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諾蘭是怎麼把「市場毒瘤」蝙蝠俠拉回好萊塢一線電影的

2020-10-07 維賽迪


講到蝙蝠俠,大多數人都會說什麼,人氣最高的超級英雄啊,DC的當家花旦啊,好萊塢頂級的IP啊,等等。

事實上的確如此,如今的蝙蝠俠IP價值高達280億美元,在所有超級英雄裡面僅次於蜘蛛俠,也可以看出這位英雄的影響力有多大。

不過,蝙蝠俠也有一段時間在好萊塢裡讓人「聞風喪膽」,被大多數資本認為是災難性的禍害,直到他遇到了諾蘭這名導演,才正式翻身做主人。

讓我們先把時間線拉回1997年。

這一年,由於《蝙蝠俠與羅賓》的慘敗,使得超級英雄的電影市場直接變成地獄。

有童鞋可能不理解,就一部電影撲街了,有這麼大影響?

當然有,因為這是蝙蝠俠的電影,連美漫第二大英雄(當時人氣第一的是超人)都撲街了,當時的資本不禁都對旗下準備要拍攝的超英電影感到恐懼,包括《X戰警》《蜘蛛俠》等項目,片方都削減了它們的預算。

事實上,漫威跟這幾家影業籤合同的時候規定,旗下的英雄必須在X年內拍攝真人影視作品,否則版權自動返回漫威手中,而如果沒有這個條約,估計這幾家看到《蝙蝠俠與羅賓》撲街後會直接斬掉項目都不奇怪。

所幸的是,最後這幾部漫威電影獲得了成功,超英的電影市場算是救回來了,但蝙蝠俠這三個字依然是當時的危區。

而當時握有蝙蝠俠這個IP的華納兄弟,經過一番考量後,還是決定要拍他的電影。

為什麼呢?

第一,由於2002年的《蜘蛛俠》大爆,超英市場開始重新注入活力,儘管蝙蝠俠依然是高危區域,但問題在於你要是再拖下去,超英市場的蛋糕都被人家吃完了,那個時候你再拍就晚了。

而你如果要重啟蝙蝠俠電影,那始終都要面對《蝙蝠俠與羅賓》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是無法避免的,除非你真的打算把當時美漫人氣NO.2的蝙蝠俠雪藏個十幾二十年。

第二,當時華納兄弟手下的扛把子是《哈利波特》系列,有這個大哥在撐著,蝙蝠俠的位置並不像90年代那麼重要,所以即使是最壞的打算,電影再次撲街了,也不至於像當初那麼傷筋動骨。

綜合考慮,華納兄弟正式重啟了項目。

在2003年1月,華納在物色導演的時候,請來了克里斯多福·諾蘭為《蝙蝠俠》項目拍攝一部小型短片。

而結果是華納的高層非常滿意,並迅速跟諾蘭籤下了合同,讓他全權負責蝙蝠俠項目。

不得不說,世紀初的華納還是很有眼光的,選中諾蘭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而同時他們對諾蘭也沒有過多的制約,只有一個要求:

不要把電影拍成R級片。

由於蝙蝠俠本身的黑暗性質,的確很容易會拍成限制級的電影,但華納兄弟明顯不希望蝙蝠俠只能是小眾影片。

而諾蘭的回應也很有意思,他表示這點沒有任何問題。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一部好電影不應該拿一些黑深殘來當賣點,把一堆負面東西搬上檯面就自以為很有深度。

要玩深度?玩內涵?拍成普通的PG-13級電影一樣能做到。

於是,《蝙蝠俠:俠影之謎》項目正式開始。

而諾蘭在這部電影的製作過程裡,也展現出他強大的導演功力。

首先,他將電影風格定位真實風,這個系列電影只存在蝙蝠俠,不存在其他任何DC英雄。

諾蘭認為,他打算塑造的蝙蝠俠,是基於一些現實中存在的理由而出現的,倘若這個世界裡存在其他DC英雄,那布魯斯穿上蝙蝠戰衣的理由就要做出改變,這樣的話會直接攪亂了整部電影的思路。

其次,諾蘭參考了1978年在全球引起轟動的《超人》,他採取了《超人》電影裡一個元素:將劇本的核心擺在主角身上,特效、動作場面等都要為角色服務。

實際上,作為一部商業電影,依靠特效跟場面來吸引觀眾在製作上難度低多了,要以角色來吸引人,那對劇本跟主角人設的要求都非常高。

但對於諾蘭來說,他認為這一切都值得,因為蝙蝠俠,或者說布魯斯·韋恩的確是一個值得深挖的人物。

此外,對於導演來說,拍攝改編電影時,有一項特別重要的技能,就是「資源與元素的整合」。

說白了,就是如何將現有的一些資源進行取捨,哪些可以放到電影裡去,哪些需要刪掉,哪些需要做出更改。

然後,一些漫畫元素,或者是當時市面上商業電影的元素可以添加進去?哪些因為跟角色、故事格格不入所以要改動或刪掉?

說起來容易,但放眼整個好萊塢,能把這點做得好的導演並不多。

但諾蘭恰好就是其中之一。

諾蘭的《蝙蝠俠》系列總是被一些人調侃為「披著超英外皮的警匪片」,但事實上他在立項之初就參考了至少《蝙蝠俠:元年》《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以及《蝙蝠俠:黑暗勝利》等三部漫畫。

而諾蘭在通過跟漫畫主筆以及電影編劇的商討,確定從三部漫畫裡提取哪些元素,比如電影裡哥譚市的設定、哥譚警局局長戈登的人設等等。

同時,諾蘭還否決了一些他認為不合適的東西,比如編劇原本打算在第一部就引入雙面人哈維,但諾蘭認為第一部作為起源之作,最重要是踏實打好地基,而不是就想著各種噱頭,為了故事的完整性,他拒絕了這個提議。

後來哈維在第二部才正式登場。

除了在劇本、人設方面花費功夫,諾蘭在道具的製作上也沒有馬虎。

比如,老版蝙蝠俠電影的戰衣都是非常「生硬」的,比如頭部都就不能隨意扭動,要扭頭必須連身子都一塊轉過去,而且也做不了複雜的動作。

為此,諾蘭跟服裝設計師進行溝通,採用了氯丁橡膠與乳膠作為材料,再加上各種泡沫混合物,並且根據演員貝爾所鍛鍊的體型而進行貼合設計。

而最後出來的蝙蝠戰衣不但具有科技感,在靈活性上也非老版可比,唯一的缺陷就是穿著非常麻煩。

《蝙蝠俠:俠影之謎》於2005年上映,雖然電影為了還《蝙蝠俠與羅賓》的債,導致首日票房以及開畫票房偏低,但後續表現出色,在北美地區斬獲了2億美元,而全球票房是3.7億美元左右。

在口碑方面,這部影片卻獲得了影評人、觀眾的一致認可,當年大部分觀眾都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部《蝙蝠俠》電影,而影評人們則將它評選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500部電影之一。

諾蘭真的成功地將一個「市場毒瘤」,重新拉回到好萊塢一線電影的行列,不得不說一句,好導演真的可以一手爛牌也能打活。

當然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因為諾蘭真正的王炸還沒出手,而這個王炸,就是後來被譽為超級英雄天花板的《黑暗騎士》,不過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相關焦點

  • 如果失去中國市場,諾蘭的新電影《信條》能回本嗎?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名字,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電影愛好者心中大致與「燒腦」、「懸疑」等詞語掛上了鉤,諸如《盜夢空間》、《星際迷航》等電影都可以搜出一大片網友們的個人解讀,頗有「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味道,這也成為諾蘭影片最大的特徵之一。
  • 免費影院:好萊塢大咖級導演:諾蘭電影合集,代表作《蝙蝠俠系列》
    這是諾蘭對自己的評價。克里斯多福·諾蘭是一位「造夢大盜」。在好萊塢,能夠在拍攝手法和藝術完整性上不作任何妥協和犧牲的導演,寥寥無幾。而克里斯多福·諾蘭就是少數幾個仍緊緊握著自己電影的控制權的導演。被一些影迷稱為「諾神」。
  • 諾蘭在「蝙蝠俠三部曲」的三次反套路
    ,彼時諾蘭還是剛剛憑藉《記憶碎片》初出茅廬的一顆新星,雖說一下子成為了好萊塢的當紅炸子雞,但是蝙蝠俠——這個系列可是當年連蒂姆·伯頓這樣的大神都拍砸了的。麥可·凱恩(中)現場工作照凱恩接過劇本,讓諾蘭回去等消息,自己明早會讓司機把劇本送回。諾蘭卻堅持,在凱恩的家裡等他看完劇本,直接把劇本拿走,他只喜歡面對面交流,不用手機,不用郵件。
  • 《信條》背後的諾蘭,何以成為最受追捧的好萊塢導演?
    「極致的視覺享受」、「顛覆觀眾想像」……儘管被認為有些燒腦,但作為影院大規模復工後的首部好萊塢大片,《信條》還是收穫了不少觀眾的好評。尤其是在粉絲眾多的中國市場,憑藉著多年來打下的口碑和影響力,諾蘭的名字早已成為了一個具有強大號召力的IP,自2005年第一部《蝙蝠俠》上映,15年來諾蘭與中國多次結緣,每一部新片的面世幾乎都會掀起不小的熱度,而諾蘭與其執導的電影也成為了迷影界樂於討論的話題。
  • 《信條》背後的諾蘭,何以成為最受追捧的好萊塢導演?
    尤其是在粉絲眾多的中國市場,憑藉著多年來打下的口碑和影響力,諾蘭的名字早已成為了一個具有強大號召力的IP,自2005年第一部《蝙蝠俠》上映,15年來諾蘭與中國多次結緣,每一部新片的面世幾乎都會掀起不小的熱度,而諾蘭與其執導的電影也成為了迷影界樂於討論的話題。
  • 《盜夢空間》上映 好萊塢天才導演諾蘭作品盤點
    而傷疤這一元素也幾乎出現在了他的每一部電影中。這部具有先鋒派藝術風格的實驗電影很快就贏得了嗅覺敏銳的好萊塢電影投資人的青睞,不久後諾蘭就獲得了一筆投資,進一步將內心的抱負化為現實。 《黑暗騎士》都是好萊塢史上裡程碑式的電影。
  • 諾蘭《蝙蝠俠:黑暗騎士》 登頂美國電影網評最受歡迎4k影片
    諾蘭《蝙蝠俠:黑暗騎士》 登頂美國電影網評 4k影片時間:2018-11-08 14:04   來源:3DMGAME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蘭《蝙蝠俠:黑暗騎士》 登頂美國電影網評 4k影片 據外網Cnet報導,好萊塢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在當地時間周二,洛杉磯舉行的
  • 看諾蘭的這10部電影,真是一種享受
    初登好萊塢,諾蘭體現了很好的適應性,除了不能在拍攝前做排演之外。,成為無數諾蘭影迷的入門影片,也比《盜夢空間》更早地成為「燒腦電影」的符號。:俠影之謎》是英雄之旅,展現了世界需要蝙蝠俠,那麼到了本片,諾蘭則巧妙解構了這一概念,揭示了一個社會仰賴英雄所帶來的危險及限制。
  • 看完《信條》,諾蘭這好萊塢一哥,還夠格嗎?
    早在2017年《敦刻爾克》面世時,電影理論名家大衛·波德維爾就語出驚人:「在許多意義上,諾蘭已經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庫布裡克。」這句話在當時的評論界引起譁然。但不論你喜不喜歡諾蘭的電影,你可能都要承認,在一次接一次大獲成功後,他已經成了當下好萊塢無可爭議的導演第一人。
  • 回顧蝙蝠俠前傳,超級英雄無法企及高峰,諾蘭在好萊塢站穩腳跟
    上回,我們說到了諾蘭的《記憶碎片》和《失眠症》,今天,我們將來講講讓諾蘭在全球影迷面前露臉的史詩級大IP《蝙蝠俠前傳系列》。當時,在經歷了上世紀末蝙蝠俠電影失敗後的華納,肯定不希望這麼大的票房機器就此停下腳步,而諾蘭贏得了導演他的機會,他接受邀請拍攝蝙蝠俠前傳系列。可能當時沒有人可以想到諾蘭以一己之力重新定義了超級英雄電影。
  • 這個叫諾蘭的導演,怎麼拍電影?
    今晚本來打算和大家聊聊VR的,今天查資料的時候,不小心重看了諾蘭的《蝙蝠俠2》,對待這部電影實在有感覺的,當初就是看了《蝙蝠俠2》才知道電影原來可以這樣來拍
  • 諾蘭兄弟——領銜好萊塢兄弟檔
     提示:點擊上方"元墨文化"↑免費訂閱本微信一部《星際穿越》,燒得滿朋友圈都成了科幻天體達人,你寫劇本來我導演,諾蘭兄弟在拍完電影後順便發表了一篇論文,也是醉了。俗話說打虎親兄弟,在好萊塢,基情滿滿的諾蘭兄弟,他們的作品像葫蘆兄弟般合體成一座背背山闖蕩洛杉磯,創造一部又一部神作。
  • 天才導演諾蘭的十大經典電影,燒腦程度不亞於《信條》
    加上魔術所營造的懸疑與驚悚,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讓人能目不轉睛的看完全片。最可怕是看完電影的你明知道這是一場騙局,但仍然選擇被愚弄。蝙蝠俠跳出了動漫,開始寫實,走向黑暗,走向自己矛盾的內心世界;諾蘭也引領了超級英雄電影的未來新方向。
  • 無可複製的經典,諾蘭《蝙蝠俠》三部曲背後的故事
    在《蝙蝠俠》前兩部之間,諾蘭也沒閒著,他在2006與貝爾再度合作,拍攝了《致命魔術》。拍完之後,諾蘭還把《盜夢空間》裡的幾個演員,例如湯老師、囧瑟夫、艾倫佩吉、瑪麗昂·歌迪亞等演員,拉過來一起拍《蝙蝠俠》最後一部。
  • 看不懂的諾蘭,看得懂的諾蘭現象
    評論解禁的《信條》,依舊讓人看不懂。《好萊塢報導》先跪為敬:「為了寫這個影評,我看了兩遍電影。但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 真的,每當諾蘭電影上映,比票房更矚目的往往是現象級討論:《記憶碎片》被反覆推敲結局,《盜夢空間》的陀羅是否倒下,《星際穿越》對愛的力學解說。
  • 諾蘭大神,這一次我只想站著把電影給看了
    這個成績在諾蘭電影的中國市場表現裡,屬於中等水平,但考慮到這十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的膨脹與擴容,被影迷封為「諾神」的這部新作顯然低於預期。某種意義上講,《敦刻爾克》也是諾蘭衝擊奧斯卡的定製之作。畢竟,類型片不管拍得再怎麼精妙,在學院派那裡也是不討喜的。也正是《敦刻爾克》,為諾蘭拿到了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之前的《記憶碎片》與《盜夢空間》拿的都是最佳原創劇本提名獎,但都只是提名而已。也就是說,諾蘭這麼被觀眾吹捧,卻依然是個奧斯卡小金人絕緣體。
  • 諾蘭電影的好,怎樣才能不辜負?
    今年上映的好萊塢電影不多,《信條》絕對算是一個這部9月份的好萊塢大片在上映之後,一直有著廣泛的討論度和熱度;有人說看不懂,有人卻感嘆整部電影邏輯、結構的複雜跟精彩,兩撥人也各有爭論。在2008年以前,漫改電影也只是小眾期待;但在那一年,《黑暗騎士》跟《鋼鐵俠》改變了漫改電影的歷史地位,漫威開啟10年的全球狂歡,諾蘭把漫改電影拉到了不屬於它的高度。
  •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諾蘭版蝙蝠俠的完美謝幕
    分享有趣的電影,找尋有趣的靈魂,這裡是影娛之樂。今天,小娛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部DC超級英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相信很多朋友都是「蝙蝠俠」系列的粉絲。然而對於我來說,這部電影卻是我看的第一部「蝙蝠俠」系列電影,也是因為這部電影,我才入了「蝙蝠俠」系列的坑。
  • 看不懂的諾蘭,看得懂的諾蘭現象
    羅素兄弟有一張漫威臉,溫子仁穿梭陰陽間,而諾蘭就是諾蘭,僅代表他自己。評論解禁的《信條》,依舊讓人看不懂。《好萊塢報導》先跪為敬:「為了寫這個影評,我看了兩遍電影。但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
  • 出自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你只知道《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
    克里斯多福·諾蘭作為好萊塢著名的導演,雖然出自其手中的作品屈指可數,然而卻部部都是精品。除了我們熟知的超級英雄題材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外,這些經典佳作也是來自這位鬼才導演手中,以下電影作品按時間順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