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超英電影,諾蘭蝙蝠俠三部曲:做一個真正的人

2021-02-08 解毒時光

縱觀漫畫宇宙,蝙蝠俠的確是個怪異的存在,他的超能力是什麼?在正義聯盟中他就給出了答案——「I am rich」。但漫畫宇宙中有錢的科技大佬也不少,鋼鐵俠就活得非常瀟灑,不像蝙蝠俠那麼苦大仇深。

 

如果想要了解蝙蝠俠,或者其背後的深意,最好的途徑可能是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系列,這三部影片除了完整的交代了布魯斯韋恩成為蝙蝠俠的前後之外,更多的將蝙蝠面具背後的人賦予了眾人皆能理解的人性。或者說在褪去了超級英雄外衣之後,諾蘭的batman三部曲講的就是個be a man的過程。

 

這三部影片採用順序的方式,分別是:

俠影之謎 Batman Begins(2005)

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2008)

黑暗騎士崛起 The Dark Knight Rises(2012)

 

第一部講蝙蝠俠的身世,億萬富翁孤兒布魯斯韋恩,父母遇害之後,尋求報復的辦法,走上了打擊罪惡的道路;第二部在初嘗英雄身份的美妙滋味之後,蝙蝠俠在小丑製造的兩難困境裡最終選擇成為黑暗騎士,成為被警方打擊,卻在黑暗中保護這座城市的那個黑暗英雄;而第三部則講的幾乎退休的蝙蝠俠,在面對威脅的時候,重新披掛上陣,歷經苦難終於再一次拯救哥譚的故事。

 

表面來看,都是正義戰勝邪惡,英雄最終笑到背後的幼稚老套劇情。但諾蘭用厚重、深沉甚至有些黑暗的手法,讓人足以拋開對漫畫式的幻想的排斥,真正進入到蝙蝠俠的思想和困境中,就會發現原來蝙蝠俠這一路走來,就是我們每個人成長曆程中的三個章節

 

第一章:Batman Begins,恐懼與追求,我們要做什麼?

 

布魯斯韋恩,億萬富翁的孩子,小時候在一次玩耍中掉到了井裡,被飛出來的蝙蝠嚇個半死。之後跟父母一起去看戲劇,劇中有蝙蝠,他感到害怕,拉著父母早早退場,出門之後剛好碰見流浪漢搶劫,父母雙亡,從此只能跟管家阿福相依為命。

 

之後的十幾年中,韋恩生活在對蝙蝠的恐懼,以及對導致父母去世的自責之中。他所有生活的希望,就是殺死那個流浪漢,為父母報仇,由此卸下那份自責。但生活往往不如人意,流浪漢死了,而且是死在韋恩面前,只不過不是他親手殺死的。

 

曾經生活的唯一支柱,就這麼被摧毀了,韋恩構築的意義世界瞬間崩塌。自己究竟為什麼而活?於是他走上了尋找生活目的之路,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影武者聯盟,在他們的幫助下克服了恐懼,走上了以打擊犯罪,保衛哥譚為目的的人生之旅。

 

諾蘭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將這麼一個看似俗套的故事,用我們每個人所熟悉的經歷表達出來。對於一個青年來說,走向成年需要跨過兩個門檻:

 

第一,是克服童年當中的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以及對這個現實世界的恐懼;

第二,是構築全新的與現實世界相契合的自我意義世界,並在其中尋找人生的目標,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前行。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可能害怕黑暗,害怕晚上一個人睡,害怕某種動物,害怕父母的發怒,害怕陰天打雷,害怕自己幻想的童話世界受到侵蝕。就如韋恩對於蝙蝠的恐懼一樣。我們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推進了這個世界。慌亂中,我們不斷地探索自身的邊界,構建一個安全穩定的自我空間,在這個空間外,還有父母為我們擋風遮雨。

 

可一旦逐漸成人,我們的空間外面不再有家庭的庇護,很多我們曾經害怕的東西都必須要直接面對,這就是每一個青年在邁向社會、走向成年時所必須要克服的第一件事情。面對現實且可能殘忍的世界,直面曾經內心的恐懼。就像影武者所說,克服恐懼,就要成為恐懼本身。

 

這種玄之又玄的話對於行動可能沒有什麼用,但對於一個思想弱小且迷茫的人來講,仿佛是一個咒語,恐懼可能是因為陌生不了解,當進入了恐懼之後,當掌握了恐懼的形狀之後,恐懼自然而然的就解除了。

 

克服恐懼可能只是打開通向現實世界的大門,但之後該如何走,往哪兒走,這就是年輕人要突破的第二個障礙。人生之路究竟在哪兒,目標是什麼,什麼事情是更有意義,更值得做的。

 

諾蘭用鏡頭中的蝙蝠俠告訴每一個人,目標是什麼,還是要靠自己來去探尋,而且要從自己的過往,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特點中去發掘。就像韋恩對罪惡的厭惡,最終導向他成為正義的守護者。這個世界,沒有一條現成的,可供我們每個人選擇的道路,只有走出去,了解自己,才能理解世界,才能找到目標,才能回答那個問題,我們,要做什麼?

 

第二章:The Dark Knight,選擇與責任,我們能做什麼?

 

蝙蝠俠慢慢的成為了哥譚的英雄,他象徵著正義,維持著秩序。而這個世界永遠是猶如硬幣般的存在,在蝙蝠俠這枚硬幣的反面,就是那個近乎瘋狂,製造混亂的小丑。

 

小丑猶如我們人生前進道路中,都會遇到的那種困難,我們會覺得什麼事都不順利,什麼人都與自己作對,剛剛整理好的思路卻被現實一再打亂。小丑這種困難的存在是幾乎無法解決的,這也讓我們學到了,在現實的混亂面前,一切計劃都是徒勞的,我們面對這種困難不是蠻力去徵服它,而是要在它的脅迫下做出選擇,做出放棄,做出犧牲。

 

代表著正義的檢察官,在小丑的步步緊逼中,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不再代表正義,而是成為了一個雙面人。他拋棄了正義的堅守,把一切交給硬幣,交給了機會,生或死,前進或後退,在非理性的小丑面前,他也成為了另一種小丑,隨機的正義,隨機的不義。

 

而蝙蝠俠則選擇了最終承受一切檢察官的罪名,讓檢察官繼續成為硬幣正義的那一面,而自己則遁入地下世界,成為黑暗騎士,成為不被官方所認可的保護者。而此時,小丑已經不再是蝙蝠俠的反面,蝙蝠俠和檢察官,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小丑只是讓硬幣轉動的那個瘋狂世界的推動力。

 

在成年之後,我們每個人都會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弱小,以至於連敵人都無法認清,更別說是擊敗敵人。在混亂的現實世界中,試圖找出一條理性、規範的道路,簡直比登天還難。在不斷的計劃,和被打亂計劃的過程中,我們明白了,生活是一場選擇。

 

面對任何的問題,我們不是要解決問題。問題不是讓我們來解決的,而是逼迫我們做出選擇,選擇了之後,繼續向前走,遇到新的問題,在一個選擇的節點之後的所有問題,就是我們要對此前的選擇所負起的責任。我們就在選擇、負責、選擇、負責之中,走向人生的終點。

 

第三章:The Dark Knight Rises,信念與堅守,我們該做什麼?

 

擊敗了小丑之後,哥譚市仿佛進入了正規的軌道,蝙蝠俠也停下了腳步,一個穩定的城市不再需要黑暗騎士,光明中的力量足夠打擊所有的犯罪。但寧靜的港口往往醞釀著更大的暴風雨。

 

當邪惡勢力捲土重來的時候,停滯多年的蝙蝠俠,已經不再那麼犀利,在更強大的敵人面前,他的拳頭變得軟弱,更可怕的是他對於曾經堅守的信念,對於世界的承諾開始鬆動,他輕易的就被對手所打敗。

 

蝙蝠俠被扔到一個巨大的礦坑監獄中,只有爬上去,攀登過一個幾乎不可能的距離之後才有可能逃出生天。蝙蝠俠再一次面臨著恐懼的考驗,不像年輕時對蝙蝠的恐懼,這種恐懼是對死亡,對於自身的恐懼。更是對失去信念的自我的恐懼。

 

最終這個地方,讓蝙蝠俠重拾信念,重回哥譚給敵人重重一擊。而在最後,選擇一種近乎犧牲自我的方式,拯救了整個城市的市民,從此深藏功與名,消失於超級英雄的世界,成為一個傳說。

 

其實第一章講的是青春期,第二章講的新入社會,這第三章講的就是中年危機。在經歷社會的錘鍊之後,一切都變得不再新鮮,甚至有些索然無味。曾經的目標看起來是那麼遙遠,曾經的熱血也不再沸騰,曾經的信念也逐漸被拋棄。

 

人到了中年,就會漸漸成為沒有思想的肉體軀殼,按照常年制定好的規則,日復一日的循環在軌道之上。以為人生也就這樣,不會再有大風大浪,也不會有新鮮傳奇。信念被慣性碾成粉末,撒在途經的路上。

 

即便自己可以停滯,但世界從來不會停止前行,困難往往比幸福來得更勤快。在慵懶的軌道中,蘊藏著更大的困境,早晚有一天,軌道會斷裂,我們構築的自我滿足的意義系統也會崩塌,人生需要再一次的去克服恐懼,尋找目標,去選擇,去放棄,去犧牲。

 

只有信念,能讓我們堅守,能讓我們有勇氣面對更大的困難,能讓我們在變動不居的世界裡,獲得片刻的寧靜。

 

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看似是超級英雄的傳記,實則是每個人的成長曆程,batman就是be a man,讓我們有一個參考,去理解在這個陌生的世界中,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相關焦點

  • 無可複製的經典,諾蘭《蝙蝠俠》三部曲背後的故事
    三部曲系列作品歷時10年拍攝完成,被認為是超級英雄電影的巔峰,而當你仔細去品味,又會發現,它已經完全超越了超英電影的範疇。《蝙蝠俠》三部曲也不例外,而且因為參與拍攝的攝影師沃利 · 菲斯特是做新聞出身,不喜歡使用3D及過多特效。這一點與諾蘭不謀而合,從而讓三部曲的實拍更「變本加厲」了。
  • 諾蘭系列《蝙蝠俠:俠影之謎》深度點評蝙蝠俠老爺受傷型角色
    蝙蝠俠,提起這位超級英雄的相關影視作品,相信大家最有印象的,應該就是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諾蘭的蝙蝠俠系列,個人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具深度和思考的超級英雄系列作品。注意關鍵詞,系列作品。當然你要比票房和影響力漫威宇宙已經上天了。我也相信,將來即使出現再多的蝙蝠俠,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都是繞不開的經典。
  • 黑暗騎士三部曲那麼好看,為什麼諾蘭導演不拍蝙蝠俠了?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吐槽一個很有趣的問題。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三部曲可以說是最經典的蝙蝠俠電影,但是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之後,諾蘭導演放棄了繼續拍攝超級英雄電影念頭。他作為華納旗下最具實力的導演之一,為觀眾們奉獻了很多部超級經典的電影,但是為什麼諾蘭導演為什麼不繼續拍蝙蝠俠了呢?
  • 諾蘭在「蝙蝠俠三部曲」的三次反套路
    當然,觀眾之中不乏蝙蝠俠的粉絲,而絕大部分的觀眾,是衝著「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來的。 因為全新的蝙蝠俠人設、因為扮演小丑一戰成名卻英年早逝的希斯·萊傑、因為從未在諾蘭電影中露正臉卻有著盛世美顏的湯姆·哈迪,2005年到2012年的三部電影,被太多觀眾和粉絲追捧。 蝙蝠俠是個傳奇。
  • 出自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你只知道《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
    整個故事的敘事順序被諾蘭故意打亂,顯得極為支離破碎,只有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觀眾才能一遍看懂。本片還獲得過第74屆奧斯卡和第59屆金球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蝙蝠俠:俠影之謎》:於2005年上映,改編至DC經典漫畫《蝙蝠俠》的超級英雄電影,是蝙蝠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 諾蘭新片《信條》過審,即將上映!回顧諾蘭三部曲和其經典電影
    1996年,諾蘭拍攝了首部故事片《追隨》,在舊金山電影節上放映並受到關注。2000年,諾蘭憑《記憶碎片》獲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2010年,憑《盜夢空間》獲得金球獎最佳導演及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其作品還包括:《白夜追兇》《致命魔術》《蝙蝠俠:開戰時刻》、《黑暗騎士》《黑暗騎士崛起》等。
  • 諾蘭新片《信條》過審,即將上映!回顧諾蘭三部曲和其經典電影
    諾蘭三部曲系列包括三部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年6月15日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年7月18日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年7月20日在美國上映)諾蘭三部曲是對過去近三十年超級英雄電影拍攝手法的繼承和總結,也是對未來超級英雄電影發展方向的一次探索和擴大,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 諾蘭蝙蝠俠三部曲香港重映 蝙蝠俠三部曲觀看順序片名
    諾蘭蝙蝠俠三部曲香港重映 蝙蝠俠三部曲觀看順序片名  日前,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宣布將於6月每周四登陸香港院線,屆時IMAX將同步上映。  此前,「蝙蝠俠三部曲」《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年6月15日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年7月18日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年7月20日在美國上映)宣布自5月29日起將在中國臺灣重映,此次重映是為了紀念該系列上映十五周年。
  •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俠影之謎——蝙蝠俠三部曲
    諾蘭炸掉一架飛機的《信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諾蘭是我最崇拜的導演之一,他的電影總是能兼顧商業和藝術深度。
  •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俠影之謎——蝙蝠俠三部曲
    我並不是很喜歡觀看英雄電影,因為它們太過千篇一律,同樣強大的人類,同樣的拯救世界而不計回報,大隱隱於世。但在諾蘭的鏡頭下,蝙蝠俠變得有血有肉,更像一個承擔下重任的正常人。戰勝恐懼的蝙蝠俠默默打擊罪惡,但他始終明白一個人的暴力無法改變這個充滿罪惡、充滿腐敗的哥譚。這裡需要一個站在陽光下高舉正義的光明使者,而不是一個只能在陰影中出現的黑暗騎士。於是小愛和大義出現了碰撞,是選擇愛人還是光明的未來,這是一個人性的抉擇,也是一個英雄人物上的糾結點。當然布魯斯選擇了大義,拯救了光明的正義。但是諾蘭不能讓故事就這樣結束,如果只是做一個救人的選擇,這個故事就太過俗氣了。
  • 看諾蘭是怎麼把「市場毒瘤」蝙蝠俠拉回好萊塢一線電影的
    「聞風喪膽」,被大多數資本認為是災難性的禍害,直到他遇到了諾蘭這名導演,才正式翻身做主人。所幸的是,最後這幾部漫威電影獲得了成功,超英的電影市場算是救回來了,但蝙蝠俠這三個字依然是當時的危區。,而同時他們對諾蘭也沒有過多的制約,只有一個要求:不要把電影拍成R級片。
  • 《蝙蝠俠:黑暗騎士》和《守望者》,誰才是超英電影的No.1?
    前段時間,寫了篇關於《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影評(超英電影這麼多,為什麼12年前的《黑暗騎士》依舊是超英天花板 )。在稿子裡,我表達了《蝙蝠俠:黑暗騎士》是超英電影的天花板這個觀點。很多朋友看了之後,覺得不對。超級英雄電影的天花板,不應該是《蝙蝠俠:黑暗騎士》。
  • 諾蘭和他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
    細心的瓜眾們在看《追隨》和《記憶碎片》的時候,會發現一個非常穿越的標誌——蝙蝠俠標誌。直到在喬·舒馬赫執導的《蝙蝠俠與羅賓》被評為「史上最爛續集電影第五名」的七年後,諾蘭終於獲得一次重振蝙蝠俠系列電影的機會,與《蝙蝠俠》結下了不解之緣。
  • 為什麼《蝙蝠俠》三部曲系列被奉為超級英雄電影的「神作」
    一說到超級英雄系列電影,你會想到什麼?腦海一閃,我們都能脫口而出:超人、蜘蛛俠、蝙蝠俠。這三個英雄系列最深入人心。撇開近年名聲鵲起、票房大賣的《復仇者聯盟》系列,今天就來說說小編心中最好的蝙蝠俠電影——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蝙蝠俠三部曲》。
  • 【經典回顧】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
    前段時間在院線上映的BVS不知道大家看了之後感覺如何,今天讓我們來回顧前作,由諾蘭執導的蝙蝠俠前傳三部曲。這三部電影憑藉著出色的人設和情節的設定,在DC的諸多版本中可以說是頗為閃耀,尤其是希斯萊傑扮演的joker更是成為了許多漫迷中小丑的化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走過這七年時光,看看經典是如何鑄成的。
  • 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真的太經典了
    今天麻婆推薦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Batman: The Dark Knight這是諾蘭導演的作品,克里斯多福·諾蘭,何許人也?相信就算我不詳細介紹,你也能略知一二。這個人拍的電影就沒有不好的,可謂是部部精品。
  • 最精湛的敘事,最大無畏的英雄,這是諾蘭的電影
    誠然,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從敘事到特效都傾注了諾蘭超乎常人的想像力以及敘事能力,而最讓人嘖嘖稱奇的則一定屬於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一個是黑暗中的英雄,一個是渴望走向光明的使者,還有一個是被現實摧毀的噩夢,這就是電影的三個主角——蝙蝠俠,檢察官哈維·丹特,以及小丑。
  • 最精湛的敘事,最大無畏的英雄,這是諾蘭的電影!
    誠然,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從敘事到特效都傾注了諾蘭超乎常人的想像力以及敘事能力,而最讓人嘖嘖稱奇的則一定屬於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俠影之謎》走的是比較常見的超英電影「套路」,天選之子帶著小時候內心的恐懼,成為拯救城市於水火之中的黑暗英雄。
  • 諾蘭《黑暗騎士崛起》,其實暗藏另一個結局,蝙蝠俠真的活著嗎
    為什麼諾蘭成為現代電影觀眾追捧的熱門導演,除了夠硬核夠腦洞,夠狂拽炫酷等等,其中有一項最重要的,就是有很寬泛的解讀空間,而且這些都被諾蘭放置在影片中極為不易察覺的角落,供觀眾慢慢去挖掘。而這樣的悲劇,會留給故事中的人深深的反思,從而得到一種人性的「洗禮」,這正是經久不衰莎士比亞悲劇的核心價值。以上大概總結的這些,都在諾蘭蝙蝠俠三部曲中找到相似的影子,尤其是《黑暗騎士崛起》,更可以看做是一個超級英雄的神話故事。
  • 12年後,DC漫改最成功的超英電影,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
    12年過去了,時至今日,DC漫畫改編最成功的超英電影依然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當然不僅僅是DC,是整個超英電影中最為成功的。豆瓣9.2的高分,位列豆瓣TOP250第26位,IMDB上9.0的高分,位居超英電影第一名!作為導演諾蘭的早期作品,這部影片絲毫不顯稚嫩,更是拍出了以往甚至如今超英電影沒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