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墨玉縣烏爾其鄉託格拉克阿勒迪村養殖大戶 麥麥提阿卜杜拉·吾吉阿卜杜拉
整理:墨玉縣融媒體中心 劉紹斌
我出生在墨玉縣烏爾其鄉託格拉克阿勒迪村一戶貧困家庭,十幾歲外出打工,但一年也攢不下幾個錢,日子過得緊巴巴。
在外打工時,我總忘不了家鄉味道鮮美的羊肉。我就想何不回到家鄉養羊,發展養殖業?
2018年,「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給我發放了10隻扶貧羊,讓我發展養殖。為了養好這10隻羊,我向村裡的有經驗的養殖戶、鄉裡的畜牧技術員請教,買養殖方面的書籍自學,工作隊還派我到農牧民技術學校學習養殖技術。看到我對養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工作隊與村「兩委」鼓勵我擴大養殖規模,還為我申請了3萬元貸款,買了30隻羊羔。
大家這麼幫我,我再幹不出樣子就說不過去了。我下定決心要學好養殖技術把羊養好,我不怕苦,每天放羊割草、餵羊掃圈,從清晨忙到天黑。
經過兩年的努力,我家的羊達到60多隻,從留種繁殖,到售賣商品羊、綿羊絨,我的養殖路實現了良性循環,養殖效益也越來越好,年收入達到3萬元。本地很多收購商都到我這兒來買羊,還誇我養的羊膘肥體壯,肉質好。現在,我每個季度能創收1萬元。
我深知,躺在扶貧好政策上「等、靠、要」或許能脫貧,但永遠都不能致富,致富還得靠自力更生。
我通過科學養羊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實現增收致富。從那以後,我經常給缺乏養殖經驗的村民介紹「羊經」,給他們一筆一筆算「羊帳」,鼓勵他們也走養羊的這條致富路。如今,我們村20戶村民靠養羊、育肥羊實現了脫貧致富。
不僅如此,因為我的科學養殖經驗豐富、技術過硬,很多村民把羊託養在我這裡,每年,我給託養的村民分紅1000元。接下來,我希望在工作隊和村「兩委」的支持下,探索「農戶+協會+市場」的路子,將全村的養殖戶組織起來,學習科學的養殖技術,做到科學飼養、科學管理,達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我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有了扶貧政策,我才有了敢闖敢拼的底氣。如今,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我還要多學科學養殖技術,把養殖知識學精學透,把養殖業發展好,同時盡我所能帶動周邊群眾走上產業發展之路,一起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