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漫畫宇宙,蝙蝠俠的確是個怪異的存在,他的超能力是什麼?在正義聯盟中他就給出了答案——「I am rich」。但漫畫宇宙中有錢的科技大佬也不少,鋼鐵俠就活得非常瀟灑,不像蝙蝠俠那麼苦大仇深。
如果想要了解蝙蝠俠,或者其背後的深意,最好的途徑可能是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系列,這三部影片除了完整的交代了布魯斯韋恩成為蝙蝠俠的前後之外,更多的將蝙蝠面具背後的人賦予了眾人皆能理解的人性。或者說在褪去了超級英雄外衣之後,諾蘭的batman三部曲講的就是個be a man的過程。
這三部影片採用順序的方式,分別是:
俠影之謎 Batman Begins(2005)
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2008)
黑暗騎士崛起 The Dark Knight Rises(2012)
第一部講蝙蝠俠的身世,億萬富翁孤兒布魯斯韋恩,父母遇害之後,尋求報復的辦法,走上了打擊罪惡的道路;第二部在初嘗英雄身份的美妙滋味之後,蝙蝠俠在小丑製造的兩難困境裡最終選擇成為黑暗騎士,成為被警方打擊,卻在黑暗中保護這座城市的那個黑暗英雄;而第三部則講的幾乎退休的蝙蝠俠,在面對威脅的時候,重新披掛上陣,歷經苦難終於再一次拯救哥譚的故事。
表面來看,都是正義戰勝邪惡,英雄最終笑到背後的幼稚老套劇情。但諾蘭用厚重、深沉甚至有些黑暗的手法,讓人足以拋開對漫畫式的幻想的排斥,真正進入到蝙蝠俠的思想和困境中,就會發現原來蝙蝠俠這一路走來,就是我們每個人成長曆程中的三個章節
第一章:Batman Begins,恐懼與追求,我們要做什麼?
布魯斯韋恩,億萬富翁的孩子,小時候在一次玩耍中掉到了井裡,被飛出來的蝙蝠嚇個半死。之後跟父母一起去看戲劇,劇中有蝙蝠,他感到害怕,拉著父母早早退場,出門之後剛好碰見流浪漢搶劫,父母雙亡,從此只能跟管家阿福相依為命。
之後的十幾年中,韋恩生活在對蝙蝠的恐懼,以及對導致父母去世的自責之中。他所有生活的希望,就是殺死那個流浪漢,為父母報仇,由此卸下那份自責。但生活往往不如人意,流浪漢死了,而且是死在韋恩面前,只不過不是他親手殺死的。
曾經生活的唯一支柱,就這麼被摧毀了,韋恩構築的意義世界瞬間崩塌。自己究竟為什麼而活?於是他走上了尋找生活目的之路,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影武者聯盟,在他們的幫助下克服了恐懼,走上了以打擊犯罪,保衛哥譚為目的的人生之旅。
諾蘭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將這麼一個看似俗套的故事,用我們每個人所熟悉的經歷表達出來。對於一個青年來說,走向成年需要跨過兩個門檻:
第一,是克服童年當中的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以及對這個現實世界的恐懼;
第二,是構築全新的與現實世界相契合的自我意義世界,並在其中尋找人生的目標,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前行。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可能害怕黑暗,害怕晚上一個人睡,害怕某種動物,害怕父母的發怒,害怕陰天打雷,害怕自己幻想的童話世界受到侵蝕。就如韋恩對於蝙蝠的恐懼一樣。我們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推進了這個世界。慌亂中,我們不斷地探索自身的邊界,構建一個安全穩定的自我空間,在這個空間外,還有父母為我們擋風遮雨。
可一旦逐漸成人,我們的空間外面不再有家庭的庇護,很多我們曾經害怕的東西都必須要直接面對,這就是每一個青年在邁向社會、走向成年時所必須要克服的第一件事情。面對現實且可能殘忍的世界,直面曾經內心的恐懼。就像影武者所說,克服恐懼,就要成為恐懼本身。
這種玄之又玄的話對於行動可能沒有什麼用,但對於一個思想弱小且迷茫的人來講,仿佛是一個咒語,恐懼可能是因為陌生不了解,當進入了恐懼之後,當掌握了恐懼的形狀之後,恐懼自然而然的就解除了。
克服恐懼可能只是打開通向現實世界的大門,但之後該如何走,往哪兒走,這就是年輕人要突破的第二個障礙。人生之路究竟在哪兒,目標是什麼,什麼事情是更有意義,更值得做的。
諾蘭用鏡頭中的蝙蝠俠告訴每一個人,目標是什麼,還是要靠自己來去探尋,而且要從自己的過往,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特點中去發掘。就像韋恩對罪惡的厭惡,最終導向他成為正義的守護者。這個世界,沒有一條現成的,可供我們每個人選擇的道路,只有走出去,了解自己,才能理解世界,才能找到目標,才能回答那個問題,我們,要做什麼?
第二章:The Dark Knight,選擇與責任,我們能做什麼?
蝙蝠俠慢慢的成為了哥譚的英雄,他象徵著正義,維持著秩序。而這個世界永遠是猶如硬幣般的存在,在蝙蝠俠這枚硬幣的反面,就是那個近乎瘋狂,製造混亂的小丑。
小丑猶如我們人生前進道路中,都會遇到的那種困難,我們會覺得什麼事都不順利,什麼人都與自己作對,剛剛整理好的思路卻被現實一再打亂。小丑這種困難的存在是幾乎無法解決的,這也讓我們學到了,在現實的混亂面前,一切計劃都是徒勞的,我們面對這種困難不是蠻力去徵服它,而是要在它的脅迫下做出選擇,做出放棄,做出犧牲。
代表著正義的檢察官,在小丑的步步緊逼中,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不再代表正義,而是成為了一個雙面人。他拋棄了正義的堅守,把一切交給硬幣,交給了機會,生或死,前進或後退,在非理性的小丑面前,他也成為了另一種小丑,隨機的正義,隨機的不義。
而蝙蝠俠則選擇了最終承受一切檢察官的罪名,讓檢察官繼續成為硬幣正義的那一面,而自己則遁入地下世界,成為黑暗騎士,成為不被官方所認可的保護者。而此時,小丑已經不再是蝙蝠俠的反面,蝙蝠俠和檢察官,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小丑只是讓硬幣轉動的那個瘋狂世界的推動力。
在成年之後,我們每個人都會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弱小,以至於連敵人都無法認清,更別說是擊敗敵人。在混亂的現實世界中,試圖找出一條理性、規範的道路,簡直比登天還難。在不斷的計劃,和被打亂計劃的過程中,我們明白了,生活是一場選擇。
面對任何的問題,我們不是要解決問題。問題不是讓我們來解決的,而是逼迫我們做出選擇,選擇了之後,繼續向前走,遇到新的問題,在一個選擇的節點之後的所有問題,就是我們要對此前的選擇所負起的責任。我們就在選擇、負責、選擇、負責之中,走向人生的終點。
第三章:The Dark Knight Rises,信念與堅守,我們該做什麼?
擊敗了小丑之後,哥譚市仿佛進入了正規的軌道,蝙蝠俠也停下了腳步,一個穩定的城市不再需要黑暗騎士,光明中的力量足夠打擊所有的犯罪。但寧靜的港口往往醞釀著更大的暴風雨。
當邪惡勢力捲土重來的時候,停滯多年的蝙蝠俠,已經不再那麼犀利,在更強大的敵人面前,他的拳頭變得軟弱,更可怕的是他對於曾經堅守的信念,對於世界的承諾開始鬆動,他輕易的就被對手所打敗。
蝙蝠俠被扔到一個巨大的礦坑監獄中,只有爬上去,攀登過一個幾乎不可能的距離之後才有可能逃出生天。蝙蝠俠再一次面臨著恐懼的考驗,不像年輕時對蝙蝠的恐懼,這種恐懼是對死亡,對於自身的恐懼。更是對失去信念的自我的恐懼。
最終這個地方,讓蝙蝠俠重拾信念,重回哥譚給敵人重重一擊。而在最後,選擇一種近乎犧牲自我的方式,拯救了整個城市的市民,從此深藏功與名,消失於超級英雄的世界,成為一個傳說。
其實第一章講的是青春期,第二章講的新入社會,這第三章講的就是中年危機。在經歷社會的錘鍊之後,一切都變得不再新鮮,甚至有些索然無味。曾經的目標看起來是那麼遙遠,曾經的熱血也不再沸騰,曾經的信念也逐漸被拋棄。
人到了中年,就會漸漸成為沒有思想的肉體軀殼,按照常年制定好的規則,日復一日的循環在軌道之上。以為人生也就這樣,不會再有大風大浪,也不會有新鮮傳奇。信念被慣性碾成粉末,撒在途經的路上。
即便自己可以停滯,但世界從來不會停止前行,困難往往比幸福來得更勤快。在慵懶的軌道中,蘊藏著更大的困境,早晚有一天,軌道會斷裂,我們構築的自我滿足的意義系統也會崩塌,人生需要再一次的去克服恐懼,尋找目標,去選擇,去放棄,去犧牲。
只有信念,能讓我們堅守,能讓我們有勇氣面對更大的困難,能讓我們在變動不居的世界裡,獲得片刻的寧靜。
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看似是超級英雄的傳記,實則是每個人的成長曆程,batman就是be a man,讓我們有一個參考,去理解在這個陌生的世界中,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