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去麵包店買麵包的時候,總能看到在收銀櫃檯旁邊烤著許多蛋撻,一個個金黃誘人,看著就好吃,貼緊錫紙的那一層外皮是酥脆的,有很多層,中間的餡是軟軟的,有很濃鬱的雞蛋香氣,咬一口又甜又香。不過麵包店的蛋撻小小的一個就要賣5塊錢,幾口就吃完了,雖然很好吃,但是價格一點也不美好,還不知在家裡自己做。
麵包店的蛋撻賣的貴,個頭又小,而在家自製蛋撻,用很便宜的成本,就能做出許多蛋撻了。其實蛋撻做起來卻一點也不麻煩,需要用到的食材也很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所有的點心裡最簡單好做的一種了,就算是沒有做過任何麵包的烘焙小白也能做,非常適合剛入門的媽媽們,而且20分鐘就能烤好一大盤。
蛋撻皮是非常好吃的一個部分,如果覺得做皮太麻煩的話,可以直接買現成的蛋撻皮,但是外面的蛋撻皮都是加了反式脂肪酸的,自己做的話就不用擔心吃了不好了。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自製蛋撻皮的蛋撻吧,首先我們需要準備的食材有這些:中筋麵粉,黃油,鹽,雞蛋,牛奶,淡奶油,糖。
第一步,我們先往碗裡倒一些低筋麵粉,再加一些黃油和鹽,然後用手反覆揉搓,直到麵粉變成粒狀,再加一些溫水,用手揉成麵團,拿刀在麵團上面劃一個十字,再在麵團上面蓋一層溼紗布,再用保鮮膜把麵團包起來,放進冰箱裡冷藏1個小時。再拿一張油紙出來。
第二步,把黃油鋪在中間,再把油紙四面疊起來,用擀麵杖把黃油擀成油紙一樣的大小,再把麵團從冰箱拿出來,擀成麵皮,再把擀好的黃油鋪上去,再把麵皮封起來把黃油包住,用擀麵杖擀成細長的麵皮,然後折4道,冷藏1個小時,再拿出來擀成很薄的麵皮。
第三步,用模具把蛋撻皮印出來,先放到一邊。拿一個小鍋出來,把牛奶,淡奶油和糖倒進鍋裡,然後開火煮化,煮好了就放涼,打一個蛋黃進去,用打蛋器打到均勻,再用篩子過濾兩遍,再用打蛋器打成細膩狀,然後端起鍋把蛋液倒進蛋撻皮裡,再放進烤箱裡,調到190度,用上下火烤20分鐘。
這樣蛋撻就做好了,拿出來之後趁熱吃,熱乎乎的外酥裡嫩,剛烤出來的蛋撻味道最好,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可以烤一盤,給家裡的孩子當點心吃,這樣就不用去麵包店裡買了,而且味道很好。小編在這裡再給大家分享一下烤蛋撻時候的小技巧,往蛋撻皮裡面倒蛋液的時候只倒八分滿就可以了,不然烤的時候蛋液容易漫出去,那就不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