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版權刻不容緩 記者 闕道華 攝
新穎創意隨處可見 記者 闕道華 攝
活潑的造型吸引了孩子 記者 闕道華 攝
本報訊羊城晚報記者鄧瓊、劉瑋寧,見習記者江贇報導:正在東莞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影視動漫版權保護和貿易博覽會,昨天,相繼舉行了兩場高層次的專業論壇。動漫界人士多次談到了「憂患」和「誤區」。
昨天的論壇分別圍繞「版權保護對動漫版權價值開發的促進」和「創意產業化」展開。
上海電影集團公司副總裁,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汪天雲說,我參加很多動漫博覽會,多半是賣東西、推銷轟轟烈烈,但是在宏觀文化塑造、國際文化輸出、中國民族的文化立場等方面卻讓人感到很「冷」。他說,很多人為我們的動畫片從每年幾萬分鐘的產出量發展到十幾萬分鐘而歡欣鼓舞,但是作品質量、版權保護的問題如果不解決,中國動漫不可能健康發展。
汪天雲說,我們現在拼命打造動漫,但是不去保護自己的動漫品牌,沒有充分的衍生品,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構成產業鏈,最終把陣地都讓給了別人。例如《功夫熊貓》、《功夫狗》、《白蛇傳》等大量運用中國元素的海外動漫作品源源不斷,我們用什麼抵禦?
他認為,首先要大力氣保護自己的原創。原創這幾年是最薄弱的,大量的東西是抄襲借鑑的,因為創作者心浮氣躁,要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小投入獲得最大產出。
另一方面,汪天雲指出,盜版現象已經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習慣」。「美其名曰『拿來主義』,其實是不勞而獲。殊不知,侵犯版權、甚至衍生出產業,就是犯罪。這種風氣如果蔓延,是一種新的腐敗。這種腐敗是文化的腐敗,造成產業頹敗。甲流來了,大家擔心。但是如果說文化的『甲流』來了,到處危害人,大家為什麼不重視?」
上海今日動畫影視製作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天曉說,他們對國內市場的版權保護感到傷心,所以瞄準全球市場。在歐洲市場,原創得到很多保護。加入國外的版權保護機制後,每隔一段時間就能收到一份明細清單,上面有全世界哪個電視臺在哪個時段播放他們的作品,令人驚嘆。
張天曉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國內動畫片90%都是圍繞中國電視臺做的。雖然地方拿出很多政策來鼓勵動畫市場,但是電視臺播放付費仍沒有標準,或非常便宜,這跟盜版沒有區別。「原創者花1000萬拍個片子,可是電視臺只給10%的錢、5%的錢,市場能夠良性嗎?但是在歐洲不同,電視的回報率很高。」
張天曉認為,藝術家本身應該自律,如果你都是模仿別人,盜版別人,這種作品本身就不值得保護的。「你如果能做出完全不同於別人風格的作品,也就是對版權的保護。」
中華文化促進會理事、動漫藝術委員會副會長馮學東認為:動漫形象創新意識單一、衍生品開發和營銷後勁不足、產業鏈整合程度不夠等,都是阻礙中國動漫發展的原因。雖然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動漫及動漫衍生品市場,但中國的廠家卻看不上中國的原創,寧可做代工。他說:「連國外大廠商都願意開發中國市場,可是國內的老闆卻不開發。」因此他認為,這屆動漫博覽會在東莞這個「動漫衍生品製造之都」舉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鄧瓊、劉瑋寧、江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