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白大褂,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張文宏的另一個身份:病人期盼...

2020-12-23 杭州網

新民晚報訊 2020年接近尾聲了。

回顧抗「疫」這一年,「邊緣」的感染科被推到了臺前,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更成為「流量明星」:微博主話題閱讀量2165.8萬,與他有關的話題閱讀量11.8億,單條視頻瀏覽量114萬

看病、上課、開會、會診、出席學術活動……張文宏的標籤是「紅」「忙」,身為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的他,有很多「必須去」「推不掉」,也有這一年來內心生出的責任感、使命感。

但每周總有幾個固定時段,他的車就穩穩地停在華山醫院感染樓前。

穿上白大褂,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這位自帶男主光環的全民偶像,如約出現在門診,此刻的他只有一個身份——病人期盼的「張醫生」。

張文宏在看門診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 攝(下同)

「坐飛機來看我,是為了表白呀?」

拉著行李箱走進診室的李先生,是當天下午的第一號病人。診室不大,張文宏的學生自覺退後,留出更多空間。「太榮幸了,能看上張醫生的門診,您說過的話我都記得……」

習慣了「粉絲」熱情的開場白,張文宏手指飛快翻動病人病史,查看各項指標後,抬頭微微笑,「你們坐飛機來看我,是為了表白呀?」

慢性B肝病人,病情不複雜,但夫妻倆很焦慮。「指標輕度升高很正常,年齡上去了,功能沒以前好了。就像你老婆,肯定沒有年輕時美麗了吧?」李先生笑出聲,他被建議回去做一個肝臟穿刺。

「我記得您說過吃抗病毒藥物的科普,那我要不要服用藥物?」李先生問。吃不吃藥,是肝病病人繞不過去的話題,張文宏解釋了無數遍。

如果只是B肝病毒攜帶者,肝功能正常,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吃藥不是必須的。而抗病毒治療的療程很長,一般兩年以上,每個病人情況不同,治療效果和停藥時間不能一概而論,要遵醫囑並隨訪。張文宏說,「你接下來要出國,短期內又不準備回來,可以做好吃藥的準備。畢竟,在國外看病沒有國內方便。」

華山醫院感染科,聚集著全國各地的病人,肝病病人數量大,還有不明原因的發熱,以及兜兜轉轉好多科室都「治不好」的疑難雜症。找不到病因的,就推薦去感染科看看。「感染性疾病,難的不是治療,是診斷。」張文宏說。

過去,很多人看到感染科躲得遠遠的,怕被「傳染」。其實,感染科範圍很大,包括傳染病,及沒有傳染性的感染性疾病。疫情後,越來越多人因張文宏而了解「感染科」的內涵。

其實,新中國成立後,國內許多醫院就設立了以治療肝病為主的傳染科,但正是張文宏的老師、華山醫院終身教授翁心華,以及翁心華的老師、我國感染學界奠基人戴自英等專家的努力,使得傳染科在21世紀初更名為感染科,學科與國際接軌,走上轉型之路。

夜色中的華山醫院感染科大樓

「我們是專科中的全科」

感染病是一個非常大的學科,遇到的病人千奇百怪,最常見的症狀如發熱,原因也不同。張文宏說,醫生要注重不同學科間的交叉,因此感染科更像專科中的全科。

一位老太由兒子陪同來,撩起褲腳管,密密麻麻全是紅斑。「你要去隔壁皮膚科呀,怎麼到我這裡來了?」兒子有些不好意思,「我們村有個人得怪病,就是您這裡看好的,我們也想找您。」張文宏笑了,讓學生到隔壁皮膚科找駱肖群教授幫忙加號。「等皮膚科看好再給我看一下,你看好吧?」

老太安心走了,下一個推門而入的,是心急火燎的劉女士。摘下口罩,她的臉、唇、頸部有多處皮疹,紫紅色硬塊凸起,外形像凍瘡。「得病8年,班都沒法上。」劉女士很苦惱,看了3年病,查不到原因。翻看病史後,張文宏又把她「塞」給了皮膚科。「你的皮膚有血管炎,像紅斑狼瘡,建議你先去皮膚科,檢查好再找我。」第二天一早,張文宏的博士生陳旭昶把皮膚科意見傳給在北京開會的他,也證實了他的判斷:盤狀紅斑狼瘡。

那天的門診,還來了一個高高瘦瘦的14歲男孩,由孩子爸爸陪同。爸爸把兩三釐米厚的檢查記錄單交到張文宏手中,「斷斷續續發燒2年了,跑遍了大醫院,就是查不出毛病,現在學也不上了。青島的醫生推薦我們來找您。」

單子翻完,思考一會兒,張文宏的目光停在了家長手寫的體溫自測表上,「肛溫40℃,腋溫39.7℃?」這位爸爸點點頭,張文宏又問,「去醫院好的,一回家就病了?」「是啊,摸著不燙,看起來也挺好,測出來就是發燒。」

「你在家帶不帶孩子?」張文宏突然問。爸爸有些錯愕,「我下班還是陪他的。張醫生,問這個幹嘛?」張文宏不動聲色,用額溫槍替男孩量了體溫,正常。「現在好好的,住院也查不出毛病。我看過很多這樣的孩子。你不要『迷信』水銀溫度計,去買個電子體溫槍,每天早晨給兒子量。如果量出來是發燒,再來找我好嗎?」

經常有發熱患者帶來厚厚一疊檢查資料

這麼複雜的病,幾分鐘就「解決」了?爸爸有些困惑,趁兒子先離開診室,張文宏又問,「孩子媽媽是不是不在身邊?」這位爸爸似乎懂了點什麼,「是的,我跟他媽媽分居,孩子是我帶的。」「對青春期的孩子要多點關愛,多陪陪他,他可能就不發燒了。」

送走父子倆,張文宏告訴記者,「不明原因發熱的孩子看過許多,除了有感染,還有精神因素引起的,另外就是偽裝發熱,去醫院查不出什麼問題。」偽裝熱往往與不想上學、社交不愉快、學習壓力大、父母離異或其他心理疾病有關。但他不會當面拆穿孩子,總是委婉地告訴家長,要多關注孩子,不要「生病」了才關心。

「看病,是我最輕鬆的事了」

在門診,張文宏有問必答,一刻不停地說話。聽不懂沒關係,他會打通俗的比方,這位「被看病耽誤的段子手」也常常逗笑病人不斷有病人說,「聽了張醫生的話我才放心」「見到張醫生,我病都好了大半」。

下午4點多,其他診室的專家陸續下班。張文宏的學生就把還在候診的病人分別引入這些空房間「安頓」,張文宏則等待學生叫他,從醫生通道來回穿梭到各診室,形成一種「病人不動,醫生跑」的「奇觀」。他說這是他的習慣,節約時間,也減少病人候診的焦慮。病人當中,有弓形蟲抗體陽性急著想懷孕的婦女,學習壓力大持續發低燒的高三學生,渾身乏力卻找不出原因的老先生,還有不知道肝臟在哪非要說肝疼的白領女性……儘管滿場跑,他依然是最晚下班的人之一,和對門的神經內科專家不相上下。

一位老先生是小三陽,夫妻倆想入住養老院卻遇阻——老太可以,老先生不行。老夫妻一籌莫展,找到張文宏。他想了想,在病曆本上鄭重加上一句話,「病毒DNA陰性,肝功能正常,無傳染性!」用顫抖的雙手接過病曆本,像收穫特殊禮物,老先生哽咽,「謝謝張醫生,我們再去試試。」

像這樣病毒DNA陰性、肝功能正常的病人,不會傳染。張文宏說,但社會上對B肝病人的歧視始終存在,人們對這類疾病的認識依舊不足,需要專業人士多發聲。

今年,是華山感染科連續十年位居「中國醫院排行榜」感染病學科榜首。他說,感染科每個亞專業都能找到該領域最頂尖的專家,這是他驕傲的一點。為了給肝病病人提供個體化治療方案,感染科陸續開出了多個肝病門診,包括C肝、B肝、自免肝、藥肝、感染性肝病等,脂肪肝專病門診不久也要問世。

上海的12月,下午5點天就黑了。隨張文宏走出門診大樓,醫院大屏幕上在播他的視頻。「看門診好累,沒想到要滿場跑。」記者感慨。「今天病人不多,也不難。」耿直的他說,「看病,已經是最輕鬆的事了。」

眼下,只做純粹的醫生已不可能。疫情仍未結束,公眾需要他這樣的醫生,用專業知識為社會輿論注入理性,讓沒有醫學知識的人也能明白道理。他在微博上被稱為 「定海神針」,但他深知,「紅」不是真正的歸宿。除了看病,通過更多渠道把專業精神傳遞得更遠、更廣,也讓公眾對科學知識更入心、入腦,才是「忙」的意義。(文中患者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他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診室裡故事太多
    每周總有幾個固定時段他穿上白大褂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出現在華山醫院感染科看門診上周記者有幸跟著張爸出門診短短半天裡見到了各種小故事經常有一些來自全國各地的病人,因為信任張文宏,不管什麼病都慕名來找他看。張文宏笑了,讓學生到隔壁皮膚科找駱肖群教授幫忙加號,還溫柔地安慰了老太說,「等皮膚科看好,再給我看一下,你看好吧?」老太安心地出去了,下一個推門而入的,是心急火燎的劉女士。
  • 記者親歷張文宏門診,內心何其震撼!感覺人生洗禮!
    2020年,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成為「流量明星」了。不過,內心生出的責任感、使命感使他每周總有幾個固定時段,穿上白大褂,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這位全民偶像,如約出現在門診。此刻的他只有一個身份:病人期盼的「張醫生」。12月的一個下午,上海《新民晚報》首席記者左妍有幸如約來到了張文宏的門診室。
  • 第「醫」線|原來張文宏是這樣看門診的,別人覺得他累,但他卻說……
    穿上白大衣,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這位自帶男主光環的全民偶像,如約出現在門診,此刻的他只有一個身份——病人期盼的「張醫生」。圖說:張文宏在看門診 左妍 攝(下同)「坐飛機來看我,是為了表白呀?」拉著行李箱走進診室的李先生,是當天下午的第一號病人。診室不大,張文宏的學生自覺退後,留出更多空間。
  • 張文宏談乘飛機回國注意事項:上飛機就戴口罩睡覺
    張文宏說, 確實在中國,此次新冠疫情中,感染的確診病人經過中西醫一起治療,療效非常好,中西醫結合治療也成為中國治療新冠的常態。但到目前為止,沒有哪個藥吃了就不生病,沒有哪個食品吃了就不生病。張文宏強調,社交距離還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防控手段就是延長社交距離。
  • 穿上白大褂是抗疫醫生,脫下白大褂就被歧視,紐約黑人醫生投身抗議...
    近日,他身穿白大褂,戴著口罩,冒雨加入在曼哈頓舉行的一場反對警察暴行抗議活動。在他周圍,身穿藍色和綠色外科手術服的人舉著「不要殺死我的病人」、「白大褂支持黑人生命權」、「你們為我們鼓掌,我們為你們跪下」等標語。
  • 焦朋:穿上白大褂、戴上黨徽,我身上挑的就是責任和使命
    焦朋在中州路卡點遇到發熱病人,到測量點處理情況。 焦朋帶領市二院救護車趕赴現場,接送疑似病人,該病人最終被確診為新冠陽性。 疫情就是命令。「吃完飯,讓我給他收拾了一身衣服,拿上就跑了,喊都喊不回來。」小杜又氣又心疼。 焦朋剛剛護送完新冠密切接觸者,就在家門口水池上吃飯,隔著窗戶和不到一歲的孩子打招呼。
  • 浙江19歲小夥偷穿白大褂、戴口罩,還在醫院四處轉悠,只是為了
    在不少影視劇作品裡我們經常會看到有角色溜進醫院偷拿白大褂穿上假扮醫生執行某種「秘密行動」不過,近日11月21日18時許,老方(化名)剛到醫院住院部值班,椅子還沒坐熱,一位病人家屬就過來說外賣不見了。老方是餘杭區一家醫院的保安,說來也奇怪,最近外賣無緣無故消失不見的事不止一次了。老方和同事在醫院找了一圈都沒找著,便打算調取監控看看究竟。誰知,從監控畫面顯示,有一名男子拿走外賣後,去了醫院門診部八樓。
  • 穿上白大褂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穿上白大褂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洛王監測隔離點工作條件十分艱苦,值班時要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上護目鏡,連續值班8小時下來,她臉上被口罩、護目鏡勒上一道道深深的勒痕,穿脫防護服不方便,常常全身衣服都已經汗溼,有時皮膚癢都不能抓,為了減少上廁所,她乾脆中途不喝水。
  • 上海出現復陽病人,張文宏:不要一驚一乍好不好?
    不要一驚一乍前兩天外地有一個到上海核酸檢測復陽的病人,大家很關心。對此張文宏說,他第二天查房特地把這個病人的病歷調出來,一看他已經連續三個月以上是陰性。「這次在上海被查出陽性,也說明上海的核酸檢測是極為認真的。」張文宏因為要去北京和一些重要場合參加會議,自曝被上海做檢測的護士用棉籤在鼻孔戳過好多次。「我發現他們極其認真,戳的很深,還要在裡面刮幾圈。
  • 孫立群:穿上白大褂就是戰士
    作為醫務人員,這時候我們再退縮,誰來上?」孫立群說。 「穿上白大褂,是醫生,更是戰士,是一種責任。」孫立群所在的第一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被派到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1月28日,醫療隊與當地醫院正式交接,第二天本來計劃開展醫療工作,但因為病區是臨時增擴的,達不到傳染病隔離區劃分要求。 「風控一天沒做起來,所有醫護人員都不安全。」
  • 杭州一男子溜進醫院,偷拿白大褂穿上假扮醫生……當場被抓!
    隨後,病人家屬上前看了看外賣盒上的小票,這分明就是自己買的呀。老方馬上將此事上報醫院領導,同時撥打了報警電話。餘杭公安餘杭派出所民警趕赴現場,老方邊向民警講述經過,邊回憶:「這個人我有點眼熟,之前穿著醫生的白大褂,戴著口罩,還來我們這邊轉過,他說是新來的實習醫生。
  • 杭州一男子溜進醫院,偷拿白大褂穿上假扮醫生的衣服當場被抓
    隨後,病人家屬上前看了看外賣盒上的小票,這分明就是自己買的呀。老方馬上將此事上報醫院領導,同時撥打了報警電話。餘杭公安餘杭派出所民警趕赴現場,老方邊向民警講述經過,邊回憶:「這個人我有點眼熟,之前穿著醫生的白大褂,戴著口罩,還來我們這邊轉過,他說是新來的實習醫生。因為醫院定期會來幾批新的實習醫生,我們也沒多想。」
  • 「實習牙醫」王一博又「跨行」了,這次穿上了白大褂
    天天兄弟汪涵、錢楓、大張偉、王一博四人白大褂加身,變身「實習牙醫團」,12月20日晚,湖南衛視曾在戀愛節目中圈粉無數的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在讀博士,兒童口腔專科醫生陳延迪本周也現身《天天向上》,科普小兒牙科知識的同時透露了自己安撫小朋友病人的訣竅。而大張偉則再次展現了自己不一般的語言天賦,總結陳延迪的工作為「唯一讓小朋友張嘴的工作」「跟其他工作都不一樣」,這一金句讓現場眾人恍然大悟。
  • 套上白大褂演戲,包裝身份做生意?小心這些育兒自媒體
    1  套個白大褂就裝醫生,聊兩句育兒就賣東西  陝西省西安市寶媽趙欣一心秉持科學育兒態度:「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當時我的想法就是,要在網際網路上找到『真理的源頭』。」然而,在網際網路浩瀚的信息之中,她迅速陷入信息焦慮。
  • 「怕,但穿上白大褂,媽媽就不怕了!」杭州小學生的...
    您說:「在家裡媽媽跟其他人一樣也會害怕,可媽媽穿上白大褂後,媽媽就不怕了,因為穿上白大褂媽媽就有了一份責任,守衛生命的責任。你以後也一樣,無論選擇什麼職業,記得一定要堅守你的職業責任。」這幾天,我一直在看電視上的一些關於武漢的白衣天使的視頻,我很震撼他們明明知道這份工作非常的危險,可他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媽媽就是您說的那份責任感嗎?我突然有點懂了,媽媽我為您驕傲。
  • 龔雪戴上老花鏡文雅極了,留一頭麥穗短捲髮穿藍夾克,賢淑又洋氣
    再次了解到龔雪的近況,她不再是當年的水靈姑娘,已經變成了一個將優雅融進骨子裡的時髦奶奶。但是,龔雪的時尚審美還是領先於同齡人的,在這個大爺大媽熱衷穿家居服的年紀,龔雪一如既往地精緻。撞色毛衣混搭一條黃絲巾,雖然看出來這身搭配還是以保暖為主,不過我從她系絲巾的方式上看出用心,這些百合花結如果手法不嫻熟,短時間真的很難完成。
  • 穿上白大褂就是戰士
    一直以來,他勤勉工作、一絲不苟、待病人如親人,工作能力出色,是大家眼中的「老黃牛」。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元旦前剛因高血壓並發腦中風、糖尿病住院的吳海東,將上高三的兒子獨自留在家中,帶著降壓降糖藥,與在黃岡疾控部門工作的妻子雙雙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因為在吳海東眼裡,穿上白大褂,就肩負著對生命的責任,「我是醫生,是戰士,必須向前衝!」
  • 穿上白大褂最帥的十大男星,朱一龍第5,靳東第2,榜首當之無愧
    很多男星都扮演過醫生,超高顏值的他們穿搭上神聖的白大褂,讓不少迷妹為之瘋狂。今天,小喵就給大家盤點一下穿上白大褂最帥的十大男星,你最喜歡誰? 第七名張藝興,外表很討人喜愛的國民男神,穿搭上白大褂後,他就是戴上口罩,也難擋其盛世容顏,眼睛就像會放電一樣
  • 楊玉仙:「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戰士」
    為此,只能結合自身實際,最大程度完善發熱門診,規範醫務人員的工作流程和發熱門診管理制度,加強自查管理,確保發熱門診病人及醫務人員的安全。期間,中心還承擔了全區集中醫學隔離點的醫療保障工作,作為副主任,集中點管理職責也落在楊玉仙肩上。
  • 【武漢最美抗疫家庭】穿上白大褂就要擔負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武漢最美抗疫家庭】穿上白大褂就要擔負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2020-03-12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