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霸王別姬》的結局,人們討論得比較多的是它和小說結局不同,電影裡程蝶衣假戲真做,死在舞臺上,而原著裡程蝶衣卻並沒有死。
很多人沒有留意到,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電影《霸王別姬》其實也有兩種版本的結局。畫面是一樣的,但是臺詞有差異。
港臺的版本是,舞臺上,虞姬拔劍自刎。人體倒地聲響,伴隨著段小樓一聲悽厲的呼喊:「蝶衣----」半響,小樓喃喃叫了聲:「......小豆子!」
內地上映的版本卻是:舞臺上,虞姬拔劍自刎。道具倒地聲響,伴隨著霸王一聲悽厲的呼喊:「來人----」半響,霸王喃喃喊了一句:「......妃子!」
看過很多關於《霸王別姬》結局的影評,都是按第一種結局說的,對比小說「陳蝶衣其實沒有自刎,反而苟活得比死還難受」的結局,探討哪一種更悽涼。
可是沒有人探討電影不同的兩種結局,大約是,這時長三個小時的電影,四個字的差異很少有人留意到。又或者,很多人看這部電影不是在國內電影院,而是影碟,並且是,盜版。說來慚愧,我當年發現這個不同也是因為在電影院看了兩遍,然後買的盜版碟,才發現的。後來正版出來也買了正版,細細比較,港臺版的是正式的、原始版本,因為張豐毅的聲音辨識度很高,內地版裡「來人.....妃子!」那聲音顯然是別人配的。
內地版的結局傾向於忠於原著,道具倒地聲響,代表程蝶衣並沒有自刎,霸王撕心裂肺呼喊的,不過是戲裡自刎的愛妃。單純這麼看,只是程蝶衣與段小樓兩個人都入了戲,戲的高潮戛然而止,也算盪氣迴腸、回味無窮。
但,還是港臺版的戲劇性更強。程蝶衣人戲合一,在舞臺上,在真實的人生裡,他重疊死在心愛男人的面前。倘若內地版給98分,港臺原版可以給到102分。
為什麼內地的版本做了小小的變更?這倒不見得是為了忠於原著,恐怕是因為題材敏感,這樣的改動政審相對容易通過。
有很長一段時間,內地電影審查制度嚴格,香港電影或合拍片不能有鬼,邪不可以勝正,不得調侃近代正面歷史人物,不得表現灰暗面等等不成文規定甚多。於是新版《倩女幽魂》小倩從鬼變成狐,於是有鬼片最後要以主角的夢醒做結局。最離譜的是古天樂、陳奕迅演的講性書大亨傳奇的電影《豪情》,在內地上映時差不多隻保留一半劇情,加了李修賢和張延演的警察,變成了一部掃黃的電影。
我還記得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內地版的結局,比港版也是少了約30秒。內地版在唐伯虎與秋香感嘆「幾經波折,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中結束,是真正的大團圓結局。香港版接下去唐伯虎被眾人起鬨,要他親秋香,秋香忽然伸手:「劃兩拳先吧----這都不會?麻將。牌九、擲色子、四色牌總會一樣吧?」唐伯虎慘叫一聲,後仰倒在地上。香港版結局其實更加笑中有淚:唐伯虎千辛萬苦追到了秋香這個崇拜他、最懂他的紅顏知己,可是竟也將變成和他那八個老婆(內地版改成表妹)一樣的庸脂俗粉,那曾經璀璨的紅玫瑰,終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
好的電影,連結局都是出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