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斯特要塞,這是蘇聯的衛國戰爭打響第一槍的地方,也是一個擁有歷史的地方。
很久以前,布列斯特還沒有被稱之為要塞,它是一座老城市。
1830年,俄軍在布列斯特老城的基礎上修建起了臨時的戰鬥工事。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布列斯特這個地方才開始向一個軍事堡壘轉變。
1833年,俄國開始嘗試將之前修築的戰鬥工事全部連接到一起。
經過九年的修建,俄國將布列斯特正式鑄造成了一座要塞。
布列斯特要塞橫跨穆哈維茨河與布格河中間的四個小島。
要塞修築有三個橋頭堡,橋頭堡相互連通,拱衛著中央工事。
在一戰時期,布列斯特要塞外圍還被修築了兩道堡壘地帶。
這些布置讓布列斯特要塞變成了一座鋼鐵堡壘。
但就是這樣一座歷史悠久且堅若磐石的要塞,卻沒能抵擋住德軍的瘋狂進攻。
與明面上的和平不一樣,蘇德兩國之間一直保持著深深的戒備與極強的克制——在這個時間點上,他們都不想與對方交戰。
但當德國將英國打到沒有還手之力後,蘇聯便被正式列入了德國的攻擊名單中。
但此時的蘇聯並沒有意識到德國的進攻意圖——儘管他們已經截獲到了好幾份相關的情報,同時也收到了好幾個國家的提醒。
因此直到德國正式發動進攻之前,蘇聯的軍事指揮官們都依然保持著克制的態度。
而蘇聯西部特別軍區總司令巴甫洛夫便是其中的一員。
在德國進攻蘇聯的前一天晚上,巴甫洛夫還在俱樂部裡看喜劇。
就在他看得正爽的時候,軍事參謀卻跑過來找他做軍情匯報:
「德國部隊又在邊境上朝我們挑釁了,他們甚至還朝我軍方向開了火。」
但巴甫洛夫卻不以為意:
「哦,是嗎?那這可真是一個無聊的消息。告訴我們的人一定要保持克制,不要理他們,更不要給德軍任何能夠挑事兒的藉口。」
事實上,這句話也是蘇聯很多其他軍事指揮官的共同想法。
沒人認為德國會在這個時間點跑來惹蘇聯。就算真的要打,那德國至少也得提前跟蘇聯打個外交照會,告知開戰理由吧?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德國真的就在這種完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發動了對蘇聯的突襲。
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寧靜的早晨被德軍的突然襲擊給徹底打破。
德軍超過六千門大炮與千餘架飛機同時對蘇聯發起了進攻。
僅僅只過了一天時間,八百餘架蘇聯戰機便徹底成了廢鐵。
而歸巴甫洛夫管轄的飛機,佔了總數的一半還多。
德軍分南,北,中三路對蘇聯同時發動進攻,而前來進攻布列斯特要塞的正是南路德軍。
德國部隊在裝甲群的掩護下強行渡過布格河,並且對布列斯特發動了進攻。
蘇聯衛國戰爭的第一槍,就在這個時候,就在這個地方正式打響。
前面介紹過了,布列斯特要塞是一座非常堅固並且防守力量充足的軍事堡壘。
因此,德國部隊在這裡遭到了蘇聯紅軍的奮勇抵抗。
馬奇諾防線的失效可以充分證明德軍的攻擊特點。
德軍並不是那種會正面硬磕一個軍事堡壘的部隊,尤其是當他們有其他的進攻路線可以選擇的時候。
因此,當德軍發現布雷斯特要塞是一顆難以拔掉的硬釘子的時候,他們立刻將裝甲集群分為兩路,向南北兩翼進行縱深推進。
一旦德軍的裝甲部隊能夠順利推進,那麼他們便可以對布列斯特要塞完成合圍。
如此一來,德軍只需要留下足以包圍布列斯特要塞的部隊,就可以繼續向前推進了。
然而,號稱「坦克專家」的巴甫洛夫卻並沒有能夠看出德軍裝甲部隊的行動意圖,因此也並沒有做出相應的防禦調整。
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線的蘇軍已經徹底被打懵。
慌亂之下,蘇聯部隊甚至直接用明碼向蘇聯統帥部發出電報請求命令。
德軍裝甲部隊的縱深推進非常順利。第二和第三裝甲集群從南北兩個方向死死圍住了蘇聯駐守的三個集團軍。
而接下來等待蘇聯駐守部隊的,便是艱苦困苦的要塞防禦戰。
蘇聯戰士們頑強地堅守著布列斯特要塞,他們竭盡全力與德軍進行戰鬥。
這場保衛戰持續了很久。
直到德軍在6月28日打下明斯克的時候,布列斯特要塞的防衛戰仍然在進行。
在這場戰鬥中,出現了一名蘇聯英雄。
他的名字叫做扎夫裡洛夫,是一名蘇聯少校。
(很遺憾他沒有照片傳下來)
扎夫裡洛夫是第44步兵團的團長。
扎夫裡洛夫從戰鬥開始的第一刻便一直奮戰在第一線。
隨著德軍的進攻慢慢推進。能夠繼續戰鬥的蘇聯戰士也越來越少,而扎夫裡洛夫成為了一直戰到最後的那一個。
根據德國方面的記載,1941年7月23日,扎夫裡洛夫在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情況下,仍然在堅持抵抗德軍的進攻。並且造成了數名德軍軍官的傷亡。
而也正是在這一天,扎夫裡洛夫被德軍俘虜。
至此,布列斯特保衛戰才真正意義上的結束,德軍也才真正意義上的打下了布列斯特要塞。
相比他的戰友,扎夫裡洛夫還是幸運的。
在被德軍抓住之後,扎夫裡洛夫被送到了戰俘營,並且一直活到了戰爭結束,1945年4月,他被蘇聯從納粹集中營中解放了出來。
下期預告
慘烈的蘇德戰爭·五——激戰第聶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