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騎士》幾乎不屬於諾蘭了,而屬於希斯·萊傑

2020-11-11 虹膜

作者:Dan Jolin

譯者:易二三

校對:Issac

來源:Empire(2009年12月)

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之前,你可能想不到希斯·萊傑會帶來這樣的表演。上一個扮演「小丑」的人是傳奇演員傑克·尼科爾森,他出演了1989年蒂姆·伯頓的第一部蝙蝠俠電影。然而第一眼萊傑就說服了我們,並在他第一次出鏡的瞬間就把我們震撼了(對威廉·菲克納來說,這是實打實的)。在下文中,該片臺前幕後的多位工作人員談論了過去十年中最強電影反派的演變……

《蝙蝠俠:黑暗騎士》

查爾斯·羅文(製片人):當諾蘭把他的願景帶給蝙蝠俠系列時,他回到了《偵探漫畫》中這一主角的核心。對我們所有人來說,在他的領導下,《蝙蝠俠:俠影之謎》是對那個標誌性系列的再創造。所以我們把《蝙蝠俠:俠影之謎》當作這個蝙蝠俠系列的開端,故事還在繼續。

從以往的印象來看,一旦蝙蝠俠開始清理高譚市的街道,好消息是他打擊了有組織的犯罪,但壞消息是,穿著蝙蝠套裝和鬥篷跑來跑去的傢伙會吸引一些邊緣人。其中最邊緣、最危險、但也最有趣的就是小丑。這就是小丑必須出現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原因。

大衛·S·高耶(聯合編劇):儘管《蝙蝠俠:俠影之謎》以一張引人遐想的小丑牌結束——這是我很早之前就建議過的,我們也覺得會很有趣的東西——但它並不是說,「哦,好吧,看來肯定有續集了。」直到《蝙蝠俠:俠影之謎》上映三個月後,克裡斯和我一起吃午飯的時候才說道:「嗯,我們談談續集吧。」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製片人/聯合編劇):我並沒有拍《蝙蝠俠:俠影之謎》的續集的打算,當我發現自己想拍續集的時候也很震驚。我只是沉浸在一種想像中——通過我們在第一部電影中所講的故事,你會如何看待小丑這樣的角色。

諾蘭

艾瑪·託馬斯(製片人):從籌備《蝙蝠俠:黑暗騎士》的一開始,當克裡斯和大衛·高耶決定我們要跟著第一部電影的結局走,認真處理小丑這個角色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對抗一種圖騰。

喬納森·諾蘭(聯合編劇):這些角色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們已經存在了這麼長時間,經歷了如此多的迭代,有點像莎士比亞:人們走進影院的時候,就會對熟悉的角色帶著固有的看法,然後透過不同的濾鏡來看待它。

我認為小丑尤其給我上了一課,因為這個角色可以和印第安神話中的佩奧特掌以及挪威神話中的洛基聯繫起來,有很多類似於小丑的角色的例子,你可以不斷地重塑這個角色。

高耶:我非常喜歡伯頓拍的《蝙蝠俠》,但只有一點要挑刺的是:我從來沒覺得小丑很嚇人。克裡斯和我希望小丑是讓人提心弔膽的。這就是《蝙蝠俠:黑暗騎士》誕生的原因。

傑克·尼科爾森版《蝙蝠俠》小丑

羅文:我們非常幸運,很多人都喜歡《蝙蝠俠:俠影之謎》,不僅僅因為它是一部蝙蝠俠電影,而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一部非常棒的電影。所以我們知道會有很多善意的支持。

麥可·凱恩爵士(飾 阿爾弗雷德):當克裡斯打電話給我(聊關於《黑暗騎士》的事情)時,我問,「誰是大反派?」他說: 「小丑。」我想,「噢,傑克·尼科爾森,誰還能超越他演的角色?」我想了一會兒,「我們遇到了麻煩,這是一個糟糕的決定。沒有人能超越傑克。」

諾蘭:我對追隨傑克·尼科爾森版的小丑沒有任何疑義,而且這對我們決定去拍攝意義重大。我當然知道,從故事的角度來看,這個角色將會非常不同。我們這個版本的小丑是從最早的漫畫中取材的——有小丑出現的前幾個故事。我記得我讓喬納在寫劇本之前看了弗裡茨·朗的《玩家馬布斯博士》……

希斯·萊傑(飾 小丑):我很喜歡傑克·尼科爾森演的小丑,但是,在看過克裡斯拍的第一部蝙蝠俠電影後,我就知道他的電影和蒂姆·伯頓的電影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有足夠的空間來進行新的塑造。

《蝙蝠俠:俠影之謎》

諾蘭:自然,我想要一個很有天賦的人來扮演這個角色,但是當我見到希斯並和他談論我看待這個角色的方式時,我發現他並不懼怕去扮演這樣一個已經偶像化的角色,而這個任務是很艱巨的!

我第一次和他在片場碰面時——希斯很早就加入了這個項目——我跟他談了無政府主義的元素,我希望有一個更為現實的小丑,甚至會嚇到觀眾,而他已經在這方面想了很多。

萊傑:克裡斯和我在這個角色應該如何扮演的問題上意見非常一致,而且顯然在我們碰面之後就有了一個明確的藍圖。我們的腦海裡有相同的想像。

諾蘭:我們經常談論《發條橙》裡的亞歷克斯,以及和他相像的角色。希斯自己也會琢磨同樣的東西。我看著他的眼睛,我看到……這傢伙知道他能大展身手,他想要走進那個世界並詮釋這個角色。而且當時連劇本都沒有!我一直覺得——因為很多人對於選角將信將疑;還有一部分人對此很驚訝——但我一直強烈地感覺到,他會傾其所有地投入到表演中,並且會演得非常好。

《發條橙》

羅文:我們的確為這個角色考慮了其他演員,但我不會告訴你是誰。你可以想像,當我們坐在一起討論誰可能對扮演這個角色感興趣時,會有很多名字出現。我不會說沒有討論過其他人,但是只有一個人和我們有過認真的交流。

萊傑:我在倫敦的一個酒店房間裡呆了一個月,把自己鎖起來寫日記,去模擬他的聲音。我最終陷入了一個像精神病患者一樣的境地,一個沒有同情心的人。對他的行為幾乎沒有良心的自覺。這很有趣,因為他會說什麼、你會怎麼說或者他會做什麼,這些都沒有真正的界限。

可以這麼說,如何站在角色的立場上總是一個非常私人的過程。這是一種結合,我可以去讀所有的漫畫書和劇本,然後閉上眼睛冥想。同時,也有一些關於躲在面具後或處於面具內部去表演的隱喻。這可以讓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林迪·海明(服裝設計師):我們在為小丑這個角色做準備的時候,最開始就是尋找形象參照。我在流行界和時尚界尋找可能會穿成那樣的人的形象。你可以想像維維安·韋斯特伍德遇到了約翰·裡、席德·維瑟斯或皮特·多赫提。我也會觀察那些精心打扮、對自己的外表非常感興趣的人——然後我們把小丑的元素加入其中。

所以不管他有什麼問題——讓他變成這樣——總而言之,他根本不在乎自己。他可能滿身大汗,沒有一個真正的家。我們試著讓他有點……我不想說流浪這個詞……但他潛在的背景是,完全不會打理或照顧自己。

康納·奧沙利文(特效化妝師):在我開始設計小丑的傷疤之前,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疤痕的概念或產生的原因。一旦我意識到這將是傷疤,而不是一個凝固的微笑,我立即想到朋克和光頭黨時代,以及在這段時間裡我遇到的一些討厭的人物。這種傷口的術語是「格拉斯哥式」或「切爾西式的微笑」。我的參考必須是真實的。

有一次,一個水果機被送到了我的工作室附近,那個快遞員露出了「切爾西式的微笑」。我鼓起勇氣給他拍了一張照片,他告訴我他是如何在「一場鬥狗比賽」中留下傷疤的;不用說,我並沒有深究此事,但這張照片後來成為了非常有用的參考。

萊傑:化妝大概需要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整個過程其實已經很快了。他們為牙套設計了一項新技術,因為傷疤是由矽膠而不是假體製成的。我的下嘴唇全a都是假的。

奧沙利文:在看完電影《最後的武士》後,我意識到最好的方法是用一個「載體」來裝載假體,而不是把假體從模具裡拿出來後再裝上去。這保留了精緻的混合邊緣以及雕刻品的完整性,同時允許你製作非常柔軟的部件。我和羅布·特倫頓花了三年時間、大約2.5萬英鎊才搞定了這個方法。一旦有了完善的系統,我們發現不僅可以為任何角色製作完美、高解析度的高質量假體,還會事半功倍——尤其是在和片酬不菲且容易疲勞的演員合作時很有效!

萊傑:臉部的化妝需要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

小丑面部裂開的嘴角由矽膠做成,要花近一個小時化妝,以便呈現「咧開的嘴」。

奧沙利文:測試那天,希斯非常投入地參與了化妝的創作,他和小約翰·卡利亞內(化妝師)都被克裡斯一直在說的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幅畫吸引住了。傷疤確定為血紅的「微笑」後,給整體妝容帶來了某種畸形,而黑白的粉底給人一種衣衫襤褸的丑角的感覺。

諾蘭:我們的小丑——希斯詮釋的小丑——實際上一直是無秩序和混亂的絕對極端。他是純粹的無政府主義者。他之所以讓人害怕,是因為他沒有在整個敘事中表現出人性。希斯找到了各種巧妙的方法,讓小丑變得人性化,讓他變得真實、成為一個真實的人,但在敘事方面我們不想要一個人性化的小丑,我們不想給出他的身世,也不想告訴觀眾是什麼促使他這麼做的,因為這樣就會讓他顯得不那麼危險。

克裡斯蒂安·貝爾(飾 布魯斯·韋恩/蝙蝠俠):希斯完全演活了小丑。他很享受表演。就像任何其他一個為他們的角色瘋狂、沉浸其中的演員。他有點……朋克,你懂嗎?一個無政府主義的、有點瘋狂的,呃……伺機接近你的某種生物。他演得非常棒。

麥可·凱恩:希斯的小丑令人難以置信。他非常非常嚇人。我大約每個月來一次片場,完成我的戲份,然後回到倫敦。有一次,我要和蝙蝠俠一起看一個小丑做的威脅我們的視頻。我從沒見過他,然後他出現在了電視上,我完全忘了臺詞。我直接呆住了。因為那太震撼了。希斯的表演令人驚嘆。


諾蘭:小丑是個十足的怪人,希斯就是這麼表演的。他表演的方式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它很有趣;他創造了一個標誌性的表演,同時又具有某種脆弱性,有某種……具有深度的東西,這僅僅從他表演的方式上就能體現出來,而不是故事本身。僅僅憑藉表演的方式,他就成功地讓這個角色變得真實可信,因此,我認為這也讓小丑變得更加可怕,因為你在某種程度上會相信他,你會相信他隨時可以走進這個房間,然後讓人變得不安,就像他時常做的那樣。

貝爾:我很欣賞像他那樣專注於工作的人。你可以看到他有多喜歡這份工作。我自己也是這樣,所以當你們志趣相投時,你就會更樂在其中。跟他一起拍戲很棒。

喬納森·諾蘭:就偉大的演員和角色而言,希斯和他扮演的小丑很可能是我職業生涯中見過最出類拔萃的之一——這是一件值得為之努力和體驗的事情。

艾倫·艾克哈特(飾 哈維·丹特):希斯深受整個劇組的喜愛。當他每天來到片場的時候,工作人員都很興奮,這在其他影片的情況裡是很罕見的。他的能量和激情在演員中也實屬稀有。每當談到希斯,克裡斯的眼睛就會閃閃發光。我有和他一起演對手戲的經驗。

作為一名演員,看到別人做出如此大膽的選擇,對素材如此熟悉,對自己的角色如此投入,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十分振奮的事,因為這也能夠幫你把自己的角色帶到另一個層次。希斯確實做到了。在我看來,這部電影顯然百分之百是獻給希斯的。這就是我要說的。這部電影是他的。

萊傑:這是我演過的最有趣的角色。我真的很驚訝克裡斯相信我能做到。我不知道他是怎麼選中我的。但是,是的,它就像一顆炸彈。這絕對是我經歷過的最有趣和最自由的時光。

相關焦點

  • 黑暗騎士三部曲那麼好看,為什麼諾蘭導演不拍蝙蝠俠了?
    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三部曲可以說是最經典的蝙蝠俠電影,但是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之後,諾蘭導演放棄了繼續拍攝超級英雄電影念頭。他作為華納旗下最具實力的導演之一,為觀眾們奉獻了很多部超級經典的電影,但是為什麼諾蘭導演為什麼不繼續拍蝙蝠俠了呢?1.超級英雄電影其實限制很多。
  • 【諾蘭】外媒紀念《黑暗騎士》10周年,手法……殘暴
    2008年7月18日,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希斯·萊傑主演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下稱《黑暗騎士》)在全美公映。
  • 《黑暗騎士》:希斯·萊傑的小丑誕生記
    ——憑藉在《黑暗騎士》中出色的造型設計,他曾與康納·奧沙利文(Conor O'Sullivan)共同獲得了第81屆奧斯卡最佳化妝獎。憑藉在1991年上映的《至尊神探(Dick Tracy)》中的造型設計,卡裡奧內就曾經獲得過這一獎項,而這種怪誕的風格在《黑暗騎士》中同樣得以延續。然而當新版的小丑誕生時,這位資深化妝師很快就意識到,他將會進入一個新奇而陌生的領域。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扮演者希斯·萊傑之死之謎,服藥過量
    大家還記得《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嗎?他被稱為扮演小丑最成功的人,他就是澳大利亞演員希斯·萊傑,憑藉著小丑一角他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獎最佳男配角。但是年僅28歲的他,就被人發現死於紐約公寓內,這讓許多粉絲都非常傷心。
  • 足以抗衡漫威的諾蘭導演黑暗騎士三部曲 今年北影節,一起緬懷不可磨滅的「小丑」
    讓希斯·萊傑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將在今年的北影節上進行展映,同時展映的還有該系列的另外兩部——《蝙蝠俠:俠影之謎》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三部曲,絕對是DC的得意之作。
  • 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超級英雄電影難以逾越的頂峰
    在《蝙蝠俠》、《超人歸來》等超級英雄電影題材相繼遭遇到失敗的時候,一個主打寫實風格與現實主義的非傳統漫改電影系列,為DC乃至整個漫改電影的未來發展開闢了新的方向,它就是「黑暗騎士」三部曲。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想過,像超級英雄這樣青少年題材的電影能夠獲得奧斯卡獎,而系列第二部中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讓一切從此成為了可能。
  • 《黑暗騎士》是最完美的娛樂片,但連諾蘭也犯了一個錯誤
    這次 Live,雲中想來聊聊《黑暗騎士》這部電影。本片是好萊塢當代商業電影的一個重大裡程碑,也是超級英雄電影的巔峰。克里斯多福·諾蘭在這部作品中將個人的作者企圖和片廠商業訴求結合得非常完美。這部電影貢獻了小丑這樣一個經典的反派人物形象,希斯·萊傑雖然英年早逝,但我們的心中永遠不會忘記小丑和他的恐怖笑容。
  • 希斯·萊傑去世後他的心情是怎麼樣的?——《蝙蝠俠:黑暗騎士》
    DC《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剪輯師表示,當他得知希斯·萊傑去世後,他感到尤其的難過。李·史密斯是好萊塢著名的編輯工程師,他是許多大參與影片的編輯,其中7:盜夢空間及我們熟悉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作為著名的編輯,他第一次與希斯?
  • 《蝙蝠俠:黑暗騎士》小丑飾演者,為適應角色患上抑鬱症,演技碾壓主角
    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主角蝙蝠俠(克裡斯蒂安·貝爾飾),配角小丑(希斯·萊傑飾)。作為諾蘭《蝙蝠俠三部曲》之一的作品,主演克裡斯蒂安·貝爾的戲份是比飾演小丑的希斯萊·傑要多非常大一部分的,而希斯·萊傑依靠自己不俗的演技,愣是讓這部電影的反派散發出了絕大的魅力。
  • DC《蝙蝠俠:黑暗騎士》小丑的首選不是希斯·萊傑,那麼誰才是?
    《蝙蝠俠:黑暗騎士》能夠成為最出色的超級英雄電影,裡頭很大的功勞,要歸功於扮演小丑的男演員希斯·萊傑。不過,當時DC在選擇小丑男演員的時候,考慮的可不僅僅只有希斯·萊傑。在眾多版本的小丑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
  • 真相大白,史上「最出色小丑」希斯·萊傑的死因並不是抑鬱症自殺
    還記得電影《黑暗騎士》中的那個被飾演的出神入化的小丑嗎?
  • 這個「小丑」足以抗衡漫威的黑暗騎士三部曲
    讓希斯·萊傑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將在今年的北影節上進行展映,同時展映的還有該系列的另外兩部《蝙蝠俠:俠影之謎》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但諾蘭真正著墨於此還是在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影片中蝙蝠俠和小丑之間的博弈,將這個並不是非黑即白的社會撕裂開給大家看,讓人思考難以名狀的人性。韋恩最後說,「小丑贏了」,不過這時候何談輸贏與結局,又或者根本沒有什麼結局。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或改變了一切
    而在這份令人眼花繚亂的片單上,要說最令人熱血沸騰的作品,那就是系列饕餮IMAX版「諾蘭導演 黑暗騎士三部曲」。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一切。追溯到十幾年前,從2005年的《蝙蝠俠:俠影之謎》開始,DC聘請諾蘭重啟蝙蝠俠系列,扶正DC的同時,更是為其塑造了一個票房和口碑雙雙出彩的王者系列。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中希斯·萊傑的小丑幾乎有一個起源故事
    當華納兄弟在找《黑暗騎士》的編劇們改寫角色時,希思·萊傑的小丑計劃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起源故事。華納兄弟最初想給希斯萊傑的小丑一個基於《黑暗騎士》改編的故事。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的第二部《黑暗騎士》是2008年票房最高的影片,但是也受到了大眾廣泛的批評,尤其是希斯·萊傑對小丑的黑暗刻畫。
  • 如果DCEU以《黑暗騎士三部曲》開始,會超越漫威的MCU嗎?
    然而到了2012年,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最後一部完成,隔壁漫威也推出了聯合電影《復仇者聯盟》,並在票房上超越了《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所以華納慌了,他們急忙推出了DC擴展宇宙,但卻是從零開始,也許華納第一步棋就錯了。如果他們以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開始,與現在將有很大不同。那麼會有哪些地方不同呢?西少這裡列出了10個不同之處和小夥伴們分享。
  • 揭秘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幕後你不一定知道的故事
    《蝙蝠俠:黑暗騎士》這部電影,於2007年6月開拍,同年11月拍攝完成,影片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影片製作成本是1.85億美元(約13.91億人民幣),影片在2008年7月開始上映,最終獲得全球票房10.04億美元(約69.44億人民幣),影片票房大獲成功,同時這部電影也是影史上第一部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英雄電影。
  • 無可複製的經典,諾蘭《蝙蝠俠》三部曲背後的故事
    第一部《俠影之謎》在2002年就決定開始拍攝,不過一開始擔任導演的並不是諾蘭,他是2003年才開始接任執導。兩年後電影上映,1.5億美元投資的《俠影之謎》在全球拿下了3.7億美元票房。之後又過了三年,2008年,《黑暗騎士》上映了,影片在全球拿下10億美元pc方,其中僅在北美地區就有5.3億。
  • 為什麼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看看這八個幕後故事你就會明白
    提到DC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我們總對那個黑暗癲狂的小丑著迷不已。扮演小丑的好萊塢演員希斯·萊傑雖然離我們遠去,但是他的銀幕形象卻深深的烙在我們心裡。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究竟有怎樣的魅力讓世界各地的觀眾都如此著迷呢?
  • 《黑暗騎士》日本重映 將播6分鐘《信條》視頻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C 1905電影網訊 6月24日,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克裡斯蒂安·貝爾、希斯·萊傑等主演的的DC超級英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IMAX&4D版將於7月10日起在日本重映,影片同時釋出日本版預告片。
  • 《蝙蝠俠:黑暗騎士》日本重映,將播6分鐘《信條》視頻
    新京報訊 6月24日,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經典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發布日本重映預告,影片IMAX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