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大不易,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普遍遭遇租房的困擾。這一點,在北上廣深等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深有體會,很多人說起自己的租房歷程,都是一部血淚史。騰訊房產發布的《2017租賃時代白皮書》顯示,超過42萬參與調查問卷的網友,僅有5.9%的人對租房的感受是「滿意」,其餘的租戶對於租房的感受是「無奈」「疲憊」「孤獨」等,租房的滿意度極低。
租房,是年輕人的痛點和難點,也是他們的剛需話題。如果以租房為主題做一檔生活服務類的綜藝,那應該會頗受關注。目前國內尚未出現租房類綜藝,韓綜倒先嘗試了。
MBC綜藝《幫我找房吧》
最近韓國MBC推出了一檔新綜藝《幫我找房吧》,顧名思義,節目就是幫有各種不同租房需求的人找到價格合適又稱心如意的房子。《幫我找房吧》先是在春節和大年初一試播(韓國電視臺的新綜藝有在中秋、春節等試播的慣例,反響好就會做成常態節目),反響頗佳,3月正式編成。節目有兩位主MC:獨自生活24年,有著20次搬家經驗的隊長金淑;從17歲開始,一半的人生都在異鄉生活的樸娜萊。兩位主MC分別與另外三位嘉賓組成一個隊,兩個隊根據委託人提出的需求分別展開找房,之後由委託人進行選擇,從而實現PK對決。
節目分為兩隊PK
在韓國首爾這樣的大城市,一窮二白的年輕人租房的糟心程度與北上廣差不多。首爾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的之一,首爾的面積約605.25平方公裡(大概是上海面積的十分之一),僅佔韓國面積的0.6%,但首爾的常住人口高達1000萬(上海為2400多萬),如果算上首爾周邊的衛星城,那麼常住人口達到韓國人口的一半。首爾也有典型的「大城市病」,它是韓國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等,幾乎囊括了韓國所有優質資源,在虹吸效應下,韓國的許多年輕人也愛往首爾跑。首爾也成了韓劇裡最常見的城市背景。
首爾房價也很貴。2018年11月的時候,首爾平均房價一平方米大約5萬元人民幣;在韓劇裡富人們普遍住的「江南區」,房價則突破10萬元/平方米。就像北京、上海有許多「北漂」「滬漂」一樣,首爾也有許多漂泊奮鬥的年輕人,租房需求非常旺盛,租房也是大難題。MBC另外一個爆款綜藝《我獨自生活》,許多藝人也都是租房住。
首爾每個區的房價,江南區、瑞草區的房價最高。數據來源:KB房地產,中國指數研究院整理
《我獨自生活》裡講到,40個新人住在一起,每人房租600元左右
不過看著韓國的人均收入,國內觀眾估計會心塞。據韓聯社報導,2018年全年韓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將超過3.1萬美元,折算成人民幣人均年收入高達20萬元人民幣。即便首爾房價很貴,理論上說,首爾的年輕人不吃不喝10年大抵就可以買一套小房子(韓國房子銷售只算套內面積)。
乍一看,首爾年輕人比北上廣要「幸福」,實際上並沒有好太多。究根結底,韓國的生活成本太高了,首爾尤甚。瑞銀集團(UBS)2018年版的全球主要城市的生活成本(計入房租)和收入水平報告顯示,北京和上海分列全球第45和48名,但首爾排名第19。比如韓劇裡,哪怕是有錢人吃一次韓牛都像過節,這是因為韓國的一些精品牛肉價格很貴,有的甚至近萬元一個禮盒。再比如在韓國吃水果,一個橙、一個蘋果單價分別都得二三十塊錢……最主要的還是,韓國的貧富差距太懸殊了,很多年輕人只是打零工,工資收入並不高。
要看懂《幫我找房吧》,還得簡單了解下韓國的租房制度。韓國有三種租房形式,第一種是全租房(也稱傳貰房)。全租房制度是韓國獨有的,籤約一般是兩年,租房者只要一次性交給房東房價50%-80%的保證金(一般是房價的70%);房東一次性拿這麼多錢可以吃利息也可以投資,這兩年租客不再需要另交租金,兩年後房東也退還全部的保證金。通俗地理解,就是「免費租房」。
這在《幫我找房吧》就體現出來了,比如試播的第1位委託者是要租全租房,他的保證金預算就高達3億韓元(約176.6萬元人民幣)。韓劇裡經常出現灰姑娘女主角的保證金被無良的親戚揮霍了,以前不少觀眾以為保證金就是押金,沒多少錢,這下可能就明白了,有時保證金都買得起一套房子了。順便一提,韓國的保證金也是可以貸款的,利率也非常低。
第一個委託者的保證金預算就高達3億韓元
另外一種是月租房,這跟國內的租房制度很像,唯一不同的是,韓國租房的保證金要一次性繳納大概10個月房租的錢。比如你租一個月租3000元的房子,保證金就得一次性交3萬。這也是為什麼《幫我租房吧》每一個租房的委託者,都要有一筆小几萬塊的保證金儲備。保證金制度對於沒積蓄的年輕人非常不友好,他們只能去租考試院了(這個在韓劇裡也經常出現)。最後一種是半全租房,保證金大概是全租房的一半,房租相應地也非常低,比月租房便宜不少。
《請回答1988》裡寶拉住的考試院,僅容得下一張書桌一張床
目前《幫我找房吧》的看點在於,「幫我找房吧」的理念實在是深得人心,因為租房的坑實在是太多了,黑中介也不少,大部分人平時又忙於工作無暇慢慢找房,這時有個靠譜的人幫忙,簡直就是「天降神兵」。
另外一個看點是,房子本身。房子的格局、房子的布局、房子的裝修等方面,都是一門學問,而某些裝修好看的房子,的確也非常賞心悅目。節目組可以滿足觀眾的窺探欲,去看看別人家是什麼樣的。就筆者而言,透過節目倒是覺得韓國「奇奇怪怪」的房子和戶型實在是太多了,這或許與韓國土地私有有關,只要不超過一定高度愛怎麼蓋就怎麼蓋,而房東又是恨不得每一塊土地都利用起來,因此有些戶型就非常奇葩。比如幫首爾大學的學生找房時,找到的一個所謂的複式單元,你沒看錯,樓上僅容得下一個人。而有的戶型,一關燈就天黑了。
這個所謂的複式,樓上面積僅容得下一個人,用來睡覺以及擺放所有家當
這個戶型就陽臺上有光線,整個室內沒有窗戶,零光線
《幫我找房吧》理念足夠好,不過目前看的幾期下來,也覺得有所不足。問題出在,負責找房的都是藝人,他們很能活躍氛圍,但專業性還是不夠;節目中對於租房中的坑沒怎麼介紹,對於如何挑房子也沒怎麼介紹。如果節目組可以分別給兩隊安排一名專業人士,針對性地指出房子的利弊,也就能夠向觀眾普及一些租房時的學問,節目的服務對象就不僅僅是幾個委託者,對收視率或有所提振。
對於北上廣的租房一族,看完節目後可能更多想的是:什麼時候買下版權,出個漢化版啊;租房太累,「幫我找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