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湛的敘事,最大無畏的英雄,這是諾蘭的電影

2020-08-27 廣角看影訊

儘管華語電影日漸崛起,但不得不承認,好萊塢電影憑藉發達的電影工業仍舊在全球佔據大量市場。

超級英雄電影是好萊塢影片中最「商業化」的類型電影之一。

而在看多了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後,所有人都能看穿它最基本的「套路」——無非平平無奇的小子成長為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

但這樣的故事卻被全球觀眾百看不厭,其最重要的支撐還是來自於好萊塢發達的電影工業——成熟完善的特效技術。

很多時候,超級英雄影片最引人注目、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總是它的視效水平,享受一場視覺盛宴,即使是你能猜到結局的故事,也依舊讓人精神振奮,因為電影中你能看到甚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然而,好萊塢有這麼一位導演卻不走尋常路,或者說實力不允許他走尋常路,他把超級英雄電影拍的是如此意味深長——

克里斯多福·諾蘭《蝙蝠俠:黑暗騎士

諾蘭一口氣拍了三部蝙蝠俠,被很多觀眾評價為,將超英電影帶到了從未達到的高度。

誠然,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從敘事到特效都傾注了諾蘭超乎常人的想像力以及敘事能力,而最讓人嘖嘖稱奇的則一定屬於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

《蝙蝠俠:俠影之謎》走的是比較常見的超英電影「套路」,天選之子帶著小時候內心的恐懼,成為拯救城市於水火之中的黑暗英雄。

但即使電影故事結構的「普通」到讓觀眾比如在布魯斯不願與忍者聯盟同流合汙甚至大打出手時,猜到這也許就是影片的大反派,也絲毫沒有影響電影嚴密的敘事邏輯,以及十分出色的特效水平帶來的超強觀感。

第一部是鋪墊,那麼第二部就是諾蘭真正「大打出手」的時候。

一個是黑暗中的英雄,一個是渴望走向光明的使者,還有一個是被現實摧毀的噩夢,這就是電影的三個主角——蝙蝠俠,檢察官哈維·丹特,以及小丑。

影片一改此前簡單的主角拯救世界的單線敘事,而是加入了多個重要角色,以輔助主角做的事情「並不簡單」,進而將現實中的種種問題或是思考帶入其中,映射人在現實中的善惡兩面。

在超英電影中,用不同的角色剖析人的善惡,諾蘭絕對是第一人。

檢察官不幸成為「雙面人」,他善良的一面與蝙蝠俠殊途同歸,而他惡的一面正對著的則是在哥譚市無視法律的小丑。這是三個人,卻是同一種人性。

電影在思想上的高度絕非簡單的懲惡揚善,而是從蝙蝠俠的追求中所呈現的,布魯斯希望自己作為蝙蝠俠做的一切能喚起人們對正義和光明的希望與堅守,並且能夠永遠的保留這份希望與堅守,正如《俠影之謎》結尾所說,哥譚不會永遠需要蝙蝠俠。

蝙蝠俠恰好在哥譚新上任的檢察官哈維·丹特身上看到了這種對希望,所以他希望哈維能成為蝙蝠俠的繼承者,將蝙蝠俠帶給人們的希望傳承下去,並帶領人們在追求正義的道路上高歌猛進。

然而小丑卻是噩夢的使者,他要成為考量人性的「檢察官」,他燒殺搶掠,不為財不為勢,只為讓哥譚的人看清楚人性的醜惡,進而毀滅哥譚市。

可笑的是,人性大多數情況下總是經不住考驗,所以小丑才能屢屢得逞,以至於讓站在追求光明戰線的檢察官哈維在失去摯愛與成為雙面人的雙重打擊下,人性的惡掀翻了所有的光明,讓這麼一個曾經被人們崇拜,視作光明的人走向罪惡。

殘破的硬幣,成為哈維的「公平」,他用它來決人生死,也用它決自己的命運。哈維的轉變無疑是對蝙蝠俠追求光明戰線的重大摧毀,而更可怕的是,蝙蝠俠的繼承者,人們口中真正的英雄,卻走向罪惡,那摧毀的將是人們來之不易的對光明與正義的追求和堅守。

所以,布魯斯要做這個「替罪羊」,他是黑暗騎士,他本不該擁有姓名,他可以消失可以承受一切,這就是蝙蝠俠,並不僅僅只是靠武力去懲惡揚善,而是用信念與追求去給一代人信仰,去拯救一座城市。

電影意境上升到如此程度,早已蓋過了此前幾乎所有超英電影的主題。

然而,更加讓電影達到如今這樣全球無數觀眾都為之讚嘆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小丑。

希斯·萊傑驚人的演技讓所有人讚不絕口,他無與倫比的表演讓2008年奧斯卡中表現並不出色的《蝙蝠俠:黑暗騎士》能夠斬獲最佳男配角。即使是在他以猝然長逝後,仍舊用表演徵服了所有評委,這個獎非他莫屬。

小丑處事沒有原則,僅僅只是沉寂在暴露人性醜陋的「快樂」中。

影片一開始就在展現小丑的思維邏輯,他告訴參與搶劫的所有匪徒,只要殺死同伴,他就能分到更多的錢。顯然,沒有哪個劫匪經得住考驗。

「這座城市的罪犯向來都是有信仰的」是銀行行長說出的黑幫的底線,但小丑卻證明只要他輕輕一推,所有的底線都會化為烏有,這就是人性。

黑幫不僅如此,那些堅守正義嚮往光明的人也會如此。

於是,小丑便開始了他的局。他要殺死蝙蝠俠,殺死人們口中的檢察官「光明騎士」,他甚至希望通過自己的局讓他們自己殺死自己。

要瓦解這光明的力量,小丑用的是最擅長的「挑破離間」。就如在解決黑幫問題上,有幫派要殺他被他反殺,他給剩下的幫派拋出的是只能留下其中之一,那麼剩下的必然相互殘殺。

同樣地,小丑向蝙蝠俠、哈維還有戈登甚至普通民眾發出死亡威脅,將這一切追責於蝙蝠俠,挑破的是民眾對蝙蝠俠的依存感。而後利用蝙蝠俠與哈維同時愛上一個女人,讓蝙蝠俠做選擇題——救摯愛或者救「正義」。

諷刺的是,在摯愛被殺,正義騎士哈維也成為兩面人後,小丑的陰謀全部得逞,蝙蝠俠和戈登他們的戰線全面潰敗。

但,這絕對不能使結局,因為黎明前的黑暗最深沉,但黎明總會到來。

在一群犯罪分子與一群無辜的平民之間讓他們自己抉擇生死——一艘船是在押的所有罪犯,一艘船是無辜的平民,兩邊各有一個引爆器,能夠引爆對方的船,12點前如果有一邊引爆了另一邊,那麼剩下的一艘船人能安全離開,否則12點兩艘船的人都得死。

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自己的生,需要對面一船人的性命來換,尤其是一邊是罪犯一邊是平民,罪犯罪有應得,平民無辜的,兩邊的人都這麼想,所以兩邊的人都得抓緊時間。

可結局是,人性並沒有小丑想的那麼脆弱,在面對無數人生死的抉擇上,沒有願意用他人的死換自己的生,即使他們真的都想不想死。這一局,小丑輸了。

蝙蝠俠利用高科技定位小丑並成功將其抓獲,面對平民與罪犯輸掉的一局,小丑並不失意,因為他還有一張王牌——讓所有人的希望,光明騎士哈維,變成了黑暗噩夢!蝙蝠俠無法挽回這一切,他能做的只有自己承擔這一切,因為他必須永遠是光明的使者,即使沒有姓名,不是人們口中的「英雄」,也依舊願意。

小丑絕對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中最亮眼的角色,但諾蘭卻與此同時兼顧了蝙蝠俠作為主角應該有的光環,影片沒有忘記蝙蝠俠才是電影的主旨所在。

希斯·萊傑驚為天人的表演讓小丑的人物極具立體感,並且給正義和光明戰線的主角造成了極大的麻煩,不僅讓升華了敘事與主題,同樣也讓蝙蝠俠的「拯救」更加有發揮的空間。

在該片中蝙蝠俠的「拯救」不再僅僅只是停留在動作戲上,更多地是用理念去行動,他尋找蝙蝠俠的繼承者,讓黑暗裡的英雄得以成為光明騎士,守護哥譚市;他甘願「自首」,妥協小丑的死亡威脅,以讓小丑停止殺戮;他甚至在哈維從正義走向罪惡後,默默承擔了哈維的「罪惡」,讓來之不易的光明繼續留存……

這才是真正的「英雄」,這是諾蘭詮釋的超級英雄!


相關焦點

  • 最精湛的敘事,最大無畏的英雄,這是諾蘭的電影!
    儘管華語電影日漸崛起,但不得不承認,好萊塢電影憑藉發達的電影工業仍舊在全球佔據大量市場。超級英雄電影是好萊塢影片中最「商業化」的類型電影之一。而在看多了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後,所有人都能看穿它最基本的「套路」——無非平平無奇的小子成長為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
  • 諾蘭:我最喜歡的28部電影.
    而諾蘭珍惜「什麼也不做的時間,只是思考」。這才是諾蘭和我們最大的差距。今天分享諾蘭公開表達過喜愛和讚許的一些電影。許知遠評論諾蘭說:「在我們的時代,很少有人像他這樣,能在巨大的商業製作中,仍加入某種哲學思辨。」
  • 諾蘭的史匹柏化,電影《敦刻爾克》的克制敘事:活著就是勝利
    喜歡諾蘭的人認為,諾蘭是好萊塢新生代的希望,是電影敘事手法的創新者,尤其是隱藏在電影敘事線索之下的情感遞進,更是讓觀眾在不經不覺間陷入電影氛圍之中。但同樣也有認為,諾蘭花裡胡哨敘事手法的背後,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執著於虛妄飄渺的人性黑暗討論,尤其是動作場面的混亂,和一貫以來的配樂風格,都彰顯了諾蘭在製作上的取巧。
  • 看諾蘭的這10部電影,真是一種享受
    諾蘭將這三人的關係變成了一個套中套騙局,並進一步發展成一場擁有三四條線索但又散而不亂的敘事遊戲。諾蘭以精妙的人物關係和敘事結構,讓原本可能會落入俗套的英雄成長故事上升到哲學、社會學的高度。而這也正是諾蘭在影片中所身體力行的:他用精湛的技巧,讓我們心甘情願被愚弄,目睹真相而渾然不覺,直到意識到那不敢相信的簡單的殘酷事實,就是真相本身,才來得及懊悔——只怪我們看得不夠仔細。
  • 諾蘭:我最喜歡的30部電影
    諾蘭說:「《阿爾及爾之戰》是一部永恆而感人的真實敘事,它以最不具戲劇性的方式激發觀眾產生共鳴。我們關心電影中的人物,因為我們感覺已經沉浸在角色的世界和角色所面臨的困境之中了。」諾蘭說:「沒有希區柯克,對電影懸念和視覺敘事的研究就不會完整,而他在《海外特派員》中海上墜機事件所展現的精湛技巧為我們在《敦刻爾克》中的嘗試提供了靈感。」
  • 諾蘭:我最喜歡的28部電影
    諾蘭說:「《阿爾及爾之戰》是一部永恆而感人的真實敘事,它以最不具戲劇性的方式激發觀眾產生共鳴。 諾蘭說:「沒有希區柯克,對電影懸念和視覺敘事的研究就不會完整,而他在《海外特派員》中海上墜機事件所展現的精湛技巧為我們在《敦刻爾克》中的嘗試提供了靈感。」
  • 《決戰中途島》:信任與無畏
    縱觀好萊塢的大導演,似乎戰爭片是他們履歷中極為重要的一筆——史匹柏在1998年就推出了「時代經典」《拯救大兵瑞恩》;麥可貝的《珍珠港》是他最被認可的作品之一;梅爾吉布森的《血戰鋼鋸嶺》在中國上映時造就一段票房佳話;《敦刻爾克》助諾蘭再度封神……戰爭題材是集大製作、人文內涵為一體的類型片,
  • 諾蘭的電影哲學
    這部小成本、高逼格的電影,將諾蘭的天才光環顯露無疑。這是一部黑色風格極度凌厲的黑白電影,懷揣著年輕的夢想和野心。燒腦、反轉、打碎時間、花樣雜耍的非線性敘事,構成了日後經典的「諾蘭敘事結構」。 這種單線敘事指的是,包含斷裂、省略以及閃回的,單一線索的不完整敘事。這類故事雖然看起來撲朔迷離,但基本上圍繞著一條主線進行敘述,比如諾蘭的成名作《記憶碎片》。另外還有一種敘事結構—非線性複線結構。它在影視作品中比較常見,簡單來說就是多線並行的敘事手法,這種結構也存在很多複雜的表現形式,比如戲中戲。常規的例如在電影中拍了一部電影,或者在夢中又做了個夢,像《盜夢空間》就是這類敘事複雜化的典型代表。
  • 《信條》,史上最諾蘭!優點最諾蘭,槽點也最諾蘭
    《信條》裡的奇觀,其實沒什麼大場面,被當做宣傳點的飛機幢大樓,就已經是最大的了。本片最讓觀眾大開眼界的,是把瞬時狀態和逆時狀態的人和物同時呈現在一個時空裡,這既挑戰了觀眾大腦的邏輯本能,又挑戰了觀眾眼睛的視覺本能,就真的是「不明「+」覺厲」了。
  • 囤貨十一:【諾蘭電影合集】720P中英雙語MKV電波字幕組網盤
    1、追隨 Following(1998)這是諾蘭的處女作,不能說這是史上最優秀的處女作(長片),但卻有信心說,這是最有野心的處女作。這部電影在舊金山電影節上放映,並為諾蘭帶來Newmarket的投資,諾蘭自此正式踏足電影圈。豆瓣評分9.0,IMDb評分7.6。
  • 諾蘭:沒有英雄的《敦刻爾克》,不是傳統戰爭片
    諾蘭:沒有英雄的《敦刻爾克》  與宣傳方刻意強調的「戰爭大片」不同,諾蘭認為這部新作並不能被歸到《拯救大兵瑞恩》等戰爭片的傳統中。沒有貫穿始終的英雄人物,也沒有很多炮火紛飛的血腥鏡頭,善惡的二元對立被取消了,關於人性的討論也無法構成其主題。
  • 1998-2020,諾蘭大神的11部電影都在這!
    這是一部酷斃了的黑白電影,懷揣著年輕的夢想和野心。燒腦、反轉、打碎時間、花樣雜耍的非線性敘事,構成了吊炸天的「諾蘭結構」。2.《記憶碎片》豆瓣評分:8.6年份:2000諾蘭:導演/編劇推薦指數:★★★★★《記憶碎片》可以說是過去20年間,最燒腦的科幻片之一。
  • 1998-2020,諾蘭大神的11部電影都在這
    這是一部酷斃了的黑白電影,懷揣著年輕的夢想和野心。燒腦、反轉、打碎時間、花樣雜耍的非線性敘事,構成了吊炸天的「諾蘭結構」。2.這部電影被評為「諾蘭最差的電影」。但個人覺得被遠遠低估了,反而是諾蘭最細膩的作品之一。主旨上可視為《黑暗騎士》前身。
  • 諾蘭電影深度解析!
    我們就拿諾蘭的電影舉個例子。諾蘭,他的電影普遍十分燒腦。拿《Tenet》(天能/信條)舉例。這裡需要代入兩個概念:客觀時間和敘事時間。敘事時間,故事內容的講述順序,講述者決定了時間先後,過去、現在和未來會相互交織。即3—1—2、3—2—1……諾蘭,則是在客觀時間的基礎上,玩轉敘事時間的高手。他想的不是如何講故事,而是故事如何講。
  • 諾蘭電影作品10部合集!【收藏貼】
    ,不能說這是史上最優秀的處女作(長片),但卻有信心說,這是最有野心的處女作。全片大量的閃回和重複敘事,再次展示了諾蘭對於電影敘事結構的精妙操作。最關鍵的是,電影好看得無懈可擊。盜夢空間 Inception(2010) 盜夢空間複雜的敘事方式讓影迷大呼精彩,結尾的陀螺更是引發熱議,說這是近幾年最精彩的電影之一絕不為過。
  • 成功的魔法,諾蘭電影世界的「信條」
    那麼一個導演的電影「世界觀」,或者說諾蘭自己電影世界的「信條」,也就應該包含這三個方面,就是目標、觀念和手段。 電影也不過是一場以小時為單位的魔術表演,也許諾蘭追求的,就是在燈光暗下來之後,把那些疲憊於現實的觀眾,稍微帶出他們的生活,帶到一個有奇蹟,有魔法的世界裡,哪怕只有那麼一秒鐘,當燈光再次亮起,觀眾臉上那驚奇又留戀不舍的表情,就是諾蘭所能收穫的最大的讚許吧。
  • 諾蘭電影作品10部合集!經典巔峰之作!【收藏貼】
    ,不能說這是史上最優秀的處女作(長片),但卻有信心說,這是最有野心的處女作。全片大量的閃回和重複敘事,再次展示了諾蘭對於電影敘事結構的精妙操作。,並最終成為當年票房之最,全球第四部票房達到10億美元的電影。
  • 為什麼諾蘭電影的主角,都是「工具人」?
    不過即便如此受好萊塢同僚歡迎的大導演,電影又總是叫好又叫座,但事實上,他卻「捧不出」大明星。其實原因很簡單:1、諾蘭電影裡的演員幾乎都是「工具人」!有典型諾蘭氣質的電影幾乎都是劇情大電影,敘事密度和節奏遠超一般好萊塢電影。眾所周知,諾蘭最擅長的是,利用他優越的敘事技巧,使觀眾在觀影時一直保持精神緊繃的狀態。
  • 諾蘭大神,這一次我只想站著把電影給看了
    這個成績在諾蘭電影的中國市場表現裡,屬於中等水平,但考慮到這十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的膨脹與擴容,被影迷封為「諾神」的這部新作顯然低於預期。然而,《信條》的評分卻只有8.0,創下諾蘭18年來口碑新低,僅高於2002的《失眠症》——7.5分。如果說諾蘭是一個大神,那麼在中國「教區」,豆瓣可能就是最大的教堂。而如今,「諾蘭教」的教堂卻塌了一角。這一切究竟是怎樣發生的?《信條》為什麼不靈了?
  • 諾蘭電影二三事
    在《蝙蝠俠開始》(2005年)中,諾蘭為這位標誌性英雄帶來了重獲新生的力量,他堅韌不拔的現代詮釋備受讚譽來自影迷和評論家。在繼續進行蝙蝠俠續集之前,諾蘭導演,合編並製作了神秘驚悚片《致命魔術》(The Prestige,2006年),由克裡斯蒂安·貝爾和休·傑克曼主演,是魔術師,他們的強迫競爭導致悲劇和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