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斯特要塞:為國家流盡最後一滴血

2021-02-16 班門弄影

@20 新聞與傳播學院 趙天源:

前蘇聯著名作家斯米爾諾夫(1915-1976)曾說:「在偉大歷史事件的進程中,往往會出現一個就其本身意義而言微不足道的小插曲,但它卻能特別鮮明地,異乎尋常地反映出整個事件中最重要、最本質的特點,如同有時一滴水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周圍世界的巨大場面一樣。

2010年11月在莫斯科首映的電影《布列斯特要塞》由始至終清晰地折射出了這位偉大的歷史觀和創作觀。

貫穿這部電影的撼人心魄的戰爭場景、肝腸寸斷的生離死別,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一嗟三嘆的悲苦哀慟,無不給觀者以極大的心靈震撼。

需要強調的是:鋪陳有致、娓娓道來、交織呼應的影片配樂對個中情緒的烘託和情感的表達可謂淋漓盡致,作曲家爐火純青的創作和樂隊完美無瑕的演奏可謂渾然天成,尤其是片尾一曲《莫讓我離去》更成為天籟絕唱,好似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無數經驗證明,經典的電影必然是有著優秀配樂的藝術作品,而優秀的配樂又往往源自優秀作曲家的精心創作和演奏樂隊的精彩演繹-《布列斯特要塞》再一次印證了這一不二法則。

讓我們一起來賞析《布列斯特要塞》這部電影的偉大配樂的玄妙之處。

影片《布列斯特要塞》的配樂較為直觀地反映出他在創作中善幹去繁就簡,能夠在準確把握總體框架的基礎上,積極運用民族民間音樂語彙,並主動吸納當下各種音樂流派的諸多元素,從而形成較為開放的國際化風格和鮮明的創作特色。

 一、和平的序奏

影片開始,嘈雜煩亂的音響此起彼伏。

鏡頭緩緩滑向廢墟中一個碩大的沒有指針的錶盤,滴答的聲音倏然響起,仿似時光的逆流。

奠定整部影片的主題樂曲在神秘的木管吹奏中如縹緲的晨霧轉瞬即逝,為此後波瀾壯闊的鋪陳晃射過一絲餘韻悠長的光影。

畫面中一位少年在軍樂隊中吹著低音大號-他就是影片的主人公阿基莫夫。周末的草坪上,人們在樂隊演奏出的悠揚樂聲中翩翩起舞。俄日戰爭時期的1905年,一位俄國將軍為了緬懷在滿洲裡一帶犧牲的戰友,創作了這首《在滿洲裡的山崗上》的歌曲。沉浸在祥和氛圍中的要塞被這首原本悲涼的樂曲繚繞著,似乎隱喻了冥冥中的不歸浩劫。

之後的一段溫暖配樂裹挾著脈脈深情呈現出來自倖存者、原著作家以及導演和觀眾共同的心聲,作曲家嫻熟地運用音樂語言的表述技巧有力配合著鏡頭中視角的轉換,而弦樂幾次模仿重複後的半音滑行以及隨之而來的冷峻的定音鼓聲響,使隱伏在平靜中的不安漸趨明朗,這恰與此前《在滿洲裡的山崗上》的暗示不謀而合,成為影片行進中的音響潛流。

 二、震驚、無助與猛醒的重奏

凌晨,阿基莫夫和少女阿尼婭在薄霧漂浮的布格河靜靜垂釣,豎琴的波狀音型顧盼流離。突然,到處是炸彈的爆炸聲,所有人在尖利的銅管震顫和弦樂的戰慄聲中漫無目標奔逃著,女聲吟唱的俄羅斯民歌主題在槍炮聲中顯得超然與清婉,就像來自懸浮於要塞上空的希臘和平女神厄瑞涅的呼喚,它的出現,也仿佛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時隱時現的燭火,雖然贏弱渺小,但卻給人以綠色的希望和寄託。

 三、反擊、突圍與失敗的交響

首次進攻失利,德國人派出規模更大的坦克步兵分隊。團長加夫裡洛夫率領勇士們進行了破釜沉舟似的正面衝鋒。一時間,怒吼呼號、烈焰升騰、槍炮齊鳴,象徵著德軍的銅管陰森恐怖,弦樂低音區密集而緊促的節奏型配合著大步衝向敵人的蘇軍步伐。

這是一次「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遭遇戰,主題動機在小號剛毅的聲響中稜角分明地呈現,仿佛是英雄們不屈不撓戰鬥精神的鮮明刻畫。

待到鬥爭白熱化時,樂隊全奏主題,氣勢雄渾高昂,一掃以往的隱忍和遲疑,音樂瞬間澆築出蘇軍英雄敢於犧牲的大無畏氣概和寸土必爭的家國情懷。

 四、令人潸然淚下的片尾曲

正當觀眾沉浸在對歷史、政治、軍事、人生、愛情的五味雜陳的感懷中時,被譽為影片「點睛之筆」的片尾曲《莫讓我離去》不失時機地唱響,它將電影的情感表達推向高潮。歌曲建立在小調的基礎之上,聲音在悠揚的樂聲中響起,第二段演唱中在樂曲的高潮部分加人深情的男聲合唱作為襯託。

如今的布列斯特隸屬白俄羅斯,但那場悲壯豪邁的戰役依然是所有前蘇聯人民永遠的記憶和驕傲。

通過影片《布列斯特要塞》的真實再現,我們了解到這一人類歷史上最令人心碎和感慨的傷痛瞬間,透過影片配樂,我們更加深刻地感知到孕育自平凡和淳樸的英雄精神是如何鍛造出來的,更加清晰地把脈到源自血液的民族情懷是如何在危難時刻得以昭示和彰顯的,同時,也更加明確地認識到音樂是如何通過其特有的語言將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聯結凝聚在一起的……

在高高的布列斯特要塞山崗上,英雄們的影和他們的吶喊已幻化成阿古今濃情的歌聲,永遠不會離去!

相關焦點

  • 為國家流盡最後一滴血!好在老天垂憐,為母親留下了一個兒子
    戰火席捲了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在各個地區,有無數個母親,目送著自己的孩子上了戰場,把孩子的背影深深刻在心裡,不確定這是不是最後一眼。葉皮斯季尼婭也是如此,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蘇聯母親,養育了9個兒子,有8個都戰死沙場,這個家庭可謂是為國家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好在老天垂憐,為母親留下了一個兒子。
  • 點燃蘇聯軍民勇氣的微弱燭光,這裡是布列斯特要塞,正在戰鬥!
    當時駐守布列斯特築壘地域的是蘇聯第17邊防營,蘇聯內務部下屬的8個步兵營和2個炮兵營,蘇軍第42步槍師下屬的第28步槍團,以及第33獨立工兵團,總兵力大約7000到9000人,其中直接駐守布列斯特要塞的大約有4000人。這些部隊數量上勉強接近蘇軍一個步兵師的水平,但其轄區以布列斯特要塞為核心,防線總長度大約30公裡。
  • 「二戰風雲61」慘烈的蘇德戰爭·四——布列斯特要塞防衛戰
    布列斯特要塞,這是蘇聯的衛國戰爭打響第一槍的地方,也是一個擁有歷史的地方。很久以前,布列斯特還沒有被稱之為要塞,它是一座老城市。1830年,俄軍在布列斯特老城的基礎上修建起了臨時的戰鬥工事。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布列斯特這個地方才開始向一個軍事堡壘轉變。1833年,俄國開始嘗試將之前修築的戰鬥工事全部連接到一起。經過九年的修建,俄國將布列斯特正式鑄造成了一座要塞。布列斯特要塞橫跨穆哈維茨河與布格河中間的四個小島。
  • 廢墟裡八百具遺體,刻在牆上的一句遺言,要塞就這樣被攻克了
    一九一九年,波蘭從蘇聯人手裡奪走了布列斯特,蘇聯又於一九二0年初趕走了波蘭人,而年底波蘭軍隊又重新佔領布列斯特,為此蘇聯一直耿耿於懷,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九三九年,德國閃擊波蘭,隨後蘇軍也對波蘭發動了進攻,最終蘇軍與德軍在布列斯特勝利會師,雙方還在此地舉行了慶祝聯歡,布列斯特及其要塞又成為了蘇聯的領土。
  • 十部要塞攻守的戰爭電影,帶你身臨其境!
    3、布列斯特要塞 (2010)/地區: 俄羅斯 / 白俄羅斯【看點】這是一部經典的二戰電影,真實而慘烈,講述德國法西斯軍隊開始進攻蘇聯,駐守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蘇軍浴血抵抗的故事。布列斯特要塞位於布格河畔,是連接華沙-莫斯科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當戰爭爆發的時候,蘇軍很快一潰千裡,其他地區都很快被幾十萬士兵包圍殲滅,但布列斯特要塞卻堅持作戰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堪稱奇蹟。
  • 3部殘酷慘烈的要塞防攻電影
    記得關注,精彩繼續對於每個國家來說,要塞都是國家的命脈,從公元1500年到17世紀,要塞都是以城堡、宮殿和要塞為主,之後要塞開始變化,但依舊很重要。兵臨城下布列斯特要塞卻堅持作戰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堪稱奇蹟。影片交代得很清楚,從一開始,要塞守軍只能孤軍作戰,在得知徹底被包圍後,突圍也告失敗,彈盡糧絕之下,只能一點點的困死。
  • 要塞的發展與沒落,如何在現代化的二戰中,綻放出最後的輝煌
    一、要塞的前世今生要塞一詞始現於16世紀初,最初的要塞往往是經過特別加固的堡壘,通常複合在大城堡裡面。要塞功能主要是起到防禦作用,由城堡所屬軍民執行防守任務。如果外城遭外敵攻陷,防衛者可以撒退到要塞中作最後的防禦。在許多著名的城堡案例中,這種複合性的建築是先從堡壘建起,原本便是防禦工事。
  • 要塞守軍堅守十日後全軍覆沒,廢墟挖出800具遺體,牆上刻著遺言
    位於今白俄羅斯的「布列斯特要塞」,就是這樣一個世界著名的軍事要塞。在二戰期間,也正是鎮守這個要塞的蘇軍,讓當時所向披靡的德軍第一次棋逢敵手。儘管最後依舊被攻克,但士兵在牆上留下的遺言,卻讓世界人民為其背後可歌可泣的蘇軍傳奇故事而震撼。布列斯特要塞一戰期間完成修建,在沙俄時期和蘇聯時期均發揮了重要的軍事作用。
  • 【電影精選】10部戰爭電影:要塞攻守
    /地區: 俄羅斯 / 白俄羅斯這是一部經典的二戰電影,真實而慘烈,講述德國法西斯軍隊開始進攻蘇聯,駐守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蘇軍浴血抵抗的故事。布列斯特要塞位於布格河畔,是連接華沙-莫斯科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當戰爭爆發的時候,蘇軍很快一潰千裡,其他地區都很快被幾十萬士兵包圍殲滅,但布列斯特要塞卻堅持作戰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堪稱奇蹟。
  • 10部殘酷慘烈要塞攻守戰爭電影,都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慘烈戰爭
    ." → 設為星標 ★ 戰爭有攻有守,戰役有圍攻與防禦,無論是進攻的一方,還是守勢的一方,都是資源、勇氣和智慧的較量,或壯懷激烈,或馬革裹屍,或慘絕人寰!/地區: 俄羅斯 / 白俄羅斯布列斯特要塞(又名: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是一部經典的二戰電影,真實而慘烈,講述德國法西斯軍隊開始進攻蘇聯,駐守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蘇軍浴血抵抗的故事。
  • 一招終結百年晉楚爭霸丨荀罌的三駕疲楚,讓楚國流盡最後一滴血
    期間荀罌想出了一招妙計,藉助小切口、低強度的戰爭,最終打垮了超級大國楚國,一勞永逸地終結了晉楚的百年爭霸。這招妙計便是「三駕疲楚」,其提出在當時乃至後世的戰爭中,都發揮出了獨特的影響。晉楚爭霸全面戰爭還是消耗戰?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戰,是晉楚爭霸中最後一次集中主力的對決。該戰以楚共王被射瞎一隻眼睛,楚軍大敗而歸而告終。
  • 今夜,我為你流盡了最後一滴淚(傷感美文)
    回眸時,你的眼裡是否還會有一滴曾經流過的眼淚?疲倦時,你是否還會想起你曾經的愛人,在遠方痴痴眺望你的人?看到我為你用血與淚寫下的文字時,你是否還會有一絲絲的感動?不開心時,你是否還會想起我們曾經相處的愉悅和點點滴滴?前世,你用清泉滋潤了我的生命;今生,註定用淚水來回報你!這淚,便匯成了一片海。
  • 《第一滴血5》72歲史泰龍被圍毆,上演最後一滴血!
    81歲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要拍《異形》續集,71歲的施瓦辛格續演「終結者」,現在72的史泰龍也不甘示弱,將推出《第一滴血5》。《第一滴血》上映時間為1982年,電影講述了從越南回國的退伍軍人蘭博在小鎮上屢受警長的欺凌,逼得他逃入山林,被迫對警察展開反擊的故事。
  • 《血狼犬》西部林海雪原的「第一滴血」
    影片中,由著名小品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黃宏擔綱的男一號朱廣生,是一條倔強又樸實的漢子,嫉惡如仇,愛犬如命,身為護林員的他,馴養勇猛的狼犬來防止偷木盜獵,為此傾盡家產、維繼艱難,後來被盜獵者瘋狂報復,連累全家都受到死亡威脅,而此時由他收養並訓練長大的流浪犬藍波大顯身手,一次次為主人化險為夷,並在風雪夜,為了保護朱廣生父女,率領犬隊
  • 史泰龍英雄遲暮,硬漢蘭博的最後一滴血
    與更加私人化的《洛奇》相比,貴為西爾維斯特·史泰龍雙拳之一的《第一滴血》並沒有與其知名度相匹配的質量與影響力。
  • 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 (2019)
    類型: 動作 / 驚悚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西班牙 / 保加利亞語言: 英語 / 西班牙語上映日期: 2019-09-18(印度尼西亞) / 2019-09-20(美國) / 2019-09-27(西班牙)片長: 89分鐘 / 101分鐘又名: 第一滴血:終極血戰(港) / 藍波:最後一滴血(臺) / 第一滴血5 / 蘭博5:最後一滴血
  • 六部殘酷慘烈的要塞攻防電影,喜歡戰爭題材的一定不能錯過
    為救出領事館中遭遇襲擊的倖存者們,原是前海豹突擊隊隊員或CIA探員的六位特遣隊員主動請纓參與營救。《奇襲60陣地》由傑瑞米·西姆斯執導,傑奎琳·麥根斯、傑拉德·勒帕斯基等人主演。影片獲得了澳大利亞電影學院(AFI)公布的2010年度澳大利亞電影大獎的12項提名,是澳大利亞年度最受矚目的影片之一。
  • 一戰期間,德俄《布列斯特-立託夫斯克和約》到底有多苛刻?
    因為德國在一戰戰敗,所以籤了等於白籤,最後成了一張廢紙。但是,真就成了一張廢紙嗎?沒有那麼簡單。很多事情,因為這個條約而發生了質的變化。蘇聯被孤立,意識形態的原因只是一個方面,而《布列斯特-立託夫斯克和約》則是另一方面。這個條約,總共14條正文、5個附件和7項補充條約。
  • 《第一滴血5》:從《第一滴血》到最後的血
    1951年,5歲的史泰龍:1977年3月28日,史泰龍自編自演的拳擊片《洛奇》奪得第4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史泰龍與拳王阿里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1980年裡根當選總統,姿態強硬,帶有反戰色彩的《第一滴血》被好萊塢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