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夢茹 編輯/吳立湘
7月初的時候,快看漫畫在湖南衛視投放了一條廣告: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看什麼?它的答案是「好看到哭的快看漫畫。」
這顯然是一筆不小的廣告費。微博上,連芒果臺一姐謝娜都在為它站臺。此外,周冬雨、李現和陳學冬等明星也都出現在這場大規模的微博營銷中。
「請這麼多明星和大V,這筆錢應該不少吧?」我們問快看漫畫CEO陳安妮,但陳安妮卻笑著告訴我們:「哎呀其實我也是大V來著。」
回到三年前,陳安妮曾是微博粉絲達到千萬級別的大V。那時候一個大V發一條廣告10萬塊,一個粉絲數不如陳安妮的網紅,一年要實現幾百上千萬的收入,都是輕輕鬆鬆的事。
但她在最當紅的時候放棄了做網紅,選擇了艱險而且未知的創業。「做網紅的未來是可以預見的。」陳安妮說,「那不是我想要的!」
但當年做網紅的經驗,讓她更懂得如何借勢營銷。
成立於2014年底的快看漫畫,在兩年時間內完成了三輪融資,並在C輪融資後成為了估值最高的漫畫平臺。坊間流傳,現在快看的D輪融資也即將完成,而且融資額和估值又將創造一個新的高度。
快看漫畫的崛起其實是有跡可循的,從少女漫畫切入,主打娛樂化的內容,從而收穫了上億的年輕受眾。但快看依舊在不斷拉新和擴大受眾面,同時也在加強品牌的影響力。
用戶數量和產品運營達到一定水平後,快看漫畫最受外界關注的莫過於其商業化進程。採訪中陳安妮的一句話讓小娛印象深刻:「我們想要盈利隨時都可以,就看我們是想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還是要走更遠的徵程。」
很顯然,陳安妮和快看漫畫選擇了後者。而是否如外界所說,快看漫畫商業化還面臨很大阻礙,陳安妮並不這麼認為。在她看來,快看漫畫只是還太年輕了。
豪「融」千金背後:拉新和做內容
最近,融資上一直頗順利的陳安妮,在忙產品方面的事。《航海王》、《銀魂》和《火影忍者》等日本少年漫的上線,讓快看漫畫忙活了大半年。與此同時,快看漫畫也在試圖脫掉單一少女漫平臺的標籤,開始向少年漫方向拓展。
一次性拿下11部日漫的版權,聽上去還頗有點快看漫畫豪擲千金買用戶的意思。從今年快看公布的數據來看,目前平臺的用戶量已經達到一億以上。那麼,新的用戶增長點和如何做好用戶留存,都成了快看的又一重任。
陳安妮說,用戶達到一定量級要去拓展新的受眾這是必然的事情,引入少年漫就是步驟之一。而好的內容,則更能加強粉絲黏性以及激勵漫畫作者創作出更多優質的作品。「快看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希望可以發展成為一個綜合型的漫畫平臺,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騰訊動漫在籤約漫畫作者、投資漫畫和動畫公司等板塊不斷發力,這勢必促使快看漫畫也要一直奔跑。
為了獲取用戶和實現用戶留存,快看漫畫其實費了不少功夫。此前就有報導稱,快看漫畫每年要在廣點通投入不少廣告費,成為平臺獲得用戶的一個重要途徑。
今年暑假,快看漫畫在湖南衛視投放了一段定製廣告,並在黃金檔期間插播。這是快看漫畫對於品牌推廣的初次嘗試,希望做一些曝光來加深大眾對這個品牌的認知,同時打破圈層吸引更多用戶。在快看漫畫的V社區裡也可以看到,很多粉絲把在電視上看到的廣告拍照進行分享,這也加強了平臺的粉絲黏性。
類似的品牌推廣,快看和北京的富力廣場也合作過一次。「當時是富力廣場吸引年輕受眾的需要,給了我們最大的一塊廣告牌,把籤約作者的作品放在上面,也達到快看平臺以及作品的曝光。」陳安妮告訴河豚君。
一億用戶之後如何突破更大用戶圈層,這對快看來說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在這個時候選擇上線一批少年漫,也就是把縱向拉新變成橫向拓展。在陳安妮看來,除了性別,年齡層次的區分也是可以拓展的方向。比如快看漫畫有一個「25歲+最愛榜」,就是為了推出更多高年齡層次的作品。
公司成立初期,籤約作者和買作品版權都是巨大的開支,由於資金和資源的匱乏,快看漫畫不敢一次性把步子跨得太大。
但如今,上一輪融資的錢還沒花完,新的一輪融資又正在進行。可以說,快看是有子彈「快幹」了。
快看漫畫的特色「經紀約」——漫畫作者明星化
快看漫畫現有籤約作者500個左右,深度經紀約作者50多個,漫畫編輯也有40多個。陳安妮告訴娛樂資本論,公司目前正在強化漫畫作者經紀約。
漫畫作者經紀約是怎麼做的呢?最直白的一點就是,經紀約作者(深度綁定)可以得到快看漫畫平臺提供的更多資源,比如頭部籤約作者可以在平臺上獲得更多的作品推介機會和曝光,這能直接轉化為其作品的點擊量。
這其實和藝人籤約經紀公司的套路是一樣的。事實上,快看漫畫的策略也就是按照明星化的套路來包裝和推廣其平臺上的漫畫作者。
近期,快看漫畫還開通了自己的直播渠道,漫畫作者可以在直播平臺上和粉絲進行互動交流。知名度高的作者在直播期間累積可以達到百萬級別的觀看人數,一般的也有三四十萬觀眾。據直播數據顯示,快看漫畫作者的直播點讚人數已經超過1.5億,彈幕達到520萬。
長得好看的露臉,不好看的就帶頭套(玩笑~),這樣的做法的確可以拉近作者與粉絲之間的距離。作為網紅漫畫家出身的陳安妮,對於把握粉絲心理也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在面對河豚君時,她積極地展示起了漫畫作者的直播成績,「你看現在是回放哦,都還有人發彈幕。」同時她還透露自己直播都賺了不少錢呢,漫畫作者也能通過打賞賺到一些額外的錢。
而快看漫畫的V社區,相當於一個垂直微博,漫畫作者和漫畫編輯都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私生活,與粉絲進行互動。進入V社區,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作者都已經達到幾百萬粉絲了,一條動態都能獲得幾千上萬的評論。
「V社區不僅僅是運營作品,更多是希望能讓她們成為這個垂直領悟的明星。除此之外,快看漫畫還會經常舉辦線下籤售會,讓粉絲可以面對面的與自己喜愛的漫畫作者交流。「線下籤售會打破過國內紀錄,去年十月份的籤售會現場一共達到了5萬人,每一場都有上萬人。」陳安妮表示,這也是快看漫畫對於漫畫作者運營的一種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快看漫畫還安排漫畫作者參加過美圖的發布會,以及在富力廣場最大的廣告牌上推廣籤約作者的作品。它在試圖搭建一個生態,提供基礎設施然後讓作者自主運營生長,比如直播渠道和社區功能等等。最後,要把快看做成一個年輕人都願意來看內容的娛樂大平臺。
「想要盈利隨時都可以,但我想做一家更大的公司」
社區運營,為快看漫畫未來的商業變現提供了更多想像空間。除了社交,粉絲也可以上傳一些原創內容去和其他人交流,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快看平臺的粉絲黏性。
外界也有不少批評的聲音認為,快看雖然融資進程順利,但商業化進程卻仍然不夠明朗。
但陳安妮不這麼認為,「只要我們想實現盈利,隨時都可以,而且是億元級別。關鍵是看我們想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還是做一家繼續我們的徵程做一家影響力更大的公司。」
很顯然,快看漫畫選擇了後者。
今年5月份,快看漫畫首次嘗試作品付費,當時只上線了不到十部作品。但它採取的是「付費搶先看」的模式,也就是說如果用戶不願意花錢先看,也可以等到更新之後再免費看。這一定程度上區別於其他漫畫平臺不付費就不能看的付費模式。
隨著付費漫畫市場的不斷擴大,包括騰訊動漫、掌閱等平臺都在推進這一版塊的布局。快看漫畫的力度還是相對較小,初期上線十部作品之後,也只增加了很小一部分的付費作品。陳安妮表示:「付費漫畫肯定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快看也會慢慢加大付費漫畫的上線力度,但目前還是會堅持以用戶的體驗為第一位。」
快看漫畫做內容付費,起初並不被外界看好。這主要基於其平臺受眾主要集中在95後,他們的付費能力還不夠成熟。但陳安妮很有信心,「現在的年輕人願意把更多的錢投入到看漫畫這件事上,這種意願甚至超過有經濟能力的成年人。」
未來,付費會成為快看漫畫變現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快看也還在嘗試其他更多商業化變現途徑,比如已經在進行的IP授權開發、遊戲聯運和廣告等等,將來會是一個多元化的商業模式。
閱文集團的收益模式也許值得快看借鑑。從閱文公布的2016年財報數據來看,付費閱讀年營收佔比77.1%,版權運營和其他(包括遊戲等)只分別佔據不到10%。
娛樂資本論了解到,快看漫畫並不單純做版權的售賣,而是對所有授權開發的IP都會保留自己的投資權。「IP授權的收益,其實更多放眼在未來,這個想像空間是很大的。」陳安妮說,快看算是保持一個精品化的開發策略,同時也會保留一些作品自主開發。
估值15億,也不是沒有競爭對手和短板
對於一家已經坐擁15億估值的年輕公司來說,它也不是沒有短板在的。
初創期的時候,快看漫畫最缺的就是資金和資源。陳安妮說:「剛開始做的時候沒有錢也沒有地位。」但快看漫畫用兩年時間做出了現在的成績,日活接近1000萬,站在了漫畫平臺的第一位。
現在,快看漫畫平臺上作品所承載的價值成了被質疑的重點所在。內容輕、短,世界觀不夠宏大以及沉澱時間太短,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IP的開發價值。
這在陳安妮看來只是時間問題,「快看的漫畫不是內容短,而是連載的時間還太短了,很多作品的世界觀和人物都會在後期立體起來。」所以快看漫畫也不急於把平臺上的作品拿出去變現,也可以這麼說,一部分「短、輕、快」的作品用來吸引用戶,還有一部分可以沉澱下來做IP的衍生開發。
但要在這個時間段內如何與競品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不掉隊或者不被超越,也是快看漫畫需要思考的問題。
發展到今天,騰訊動漫成了快看漫畫繞不開的一個競爭對手。正如娛樂資本論在《騰訊動漫瘋了!》【點擊藍字複習】一文中所提到的,快看漫畫作為新生力量,已經成為騰訊動漫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
陳安妮並不避諱提到二者之間的關係。不過她也很自信,不管是對內容的理解還是作者和作品的運營上,快看漫畫還是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比如上述提到的漫畫作者明星化運營和「V社區」等等,快看漫畫都是第一個嘗試並作出了成績的。
其實任何競爭的本質,還是要看平臺有沒有給用戶和客戶提供最好的價值。
比如騰訊動漫騰訊動漫在勁敵夾擊之下,通過投資漫畫公司和動漫公司等一系列布局來取得突破,同時也給這些小公司提供資金和養分。
而快看漫畫也在內容方面發力滿足用戶的需求,同時嘗試更多商業模式來提升漫畫作者的價值。
未來,比的可能就是耐力了。
小娛記者團出了一本同名新書《娛樂資本論》
黎瑞剛、於冬、楊向華、王禹媚聯名推薦
想要了解中國娛樂產業發展史?快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