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媒報導,地球上最後一隻已知的夏威夷金頂樹蝸(Achatinella apexfulva),已經在夏威夷死亡,「享年」14歲,逝世日期是1月1日。
這隻蝸牛名叫喬治,他的種族是一種最初分布在瓦胡島上的陸生蝸牛,它們的殼顏色鮮豔、花紋緻密,曾被用於製作項鍊。
喬治
夏威夷金頂樹蝸
遺憾的是,這個種群的數目不斷下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玫瑰狼蝸(玫瑰橡子螺)」,一種捕食同類的蝸牛。
玫瑰狼蝸是橡子螺屬下的一種體型中等的蝸牛,原產於美國。從前人們為了控制入侵的非洲大蝸牛引入了這個物種,但沒想到它卻順便吃掉了夏威夷金頂樹蝸、以及它的表親們。夏威夷本地至少8起本地蝸牛滅絕的始作俑者都是它。
蝸牛中的「大魔王」狼蝸,圖源《狼蝸——後花園的捕獵者》
1997年,地球上最後10隻樹蝸被送到夏威夷大學實驗室進行人工飼養,但除了喬治之外,其他的陸續死亡。喬治孤獨地活了14年,終身無伴。
幸好,2017年,研究人員曾使用無菌剃刀收集了喬治的部分組織,並放入能夠使其保持活性的介質中,被存放在聖地牙哥動物園。喬治或許是能夠被「復活」的。
許多滅絕的動物都有這個待遇:渡渡鳥、塔斯馬尼亞虎、猛獁象、劍齒貓……或許有一天我們能真正復活它們,但到時我們也會面臨「侏羅紀公園」式的道德式困境。
渡渡鳥
塔斯馬尼亞虎(袋狼)
猛獁象
無論如何,在科學技術還沒有抵達那個階段的時候,我們更適宜緬懷。
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內,有一座「世界滅絕動物墓地」,這裡排列著近300年來滅絕的各種鳥類和獸類的名字、年代、地點。站在這裡,人類的愚蠢、自大與貪婪昭然若揭。
1600年,地球上共計滅絕了720餘種動物,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物種等級標準:「滅絕」指在過去的50年中未在野外找到的物種。而未被記錄的滅絕物種,我們根本無從得知。
在英國藝術家、作家、自然歷史學家埃羅爾·富勒的《消失的動物》中,記錄了僅存的一些滅絕動物的珍貴景象資料。在書中你會讀到那些大自然美妙的造物,在阿提特蘭湖畔、在夏威夷海島、在恆河平原……那些逝去的生靈,曾經這樣鮮活地存在過。
作者: [英] 埃羅爾·富勒
出版社: 重慶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譯者: 何兵
讀書之餘,也多去世界各地走走吧。許多偉大的景象都在消逝,而平凡的你我或許有這個機會見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