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複製的經典,諾蘭《蝙蝠俠》三部曲背後的故事

2021-02-21 木魚水心

據不完全統計 ,由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總計在全球「重要獎項」中拿下了70多個提名,獲得20多個獎項

三部曲系列作品歷時10年拍攝完成,被認為是超級英雄電影的巔峰,而當你仔細去品味,又會發現,它已經完全超越了超英電影的範疇。

木魚在第二部《黑暗騎士》的影評中寫道,它不僅是一部偉大的「超級英雄電影」,更是一部偉大的電影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幾部影片背後的故事:

首先來梳理一下時間線。

三部曲從拍攝到最後一部上映,時間跨度其實非常長,大約有10年時間。

第一部《俠影之謎》在2002年就決定開始拍攝,不過一開始擔任導演的並不是諾蘭,他是2003年才開始接任執導。

兩年後電影上映,1.5億美元投資的《俠影之謎》在全球拿下了3.7億美元票房。

之後又過了三年,2008年,《黑暗騎士》上映了,影片在全球拿下10億美元pc方,其中僅在北美地區就有5.3億。


十多年過去了,如今這個成績依然排在北美地區總票房的前5位。

在《蝙蝠俠》前兩部之間,諾蘭也沒閒著,他在2006與貝爾再度合作,拍攝了《致命魔術》

《致命魔術》

除此之外,貝爾也有好幾部其他電影的拍攝任務,比如《決鬥猶馬鎮》,《重見天日》等。

這其中,貝爾還與希斯·萊傑(《黑暗騎士》中的小丑)有過另外一次合作,是2007年上映的《我不在那兒》(也有翻譯叫《搖滾啟示錄》)。

《我不在那兒》

在《黑暗騎士》上映之後不久,2008年12月,諾蘭初步完成了《黑暗騎士崛起》的故事大綱,然後就去接拍《盜夢空間》了。

拍完之後,諾蘭還把《盜夢空間》裡的幾個演員,例如湯老師、囧瑟夫、艾倫佩吉、瑪麗昂·歌迪亞等演員,拉過來一起拍《蝙蝠俠》最後一部。

貝恩就是「湯姆·哈迪」飾演的

2012年,《黑暗騎士崛起》上映,雖然如今看來,評分並沒有前一部高,但當時的全球票房卻比《黑暗騎士》高了8000萬。

一直以來,諾蘭導演都有「實拍狂魔」的稱呼。

他自己也曾表示過,「觀眾的眼睛是可以分辨真假的……你必須試圖讓觀眾沉迷於你的電影之中,並且相信這就是現實。」

當初在拍攝《盜夢空間》的時候,夢境中的多處場景都是搭建了實景,之後拍攝《星際穿越》,更是種了500畝的玉米地(而且還賺了錢)。

《蝙蝠俠》三部曲也不例外,而且因為參與拍攝的攝影師沃利 · 菲斯特是做新聞出身,不喜歡使用3D及過多特效。這一點與諾蘭不謀而合,從而讓三部曲的實拍更「變本加厲」了。

小到蝙蝠鏢等各種道具,大到翻車、爆炸,諾蘭導演都是來真的,絕不含糊

一、道具 

不管是蝙蝠車還是蝙蝠機車都是可以實際開的,由美術指導完成主要設計和製造。

|| 蝙蝠車配備了5.7升340馬力引擎,能輸出400磅扭力,車身寬9英尺4英寸,長15英尺,重達兩噸半,在5秒之內就能從靜止加速到60英裡/小時,更可完成長距離的跳躍。蝙蝠車最獨特的地方在於沒有前軸,而是通過車體側面支撐車輪。技師們將後輪尺寸加大,並將發動機和變速箱布置在附近。蝙蝠車甚至擁有一副昆蟲式的腰身,當加大馬力時車身會出現扭曲。(資料來自於WIKI)

|| 蝙蝠機車不是由手控制行進方向,而是由雙肩,騎士的手臂同時受到兩個護盾保護著。前後輪皆為508毫米(20英寸)寬,其中前輪擁有爪錨鉤、榴彈炮、和機關槍等武器。引擎設置在前後輪的輪轂,皆距離中間的油箱1.67米。騎士的腹部朝下貼著油箱,而油箱可上下移動,讓蝙蝠俠能立身或貼著車身騎,來閃避可能遭受的攻擊。不過蝙蝠機車並不穩定,特技演員才能做到保持平衡。(資料來自於WIKI)

裝備方面,《俠影之謎》蝙蝠裝一開始是不能夠轉頭的,到了《黑暗騎士》裡,新的蝙蝠裝由200片橡膠與玻璃纖維、金屬網和尼龍所組成。

新的披風頭套原型來自機車安全帽,並將頭部、頸部的護套分離,讓貝爾能左右、上下移動他的頭部。

二、布景

拍攝三部曲的過程中,攝製組到過英國、冰島、香港、芝加哥等地。

其中芝加哥就被作為哥譚的參照,還被用來拍攝許多表現這個虛構城市的外景。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諾蘭覺得「以前的蝙蝠洞非常精緻而顯得不太真實」,所以就讓團隊在謝伯頓攝影棚內親自搭建了一個。

|| 大約長250英尺,寬120英尺,高40英尺,使用了24臺水泵,每分鐘有12,000加侖的水在布景中流過,從而形成瀑布,溪流和滴水的潮溼洞壁。

三、動作場面

影片中的汽車追逐場面幾乎都是真實的。

《黑暗騎士》中蝙蝠車對撞垃圾車是使用了模型,不過一輛大卡車被蝙蝠俠拉起翻轉的場景,是真的用氣體把車子衝擊的翻了過來。

爆炸場面更是很少使用特技。要麼是使用傳統的特技手段和比例模型,儘可能少用電腦繪圖來達成。

要麼就是真的炸。

最著名的小丑joker炸掉哥譚醫院,就是真的炸毀了芝加哥一座廢棄的Brach's糖果工廠。

這裡要說明一下,很多觀眾以為醫院爆炸是事故,希斯萊傑是在臨場發揮,其實是錯誤的觀點。

事實上,這些都是安排好的。

爆炸本來就被設計成兩段,之所以要有一個間隔,是出於安全考慮,希望給希斯萊傑一個緩衝時間。

而且,因為這棟大樓就只能被炸這麼一次,所以爆破設計、演技演出都被精心安排過。

《蝙蝠俠:黑暗騎士》的花絮中有完整演示動畫

不過就算不是即興表演,能夠在身處如此危險的爆破現場,和只有一次的表演機會下,希斯萊傑呈現如此生動與深刻的發揮,依然是非常值得稱讚的。

 

《蝙蝠俠》三部曲中最值得說的是兩位演員,其中一位就是飾演蝙蝠俠的「克裡斯蒂安·貝爾」 (Christian Bale)。

他是好萊塢著名的「橡皮人」,好像對於自身的體重能夠控制自如。

在第一部《俠影之謎》之前,貝爾先減重了27公斤出演了《機械師》(2004年)。

然後為了配合演出蝙蝠俠,他必須在六個月內練出健壯的體魄。

貝爾回憶起這個遠遠不像字面上那樣簡單的成就——

當實際要建立肌肉時,我完全無能為力,當時我所有肌肉都不見了,在第一天連一次伏地挺身都做不到,所以重建肌肉的那段時間對我而言真的非常艱難。

不過後來他還是做到了,半年內貝爾增重了45公斤,大約從130磅到230磅左右。

不僅如此,他還超額完成任務,他增加的體重高於導演的期望,於是又再開拍前把他的體重又減回了190磅。

拍攝完《俠影之謎》,2006年的《重見天日》裡,貝爾又把體重減了下去,之後《黑暗騎士》又增重,然後是《鬥士》、《黑暗騎士崛起》。

最後到2013年《美國騙局》的時候,光健身和減肥還玩的不盡興,貝爾又把自己增肥成了大胖子。


《美國騙局》

身材掌控自如,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不過雖然這樣調侃,但不得不佩服貝爾作為一個演員的敬業精神

說完貝爾,另一位要說的就是飾演小丑的「希斯·萊傑」(Heath Ledger)。

由他精彩演繹的小丑雖然在設定上是配角,但卻是《黑暗騎士》中不可小覷的重要人物。

希斯萊傑本人曾經表示自己不是個漫畫迷,當初在試鏡時,希斯萊傑本來想要試鏡蝙蝠俠的角色,結果沒想到導演很喜歡他,希望他試試小丑一角。

在他確認出演之前,保羅·貝特尼、艾德裡安·布洛迪、史蒂夫·加瑞及羅賓·威廉斯等都曾公開表示有興趣飾演小丑。

而且希斯·萊傑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受歡迎。

珠玉在前,1989年版的《蝙蝠俠》中,「傑克·尼科爾森」所飾演的小丑就已經非常的深入人心了。

對,就是演過《飛越瘋人院》和《閃靈》的傑克

有些DC粉絲知道是希斯·萊傑出演小丑,甚至開始抵制整部電影,不過最後希斯·萊傑用演技獲得了影迷的肯定。

只能說,真香!

很多人心中,希斯·萊傑是最經典的小丑形象,不僅是因為他完美的詮釋了這個角色,更重要的是希斯·萊傑作為演員的無比敬業之處

為了準備角色,萊傑曾獨自一人在酒店的房間裡待過一個月的時間,制定角色的個性、姿態及聲音,並開始寫日記,記錄他在這一個月中體會到的小丑想法與感覺

最初進入角色非常困難,不過在觀賞了傑克·尼科爾森所飾演的小丑後,希斯萊傑有了突破。

除此之外,他還閱讀艾倫·摩爾所創作的漫畫系列《蝙蝠俠:致命玩笑》和《阿卡漢精神病院:莊嚴地球上的莊嚴之屋》,並從電影《發條橙》中的亞歷克斯,以及搖滾明星席德·維瑟斯那裡借鑑許多個性特徵。

《發條橙》與席德·維瑟斯

克裡斯丁貝爾和諾蘭都曾說過,希斯萊傑演戲時是完全投入的,蝙蝠俠審訊小丑這場戲中的打鬥場景,都是真實的。

希斯萊傑告訴貝爾來真的,就為了呈現更真實的情況。

不得不說,《黑暗騎士》的一舉成名,絕對有希斯萊傑無比精彩的演技加持。

影片獲得了當時全球大大小小三十多個獎項,其中希斯·萊傑個人就橫掃了二十多個。

其中包括「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男配角」、「金球獎最佳電影男配角」及「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等。

但可惜,天妒英才。

2008年1月22日,希斯·萊傑完成《黑暗騎士》的拍攝後不久,就因為因處方藥品事故不幸逝世,年僅28歲。

但需要說明的是,萊傑的死是因為「急性藥物中毒」。

他沒有自殺!這只是一場意外

希斯·萊傑是首位去世後追加授予最佳男配角獎的獲獎者,並且成為歷史上唯二追授奧斯卡金像獎的獲獎者。

十一年過去了,再回過頭來審視這位演員,雖然很多人無比喜歡他小丑的角色,甚至為他的表演封神。

但我們要知道重點是哪裡。

就像一位網友說的那樣——

我並不願抹煞希斯萊傑在表演上的努力和僅僅因為觀看他的表演本身所能帶來的官能享受,那是看電影這件事最本質的樂趣之一,我只是不願因為他的英年早逝而無限拔高他的成就。

真正讓我覺得感傷的是在這部片子裡他表現出的潛力和無所不在的才華。他才那麼年輕,假以時日,他一定能進入史上最偉大的演員之列。但是他死了。

是的,重點是我們失去了一位優秀的,甚至能被稱為天才的演員。

2005年剛剛25歲的希斯·萊傑就憑藉《斷背山》提名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三年後因《黑暗騎士》的小丑一角獲得第81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假以時日,他一定能進入史上最偉大的演員之列。但是他死了……

說回到電影。

諾蘭導演的真實拍攝,貝爾與希斯萊傑等演員的敬業表演,編劇、攝影等一眾工作人員的辛苦努力,歷時10年,讓這個系列成為了經典。

十年之前,三部曲就創下了總計24億美元的成績,是毋庸置疑的DC最賣座電影之一。

不僅如此,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還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沒有「超級英雄」的超級英雄世界。

它是商業和藝術的一次完美結合,讓超英電影的調性在我們心中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

超級英雄的巔峰之作,如今無可複製。

說到超級英雄電影,沒有人能繞開這部作品:

▼被影迷奉為神作,它到底神在哪裡?

 關注眾號「木魚水心」,

讓電影豐富生活!

關注公眾號後——

回復「溫馨」,查看那些治癒人心的電影專題

回復「謊言」,查看幾部跟謊言有關的電影

回復「懸疑」,看看那些令你意想不到的腦洞

回復「二戰」,查看幾部同屬於二戰背景下的電影

回復「傳記」,查看那些偉大人物的傳記故事

更多精彩繼續……

相關焦點

  • 諾蘭在「蝙蝠俠三部曲」的三次反套路
    諾蘭的弟弟,也是蝙蝠俠三部曲系列的編劇之一喬納森·諾蘭(為了區別諾蘭,我們下面會稱他喬納森)曾經在採訪中這樣說,「過去七十年有太多太多不同版本的蝙蝠俠上映,而這些版本都會往許多很具體的方向發展故事。」
  • 諾蘭蝙蝠俠三部曲香港重映 蝙蝠俠三部曲觀看順序片名
    諾蘭蝙蝠俠三部曲香港重映 蝙蝠俠三部曲觀看順序片名  日前,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宣布將於6月每周四登陸香港院線,屆時IMAX將同步上映。  此前,「蝙蝠俠三部曲」《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年6月15日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年7月18日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年7月20日在美國上映)宣布自5月29日起將在中國臺灣重映,此次重映是為了紀念該系列上映十五周年。
  • 【經典回顧】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
    前段時間在院線上映的BVS不知道大家看了之後感覺如何,今天讓我們來回顧前作,由諾蘭執導的蝙蝠俠前傳三部曲。這三部電影憑藉著出色的人設和情節的設定,在DC的諸多版本中可以說是頗為閃耀,尤其是希斯萊傑扮演的joker更是成為了許多漫迷中小丑的化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走過這七年時光,看看經典是如何鑄成的。
  • 黑暗騎士三部曲那麼好看,為什麼諾蘭導演不拍蝙蝠俠了?
    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三部曲可以說是最經典的蝙蝠俠電影,但是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之後,諾蘭導演放棄了繼續拍攝超級英雄電影念頭。他作為華納旗下最具實力的導演之一,為觀眾們奉獻了很多部超級經典的電影,但是為什麼諾蘭導演為什麼不繼續拍蝙蝠俠了呢?1.超級英雄電影其實限制很多。
  • 出自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你只知道《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
    除了我們熟知的超級英雄題材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外,這些經典佳作也是來自這位鬼才導演手中,以下電影作品按時間順序排列。《記憶碎片》:這部2000年於法國上映的懸疑片,主要講述的是萊昂納多·謝爾比與妻子遭遇歹徒的襲擊後,雖然活了下來,卻患上了「短期記憶喪失症」,在僅有的一點破碎的記憶支撐下,萊昂納多必須找到更多線索將殺妻兇手繩之於法。
  • 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真的太經典了
    今天麻婆推薦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Batman: The Dark Knight這是諾蘭導演的作品,克里斯多福·諾蘭,何許人也?相信就算我不詳細介紹,你也能略知一二。在喬·舒馬赫執導的《蝙蝠俠與羅賓》被評為「史上最爛續集電影第五名」的七年後,克里斯多福·諾蘭才決定重振蝙蝠俠系列電影。
  • 天才導演諾蘭的十大經典電影,燒腦程度不亞於《信條》
    其實諾蘭導演的電影一直以燒腦聞名,而且燒腦程度不亞於《信條》,今天我們今天就來排一排,我心目中的諾蘭十大經典電影。蝙蝠俠三部曲的第一部,諾蘭的華麗轉身之作,他不再用自己擅長的碎片化敘事技巧,而是更追求對人物的塑造,窺視人性的陰暗面。
  • 最佳超英電影,諾蘭蝙蝠俠三部曲:做一個真正的人
    但漫畫宇宙中有錢的科技大佬也不少,鋼鐵俠就活得非常瀟灑,不像蝙蝠俠那麼苦大仇深。 如果想要了解蝙蝠俠,或者其背後的深意,最好的途徑可能是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系列,這三部影片除了完整的交代了布魯斯韋恩成為蝙蝠俠的前後之外,更多的將蝙蝠面具背後的人賦予了眾人皆能理解的人性。或者說在褪去了超級英雄外衣之後,諾蘭的batman三部曲講的就是個be a man的過程。
  • 諾蘭蝙蝠俠三部曲,超級英雄外衣下的個人成長史
    如果想要了解蝙蝠俠,或者其背後的深意,最好的途徑可能是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系列,這三部影片除了完整的交代了布魯斯韋恩成為蝙蝠俠的前後之外,更多的將蝙蝠面具背後的人賦予了眾人皆能理解的人性。或者說在褪去了超級英雄外衣之後,諾蘭的batman三部曲講的就是個be a man的過程。
  • 諾蘭和他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
    細心的瓜眾們在看《追隨》和《記憶碎片》的時候,會發現一個非常穿越的標誌——蝙蝠俠標誌。直到在喬·舒馬赫執導的《蝙蝠俠與羅賓》被評為「史上最爛續集電影第五名」的七年後,諾蘭終於獲得一次重振蝙蝠俠系列電影的機會,與《蝙蝠俠》結下了不解之緣。
  • 蝙蝠俠執法多久了?他是幾歲退休的?諾蘭《黑暗騎士》三部曲年表
    我們喜歡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我們當然希望這應該被拍成三百部曲,不過,看來布魯斯·韋恩已經撐不下去了——在最後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裡,韋恩已經遍體鱗傷、行動不便。通過克裡斯蒂安·貝爾精彩的演出,我們感覺韋恩似乎已經衰老得像是五六十歲了。
  • 「DC」《蝙蝠俠:俠影之謎》諾蘭為神馬要拍黑暗三部曲?
    諾蘭為什麼要拍蝙蝠俠?全球人氣最高的超級英雄-蝙蝠俠,當時論資歷還輪不到諾蘭拍,因為諾蘭在拍攝蝙蝠俠之前才拍過三部電影,論經驗實在讓外界難以相信,這麼年輕的導演怎麼能勝任投資過億的商業電影呢,畢竟他的作品都是小成本電影,第一部是自掏腰包6000美元拍攝了《追隨》第二部是投資400萬美元的《記憶碎片》第三部是華納投資4600萬美元的《白夜追兇》也叫《失眠症
  • 為何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不屬於DC宇宙?
    諾蘭顯然對大片的指導了如指掌不管是大預算的電影,還是低成本的獨立電影,只有克里斯多福·諾蘭喜歡一個獨立的人的故事實際上,克里斯多福?諾蘭並沒有籤訂蝙蝠俠三部曲的製作合同,但他想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決定再拍一部電影不知為什麼,蝙蝠俠迎來了第3部克里斯多福·諾蘭電影製作的方式在一個擴張的宇宙中行不通,所以對於宇宙系列電影和電影來說,電影在上映前幾年需要劇本除此之外,還有如何與其他電影產生關聯性的問題克里斯多福?
  • 諾蘭新片《信條》過審,即將上映!回顧諾蘭三部曲和其經典電影
    諾蘭解釋說:「本片涉及的是時間以及時間運作的不同方式。不是要給大家上物理課,此處是指物質的熵被『反轉』了,它對於我們來說是在時間中向後運行。」那麼我們就共同期待吧!說起諾蘭,我們也看過他的很多經典之作,也深受廣大影迷的喜愛!
  • 諾蘭新片《信條》過審,即將上映!回顧諾蘭三部曲和其經典電影
    說起諾蘭,我們也看過他的很多經典之作,也深受廣大影迷的喜愛!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Johnathan James Nolan),英國導演、編劇、攝影師及製片人。1970年7月30日出生於倫敦。1996年,諾蘭拍攝了首部故事片《追隨》,在舊金山電影節上放映並受到關注。2000年,諾蘭憑《記憶碎片》獲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或改變了一切
    而在這份令人眼花繚亂的片單上,要說最令人熱血沸騰的作品,那就是系列饕餮IMAX版「諾蘭導演 黑暗騎士三部曲」。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一切。追溯到十幾年前,從2005年的《蝙蝠俠:俠影之謎》開始,DC聘請諾蘭重啟蝙蝠俠系列,扶正DC的同時,更是為其塑造了一個票房和口碑雙雙出彩的王者系列。
  • 從《蝙蝠俠》三部曲到《小丑》,漫改電影的現實化之路
    在真人影視作品逐漸變成人類生活休閒必需品的時候,動畫電影也有著諸多經典的故事和角色橫空出世。優秀的故事和角色,總是令人難以抗拒的,無論對於觀眾還是電影人。現在,好萊塢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對動漫故事的真人化改編工程。除了美國自家的超級英雄動漫,迪士尼等經典原創動畫,片商們還與動漫強國日本展開了合作,不斷購入版權,真人版電影《阿基拉》,劇集《海賊王》都是等待開拍的大項目。
  • 為什麼諾蘭的蝙蝠俠無法和正義聯盟一起玩耍?
    每一代觀眾都需要自己具有符號意義的蝙蝠俠,即使是超級英雄沒有這般火熱之前,也有麥可基頓的蝙蝠俠、傑克尼克爾森的小丑和米歇爾菲佛的貓女。而諾蘭留給蝙蝠俠的影響要遠遠超出期望,三部曲給所有的超級英雄電影下了新的定義。貝爾也真正在自己的年代中,讓觀眾難以主動接受新版本阿弗萊克來代替他。2012年時能在漫威已經集結好復仇者的年代來用蝙蝠俠的一己之力進行對抗,這種勇氣是現在的DC做不到的(所以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復聯2》在明年大殺特殺)。諾蘭讓蝙蝠俠登上了高峰,但之後蝙蝠俠以及DC英雄如何走得更遠?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將在中國香港重映 或為諾蘭新片《信條...
    據外媒《好萊塢報導》報導,諾蘭導演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將在中國香港進行重映。據悉三部曲中的《蝙蝠俠:俠影之謎》將於6月4日上映,《黑暗騎士》將於6月11日在電影院上映,《黑暗騎士崛起》將於6月18日上映。
  • 諾蘭的背後,竟然是這些神仙隊友們
    諾蘭經典電影作品憑藉鮮明的個人風格及匠心的製作,諾蘭取得了很多當代導演難以企及的成就。,今天我們聊一聊諾蘭背後的那些「神仙隊友」吧。諾蘭夫婦作為諾蘭的御用製片人,艾瑪·託馬斯與丈夫諾蘭合作了《追隨》、《記憶碎片》、《失眠症》、《蝙蝠俠》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