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軍民融合瞭望微信公眾號
10月23日,一條消息引發軍地雙方的高度關注:空軍後勤部與5家地方優質物流企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系統、整建制、全覆蓋」推進後勤物流軍民融合。伴隨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廣大軍民愈加清晰地看到:軍民融合發展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家戰略和基本方略,也是我們新時代使命任務之一。從這三重定位審視空軍後勤部這個舉動,不難理解:現代後勤就是軍民融合後勤。
絕不圖看點亮點 緊扭住打仗基點
軍方的決斷:戰鬥力唯一標準
這是一次變革。
從山西大同到雲南昆明,從陝西西安到廣東廣州,空軍後勤部與地方5家優勢企業籤訂物流軍民融合戰略合作協議後,26個不同類型的基層單位與空軍後勤部機關一起,以前所未有的共識共為投入這次試點。
試點深入貫徹習主席軍民融合重大戰略思想,緊扣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標準,著眼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能戰,以運輸配送、倉儲管理、物資採購、信息融合、力量建設等為重點,加強理論研究與試點探索,加快形成一批後勤物流「軍轉民」「民參軍」的科學機制、規範流程和標準體系,緊緊扭住備戰打仗這個根本,引領後勤系統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這一試點的啟動並不容易!」知情者說。
近年來,空軍後勤各業務系統在軍民融合發展上作了一些積極探索,尤其在利用民用機場、工程建設引入央企、戰備物資依託企業代儲等方面,均取得階段性成果。依託地方優勢企業進行物流軍民融合的試點,究竟搞不搞?搞起來效果到底會怎樣?起初意見並不完全一致。
空軍主要領導指出,這是一次開創性的工作,要勇於創新,趟出路子,拿出系統成果。「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氣!」對軍事物流素有研究的空軍後勤部部長鄭學祥帶領後勤機關各部門行動起來,很快形成「體系設計、分步實施、典型引路、重點突破」的思路。
「軍種主建」不等不靠,必須有主見;「軍民融合」敢融會融,關鍵要遵循特點和規律。一系列果斷決策,最終促成了這次試點的鋪開。
偏遠地區配送,部隊現有運力不是很充裕。「試點鋪開之後,高原、高山、海島等交通不便地區部隊就有了貨運與快遞服務點!」南部戰區空軍保障部一位同志興奮地說。
「以前不曾涉足的海外遠域投送,我們也能進行探索試驗啦!」參與試點的空軍某基地保障部一位領導介紹,我們不是把所有運輸任務都交由地方,而是發揮軍地各自優勢,做好品種、時機、距離等界面區分,統籌組織實施。
低調並非沒格調 有位當有大作為國企的擔當:理直氣壯盡本分
古有驛站遞軍情。今天的郵政自誕生之日起,就連通著軍營。
在新疆、西藏等許多偏遠地區,郵政是唯一能為駐守官兵提供服務的物流單位。
這次空軍鋪開物流領域的軍民融合試點,郵政速遞入選並不讓人意外: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所有市縣鄉鎮5000多個自營網點,還有強大的航空運力,這些都是軍民融合的天然優勢。
與它同時入選的另外一家國企——中鐵快運,長期以來同樣以「準軍事化管理」見長。作為中國鐵路總公司直屬物流企業,在鐵路運輸領域,中鐵快運擁有鐵路運輸和多式聯運優勢,恰好滿足了軍事物流之需。
對這次與空軍後勤部戰略合作的宣傳,兩家國企顯得十分「低調」。「這本來就是國企應盡的職責!」中鐵快運一位負責人這樣解釋說,黨和人民給地位,我們更要有作為。
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怎樣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如何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進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中鐵快運、郵政速遞以這次與空軍後勤部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契機,加快自身發展,全力提高對軍方的物流保障能力。
早在2015年,中郵航、順豐速運便派出自有全貨機,積極參加跨國賑災物資運輸,為中國贏得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國家郵政局一位領導表示,未來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將發揮自身比較優勢,與部隊建制航空運力形成搭配補充。
依託鐵路系統運輸軍用物資並不是新鮮事。中鐵快運公司副總經理馮石琦道出了這次與「以前」的不同:以前都是中鐵快運的地方分支機構與當地駐軍合作,多頭對接不成體系;現在,與軍方建立總部對總部的合作機制,在「統」字上下功夫,真正實現了統一領導、統合需求、統一規劃、統籌資源、統一標準。「現如今只要部隊有需求,直接下達各個作業點,各項要求就能得到立即貫徹落實。」馮石琦自信地說。
與優勢企業實行戰略合作,軍方也加快實現了對全部物流信息的有效管控。
實力贏得大機遇 實戰鑄就硬品牌
民企的情懷:「參軍」就要學當兵
「幸福來得太快了!」德邦物流副總經理王申志一語道出企業接到軍方通知時的激動心情。他們能從全國200多家5A級物流企業中脫穎而出,被空後選為第一批戰略協作單位,真是一樁大喜事。
贏得機遇憑實力。品牌究竟硬不硬,還得靠實戰檢驗。「空後向我們提出了戰時能戰、急時應急、平時服務的要求,後兩條已在平時經受了客戶檢驗,第一條正是我們全體員工的莊嚴承諾。」座談交流中,京東物流新業務總經理孫宇一番話引起企業代表們的強烈共鳴。順豐集團特種物流事業部孫副總監介紹,集團高層拿到《協議》內容後十分重視,多次組織開會研究,確定有百分之百把握,才會在合作項目上劃勾「通過」。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為更多優勢民企提供和創造了更多機會。「為國家服務,以產業報國」,成為許多企業家的一個共識。京東集團致力於打造「國民企業」,集團CEO劉強東解釋:一個真正能夠令人尊敬和自豪的企業,既屬於這個國家又屬於這個國家的全體人民。
2015年4月尼泊爾大地震,至今讓順豐員工記憶猶新。當時,順豐集團主動向中國民航局請纓,參與國家組織的救災物資運送。「當時,我們的飛機最早與美國救援飛機停在一起,那一刻,我們全體員工感到,自己代表的就是國家的形象!」如今,這家企業盼望能為國家和軍隊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民參軍』企業就是國防建設的預備役,就得保持一流的戰鬥精神和戰鬥力。」順豐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王衛說,服務部隊先學部隊,企業在組建特種物流事業部的同時,認真學習部隊保密規定,研究貫徹落實戰時履約能力等具體條款的落實辦法和細則。
「參軍」就要學當兵,如今已成為籤約企業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