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風雲61」慘烈的蘇德戰爭·四——布列斯特要塞防衛戰

2020-11-24 杯酒可釋權

布列斯特要塞,這是蘇聯的衛國戰爭打響第一槍的地方,也是一個擁有歷史的地方。

很久以前,布列斯特還沒有被稱之為要塞,它是一座老城市。

1830年,俄軍在布列斯特老城的基礎上修建起了臨時的戰鬥工事。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布列斯特這個地方才開始向一個軍事堡壘轉變。

1833年,俄國開始嘗試將之前修築的戰鬥工事全部連接到一起。

經過九年的修建,俄國將布列斯特正式鑄造成了一座要塞。

布列斯特要塞橫跨穆哈維茨河與布格河中間的四個小島。

要塞修築有三個橋頭堡,橋頭堡相互連通,拱衛著中央工事。

在一戰時期,布列斯特要塞外圍還被修築了兩道堡壘地帶。

這些布置讓布列斯特要塞變成了一座鋼鐵堡壘。

但就是這樣一座歷史悠久且堅若磐石的要塞,卻沒能抵擋住德軍的瘋狂進攻。

與明面上的和平不一樣,蘇德兩國之間一直保持著深深的戒備與極強的克制——在這個時間點上,他們都不想與對方交戰。

但當德國將英國打到沒有還手之力後,蘇聯便被正式列入了德國的攻擊名單中。

但此時的蘇聯並沒有意識到德國的進攻意圖——儘管他們已經截獲到了好幾份相關的情報,同時也收到了好幾個國家的提醒。

因此直到德國正式發動進攻之前,蘇聯的軍事指揮官們都依然保持著克制的態度。

而蘇聯西部特別軍區總司令巴甫洛夫便是其中的一員。

德米特裡·格裡戈利耶維奇·巴甫洛夫

在德國進攻蘇聯的前一天晚上,巴甫洛夫還在俱樂部裡看喜劇。

就在他看得正爽的時候,軍事參謀卻跑過來找他做軍情匯報:

「德國部隊又在邊境上朝我們挑釁了,他們甚至還朝我軍方向開了火。」

但巴甫洛夫卻不以為意:

「哦,是嗎?那這可真是一個無聊的消息。告訴我們的人一定要保持克制,不要理他們,更不要給德軍任何能夠挑事兒的藉口。」

事實上,這句話也是蘇聯很多其他軍事指揮官的共同想法。

沒人認為德國會在這個時間點跑來惹蘇聯。就算真的要打,那德國至少也得提前跟蘇聯打個外交照會,告知開戰理由吧?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德國真的就在這種完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發動了對蘇聯的突襲。

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寧靜的早晨被德軍的突然襲擊給徹底打破。

德軍超過六千門大炮與千餘架飛機同時對蘇聯發起了進攻。

僅僅只過了一天時間,八百餘架蘇聯戰機便徹底成了廢鐵。

而歸巴甫洛夫管轄的飛機,佔了總數的一半還多。

德軍分南,北,中三路對蘇聯同時發動進攻,而前來進攻布列斯特要塞的正是南路德軍。

德國部隊在裝甲群的掩護下強行渡過布格河,並且對布列斯特發動了進攻。

蘇聯衛國戰爭的第一槍,就在這個時候,就在這個地方正式打響。

前面介紹過了,布列斯特要塞是一座非常堅固並且防守力量充足的軍事堡壘。

因此,德國部隊在這裡遭到了蘇聯紅軍的奮勇抵抗。

馬奇諾防線的失效可以充分證明德軍的攻擊特點。

德軍並不是那種會正面硬磕一個軍事堡壘的部隊,尤其是當他們有其他的進攻路線可以選擇的時候。

因此,當德軍發現布雷斯特要塞是一顆難以拔掉的硬釘子的時候,他們立刻將裝甲集群分為兩路,向南北兩翼進行縱深推進。

一旦德軍的裝甲部隊能夠順利推進,那麼他們便可以對布列斯特要塞完成合圍。

如此一來,德軍只需要留下足以包圍布列斯特要塞的部隊,就可以繼續向前推進了。

然而,號稱「坦克專家」的巴甫洛夫卻並沒有能夠看出德軍裝甲部隊的行動意圖,因此也並沒有做出相應的防禦調整。

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線的蘇軍已經徹底被打懵。

慌亂之下,蘇聯部隊甚至直接用明碼向蘇聯統帥部發出電報請求命令。

德軍裝甲部隊的縱深推進非常順利。第二和第三裝甲集群從南北兩個方向死死圍住了蘇聯駐守的三個集團軍。

而接下來等待蘇聯駐守部隊的,便是艱苦困苦的要塞防禦戰。

蘇聯戰士們頑強地堅守著布列斯特要塞,他們竭盡全力與德軍進行戰鬥。

這場保衛戰持續了很久。

直到德軍在6月28日打下明斯克的時候,布列斯特要塞的防衛戰仍然在進行。

在這場戰鬥中,出現了一名蘇聯英雄。

他的名字叫做扎夫裡洛夫,是一名蘇聯少校。

(很遺憾他沒有照片傳下來)

扎夫裡洛夫是第44步兵團的團長。

扎夫裡洛夫從戰鬥開始的第一刻便一直奮戰在第一線。

隨著德軍的進攻慢慢推進。能夠繼續戰鬥的蘇聯戰士也越來越少,而扎夫裡洛夫成為了一直戰到最後的那一個。

根據德國方面的記載,1941年7月23日,扎夫裡洛夫在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情況下,仍然在堅持抵抗德軍的進攻。並且造成了數名德軍軍官的傷亡。

而也正是在這一天,扎夫裡洛夫被德軍俘虜。

至此,布列斯特保衛戰才真正意義上的結束,德軍也才真正意義上的打下了布列斯特要塞。

相比他的戰友,扎夫裡洛夫還是幸運的。

在被德軍抓住之後,扎夫裡洛夫被送到了戰俘營,並且一直活到了戰爭結束,1945年4月,他被蘇聯從納粹集中營中解放了出來。

下期預告

慘烈的蘇德戰爭·五——激戰第聶伯河

相關焦點

  • 10部殘酷慘烈要塞攻守戰爭電影,都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慘烈戰爭
    為了提前結束戰爭,各地盟軍將領認為只要一番猛攻,便可提早直搗柏林結束戰爭。於是輕率地將大批傘兵空投在德軍營地背後,去攻佔阿納姆的那座橫跨萊茵河的大橋。不料遭遇德軍的頑強抵抗,盟軍付出了傷亡慘重的代價。這場堪稱二戰中最具戲劇性的戰役,終以盟軍的慘痛失敗而告終。
  • 五部蘇德戰爭片,雙方肉搏廝殺,再現二戰戰場慘烈無比震撼
    第一部《勒熱夫戰役》《勒熱夫戰役》講述了二戰期間最被忽視的戰役,號稱「勒熱夫絞肉機」的戰役,重要程度不亞於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這場戰役因為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一直被忽視,蘇聯紅軍損失異常慘重。非常慘烈。電影選取了戰役中小小的一仗,以小見大,展示戰爭的殘酷和慘烈。整個勒熱夫突出部牽制了德軍大量兵力,間接導致了第六集團軍的覆滅。同時,這場戰役蘇軍雖消耗了大量兵力,但對德軍技術人員與精銳士兵的打擊,對德軍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 6部戰鬥民族戰爭片,腎上腺炸裂!
    浴血抵抗,戰爭史詩,場面恢宏大氣。 1941年,德軍毫無徵兆攻打布列斯特。 布列斯特位於白俄和波蘭交界的布格河東岸,是一個交通樞紐,重要的作戰根據地。 由於之前蘇德籤署過互不侵犯條約,所以要塞內的人們和士兵沒有任何防範意識。
  • 震撼,慘烈,現代戰爭電影推薦!
    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才會說喜歡戰爭,我只希望,世界和平。推薦幾部戰爭題材電影,真實比這個還要慘烈!《決戰要塞》改編自俄羅斯作家謝爾蓋謝爾蓋的小說《布列斯特要塞》,講述二戰歷史上著名的布列斯特戰役。《珍珠港》講述了雷夫和丹尼這對好兄弟在參軍時結識女護士伊夫林,互生愛慕,最後發生一夜情。
  • 十部要塞攻守的戰爭電影,帶你身臨其境!
    為了提前結束戰爭,各地盟軍將領認為只要一番猛攻,便可提早直搗柏林結束戰爭。於是輕率地將大批傘兵空投在德軍營地背後,去攻佔阿納姆的那座橫跨萊茵河的大橋。不料遭遇德軍的頑強抵抗,盟軍付出了傷亡慘重的代價。這場堪稱二戰中最具戲劇性的戰役,終以盟軍的慘痛失敗而告終。
  • 盤點十二部二戰最經典的影片,讓你深刻了解這段血腥史
    這部影片深刻的揭露了一個心術不正的投機主義者是如何蠱惑人心成為大獨裁者,並讓今天的德國都無法原諒自己曾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第三、《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該電影根據二戰史上最殘酷的要塞攻防戰「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改編拍攝。布列斯特在二戰時期是蘇聯和波蘭的邊界,也是德國入侵蘇聯的必經之路。可歌可泣的布列斯特要塞守軍面對於敵我力量懸殊的德軍,在拼死抵抗至極限後全部壯烈犧牲。
  • 盤點十二部二戰最經典的影片,讓你深刻了解這段血腥史
    這部影片深刻的揭露了一個心術不正的投機主義者是如何蠱惑人心成為大獨裁者,並讓今天的德國都無法原諒自己曾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第二、《不列顛之戰》這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電影以頗為精彩的空戰鏡頭重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空中戰役——不列顛空戰。這部影片以滿滿的誠意從多個國家調度現役的幾百架真正戰機,並佐以極盡考究的軍械裝備,火爆的還原了當時的空戰場景。
  • 【電影精選】10部戰爭電影:要塞攻守
    製片國家/地區: 俄羅斯 / 白俄羅斯這是一部經典的二戰電影,真實而慘烈,講述德國法西斯軍隊開始進攻蘇聯,駐守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蘇軍浴血抵抗的故事。布列斯特要塞位於布格河畔,是連接華沙-莫斯科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當戰爭爆發的時候,蘇軍很快一潰千裡,其他地區都很快被幾十萬士兵包圍殲滅,但布列斯特要塞卻堅持作戰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堪稱奇蹟。
  • 廢墟裡八百具遺體,刻在牆上的一句遺言,要塞就這樣被攻克了
    然而就在不久後慘烈的蘇德戰場上,「巴巴羅薩計劃」的第一次戰鬥中,他們終於碰上了能打的。 ——王銘葦 布列斯特要塞始修建於一八三三年,經過多國、多次的重複修建,最終形成一個龐大堅固的軍事要塞。這座要塞為四個獨立的小島組成,由人工分割的運河而隔開,每座要塞的四周都有運河包圍,要塞與要塞之間通過橋梁連接,要塞的中心位於正中,西南是捷列斯波爾要塞,正南是沃倫要塞,北方為科布林要塞。這四個要塞互為犄角,相互支援,它使曾經橫掃歐洲無敵手的德軍,在這裡第一次遇到了對手。
  • 二戰,蘇德戰場到底有多慘烈?看完這幾張老照片就知道了
    導語:二戰,蘇德戰場到底有多慘烈?看完這幾張老照片就知道了二戰是繼一戰後爆發的一場世界性的大戰,它比一戰涉及的範圍更廣、參戰國家更多,同時也是傷亡最慘重的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同盟國與法西斯陣營國家之間爆發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不過要說二戰最慘烈的戰場恐怕就是蘇德戰場。
  • 12部經典二戰電影 連起來就是一部完整二戰史
    今年是二戰勝利70周年。二戰的電影,多得數都數不過來。在所有的二戰電影中,哪些是最經典的呢?今天給大家推薦12部二戰片,從頭到尾連起來看更有意義,這12部片子加起來,剛好展示了整個二戰的前因後果。該片對希特勒進行了栩栩如生的解構,警醒我們不要忘記二戰的慘痛教訓。防禦階段:1940-1941《不列顛之戰》
  • 要塞的發展與沒落,如何在現代化的二戰中,綻放出最後的輝煌
    隨著時間推進,建築區域會向逐漸向四周擴建,興建起包括軍營,鐵匠鋪,醫院,民宿,外城牆和箭塔等設施,以此逐漸形成要塞的外圍防線。在往昔的戰爭中,由於交戰雙方兵力較小,要塞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擁有強大守軍的要塞可以阻遏敵人全軍的進攻。敵人擔心要塞駐軍在自己後方行動,不敢迂迴深入,只好抽調相當一部分兵力,展開艱苦而持久的圍城戰。所以,有時戰爭從始至終無非是在爭奪幾個要塞。
  • 布列斯特要塞:為國家流盡最後一滴血
    」2010年11月在莫斯科首映的電影《布列斯特要塞》由始至終清晰地折射出了這位偉大的歷史觀和創作觀。貫穿這部電影的撼人心魄的戰爭場景、肝腸寸斷的生離死別,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一嗟三嘆的悲苦哀慟,無不給觀者以極大的心靈震撼。
  • 12部最經典二戰電影,連起來剛好是一部完整二戰史
    該片對希特勒進行了栩栩如生的解構,警醒我們不要忘記二戰的慘痛教訓。>>>>《不列顛之戰》本片根據二戰史上最殘酷的要塞攻防戰「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改編拍攝。布列斯特在二戰時期是蘇聯和波蘭的邊界,也是德國入侵蘇聯的必經之路。這場戰役中,德軍有最精良的第45師參戰,並裝備了能夠發射重達數噸炮彈的550-600mm的大炮,也因此可歌可泣的布列斯特要塞守軍面對於敵我力量懸殊的德軍,在拼死抵抗至極限後全部壯烈犧牲。他們的犧牲保護了蘇軍的有生力量,牽制了德軍進攻蘇聯的魔爪,這真是令人敬佩的一群英勇士兵!
  • 點燃蘇聯軍民勇氣的微弱燭光,這裡是布列斯特要塞,正在戰鬥!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衛國戰爭中激勵蘇聯軍民的布列斯特要塞的故事,而這座要塞,正處於巴甫洛夫執掌的西部軍區邊陲地帶。但古德裡安在戰爭第一天就給巴甫洛夫上了一課,他用實際行動告訴巴甫洛夫,自己不但能夠在布列斯特要塞南部的溼地打開突破口並突入到後方公路上,自己還能在1公裡寬的戰線上塞上一個裝甲師,何況布列斯特築壘地域南部溼地擁有大約17公裡寬的開闊地可用,就算這裡依舊多森林和湖澤,但足夠第三裝甲集團軍突擊使用了。
  • 為何蘇德戰場堪稱二戰最慘烈?動輒殲滅百萬人,傷亡以數千萬計
    從地域劃分的角度來看,二戰主要可以分為歐洲戰場,蘇德戰場,北非戰場,亞洲戰場以及太平洋戰場。而蘇德戰場被認為是戰爭最為慘烈,損失最為慘重的主戰場,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戰爭,慘烈程度空前絕後,是真正的人間煉獄!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明斯克戰役首戰失利,雞蛋裝在了一個籃子裡
    實際上,德軍閃擊蘇聯開始時,蘇軍首先對德交戰的是在白俄羅斯與波蘭交界的布列斯特要塞,在這一帶防守的是蘇軍7個步兵師,而德軍有15個師,其中5個是裝甲師。此戰,雖然蘇軍打得非常頑強,但古德裡安閃攻心急,他只留下少許進攻的部隊,裝甲主力並沒在此糾纏,而是直接繞道向東進發,把蘇軍的梯次防禦部署徹底打亂了。
  • 12部二戰最經典的電影,連起來看剛好是一部完整的二戰史
    二戰的電影,多的數都數不過來,在所有的二戰電影中,哪些是軍武菌認為最經典的呢?今天,我們就給大家推薦12部二戰片,從頭到尾連起來看更有意義,這12部片子加起來,剛好展示了整個二戰的前因後果。>>>>《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 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有多恐怖?
    二戰前期, 英法等國為將禍水東引採用了綏靖政策, 結果就是蘇聯與德國在莫斯科籤訂了秘密協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簡稱蘇德條約。 而當時蘇聯的領導人史達林一直對這個條約抱有期望。雖然當時的蘇德兩國都已經完成工業化, 但由於德國設備更加先進一些, 兩國進入了用「生命」對抗「機器」的慘烈畫面, 蘇德戰場也被稱作「絞肉機」, 成為了二戰中最恐怖的戰場。德國為什麼破壞合約並想要快速佔領蘇聯呢? 因為德軍認為佔領蘇聯之後就能消除掉東邊的軍事威脅,完成歐洲大陸的全部控制,從而避免雙線作戰。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自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以來,只有德軍殲滅蘇軍整個集團軍的份,在西部特別軍區、在基輔包圍戰,蘇軍都遭到了空前的重大損失,西南方面軍差點全軍覆沒。即使是莫斯科戰役,蘇軍也沒有給德軍造成這麼大的損失,但史達林格勒戰役做到了。二是沒想到史達林格勒戰場從次要戰場打成了主戰場,而且還打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