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化學實驗吸粉300萬,「網紅」洋教授來寧「玩」科普

2021-01-08 騰訊網

燒瓶裡的雙氧水劇烈翻滾著,白色的煙霧一團團冒出,一位神似「肯德基」爺爺的白頭髮、白鬍子的外國人站在煙霧中,手舉一隻「阿拉丁神燈」。直到煙霧散盡,他用流利的中文說:「神奇嗎?但我不是阿拉丁,我是化學家。」12月21日上午,牛津大學博士、「網紅」戴偉(David G.Evans)教授在江蘇科技館為南京的中小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化學實驗課。作為擁有幾百萬粉絲的科普大V,很多人是通過短視頻了解到「戴博士」,並因此打開了一扇化學的大門。

「魔術師不能告訴你的,讓化學老師告訴你」

今年61歲的他曾是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布裡斯託大學博士後、埃克斯特大學的老師。如今,他是北京化工大學的特聘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分會創始人。他中文流利,對中文的新詞彙信手拈來。朋友們耳熟能詳的不是他的英文名字David G. Evans,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文名——「戴偉」。在人人都渴望變成「網紅」的短視頻平臺上,保持熱度很難。而戴偉這個白鬍子外國老頭卻獨闢蹊徑,靠紮實的化學實驗直播異軍突起。

12月21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江蘇科學技術館、化學工業出版社承辦的「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展覽開幕活動在江蘇科技館啟動,活動的主題就是:「元」自化學,「素」造生活。這一次,主辦方邀請到網紅戴偉教授。

在活動現場記者看到,戴偉教授以招牌的白頭髮、白鬍子、白大褂出場,就引起了孩子們的尖叫,「好像肯德基爺爺!」一開場,戴偉教授與臺下學生互動演示了點燃生日蠟燭不同的方法,令孩子們興趣盎然。在實驗臺上,各種顏色的試劑在加熱或置冷的處理下,完全變成另外一種物質,這個過程讓孩子們充滿好奇,現場聽到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哇噻」。

戴偉教授在接受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做這些目的都是提高孩子們對於化學的興趣,「以後需要探索更先進材料的,不是我們白頭髮的化學家,是這些孩子。」他認為,培養對化學的樂趣,就是動手做實驗,「魔術師不會告訴你魔法是怎麼做的,但是化學老師會告訴你其中的道理。」戴偉教授說,他在網絡上做短視頻的目的也是一樣,先吸引大家的注意,他們才有興趣了解背後的原理。

大科學家專注科普,一年要跑20多個省份

記者了解到,戴偉教授1996年來到北京化工大學進行合作研究後,一直定居中國。他曾獲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功勳外教」獎,並被英國皇室授予大英帝國官佐勳章。戴偉教授在學術上的造詣非常高。但讓人感到意外地是,從2011年以來,戴偉將自己的工作重心從科研轉移到科普工作中來。

這些年來,戴偉教授一直帶著幾個箱子,裝著各類器材和試劑,奔波於中國各地的城市和鄉村,向那裡的孩子們演示各種有意思的化學實驗,他也非常在意貧困山區和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們,經常跑去為孩子們做實驗。一年中,他能跑遍二十多省份,五六十所學校。戴偉教授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每年他要做100多場科普,對象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的學生都有。

每次活動,戴偉教授會提前一個半小時到現場,因為他要提前很久做實驗前的準備;他也是最晚離開場館人,因為一有孩子提問,他必然是放下手裡的收尾工作,耐心回答。

用短視頻開創科普新模式,在線影響300萬人

戴偉教授說,中國太大,很多地方他沒辦法親自走到,2018年開始,他在通過短視頻、通過快手、抖音、嗶哩嗶哩等平臺來傳播科學知識。當得知像快手、抖音這樣的短視頻APP在農村地區很火爆時,他更來了幹勁,因為這可以讓更多平時沒有機會做實驗的人們感受科學的樂趣。

在戴偉教授的快手帳號「戴博士實驗室」中,他仿佛一個聖誕老人,戴著護目鏡,操著流利的中文,製造出很多新穎、有趣的化學實驗場景。「大象牙膏」、「捉妖記」、「穿雲箭」、「法老之蛇」……他吸引了307萬粉絲,單條視頻最高閱讀達到1500萬,他發布的日常短視頻,播放量也基本在100~200萬。很多人通過快手了解到戴博士,並因此打開了一扇化學的大門。

在戴偉教授的粉絲裡,更多的是成年人,他們看到火焰升空、液體變色,會在評論區寫下「驚嘆」「神奇」等類似的評價。

在眾多網友評論裡,不少粉絲喊話戴偉教授,「好希望你是我曾經的化學老師,那樣我早考上清華北大了」。戴偉教授在無意中開拓了一種全新的做科普的方式。央視和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報導。在2018年國慶期間,戴偉教授受邀到央視CCTV-2改革開放40年直播間,作為一名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講述了他來到中國後,從做科研到做科普,並利用短視頻做科普的經歷。

2019年1月25日,戴偉出現在央視新聞聯播的畫面中。

2018 年 12 月 8 日,央視CCTV-13《新聞周刊》報導了戴偉教授在中國用短視頻做科普的故事,並展示了戴偉用快手短視頻拍攝和直播的過程。

還有很多人「害怕」化學,科學家有義務出來科普

有的人會覺得,牛津的博士卻跑去做科普,會不會大材小用了呢?但在戴偉看來,「身為科學家,只做研究不做科普,對不起我們的學科,也對不起我們的孩子。」

戴偉教授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現在也有些人出來,會做一些科學秀,但很多並不是專業人士,傳遞的知識不正確,面對孩子們提出的知識無法回答。「不僅是孩子,包括很多成年人都不了解化學,覺得化學有危險,化學有汙染。」戴偉教授說,他發現很多人「害怕」化學。他舉例說,有的人寧願花很多錢,買所謂不含化學成分的化妝品、洗髮水;有人喝鹼性水,認為可以中和體內的酸鹼度,不得癌症等等,「但是這也都是謠言,一點科學道理都沒有。」戴偉教授說,作為化學家,有義務讓大家正確認識化學,讓老百姓不被欺騙。

相關:

化學元素周期表今年150周歲了

幾乎每一個化學實驗室的牆上,都有一張元素周期表。通常,我們將元素周期表的創造歸功於俄國化學家迪米特裡·門捷列夫(Dimitri Mendeleev)。1869年,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寫在卡片上,並根據化學和物理性質對它們進行排列。為了慶祝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聯合國宣布將2019年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

通訊員 賈志榮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於丹丹

相關焦點

  • 「洋教授」戴偉博士:用好奇心激發人們的求知熱情
    原標題:「洋教授」戴偉博士:用好奇心激發人們的求知熱情 前不久,一場特殊的科學家座談會在北京召開,7位科學家作為代表進行演講發言,為國家編制「十四五」規劃提供參考。在這場特殊的科學家座談會上,有一位特殊的外籍科學家——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戴偉博士。 戴偉博士本名David G.
  • 一個洋教授的魔法課堂
    但戴偉堅信自己的選擇,「幾年之後,你來中國看我的時候就會明白」。    那年9月,戴偉正式成為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雖然當時4個人擠在一間小辦公室,實驗設備也不夠先進,有的實驗藥品甚至要等上個把月才能送到,但戴偉卻樂在其中,做實驗,帶學生,搞產業化……他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應用化學系現代化學研究所教授段雪,共同開闢了層狀及層柱結構材料研究領域。
  • 網紅骨灰堂前深夜直播唱歌,有些人為吸粉連命都不要了
    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直播平臺的高速發展,誕生了一大批各式各樣的網紅主播。這個圈子說來也殘酷,對於那些要顏值有顏值、要才藝有才藝的人來說,不敢說能在網紅這個行業如魚得水,但至少吃喝不用愁。經警方詢問得知:該男子今年24歲,是一家網絡直播平臺的主播,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舉動是為了能吸引更多粉絲來給他刷禮物。幹網絡主播這行想火沒有問題,但是你選的地方未免也太陰森了吧,可能有人認為這位男主播為了吸粉幹這種事,是不是有點過?然而對於大眾來說,這種現象早已司空見慣了。
  • 「叫我文宏,別叫網紅!」張教授金句又來了!「網紅」英語怎麼說
    4月11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接受人民日報專訪,就眼下大家關心的疫情問題進行了解答,張教授的抗疫「金句」當真是獲粉無數!採訪過程中,在回應「網紅醫生」這一稱呼時,他表示:「我其實不是很喜歡大家叫我網紅醫生,我希望大家叫我文宏,不要叫我網紅!叫我網紅,基本上我們就不要在一起玩了……」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可愛了!
  • 擼貓吸粉,有多少網紅是靠貓火了的?
    「第一網紅」甚至為它們開闢了專門的微博號,並在短短的時間內,成功吸粉高達60萬。更有不少「貓奴」因為這兩隻可愛的貓咪,對Papi醬路轉粉、黑轉粉。那麼,究竟是貓仗人勢,還是人仗貓勢呢?早在Papi醬之前,貓就已經被稱作是網際網路界小規模吸流量「神器」,並有著「一日吸貓,終身復吸」的說法。在廣州番禺經營著一家寵物商店的Shirley,就在最近樂開了花。
  • 「洋教授」扶貧記
    6月10日,來自義大利羅馬的羅潤澤在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的一間「夢想教室」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場以探索真菌奧秘為主題的英文科普講座。(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天津7月21日電(記者宋瑞)儘管已回到天津一個多月,來自義大利羅馬的羅潤澤還時常記掛著山區的孩子們,言語中滿是對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支教之行的念念不忘。宕昌縣是天津大學對口支援的國家級貧困縣。
  • 2020北京榜樣出爐,兩位「另類網紅」的扶貧事跡引發熱議
    而在這10名「榜樣人物」中,有兩名特殊的「網紅」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他們都藉助快手短視頻平臺,用自己的知識和影響力,為貧困地區的人民帶去實實在在的幫助,用「短視頻+直播」的方式實現精準扶貧。其中一位是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快手扶貧辦公室主任宋婷婷。
  • 網紅海淘直播帶貨猛,洋碼頭千場直播啟動2019黑五大促
    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QuestMobile數據顯示:直播網購用戶群體的人均使用時長和次數均高於移動電商全網數據,其中有近8成的直播網購用戶消費能力處於中高水平。眾所周知,近年來網紅直播帶貨為品牌商帶來了不俗的銷量,同時也給消費者有別於傳統模式的最為直觀的購物體驗。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將超5億,四成受訪直播用戶偶爾會選擇購買明星或網紅電商直播推薦產品。」帶貨神話」吸引了各路明星和網紅「下場」試水,越來越多的演藝明星從高大上的秀場湧入網絡直播間,多位網絡紅人變身帶貨達人,變著法兒地吸引觀眾注意力介紹各類商品。
  • 疫情助燃電商直播,網紅寵粉經濟商機無限!
    疫情期間,網紅主播:辛巴捐款1.5億(1億元現金,5000萬物資),以及網傳網紅主播李佳琦在上海狂砸1.3億買豪宅,與胡歌、唐嫣同小區…這2則網紅主播大手筆豪擲出手,不僅話題頓時在媒體圈炸開,也讓大家發現網紅主播寵粉經濟蘊藏無限商機!
  • 驢肉館裡直播唱歌半個月吸粉2000萬,摩登兄弟下一步要上《歌手》?
    每天在丹東安東老街的現場唱歌直播,吸引了無數從天南海北趕過來的粉絲。↓孫僑潞現在的日常就是化妝、旅遊、表白寧哥。前面提到過的安東老街是摩登兄弟長期直播的所在地,他們在街上一家養生驢肉店裡直播,現在每天晚上都會被圍的水洩不通,有時候保安都不給粉絲開門,粉絲們只能遠遠觀望。
  • 國學科普夏令營:在《紅樓夢》中探尋美麗化學
    李佩珊 攝中新網銀川7月10日電 (於翔 李佩珊)「我非常喜歡看《紅樓夢》,但把書裡的情節和化學實驗結合起來,還是第一次,感覺非常神奇。」7月10日上午,由寧夏大學主辦的「國學中的美麗化學」——中學生科普夏令營正式開營,銀川十六中初二學生周子禎談及感受時連連稱奇。經過十幾分鐘的實驗,一張花箋紙已製作成功。
  • 德國洋女婿阿福的上海網紅之路
    點開阿福2016年的中秋直播連結,一位身穿紅襯衫、手拿摺扇的小胖子躍入眼帘。黃頭髮、白皮膚和藍眼睛,乍一看這個典型的歐洲面孔和中國風的打扮似乎格格不入。但緊接著一聲「熱死掉了」馬上打破這樣的尷尬。原來這是一個會說上海話的洋人。「大家好,我是阿福。我2007年來到上海,當時我還不會說中文,但當我的腳一踏上中國,我就愛上了這裡,我決定以後一定要住在中國。
  • 這位擁有愛因斯坦式爆炸頭的外籍教授,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拿了榮譽...
    通訊員 馬飛迪 胡敏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素萍諾丁漢大學網紅教授、英國皇家兩院院士馬丁.波利亞科夫爵士獲2019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波利亞科夫教授是唯一獲此殊榮的英國人,多年來,他一直推動中國化學會和英國皇家化學會的合作與交流,對中國綠色化學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 中科院物理所出科普書《一分鐘物理》,把科普做成網紅
    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線下實體經濟受到重創,各行各業試圖通過「線上直播」自救。從文化界雲沙龍到各大科技產品的線上發布會不一而足,至此,直播也徹底「破圈」,並承載了娛樂之外更豐富的文化和社會功能。4月22日19點,中科院物理所科普系列書《1分鐘物理》(第2輯)在嗶哩嗶哩線上直播首發。
  • 網紅沈魏大師「改名」上線開直播,瘋狂吸粉21萬
    沈魏大師改名「沈書」,個人帳號已上線,走上網紅之路開直播了當下最熱門的職業「網紅」,無學歷要求,無顏值要求,零成本高回報
  • 清華大學首發《探索化學化工未來世界》系列科普片
    央廣網北京5月23日消息(記者沈靜文)《探索化學化工未來世界(一)》系列科普片及配套科普書(第一冊)首發式今天在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舉行。此次活動也是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建系70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  首發式上,發起人和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金湧介紹了項目的源起、實施過程以及主要內容。
  • 「網紅夫妻」靠收租爆火,兩年吸粉超千萬,真實背景遭網友爆料
    「網紅夫妻」靠收租爆火,兩年吸粉超千萬,真實背景遭網友爆料紅不紅這件事情,對於明星來說是不容小覷的大事,即使對於在短視頻平臺上,博機會的人來說,這也是一件可以影響到他們「遠大前程」的事。薇婭靠直播帶貨火了,名利雙收的她,回到老家都會被當地官員接見的成功人士,同時她還是三八紅旗手,全國青聯委員。似乎,一個人只要紅了,好事都能有她一份。帶貨界一哥李佳琦,更是靠火起來後,落戶上海,成了上海地區認可的特殊人才。
  • 洋仔直播現形記
    最近抖音火了一個叫洋仔的人,同時也帶火了一首歌: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極短時間內漲粉超過400w人,不得不說,這在抖音漲粉速度創造了一個奇蹟。洋仔深情並貌的形體動作很好的演繹出了這首歌的內涵,引起廣大網友們的強烈共鳴。然而很快就有人質疑,洋仔是假唱。這首歌原唱是王琪,洋仔採用亞男的聲音,對口型而已。後來在洋仔的第一次直播中否認對口型,堅持說是自己唱的。
  • 網紅直播賦能醫美,信任經濟能美多久?
    銷售額破億,以醫美項目為主要「促銷貨品」的直播,沒有出現在醫美機構或垂類平臺直播裡,出現在網紅的直播間。我們到底該怎麼看網紅的醫美直播?網紅不一定是最懂醫美的,不一定是最懂如何科普的,但是一定是最懂粉絲的,最懂直播、最會嘮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