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的最後一天,英國王室也被陰雲籠罩著,低沉悲痛的情緒久久不能緩解。就在這一天,威爾斯王妃黛安娜在出行途中遭遇飛來橫禍,在與一輛失控的車子相撞之後,王妃被宣告搶救無效去世。
而在當時,她剛從痛苦的婚姻中解脫出來,恢復自由身不過一年的時間。也正是因為這樣,黛安娜王妃之死,一直被認為是某種陰謀論。但即便人人有種種懷疑,最終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這種猜測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哈裡賣慘過多
黛安娜去世之後,最飽受爭議的便是其前夫查爾斯,以及查爾斯的舊情人卡米拉。查爾斯有了卡米拉的陪伴,對於黛安娜僅有的一點愧疚,也因時間長了而變得微不足道。
而當時黛安娜與查爾斯的兩個孩子,威廉與哈裡,不過都還是十幾歲的孩子。父母離婚本來就是巨大的打擊,隨後生母黛安娜又突然離世,留給這兩個年幼孩子的,只有無盡的悲痛與思念。
時隔二十一年之後,哈裡王子舉行婚禮時,還特意邀請了黛安娜的兄弟姐妹參與,就當是代替亡母來見證他人生中的重要時刻。
毫無疑問,對於年幼喪母的威廉與哈裡而言,母親黛安娜是他們一生最為思念並且愛著的母親。但兄弟為母親所做的事情,卻一直都是很不一樣的。
哈裡對於母親黛安娜的愛,想必是沒有什麼值得質疑的。在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上,他選擇由母親的手足來見證,可見他對去年多年母親的重視。可是在過度的思念之下,他的做法似乎有點過了。
在很多場合上,他多次大談母親對他的影響,並且細數了母親去世之後,他的生活遭受了多麼嚴重的打擊。
誠然,年幼喪母的兩個王子在王室中確實很沒有安全感,但多次提及這樣的人生經歷,卻讓人們開始質疑他的"賣慘"行為。
他真的有必要次次提及去世的母親,才能讓人們明白他的母親的愛,以及他戰勝人生挫折的勇氣嗎?
威廉處事精妙
相比之下,他的兄弟威廉王子,處事就顯得精妙很多了。值得一提的是,他和父親的再婚妻子,也就是黛安娜的死對頭卡米拉相處得十分不錯。雖然不可能像真正的母子一樣,但對於後母和繼子而言,這樣的和諧已經非常難得了。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很少提起亡母的威廉,卻在黛安娜即將迎來六十周年誕辰時,高調地宣布了一件大事:在辛肯頓宮建造黛安娜王妃雕像。
這並不是一個突然的決定,早在黛安娜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時,兄弟倆就曾提及這樣的打算,只不過因為事情太多而擱置了。
等到三年後重提這個方案時,威廉王子並沒有打算和哈裡一起做這件事情,而是帶上了他的妻子一起籌措。因為在這個時候,哈裡因為自己的事情忙得不可開交,正在為脫離王室而鬥爭中,又怎麼有精力安排母親的雕像呢?
說起來,哈裡也確實是英國王室中一個典型的叛逆王子。出生於王室,是人人羨慕的"含著金湯匙出生",而在娶了平民妻子之後,他似乎也厭倦了王室的繁瑣禮節和規矩,打算帶著妻子遠離複雜的上流生活。
他和父親查爾斯有些相似,同樣是愛上了身份不夠高貴的女人,但做法卻顯然不同:查爾斯娶妻之後繼續追求平民女,而哈裡卻為了平民妻子而放棄自己的尊貴。
這樣的性格和做事風格,也可能是受了往事的影響。母親黛安娜曾在婚姻中吃盡了苦,他才對妻子愈加的好。
這一點,也可以很好地解釋他一直被議論的"賣慘"行為。他放不下種種往事,所以才無法不將母親的故事講出來。
他若想得到人們的理解,只能像威廉一樣"化悲痛為力量"。與其講悲情故事,倒不如讓去世的母親永遠"活著",等到辛肯頓宮前的王妃雕像豎立起來時,那一段段值得回味的往事,便再也難從人們的腦海中抹去了。
更何況,這無疑也是在為母親爭一口氣。對於父母查爾斯和繼母卡米拉而言,黛安娜王妃的雕像,也是他們不敢直視的存在。
既能喚起查爾斯的愧疚,又能讓卡米拉抬不起頭來,這才是對於告慰母親最好的方式。所謂的賣慘,也不過是讓人們更為黛安娜惋惜而已。
哈裡如果真的難以壓抑思母情懷,那麼更應該將自己從賣慘困局中拉出來。他需要明白,逝去的英倫玫瑰黛安娜,需要的是瞻仰,而不是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