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醫」線|原來張文宏是這樣看門診的,別人覺得他累,但他卻說……

2021-01-17 新民晚報

2020年接近尾聲了。回顧抗「疫」這一年,「邊緣」的感染科被推到了臺前,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更成為「流量明星」:微博主話題閱讀量2165.8萬,與他有關的話題閱讀量11.8億,單條視頻瀏覽量114萬。

看病、上課、開會、會診、出席學術活動……張文宏的標籤是「紅」「忙」,身為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的他,有很多「必須去」「推不掉」,也有這一年來內心生出的責任感、使命感。但每周總有幾個固定時段,他的車就穩穩地停在華山醫院感染樓前。穿上白大衣,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這位自帶男主光環的全民偶像,如約出現在門診,此刻的他只有一個身份——病人期盼的「張醫生」。

圖說:張文宏在看門診 左妍 攝(下同)

「坐飛機來看我,是為了表白呀?」

拉著行李箱走進診室的李先生,是當天下午的第一號病人。診室不大,張文宏的學生自覺退後,留出更多空間。「太榮幸了,能看上張醫生的門診,您說過的話我都記得……」

習慣了「粉絲」熱情的開場白,張文宏手指飛快翻動病人病史,查看各項指標後,抬頭微微笑,「你們坐飛機來看我,是為了表白呀?」

慢性B肝病人,病情不複雜,但夫妻倆很焦慮。「指標輕度升高很正常,年齡上去了,功能沒以前好了。就像你老婆,肯定沒有年輕時美麗了吧?」李先生笑出聲,他被建議回去做一個肝臟穿刺。

「我記得您說過吃抗病毒藥物的科普,那我要不要服用藥物?」李先生問。吃不吃藥,是肝病病人繞不過去的話題,張文宏解釋了無數遍。

如果只是B肝病毒攜帶者,肝功能正常,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吃藥不是必須的。而抗病毒治療的療程很長,一般兩年以上,每個病人情況不同,治療效果和停藥時間不能一概而論,要遵醫囑並隨訪。張文宏說,「你接下來要出國,短期內又不準備回來,可以做好吃藥的準備。畢竟,在國外看病沒有國內方便。」

華山醫院感染科,聚集著全國各地的病人,肝病病人數量大,還有不明原因的發熱,以及兜兜轉轉好多科室都「治不好」的疑難雜症。找不到病因的,就推薦去感染科看看。「感染性疾病,難的不是治療,是診斷。」張文宏說。

過去,很多人看到感染科躲得遠遠的,怕被「傳染」。其實,感染科範圍很大,包括傳染病,及沒有傳染性的感染性疾病。疫情後,越來越多人因張文宏而了解「感染科」的內涵。

其實,新中國成立後,國內許多醫院就設立了以治療肝病為主的傳染科,但正是張文宏的老師、華山醫院終身教授翁心華,以及翁心華的老師、我國感染學界奠基人戴自英等專家的努力,使得傳染科在21世紀初更名為感染科,學科與國際接軌,走上轉型之路。

圖說:夜色中的華山醫院感染科大樓

「我們是專科中的全科」

感染病是一個非常大的學科,遇到的病人千奇百怪,最常見的症狀如發熱,原因也不同。張文宏說,醫生要注重不同學科間的交叉,因此感染科更像專科中的全科。

一位老太由兒子陪同來,撩起褲腳管,密密麻麻全是紅斑。「你要去隔壁皮膚科呀,怎麼到我這裡來了?」兒子有些不好意思,「我們村有個人得怪病,就是您這裡看好的,我們也想找您。」張文宏笑了,讓學生到隔壁皮膚科找駱肖群教授幫忙加號。「等皮膚科看好再給我看一下,你看好吧?」

老太安心走了,下一個推門而入的,是心急火燎的劉女士。摘下口罩,她的臉、唇、頸部有多處皮疹,紫紅色硬塊凸起,外形像凍瘡。「得病8年,班都沒法上。」劉女士很苦惱,看了3年病,查不到原因。翻看病史後,張文宏又把她「塞」給了皮膚科。「你的皮膚有血管炎,像紅斑狼瘡,建議你先去皮膚科,檢查好再找我。」第二天一早,張文宏的博士生陳旭昶把皮膚科意見傳給在北京開會的他,也證實了他的判斷:盤狀紅斑狼瘡。

那天的門診,還來了一個高高瘦瘦的14歲男孩,由孩子爸爸陪同。爸爸把兩三釐米厚的檢查記錄單交到張文宏手中,「斷斷續續發燒2年了,跑遍了大醫院,就是查不出毛病,現在學也不上了。青島的醫生推薦我們來找您。」

單子翻完,思考一會兒,張文宏的目光停在了家長手寫的體溫自測表上,「肛溫40,腋溫才39?」這位爸爸點點頭,張文宏又問,「去醫院好的,一回家就病了?」「是啊,摸著不燙,看起來也挺好,測出來就是發燒。」

「你在家帶不帶孩子?」張文宏突然問。爸爸有些錯愕,「我下班還是陪他的。張醫生,問這個幹嘛?」張文宏不動聲色,用額溫槍替男孩量了體溫,正常。「現在好好的,住院也查不出毛病。我看過很多這樣的孩子。你不要『迷信』水銀溫度計,去買個電子體溫槍,每天早晨給兒子量。如果量出來是發燒,再來找我好嗎?」

圖說:經常有發熱患者帶來厚厚一疊檢查資料

這麼複雜的病,幾分鐘就「解決」了?爸爸有些困惑,趁兒子先離開診室,張文宏又問,「孩子媽媽是不是不在身邊?」這位爸爸似乎懂了點什麼,「是的,我跟他媽媽分居,孩子是我帶的。」「對青春期的孩子要多點關愛,多陪陪他,他可能就不發燒了。」

送走父子倆,張文宏告訴記者,「不明原因發熱的孩子看過許多,除了有感染,還有精神因素引起的,另外就是偽裝發熱,去醫院查不出什麼問題。」偽裝熱往往與不想上學、社交不愉快、學習壓力大、父母離異或其他心理疾病有關。但他不會當面拆穿孩子,總是委婉地告訴家長,要多關注孩子,不要「生病」了才關心。

「看病,是我最輕鬆的事了」

在門診,張文宏有問必答,一刻不停地說話。聽不懂沒關係,他會打通俗的比方,這位「被看病耽誤的段子手」也常常逗笑病人。不斷有病人說,「聽了張醫生的話我才放心」「見到張醫生,我病都好了大半」。

下午4點多,其他診室的專家陸續下班。張文宏的學生就把還在候診的病人分別引入這些空房間「安頓」,張文宏則等待學生叫他,從醫生通道來回穿梭到各診室,形成一種「病人不動,醫生跑」的「奇觀」。他說這是他的習慣,節約時間,也減少病人候診的焦慮。病人當中,有弓形蟲抗體陽性急著想懷孕的婦女,學習壓力大持續發低燒的高三學生,渾身乏力卻找不出原因的老先生,還有不知道肝臟在哪非要說肝疼的白領女性……儘管滿場跑,他依然是最晚下班的人之一,和對門的神經內科專家不相上下。

一位老先生是小三陽,夫妻倆想入住養老院卻遇阻——老太可以,老先生不行。老夫妻一籌莫展,找到張文宏。他想了想,在病曆本上鄭重加上一句話,「病毒DNA陰性,肝功能正常,無傳染性!」用顫抖的雙手接過病曆本,像收穫特殊禮物,老先生哽咽,「謝謝張醫生,我們再去試試。」

像這樣病毒DNA陰性、肝功能正常的病人,不會傳染。張文宏說,但社會上對B肝病人的歧視始終存在,人們對這類疾病的認識依舊不足,需要專業人士多發聲。

今年,是華山感染科連續十年位居「中國醫院排行榜」感染病學科榜首。他說,感染科每個亞專業都能找到該領域最頂尖的專家,這是他驕傲的一點。為了給肝病病人提供個體化治療方案,感染科陸續開出了多個肝病門診,包括C肝、B肝、自免肝、藥肝、感染性肝病等,脂肪肝專病門診不久也要問世。

上海的12月,下午5點天就黑了。隨張文宏走出門診大樓,醫院大屏幕上在播他的視頻。「看門診好累,沒想到要滿場跑。」記者感慨。「今天病人不多,也不難。」耿直的他說,「看病,已經是最輕鬆的事了。」

眼下,只做純粹的醫生已不可能。疫情仍未結束,公眾需要他這樣的醫生,用專業知識為社會輿論注入理性,讓沒有醫學知識的人也能明白道理。他在微博上被稱為 「定海神針」,但他深知,「紅」不是真正的歸宿。除了看病,通過更多渠道把專業精神傳遞得更遠、更廣,也讓公眾對科學知識更入心、入腦,才是「忙」的意義。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文中患者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上海一醫生一夜爆紅,他卻說:紅實非我所願!張文宏,你究竟是一個...
    (原標題:上海一醫生一夜爆紅,他卻說:紅實非我所願!張文宏,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 ...起看門診是什麼體驗?他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診室裡故事太多
    每周總有幾個固定時段他穿上白大褂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出現在華山醫院感染科看門診上周記者有幸跟著張爸出門診短短半天裡見到了各種小故事經常有一些來自全國各地的病人,因為信任張文宏,不管什麼病都慕名來找他看。張文宏笑了,讓學生到隔壁皮膚科找駱肖群教授幫忙加號,還溫柔地安慰了老太說,「等皮膚科看好,再給我看一下,你看好吧?」老太安心地出去了,下一個推門而入的,是心急火燎的劉女士。
  • 記者親歷張文宏門診,內心何其震撼!感覺人生洗禮!
    2020年,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成為「流量明星」了。不過,內心生出的責任感、使命感使他每周總有幾個固定時段,穿上白大褂,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這位全民偶像,如約出現在門診。此刻的他只有一個身份:病人期盼的「張醫生」。12月的一個下午,上海《新民晚報》首席記者左妍有幸如約來到了張文宏的門診室。
  • 張文宏:目前沒發現新冠特異性後遺症,發熱即去門診救人救己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11月28日,在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活動中,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張文宏說。 11月28日上午,在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活動中,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並回答了聽眾提問。
  • 張文宏打完新冠疫苗第二針!他說……
    11下午4時45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結束特需門診,送走今天下午最後一位加號的病人後,步履匆匆來到華山醫院的新冠疫苗臨時接種點,接受第二劑的注射。在他之前,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教授也打完了第二針,已結束留觀。
  • 與其說張文宏是英雄,他更像一個典型的上海人
    作為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一直戰鬥在上海抗擊疫情第一線,獨具特色的語言風格、通俗易懂的疫情科普,讓他的影響力溢出專業範疇,成為備受大眾信賴的「張爸」。 為什麼是張文宏?張文宏何以成為張文宏?
  • 張文宏:「90後」要保持好心態
    資料圖:張文宏 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在青春上海B站直播間,張文宏與B站首位達到1000萬粉絲的up主「老番茄」、阿爾巴尼亞籍青年志願者陸海燕和青年團幹李揚「面對面」,線上連線對話的還有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90後」男護士王冬麟,B站2019百大up主蠟筆等。
  • ...你們的男神張文宏重回故鄉溫州,他又爆了哪些金句?|鄭陽|吳思嫻...
    但是,17:30分,當張文宏正式開始主旨演講,5分鐘不到,全場已經被逗笑n次,金句數不清了——〖人生的希望〗「同學們辛苦了,這個點還沒走。為什麼還在這裡呢?」張文宏說。有女生老遠吼道:「等你耶!」瞬間張爸(張文宏全民愛稱「張爸」)上身,他先笑了。
  • 周瑞金與陳爾真、張文宏把酒迎新春
    為了駕車的安全,平日喜歡喝點小酒的張文宏自覺以茶代酒,滴酒不沾。落實本次歡聚的發起人,是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教授。他是我平陽騰蛟鎮的同鄉,我們還有點遠房親戚的關係。他知道我是翁心華教授的溫州一中老同學,特邀我這個"老報人"來參加今晚這個似乎屬於醫界友人的餐敘會。我特地帶了三本去年出版的新書《我的報人生涯擷英》籤贈給他們三位教授,作為報人敬醫者的見面禮。
  • 張文宏打完第二針疫苗!建議大眾:別打完第一針就急著出國
    根據東方網報導:北京時間1月11日下午4時45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以及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陸續走入「接種白色小房子」。繼12月25日完成第一劑後;在華山醫院的臨時接種點,接受新冠疫苗第二劑的注射。
  • 張文宏:不要見到大美女就把口罩摘了
    所以,科普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把我們很好的防疫策略和公眾進行溝通,如果強制性的說不許出去,出去必須戴口罩,如果不這樣做就是不對的,想想看,這種傳播方式在傳播學上是不會有效果的,所以科普從某種意義上是專家組把自己的防疫策略和公眾進行充分的溝通,在防疫策略的溝通上這種科普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 張文宏談新冠病毒:脾氣搞清楚了,就不會覺得Ta是 「非常妖」
    男人覺得女人妖,女人覺得婆婆妖,年輕人覺得上司脾氣妖,大家覺得病毒妖……張文宏一語道破:脾氣搞清楚了就不會覺得它是非常妖。1.開始以為2到4個月控制住,這個事情就結束了,世界會因此變得美好,但現在看起來情況不是這樣,後面留給中國和世界許多問題,都需要回答,還有很多工作是非常艱苦的。2. 回歸情感。張文宏洞悉人心,他搞懂了很多的病毒規律,也搞懂廣大觀眾的痛點與癢點張文宏天生網紅體質。一開口就吸引人。
  • 連續在發熱門診上班8天,32歲的他是如何扛下來的?
    1月29日上午,已經連續在發熱門診上班8天的貴州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袁國航早早的起床,稍微整理後,來到了省醫發熱門診,一層一層穿上防護衣後帶上口罩、帽子。袁國航給自己打氣,一定要打起精神了,最好的狀態服務病患。
  • 上海疫情發布會後,張文宏又做出這幾個判斷
    來源:一財網11月21日上午9時,上海市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張文宏以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的身份介紹了疫情防控的相關情況。21日下午,張文宏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參加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的研討會。他如何看待全球疫情的發展趨勢?疫情的常態化防控有哪些重點?
  • 張文宏:不要叫我「網紅」,請叫我文宏
    一個多小時的訪談中,他一如往常:頂著黑眼圈、說話語速飛快、「金句」接連而出……如果說,這些都是張文宏意料之中的「標籤」;那麼在聚光燈下,記者依然看到了這位教授「意料之外」的諸多面——意料之外的,是他的平易近人。兩場直播的半小時間隙裡,七八家媒體、四五架攝像機立刻將坐在演播臺前的他團團圍住。
  • 張文宏現身上海大劇院,看完芭蕾舞他這麼說……
    昨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應邀來到上海大劇院,他所觀看的「別克大師系列」經典版芭蕾舞劇《天鵝湖》將於今明兩天為演出停擺近5個月的上海大劇院揭開復演的大幕。演藝大世界舞臺復甦的亮點不止於此,結合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院團優勢,6月30日至7月1日上海歌劇院修改提高後的新版歌劇《晨鐘》、7月5日上海民族樂團《海上生民樂》音樂會都將陸續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 「華山感染」年終沙龍段子多,張文宏許了什麼願?
    「1月20日我穿了大白到發熱門診評估第一批病人,留下了唯一一張穿防護服的工作照。我雖然是前面跑的一個小兵,但我身後有非常強大的智囊團。」這是李發紅博士的感想。感染科副主任張繼明抗生素研究所所長王明貴李發紅還分享了兩個趣事。「抗疫那麼久,我卻沒有因此瘦下來,一直找不到原因。
  • 穿上白大褂,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張文宏的另一個身份:病人期盼...
    穿上白大褂,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這位自帶男主光環的全民偶像,如約出現在門診,此刻的他只有一個身份——病人期盼的「張醫生」。張文宏在看門診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 攝(下同)「坐飛機來看我,是為了表白呀?」
  • 張文宏浦東開講:流感和新冠合併感染怎麼辦?元旦寒假還能出行嗎?
    他給出了最新的解釋與建議 11月28日上午,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在上海科技館舉行,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來到現場,就當前大家關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動態與趨勢開展講座。 「今年大講壇舉辦地在科技館,科技館在哪?
  • 張文宏身陷別墅謠言,藍盈瑩被汙用力過猛:心窮緣于格賤
    而且,我也覺得,內容會有重複,讓人發膩,不負責任。不過,今天開篇,又得從他說起。不是我要蹭熱點,而是這個熱點,真讓我挺堵心的。今天,很多權威媒體都在這樣忙著給張文宏正名——《張文宏獲無錫獎湖墅和1200萬現金?三方都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