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丨一個女孩的犧牲並不會成為阻止更多女孩的死亡

2021-02-15 睡不好的工作室

按:這是何齊對《被殺了三次的女孩》所做的讀書筆記,內文配圖來自是枝裕和的新片《真實》。這些畫面都是人物出現之前的空鏡,何齊覺得它們都有自己的溫度,很適合這篇文章。所以,何齊就直接在播放器裡截圖了,有幾張圖還可以看到進度條。

真是又懶惰又勤奮啊。

五月來了,芍藥花的季節也來了。五月即將過去,芍藥花的花期也就要結束了。

關於芍藥花,我們可愛的朋友趙曉璐女士曾有過一段非常動情的描述。她說,雖然芍藥的花骨朵只有小小一顆,可是當它決定開放的時候,就會毫無保留,全力盛開,不出24小時,它便把自己的身體展開到二百七十度的極限。而鮮花開得越快,就意味著敗得越快。她被芍藥那麼用力開放的姿態深深感動,我們也被她花了10分鐘給我們講述一枝花是如何開放的行為而感動。於是,前一天還在說芍藥花很俗氣的胡璇藝,當晚就下單了兩束芍藥,來自山東。趙曉璐女士真是帶貨啊。

扯了這麼一大段「五月」,還因為我和胡璇藝都是五月份過生日的金牛座。這篇文章發出來時候,應該是胡璇藝剛剛過完26周歲的生日,我也即將度過28歲生日。同樣該過生日的,還有來自日本埼玉縣的豬野詩織。

如果她還活著的話。如果她還活著的話。如果她還活著的話。

所以,五月要導讀的書,就是這本與她相關的「桶川跟蹤狂殺人事件」的真實調查記錄《被殺了三次的女孩》,作者是當年參與調查的周刊記者清水潔(因為剛巧是漢字,所以下文將統一使用作者日語名字清水潔,方便大家日後有需要查資料的話)。這本書出版於2000年,臺灣獨步文化出版社在2019年的五月出版了中文譯本。

啊,都是五月呢。

這本書講述的是發生在1999年10月26日,日本埼玉縣JR桶川站前,一名21歲的女大學生豬野詩織被人當眾持刀刺死,兇手隨後逃跑。作者本是作為周刊記者對案件進行例行報導,卻找到了那條向通往深藍的船錨,即重要受訪人——死者豬野詩織的兩位好友。

在日本,周刊往往意味著標題聳動,就算是報導刑事案件,也傾向於獵奇。然而對於豬野詩織的死亡,前期的報導,不論是新聞報導還是周刊文章,都不約而同地使用「周刊化」的文風來描述了,作者也只能用這樣的資訊架構出受害者的故事:一個貌美而拜金的女大學生與社會青年糾纏所引發的死亡案件。但是,死者的兩位好友透露出的是與此截然不同的事件。不僅如此,豬野詩織的死亡也並不是只發生於命案發生的當下,原來在更早的時間裡,她已經預感了自己的死亡,並留下了諸多線索和指向真正兇手的證據。

於是,作者跟隨他們的船錨,帶領讀者再次跳入深海。在回看和新的探索中,將這個死亡事件重新定義,並且擴展到更龐大的層面——國家機器的體制荒謬。

這是童偉格老師正在進行的小說選讀課程中列出的一本閱讀書目。當年跟我們一起上劇本課的朋友現在成為了舞臺劇編劇,但依然會去聽童偉格的課。出於某種「共同被擦亮過」的情誼,他每周都會跟我們分享了課程的書單和錄音。

童偉格將之稱作一部「小說」,並且使用當代小說的美學形式概念分析文本,以與他同時講解的馬爾克斯作品《預知死亡紀事》相對照。儘管如此,他還是在不斷提醒大家,謹記《被殺了三次的女孩》其內容是非常嚴肅的真實案件。我想,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不要因為我們只能使用這樣的手法,這樣的語言,來讓大家理解整個難以理解的現實切片,而將之視做一個已經遠去的景觀。

以下大部分是童偉格老師的課堂內容,輔以我自己的補充和闡釋。

從當代觀點看來,小說的形式美學比它的內容本身更加重要,也就是「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關鍵。這樣將寫作形式放在寫作內容之前的設想,其核心是為了讓創作者寫什麼都被允許,讓作品內容本身的道德和倫理不再受到審查的制約。其持有的觀點當然就是小說寫什麼都可以。而當小說的形式本身具有價值時,我們更加應該超越內容,將小說創作這件事作為藝術作品來檢查,作為經過深思熟慮的藝術作品來欣賞。這就是當代觀點中的小說形式美學。

我們從小說形式來看,作者清水潔選擇的敘事手法是第一人稱,有限觀點的敘事。作者站在了和讀者同樣的位置,宛如嚮導一般,親切地將「我」查詢到的線索、由此得出的觀點同步給讀者,並帶領讀者看到越來越明了的真相,與讀者共同解謎。這是偵探小說、懸疑小說中經常使用的基本敘事手法。所以,我們可以說這本書本身是具有暢銷書屬性的。書籍封面是兩張新聞圖片,「殺」、「女孩」的字樣被重點表示,提煉的文字信息裡,也可以一眼看到「跟蹤狂」、「真相」、「恐怖情人」、「遺言」這樣聳動的詞語。這樣的封面的確會勸退一些想要尋找嚴肅內容的讀者,但同樣也會吸引一些流行文學受眾。

這是對一個謀殺案的調查紀事小說,豬野詩織的死亡事件居於核心地位,「我」的敘述也由此展開。

敘述初始的時間是1999年10月30日,「我」堪稱幸運地找到了重要的的受訪人,即豬野詩織的兩位好友。於是,在KTV的一場採訪成為第一個發生核心事件的現場。時間從這裡向前延伸,透過豬野詩織朋友的講述,「我」帶領讀者進行了一個完整的,對於過去時間的梳理。原來,死亡在1999年1月6日的湯姆熊現場,就已經像一顆種子般被種下。這裡就是豬野詩織的第一死亡現場。

於是,讀者看到的清水潔的時間排布是這樣的:在抵達現實的死亡現場(我們可以稱之為第二死亡現場)之前,也就是1999年10月26日,案件發生之前,「我」便已經對過往時間做了一次清點。敘事由此展開。資訊在「我」的發現中不斷累積,所有人也跟隨「我」一起,同步地,重新看到了第二死亡現場。這是清水潔對於時間安排的藝術。於是,這樣的回看造成了一個非常強勢的文學效果。童偉格認為,這個重新來過的觀點就是文學寫作的開始。

在故事裡,重新回看意味著更多了解。並且,它又造成了一個動力,持續觸發「我」想要對豬野詩織的死亡有更多了解。這是一種環環相扣的敘事動力,正是因為此,作為讀者的我們難以打斷這樣的閱讀過程。跟隨著清水潔,我們獲得更多資訊:她不再只是一個屍體,一個女大學生,她所在的時空對我們產生了更多個人的意義。

再次回到作者的敘述時間流當中。2000年1月6日,時間走完一年,真相已經昭然若揭,只差沒有真的抓住兇手——豬野詩織的前男友小松和人。從這裡開始,清水潔進入敘事的第三個部分。在這裡,他作為記者帶進新的主題:真正的兇手是誰?清水潔正式揭示,小松和人的背後有更高層的存在,它幹擾著整個事件的發生,也就是體制的問題。在此之前,懸疑的揭露讓敘事動力向下延伸,直到整個事件再也沒有懸疑事件,整個故事的敘述便完成了。

到此便是清水潔在《被殺了三次的女孩》中運用的敘事技巧。

於是,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他選用了第一人稱的有限觀點作為自己的敘事方式?童偉格給出的一種回答是,因為有限觀點敘事的自身效應所在,對於讀者來說,所有的事情不是一時之間可以完全理解。而這也正是身為記者的清水潔同樣感受到的。在讀者跟隨「我」不斷走下去的過程裡,也相信作者在寫作的時候,不可能將全盤的事件及事件帶來的敘述結構設想一遍。但事實上,這正是清水潔看不見的技術。它讓真實更像真實。也就是說,正是作者技術的不精良,產生了被破壞真實性的真實。因為真實是非常害羞的東西,它需要作者小心翼翼、細心雕琢,才能得以展現。所以,作為創作者,應該永遠不要停止對技術的考究和精進。

講到這裡的時候,童偉格突然停下來,問底下的同學,這樣有沒有說服你們?

可怕。

除了童偉格給出的答案,我認為清水潔不論是作為記者,還是作為人本身,也在藉由非全知的視角,誠實地傳達出無法全知事件的無力感:他不是全知的,他不知道。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書的最後,儘管懷有明確的對體制的義憤心情,清水潔卻寧願對所有單一的個體保留立體的觀察。這種立體的觀察來自他所相信的理念,也可能來自他所接受的訓練,即對於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將之輕易地說出來。

所以,對於殺人兇手小松和人,清水潔從未像當時的其他媒體一般,賦予他「恐怖情人」的設想。正是因為他沒有輕易地給人全知的評價,為小松和人形象的留白,使得這個角色更加立體。他將人封印在生而為人本來就會存在的種種行為矛盾之中。如果人的行為矛盾可以領取執照的話,小松和人就是這方面的大師。然而,因為小松和人在被抓捕之前就選擇了死亡,清水潔永遠無法取得有關他最直接的資料。那些圍繞在這個人身上的故事,便在這樣不明朗的情況下結束了。

但是對於「我」而言,鬥爭還沒有結束,與體制的對抗還沒有結束。故事在結尾邁向了很多嚴肅文學的悲傷結局,雖然清水潔只用很少的文字來講述這個段落,但是它的重要性不可忽視,這也是我希望分享這本書的初衷。

2000年5月18日,也就是豬野詩織本應該過22歲生日的那天,日本政府通過了《跟蹤騷擾行為規範法》。在日期上完全是一個巧合,但是在之後,媒體很容易將之引導成一個感性的,偉大的故事,那就是豬野詩織用自己的犧牲,保護了未來千千萬萬個詩織。她為群體犧牲的事件本身是光榮的。童偉格在此強調,請千萬不要這樣想事情,並時刻保持警惕。因為在未來世代,它很可能成為國家作用於民眾來完成「原諒」,完成「感激」的工具。我們要永遠與這樣的思維模式對抗。儘管最終得到了這個判決,但是正義是一件如此可貴的事,所以正義無法被完整的修復。遲來的正義已經不再是正義了,那是……童偉格在這裡停下來了。

遲來的正義是什麼?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那或許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敷衍。能夠讓整個系統得以繼續作用下去的潤滑。是新的問題的開端。


在之後,政府還就警察署在豬野詩織案件的處理不當上,進行了國家賠償官司。清水潔作為記者,挖掘出來國家機器是如何使用那些本來應該成為尋找兇手的證據,來作為攻擊受害者的武器。在這個層面上,國家機器所複製的,正是小松和人對豬野詩織所做的事情:我控制你的隱私,我掌握你的信息,來作為針對你的武器。這是豬野詩織的第三個死亡現場。正是這樣的事實令清水潔無法跳出第一人稱的憤怒。

通過敘述「我」與警察署整個交涉的過程,清水潔將國家放置進了這樣的框架裡:雖然已經發生賠償,案件也結束了,但是國家在此也完成了對於褻職的完整論述。作為整個故事最大的,從始至終的參與者,國家以這樣的處理,宣判自己對於豬野詩織的死亡沒有責任。事件的解決必須被論述,因為通過解決的結局,國家在這個過程裡合法的消失了。這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

在課堂安排上,童偉格其實是從這本書出發,以完成對《預知死亡紀事》的更加深入的分析。所以,我稍微引申一點他對「以全知觀點進行死亡案件的調查」的敘述的理解。

對於創作者而言,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新的角度來進行對比。比如,假如我們重新書寫這個故事,我們選擇新的角度,以充滿想像力,也充滿挑釁性的全知觀點再次敘述,會發生什麼?在全知觀點裡,當我們第一次回看時,便可以對死亡產生新的見解。那麼以後的每次回看都可以對之產生同樣的效應。過去的時間在小說裡是無限的時間,因為你可以從過去的任何角度,進入新的敘事者視角,從不同角度,一次次的往返死亡現場。視線織成死亡現場的曼陀羅,它不會改變現實,但它會改變你對現實的覺知。這就是全知觀點能夠帶來的效應。

再補充一點細節。

在整本書的前言和正文開始之間,作者使用與正文有所區別的字體,標註了兩句話。「本書提到的人物,年齡及頭銜皆為當時。」對於我而言,真正的門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它像是一個邀請,像是戲劇開場前的三明三暗。共時性的體驗讓我們更早地將自己與故事關聯。這句話意味著,從這裡開始,作者知道的不再比我們知道的更多,他與我們,與所有即將出現的人物一起,回到了「當時」。這應該是清水潔作為記者寫作的偏好,就我看到其2013年出版的,調查日本北關東連續誘拐殺害女童殺人犯誤判案件的作品《連續殺人犯還在外面》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手法。

最後,豬野詩織的故事到這裡走向了一個階段的結束。但是作者清水潔的故事還在繼續,他為整本書所寫的《後記》裡,告知大家自己十四歲的女兒被突如其來的事故結束了生命的消息。他寫了這樣一段,這篇讀書筆記也以這段話結尾:

世上是有無可奈何的事的。

而死亡,就是再也見不到那個人。

女兒的死帶給我的就只有這兩項體悟。其餘的全是失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可能是我和胡璇藝最後一篇與戲劇不那麼相關的讀書筆記了。2月15日以來,加上這一篇,我們寫了8篇讀書筆記,每一本書都看的很累,寫得更累。除了上周的《黑鳥》,其他的都並不直接和戲劇相關,這些作者也往往並非作家。在寫作時,我們也更多傾向於分析作者是如何從自身身份出發,找到合適的表示形式,來敘述他面對的真實世界的內容。

繞了這麼久的圈子,我們也準備好回到戲劇文本當中,把我們的想法跟大家分享。所以,從下個月開始,我們會儘量先放出劇本(但是要看版權),再更新讀書筆記。胡璇藝下個月會來談談波默拉的《兩韓統一》,這是我們兩個都很喜歡的劇本,她曾經逢人就推薦,甚至還出於私心把它推給有才華(且將畢業)的學妹,使之成為了臺大某一屆的畢業製作。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點購買和閱讀臺版書的渠道。

實體書的話,在臺灣的話可以直接使用博客來(www.books.com.tw)網站網購,網站也開通了直郵大陸,只是運費起步價很高。我們比對過淘寶和博客來的價格,多買幾本就比淘寶合適了。但是受限於窮,我們至今並沒有使用過直郵服務,所以不太清楚是不是入關會被檢查。

電子書就方便一些了,我們推薦「readmoo看書」這個app,搜「讀墨」應該就能搜到,圖標是一個藍底白字的M。你可以在博客來網站可以直接購買電子版,用這個軟體閱讀。軟體本身也關聯了支付寶,可以直接人民幣轉臺幣支付,非常方便。軟體在ipad上使用流暢,幾乎不會有看電子書產生的閱讀障礙。登錄軟體得翻一下牆。有點小遺憾就是不是所有書都有電子版,但是只要做了就做得很好,所以購買電子圖書跟實體書的價格基本一致,也就是一樣的貴。

如果你也有什麼渠道,非常希望可以與我們分享。雖然胡璇藝是信息檢索小霸王,但她也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更別提懶惰的何齊了。朋友人肉帶這種就別說了,朋友只會越來越少。

最後,胡璇藝想告訴大家,如果你不願意買《被殺了三次的女孩》,可以上iamtxt.com這個網站下載。付一點網站建設費就可以。這個網站還不錯。


向大家展示一下讀墨的購買流程,採用由於貧窮而一直在等打折的何偉新書《埃及的革命考古學》為例子。讀墨書架上的書(除了臺北文學獎:小說篇,這是免費的)都推薦,可以回復516獲得書目名單。

最後,新朋友科洛攜芍藥跟您見面:真空中的2020年快過去一半了,您開始呼吸了嗎?

相關焦點

  • 《撒瑪利亞女孩》:罪的工價是死亡。
    金基德在世紀初以援交為背景推出了這部《撒瑪利亞女孩》。個性十足的金基德當然不會僅僅局限於女學生與成年男子的愛欲情仇,他將宗教救贖與現實奇情混雜在一起,試圖去剖析深陷其中的人性掙扎,去呈現這屬世與屬靈問題的解決方案。只是結果並沒有朝著一條光明的方向前進,故事裡的所有人依然像結局泥潭裡的轎車,用盡所有的力氣,終究找不到真正的出路。
  •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讀書筆記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書筆記)1)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貫徹未來,數遍生命的公路牌。2)自己掙來的,更可貴的是你獲得它的能力,而從他人處攫來的,你會恐懼失去,一心想要牢牢把握在手中。4)辜負誰,擁抱誰,犧牲誰,幸福的路七拐八繞,眼淚微笑混成一團,時間過去,一筆筆帳目已經算不清楚!5)美食和風景的意義,不是逃避,不是躲藏,不是獲取,不是記錄,而是在想像之外的環境裡,去改變自己的世界觀,從此慢慢改變心中真正覺得重要的東西。6)遇到事情的時候,就問自己,會不會死?不會,那去他媽的。會,我靠,那不能搞。
  • 案板下的女孩映出一個社會對讀書的信仰
    4月3日復工後,父母在集貿市場賣滷菜,她就一直在滷菜店的案板下上網課,已堅持一個多月。一向挑剔的網民,在這組照片前變得無比溫柔。有的說,孩子,你努力的樣子真美;有的說,她眼裡的光感染了我,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希望。照片引發關注後,女孩的媽媽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沒有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感覺對不住她」,網民紛紛留言鼓勵說,不要覺得愧疚,物質生活並不是全部,小姑娘燦爛的笑容,說明你們是最好的父母。
  • 讀書隨筆 | 有一個女孩向前走去
    讀完陳美麗老師這本《走出大漠的女孩》,我打開電腦,建好一個新的文檔,想都沒想就敲下一行字:有一個女孩向前走去。走來一個這樣的曼曼她出生在內蒙古大漠深處一個閉塞偏遠的地方,一貧如洗的家庭,耳聾低智的母親,粗魯無知的父親,年邁體弱的奶奶,這就是她從出生以來所處的環境。
  • 讀書隨筆‖有一個女孩向前走去
    讀完陳美麗老師這本《走出大漠的女孩》,我打開電腦,建好一個新的文檔,想都沒想就敲下一行字:有一個女孩向前走去。走來一個這樣的曼曼她出生在內蒙古大漠深處一個閉塞偏遠的地方,一貧如洗的家庭,耳聾低智的母親,粗魯無知的父親,年邁體弱的奶奶,這就是她從出生以來所處的環境。二年級前,她就是老師同學以及周圍人眼裡的智障兒童,不認字,不學習,還舉止粗野毫無教養。
  • 閱讀筆記丨《那片星空那片海》謝謝你出現在我的生命中
    曾經有一個關于美人魚的童話,一位王子去大海遊歷,遭遇暴風雨掉進海裡,被淹死了,海裡的小美人魚用自己的靈珠救活了王子,並送到陸地,可她卻在返回海的途中遇害,必須拿回自己的靈珠才能活下去,而王子失去靈珠,就會死去。《那片星空那片海》也是講述這樣一個人魚與人的生命故事。不同的是,本書中的人魚是美男魚,而他用靈珠救活的人,是一個普通的島民女孩。
  • 《死亡筆記》被老美給毀了,請注意避雷
    松山研一扮演的L,更是成為這個角色的一個標杆。兩部電影在豆瓣上,迄今都是7.7的高分。而十年後,這部之前受到不少朋友期待的美版《死亡筆記》,只在豆瓣上拿下4分。這個設定,反而有點像諾蘭的蝙蝠俠所探討的:到底,哥譚需不需要這樣一個義警。也因為這樣的矛盾爆發點,從而將故事推向了另一個層面:即夜神月與L的鬥智。《死亡筆記》,那筆記本只是個引子。
  • Nancy讀書筆記:白夜行
    透過這樣一個近似完美的女子,看到的卻是那個美麗的小女孩,緊緊地抓住《飄》這本書,"靈魂離開了肉體"。於是她行走過的路,不再有陽光,而她的靈魂再也沒有回到那個在骯髒,廢棄的大樓裡那個可憐的小女孩的身體裡去。
  • 詹青雲:一個被狠狠愛過的女孩到底有多爽.
    這樣一個獨立理性的人,赤誠又熱烈,毫不吝嗇地分享、表達。後來辯手黃執中談論詹青雲,「她在國外念書的時候,欠了一堆錢,她坐在地鐵上,還在讀《莊子》。」它讓我們不會困在眼前的困境裡,想看看自己身上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想拓寬人生邊界的可能,拓寬這個世界價值判斷的可能。其實在節目裡,我們能看到很多辯手都自然輕鬆地舉例名人名著。張口就是哲學、經濟等等,不是故作高深,也沒有賣弄的意味。
  • 看點丨《死亡筆記》接替《你的名字.》坐上票房寶座 可惜無法在中國大陸播出
    《死亡筆記 Light up the NEW world》是電影版《死亡筆記》續集,時間線是「基拉」夜神月和L去世十年後,死神再次把死亡筆記投放到地面上引爆了全球性的混亂,號稱L正統後繼者的龍崎(池松壯亮 飾)在經過對案件的分析之後,判斷出人間一共有六本死亡筆記——此部電影由東出昌大、池松壯亮、菅田將暉等主演。
  • 一個女孩去職校讀書意味著什麼?難道畢業後只能是相夫教子?不是
    一個女孩去職校讀書意味著什麼?難道畢業後只能是相夫教子?不是近日,有一個關於這樣的話題出現在網絡上。「一個女孩去職校讀書意味著什麼?」很多網友對此議論紛紛。有人說,一個女孩去職校讀書很可能畢業後就要面臨相夫教子。
  • 《我的刺蝟女孩》,又一部校園穿越懸疑劇
    韓菲壓根不認識吳景昊,也沒有後續的拯救刺蝟女孩的故事。B世界,洪圖南穿越到A世界中韓菲還沒有成為植物人的時間點,因為蝴蝶效應,所以時間線從A跳到B。B世界裡面,洪圖南代替韓菲成為植物人並死去,韓菲雖然逃過成為植物人的命運,但是,轉學後認識並拯救處於校園暴力中的吳景昊,但最終還是車禍死了。C世界,洪圖南、吳景昊穿越。
  • 《死亡筆記》彌海砂的cosplay,嬌小可愛,單純,樂觀開朗的女孩
    彌海砂是《死亡筆記》中的女主角。嬌小可愛,性格單純,樂觀開朗。藝人,是青少年雜誌的模特,被粉絲稱為MisaMisa。彌海砂是金髮雙馬尾的嬌小可愛的女性形象,喜歡穿著類似哥特蘿莉風格的服裝。彌海砂得到死神雷姆給的死亡筆記,成為第二基拉,對身為基拉的夜神月一見鍾情,為幫助他而決定共同行動。彌海砂對戀愛非常積極。她是那種一愛上對方就永不放棄的類型,但一旦感情用事就執迷不悟。嫉妒心強,對戀人的獨佔欲也強。彌海砂對愛情偏執,蔑視死亡。
  • 愛做鬼臉的女孩,運氣總不會太壞丨賞色
    最近呢,總是能在各種影視作品中,看到一個女孩。我來幫大家回憶一下吧。先是在殺戮片《準備好了沒》,她出演一個誤入禽獸之家,開啟殺戮之旅的無知女孩。而在月初開播的熱門劇《好萊塢》,她是一個熱愛表演的富家女是的,就是這樣一個,最近頻頻曝光的女孩,非常搶眼了。她就是薩馬拉·維文(Samara Weaving),一位來自澳大利亞,這兩年人氣很旺的女星,而她,還有個身份,就是知名演員雨果·維文的侄女。
  • Netflix版《死亡筆記》口碑滑鐵盧,僅僅是因為選角嗎?
    《死亡筆記》(Death Note)為日本大場鶇原作小畑健作畫的漫畫作品,講述一個高中生意外擁有了一個筆記本,在這個筆記本上寫下誰的名字,就可以處死對方的故事。《死亡筆記》數次被改編成真人電視電影及舞臺劇,儘管改編作品水平參差不齊,但憑藉漫畫的初期影響力,該作品仍在全球擁有一大批粉絲。
  • 死亡筆記戀人一對!彌海砂&夜神月Cosplay圖賞
    死亡筆記戀人一對!彌海砂&夜神月Cosplay圖賞 來源: 178遊戲網 作者: 張小申 發布時間:2012-04-05 16:25:29 轉到個人空間   雖然日本英俊男演員的長相已經很接近動漫中的清秀程度了,但說到底COS日是動漫中的「英俊」男主們最傳神的還得是女孩們。
  • 【分享】2016年日本恐怖片《死亡筆記:新生代》
  • 《死亡筆記》1-4部,在本子上寫上名字就會死!
    死亡筆記的劇情簡介  ·  ·  ·  ·  ·  ·  死神硫克把一本「死亡筆記」遺落人間,被天才少年夜神月拾到。只要在筆記上寫下見過的人的名字,那個人就會死。聰明的L先發制人,將彌海砂關進了基拉對策室,夜神月為了救彌海砂,也為了自保,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 26年過去了,那個感動中國的「大眼女孩」咋樣了?讀書改變命運
    26年過去了,那個感動中國的"大眼女孩"咋樣了,讀書改變命運。案例有一張大眼睛女孩的照片應該有許多人有深刻的印象,雖然很多人不認識這個女孩卻一定認得那張感動中國的照片。這個女孩名叫蘇明娟,小時候的她是出生在一個很貧困的農村,生活什麼的都得不到保障,當時那張感動中國的照片就是一位記者去採訪山區留守兒童時抓拍到的,那雙明亮的大眼睛透露著對知識的渴望。這張照片也成為了"希望工程"的標誌,也是因為這個記者的報導,蘇明娟的人生開始發生了轉變,不少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得知這個女孩後紛紛給她籌錢讓蘇明娟讀上了書。
  • 遇上被霸凌小女孩,會怎麼做?一次善意的阻止,也許改變她的一生
    ps:【麥田新平臺上線啦】更多純英文影片,每日更新,文末登錄哦 據統計,三分之一的人在學校時都曾被霸凌過...如果你碰到這個被同學霸凌的小女孩,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