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大部分公司聚會是
「打工人」一起「乾飯」,
而年度最紅科室——華山醫院感染科
昨晚也舉行了一場年終沙龍。
沒有吃的,也沒有喝的,
沙龍更像是一個內部的學術研討會。
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第一排的角落坐了3個多小時,被安排在最後一位發言。旁聽了半場後,海岸君的感受是,與其說是張文宏讓華山感染科一戰成名,倒不如說是有了強大的感染科,才成就了今天的張文宏。
一周前,華山感染官微就預告了這場學術沙龍,並附上了講者信息。沙龍由感染科副主任張繼明和抗生素研究所所長王明貴主持。在武漢和上海兩地參與抗疫的感染科和抗生素研究所醫生暢談這一年來的感悟。「1月20日我穿了大白到發熱門診評估第一批病人,留下了唯一一張穿防護服的工作照。我雖然是前面跑的一個小兵,但我身後有非常強大的智囊團。」這是李發紅博士的感想。
感染科副主任張繼明
抗生素研究所所長王明貴
李發紅還分享了兩個趣事。「抗疫那麼久,我卻沒有因此瘦下來,一直找不到原因。今天聽到其他老師講,我才明白,原來是接受社會各界關愛和投餵太多了!」李發紅一直被稱為感染科的「女歌手」,上半年,李發紅參與改編、創作兩首歌曲,一首《唯一的可能》為前線送去鼓勵,一首《春暖武漢》迎接英雄凱旋。對李發紅而言,將自身職業的態度思考融入音樂創作,是一件十分有意義、也很有趣的事。後來,在一次會診的過程中,她受華山醫院虹橋院區副院長、「華山·金垂體」診療中心負責人趙曜教授邀請,為團隊創作主題曲,於是有了《光》。張文宏聽後打趣說:「發紅,怎麼感覺你對金垂體感情更深?」
艾靜文博士是張文宏的學生,她回憶了第一次進負壓實驗室做核酸檢測、第一次穿防護服、第一次看到「陽性報告」的經歷。艾靜文好幾次談到「榜樣」的力量,有了這麼多前輩的幫助和共同面對,讓她倍感安心。張繼明也想起了一個小插曲。有個病人,檢驗小組做出核酸是陽性,可是送到疾控中心後,卻變成了陰性。「再送一次,還是陰性,當時覺得奇怪,於是再次去找病人打算採樣。但這個病人非常不配合,拼命亂動,躲避採樣。我就按住他,總算成功了。再送過去,陽性了!」張繼明說。
張文宏最後上臺,
依然穿著那一身西服、襯衫,
外加標誌性的休閒褲。
在一群羽絨服中,顯得特別單薄,但也符合他的形象——從盛夏到寒冬,這身裝扮基本沒變。張文宏說自己這一年來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尤其回答海岸君的突擊提問時也總是那麼「淡定」,原因並不是他口才好,而是所有問題都沒有超過華山感染學科這些年來紮實做的工作,對他來說,感染科就是他最強大的支撐。
張文宏表示,感染科團隊不僅僅是連續10年排名全國第一,更有肝膽相照的擔當、捨我其誰的勇氣、冷靜理性的態度、赤誠相待的溫情。」我們感染科的專家,更是擔任了華山醫院的多個重要職務,比如急診科主任、院感科主任、後勤保障部主任,甚至醫保辦主任……去援鄂、援疆、援公衛、援北京,也有人守衛上海,在這次抗疫當中,仿佛每個點位都有感染科的『布局』,這就是我的底氣。「
不久前,「中國宏基因組學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發布。而作為國內第一家啟動感染病原宏基因組學診斷計劃的臨床感染科科室,張文宏的團隊在感染病病原精準診治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中國感染病宏基因組學病原診斷的臨床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原計劃3小時的沙龍,「拖堂」到9點半後才結束。張文宏說他很久沒有全程參與這樣的活動了,一不留神大家都「說多了」。
他表示,
新的一年很快就要來到,
最大的心願就是大家都能過一個好年,
不要再受疫情的折磨。
為了這個小心願能達成,他和同道們願意一直堅守崗位,「休假你們先,工作我們來」。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左 妍
攝 影 | 左 妍
編 輯 | 陸佳慧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