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可立即關注臺灣電影
作者 沐雨
在電影《一一》中出現的圓山飯店,是臺灣最負盛名、歷史最悠久的飯店。讓我們跟著網友沐雨的腳步,一窺圓山飯店的神秘面紗。若有機會造訪臺灣,也別忘了到圓山飯店,體會它厚重的歷史感!
◎電影《一一》在圓山飯店場景
臺灣遊程就要結束的最後一晚,我帶著一絲探秘的心態,就想一個人到臺北的街上走走,獨自放飛一下心情。
臺北的夜晚是迷人的。四處綻放的華燈,裝點著這個國際大都市的迷離夜景。
我們下榻的臺北新凱飯店,離高架橋僅一步之遙,沿著高架橋下面的街道走,我估摸著可以到達士林、圓山大飯店那一帶。這是我憑著白天看過的地圖,初步得出的判斷。對於方位的辨別,我自信勝人一籌。
我撒開腳丫,就上了路。穿梭迂迴了幾條街道,我隱約看見了一處夜色下閃爍著通明燈火的別致樓宇,猜想那可能就是臺北著名的圓山大飯店了。轉過一道彎,正好看見有一對老夫妻模樣的男女在路邊歇息,就問詢了他們:「山那邊的高樓是否就是圓山飯店?」老夫妻親切地告訴我:「沒錯。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圓山飯店了。」
於是我邁開大步朝前走去,不一會兒,果然看見不遠的山上,一座宛如燦爛星座,紅燈點點閃爍在夜幕的宮殿式建築,呈現在高出平面許多的山巒上,遙遙相望。
我目測俄頃,尋思著怎樣到達那片迷離的燈海。
儘管我站立的位置與山上的樓宇,看似近在咫尺,然而橫亙在我面前的是一條彎曲的基隆河以及交叉在河面上狀若蜘蛛網的多層次立交橋。燈火闌珊的大型立交高架橋和幽幽河水交相輝映,看上去有些光怪陸離,似幻似真。我遲疑著,不知該朝哪個岔道行走,方能順利地到達彼岸。
好在我辨別路徑的眼神還算清晰,隨即選擇了一條專供步行和腳踏車行進的橋梁。
拐了幾道彎,過了基隆河,我來到了圓山腳下的北安公園。走到一處人行道上,透過有些昏暗的光影,我看見山下有一條上圓山的步行道,門楣上方依稀可辨「圓山大飯店」五個字,但上山的視線黑黢黢的,心生幾分恐懼,便放棄了從此處上去的念頭,心想,這麼著名的飯店不該只是一條道可以上去的。於是我沿著立交橋下繼續向前尋找,轉過了一個彎道,又見到一條上山的路。這次我不再猶豫,就壯著膽,一步步登上石階。好在這條道,路燈明亮,雖然未遇見一個行人,但也不覺得膽顫。
不一會兒我就登上了頂部廣場,眼前一亮,霎那間,一片燈光的海洋,迎面撲來。原來我是從步行道走上圓山大飯店的。圓山大飯店的正門是和大型立交橋有機組合在一起的,初涉此地的我,難免有些迷惑。
據有關資料介紹,圓山大飯店創立於一九五二年,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依傍基隆河,高聳於圓山之腰。圓山大飯店的位置,原為日治時期的臺灣神宮所在,國民政府於二戰後接收臺灣時,拆除當時已經遭毀壞的臺灣神宮,並原地改建為臺灣大飯店;1952年,改由蔣宋美齡等政要為首組成的「財團法人臺灣敦睦聯誼會」(簡稱敦睦聯誼會)接手經營,並改為圓山大飯店現名。當時圓山大飯店的建築規模甚小,在1963年時才將飯店的基礎設施全部建設完畢。1968年,圓山大飯店獲得美國財星雜誌評為世界十大飯店之一。
1973年10月10日,由建築師楊卓成設計新建的14層中國宮殿式大廈落成,圓山大飯店遂成為當時臺北市的新地標。飯店獨有的中國式宮殿外觀,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七彩畫梁、飛簷鬥拱、丹朱圓柱、琉璃金瓦,內外造型雄偉瑰麗。圓山飯店與龍有無盡淵源,整個飯店通體上下,從門窗、梁柱到壁畫、天花板,隨處可見活靈活現的飛龍。據說蔣介石在規劃圓山大飯店之初,即設有秘道通向附近的劍潭和北安公園,因此,飯店本身除了是臺北市內一處極佳的觀光勝地外,秘道傳說更為圓山飯店增添一抹神秘色彩。
圓山大飯店常常是冠蓋雲集。諸多貴賓政要來臺期間,均喜歡選定圓山大飯店作為下榻場所。美國前總統艾森豪、柯林頓,約旦國王、泰國國王等政要均曾是這裡的住客,據說,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亦是圓山的常客,估計最少下榻過圓山二十四次。臺辦主任陳雲林訪臺期間也入住圓山大飯店。
上了圓山,我定神瞭望,不由令人驚嘆不已。恢弘的建築,通體布滿層層疊疊的紅燈籠,勾勒出大廈清晰的輪廓結構和主體的華貴,絢麗的光影,輝映著美輪美奐,流光溢彩的非凡貴氣,北方式的宮殿雄壯華麗氣勢,揮發到了極致。環顧四周,視野極其寬闊,臺北的萬家燈火,盡收眼底。
我沿依勢而上的空曠廣場,拾階而上,廣場兩側兩條透亮的巨龍,仿佛振翅欲飛。趨步靠近飯店正門,我觀察著門前的動靜,揣度是否有戒備森嚴的警衛?遲疑片刻,只見只有兩位侍應生在為賓客搬運行李,也就放膽踏入了門廳。
圓山大飯店不愧為世界頂級的知名飯店。步入寬敞龐大的一層大廳,映入眼帘的盡皆是裝飾奢華的中國式的雕欄畫棟,滿眼金碧輝煌,讓人目不暇接,恍如誤入帝皇家的龍庭殿堂,做了一回尊貴的朝覲使者。
好在熙熙攘攘的遊人住客,侍者人等,彬彬有禮,舉止嫻雅,消弭了我的膽怯心境。我從容不迫地到處走走看看,選取精華鏡頭,輕按快門,攝取一幀幀難得的照片,權作永恆的記憶。遊遍上萬平米輝煌大廳仍不過癮的我,又突發奇想,信步走進電梯,上到十二層的客房走廊,一探究竟。
飯店客房走廊,看上去倒也平常樸素,但走廊迂迴盡頭,每處恰到好處的布置著精美的瓷器、梅瓶,廊牆間隔一段,裝點著高雅的國畫,使得樸實的過道,無處不顯示出其典雅氣息,令人倍覺賞心悅目。
下了電梯,我瞄了一眼傳說中的秘密通道入口,遙想當年設計者的惶恐心緒,但我不敢,也無法,造次去探秘那個謎團,只能留下些許遺憾。
但我還是帶著一份滿足,依依不捨地告別了這富麗堂皇的殿堂。
圓山大飯店廣場外,建有一座牌坊式的大門樓,燈影曈曈的牌樓與圓山飯店大廈閃爍的燈海,交相輝映,形成燦若桃豔的芳姿。那一刻,心底萌生的流連心緒,用「三步一回頭」來表述,或許非常貼切。
返回的路,我是從正門走下圓山的。迷宮一般的立交橋,我已經找不到來時的路。或許還想看看臺北的夜色,或許也有大差不差的心態,我便信馬由韁跨過基隆河,沿河邊的一條道走了下去。
臺北的夜晚很美,流經圓山的基隆河很安靜。河岸邊的行人稀少,更沒有車輛經過,一路上只有少許行人和騎著腳踏車的年輕人匆匆而過,在柔和的燈光照耀下,顯得非常寧靜安祥。這裡就是臺北的大佳河濱公園。
穿過一座立交橋,前面是一片望不到頭的空曠場地,在夜色的籠罩下,只見一些遮陽的棚帆若隱若現,如同海上的船帆,顯得格外空靈夢幻。站在那裡,我可以望見101大樓與圓山飯店遙相對望。
我邊行邊看,就像是一位迷失在圓山腳下的獨行俠,不知天高地遠,忘卻身處何處。渴了,就到草地上的飲水臺,痛飲一番;累了,就在路邊上的亭驛,歇息片刻。那番怡情於斑斕夜色的自我陶醉神態,正可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於山水之間也。」
我疑惑著,在這寸土寸金的臺北市區,竟然有如此空曠的場所,供市民和遊人歇息;我驚訝於燈火闌珊之處,竟然有這般絕妙的觀賞臺北夜景之處。從樹立的標牌看到,原來這鬧中取靜的大佳河濱公園,還是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的場地之一。
那一夜,我迷失在臺北圓山,流連忘返。
那一夜,我在夢中徜徉,星月相伴。
※文章來源:樂乎
推薦閱讀
【BBS:鄉民的正義】跟著電影遊臺灣:遊「高雄八景」,感受高雄的柔情和硬朗
【一頁臺北】跟著電影遊臺灣:臺北象徵:誠品書店
【練習曲】跟著電影遊臺灣:駁二特區 藝術家的朝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