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是雲無心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被記者問到自己的黑眼圈,說「一直也沒有想明白,也沒有特別去想它,好像睡得多一點會好一點,但有時候睡夠了也不見得好」。
黑眼圈這事兒還是挺普遍的。有的人是長期一直有黑眼圈,有的人是偶爾出現,過幾天又自己消失了。雖然都是「黑眼圈」,但黑眼圈的產生原因有很多種。不同的形成原因,也就有不同的表現。
過 敏
過敏是導致黑眼圈的常見原因,英文叫作AllergicShiners,直譯為「過敏性眼暈」。尤其是過敏性鼻竇炎發作的時候,就容易導致黑眼圈。
在過敏發作的時候,鼻竇以及臉部的小靜脈血液流動不暢,充血腫脹。而眼睛下方的小靜脈離表層淺,靜脈充血就容易顯示出青黑色來,從而出現黑眼圈。
過敏時身體會釋放組胺使得血管擴張,導致皮膚瘙癢、發紅、眼睛浮腫等。因為不舒服,我們可能會去揉撓皮膚而導致皮下的毛細血管破裂,也都會使眼睛下方的小靜脈顯示出來。
睡眠不足和過度疲勞
這兩個原因導致黑眼圈,是生活中我們經常注意到的現象。一方面,睡眠不足會使皮膚變得暗淡無光,使皮膚下方的深色組織和血管顯露出來。另一方面,睡眠不足還可能導致眼底積水,使得眼瞼浮腫蓬鬆,投射的陰影看起來也像是黑眼圈。
不過,關於睡眠與黑眼圈的關係,中國醫科大學的郭澍教授指導的一篇碩士論文做了一項有意思的研究。那項研究分析了47例眼袋切除手術的患者,得出了兩個有趣的結論:
一是黑眼圈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睡得晚」,而跟睡的時間長短無關;二是黑眼圈的原因是黑色素細胞,這跟通常認為的「小靜脈血管」明顯不同。考慮到這項研究針對的是「切除眼袋的病例」,也並不能代表各種黑眼圈的情況,也並不能說跟其他的研究結果矛盾。
眼睛嚴重疲勞以及長時間的哭泣也會導致黑眼圈出現。比如長時間看電視或者電子產品的屏幕,也會導致眼睛周圍的小血管變大,從而使眼睛周圍的皮膚變黑。
過度的陽光暴曬
暴曬會導致皮膚中合成更多的黑色素。黑色素的沉積,也可能會導致眼睛周圍的皮膚顏色更深。中國醫科大學那項研究中的病例,不知道是否跟這種情況更加相關?
除此之外,脫水也是出現黑眼圈的常見原因。眼睛周圍的皮膚與骨骼很近,當身體脫水的時候,皮膚就會變得暗淡無光,而且眼睛看起來會更加凹陷。
除了這些我們能夠掌控的因素之外,還有一些導致黑眼圈的因素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比如遺傳、甲狀腺疾病,以及年齡等等。隨著年齡增長,皮膚變薄,下方的靜脈血管也就變得更加明顯,導致出現黑眼圈。
生活方式導致的黑眼圈咋緩解
有一些黑眼圈是我們很難改變,比如黑色素沉積,以及年齡、遺傳、疾病等原因。而那些生活方式導致的小靜脈腫脹就有可能緩解。
首先自然是要避開小靜脈血管腫脹的誘因,比如避免接觸過敏原、不用抗過敏藥物、保證睡眠與休息、保證水分攝入、糾正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的生活方式等等。
對於這些因素導致的黑眼圈,可以通過冷敷來減少血管膨脹,從而減少浮腫,這樣有利於消除黑眼圈。可以用乾淨的毛巾,包上冰塊或者凍好的冰袋,放在黑眼圈上20分鐘,試試有沒有效果。
茶葉中含有咖啡因和抗氧化劑,有觀點認為可以幫助刺激血液循環,使得冷敷的效果更好。可以把茶包在熱水中浸泡數分鐘之後,撈出來放在冰箱中冷卻降溫,然後閉上眼睛,用茶袋冷敷眼睛10~20分鐘。
一般而言,黑眼圈本身對於健康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它影響了美觀,讓人看起來虛弱憔悴。張文宏說可以曬得黑一些,就看不出來了。雖然是玩笑話,但遮蓋的方法也是可行的,比如可以用美妝產品來掩蓋。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