會快速部署5G通信,使其作為自動駕駛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中國的5G部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要達到目前4G的覆蓋水平,仍需五年以上的時間。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數據採集方面,是絕對的業界龍頭,waymo的資金拉滿也就支撐600輛車的車隊,特斯拉是第一個實現數據閉環,實現由用戶直接貢獻數據的模式,數據量如此大也頂不住一輛側翻的貨車。這就是自動駕駛中經典的長尾效應。事實上由於長尾效應,自動駕駛系統不可能100%安全,這一點必須被認識而且接受。你可以無限往99.9之後加9,但是你永遠也無法得到100。
  • 威馬的自動駕駛之路企業推動+政策導向,自動駕駛產業化提速
    而我國《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新車中L2級別的駕駛輔助系統搭載率要達到30%以上。  任何技術的發展都應以滿足人類的需求和願望為核心,任何一款汽車產品也應立足於解決用戶痛點、滿足用戶需求。那麼用戶在汽車使用中遇到的痛點是什麼?
  • 搭載L3自動駕駛的長安UNI-T上路了!解放手、腳、眼,不再是PPT
    3月10日,汽車圈發生了一件大事,一輛達到L3級自動駕駛的長安UNI-T在重慶的道路上暢快地行駛著。這正是長安汽車進行的中國首個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活動採用線上直播形式,在重慶真實開放路段進行,而此次活動是獲得了相關部門審批的。
  • 紛紛發布L4、L5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車企頻發自動駕駛「高射炮」
    ►車企量產時間大比拼  今年下半年以來,不少車企都陸續透露了L4自動駕駛車型量產時間。日前,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理想汽車的自動駕駛戰略規劃,該公司計劃在2021到2022年實現NOA功能(根據地圖導航輔助駕駛),到2023年推出全新車型X01,標配支持L4自動駕駛能力的硬體,預計2024年將會開始通過OTA的方式讓旗下車型具備L4自動駕駛能力。  實際上,早在兩年前,就有車企發布了高級別自動駕駛的量產時間表。
  • 2020,自動駕駛下「雲端」
    以L4和L5級別的自動駕駛為例,一輛L4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要安裝大量的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單目、雙目攝像頭等,成本共計超百萬元。 以滴滴為例,「自動駕駛道阻且長,內部還需要至少做十年的持續投入。」滴滴出行CEO程維在此前的一份公告中提到。
  • 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論壇
    先後在晶片、高鐵、智能硬體等多個領域從事研發和管理工作。2016年起在百度戰略規劃管理-技術部負責自動駕駛的總體架構規劃,2017年起至今在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任ACU(Apollo Computing Unit)首席架構師,負責自動駕駛產品的量產落地工作。
  • 試乘縱目科技自主泊車:適合量產的L4自動駕駛
    傳統的自動泊車必須要駕駛者自身尋找車位,等車輛識別到之後,才可以實現自動停泊。而自主泊車可以將車輛停在區域內的任意一個位置,車輛可以自動在停車場中尋找車位並停泊,並且當駕駛者想要離開時,也僅需要使用手機App選擇召喚車輛即可。車輛能夠依靠自主泊車系統自動點火啟動,前來接駕。自主泊車1.0什麼樣?
  • 「L3自動駕駛量產」背後的文字遊戲與真相
    從 2017 年奧迪推出全新 A8 時就宣稱其配備完整的 L3 系統硬體至今,A8 相關功能並未正式上線,只能實現 L2 級輔助駕駛。這是不是說,如奧迪這樣擁有足夠技術儲備的傳統巨頭,在 L3 之路上放緩了腳步?
  • 「帶路者」百度阿波羅:如何將AI商業化,以自動駕駛為例
    車輛無人駕駛技術分六檔——從最菜的L0到最神的L5,其標準你可以通俗理解為:L0自動駕駛:小明開車上路,遇天坑,小明一走神,跌入坑中,卒。L1自動駕駛:小明開車上路,開啟巡航模式,手握方向盤,然後一路走神,遇天坑,跌入坑中,卒。L2自動駕駛:小明開車上路,開啟自動駕駛,手脫方向盤,遇天坑,車自動繞行,遇捕獸陷阱,車不能識,小明操盤不及,跌入坑中,卒。
  • 被誇大的自動駕駛背後,是各大車企的明爭暗鬥_易車網
    自動駕駛作為未來人類出行始終會觸及到的領域,一直是各大主機廠商和車企打一手差異化競爭的好牌,和此前標榜運動操控的時代不同,現代車企的目光反而是把自家的自動駕駛技術擺在了首要發展的C位,先別管達到什麼等級,如果在現在的新車發布會上宣布自家車型不支持自動駕駛,肯定會被帶上技術落後的帽子。
  • 自動駕駛機器人如何駕駛?
    ,但是後者對整車改動較大,並且距離無人駕駛汽車正式上路還存在一定時間和相關法律法規問題,當前階段只處於推廣、研發和試用階段,普及性和經濟性不強。執行機構是自動駕駛機器人實現所有預期功能的基礎,它通過操縱車輛離合器踏板、制動踏板、油門踏板、方向盤,甚至換擋杆和點火機構,實現速度控制、方向控制和安全控制[11]。在自動駕駛機器人進行各項功能操作時,需要像經驗豐富的駕駛員一樣保證機械腿和機械腿的協調性。
  • AutoX推出全無人車隊 探索無安全員自動駕駛
    AutoX介紹道,此次RoboTaxi車隊集成了AutoX第五代傳感器系統,搭載目前國內最高解析度雷射雷達和攝像頭,同時,車內集成了AutoX自主研發的多傳感器硬體級同步融合模塊等核心安全硬體模塊,做到軟硬體一體化設計。值得一提的是,AutoX搭載了自主研發的中國首款L4/L5全無人駕駛級別的域控制器AutoX X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