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夜食堂》開始,我們漸漸開始發現,餐館、酒食和味蕾等已經與人產生密切的聯繫,那些在一方天地中發生的故事,足以讓我們窺見世間百態。
由劉江導演,陳寶國、秦海璐等一眾老戲骨成就的影視劇《老酒館》,將故事的大背景放在1928年到1949年這21年間。21年的巨大變化,裹挾著山東老酒館的眾人不斷向前,最終引向各自的歸宿。
《老酒館》的故事年代跨度從1928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講述的是發生在民國時期大連的好漢街上,酒館掌柜陳懷海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在大連開了一家叫山東老酒館的酒鋪子。
像老舍筆下《茶館》一樣,來往的居民與酒客,寫就著老酒館的故事,其中掌柜陳懷海為謀生計勤懇經營,後來慢慢通過老酒館結交抗日勇士,誓與殖民者抗爭到底的正氣展現,陳懷海釋大義展現出來的勇敢、果斷與正氣凜然,以及各個角色面對時代中的歷史重大變化所展現出來的不同人物個性,都凸顯了《老酒館》的魅力,從中窺探著屬於那個時代的人生百態。
曾有數據總結和評論提道:
《老酒館》自開播以來,憑藉'講究'的故事內容,'講究'的服化道,'講究'的人物塑造,得到市場和觀眾的廣泛認可。
就是因為老戲骨與中青年演員對戲的投入,才會有這樣的呈現。臺詞的功力毋庸置疑,每一個眼神和動作都恰到好處,劇情上的環環相扣,讓整體劇情連貫不拖沓。在《老酒館》當中,男性角色的「陽剛」之氣,恰到好處的讓「酒」文化有了突出點,一碟花生米,三杯兩盞一大壇下肚,是個爺們都會有「酒壯慫人膽」之氣。面對日本殖民者的侵略,老酒館的爺們都變得剛性與正氣。
但是,在歷史齒輪進程中,面對民族大義,不僅僅只是男人們在奮鬥,老酒館裡的女性角色同樣巾幗不讓鬚眉。「酒香不怕巷子深」,陳酒佳釀當中,還有女性展露出來的獨特魅力。
《老酒館》當中的女性角色不算多,但是每一個都有獨特的韻味。谷三妹身上的氣質之美,小棉襖身上的靈動之美,小晴天身上的純粹之美,婉容身上的風情之美等等,這些女性,都在國讎家恨當中展現自己的個性。
1、谷三妹
秦海璐飾演的谷三妹,在《老酒館》當中的出場實屬驚豔,一刀切劉海和黝黑蜈蚣辮,身著素色旗袍手抱看家胡琴,年輕又優雅的氣質吸引了好漢街上不少人的駐足觀看。慢慢的,在山東老酒館立身以後,她的身份才慢慢浮出水面,作為地下黨,谷三妹是為獲取情報才被安排到大連,選擇投靠老酒館。
這個女性身上有一種韌勁,是秦海璐把她演活了。
她較真陳懷海的一句女人搬不動酒缸的話,活活使勁將酒缸搬起;她時時刻刻都淡定從容,在老蘑菇變成毒蘑菇的時候,她設下計謀,最終讓老蘑菇認栽;在小棉襪、小晴天來到老酒館時,她始終本本分分做著自己的工作。這些女性身上的美好特質:秀外慧中、果斷沉毅、忠於信念、處變不驚,都一一在劇中展現。
她是擲地有聲的刀馬旦,也是霸氣颯爽的女巾幗。民族大義面前,她敢於擔當,和陳懷海共結連理之後,兩人一起共商抗日大計。谷三妹身上有不可多得的魅力,不是梨花帶雨的嬌弱,而是女性表現出來的有勇有謀。
2、小棉襖
圍繞在陳懷海身邊的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女性——陳懷海的女兒,小棉襖。
青年演員張可盈首次與一眾老戲骨對戲,在《老酒館》當中,她將小棉襖的角色詮釋得靈動又可愛。小棉襖從小的生長環境,讓她成長得向一頭只相信自己的「小野獸」,逮著誰都不放過,因為在走失的這十幾年經歷的一切,讓小棉襖身上帶有動物的野性。
可是慢慢地,在老酒館接觸了眾人以後,小棉襖開始有了「人」的特質。即使堅強的外表下是一顆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內心,但是陳懷海和谷三妹以及眾人對她的愛與關照,讓她逐漸打開封閉已久的心。
她的可愛之處,是在細節上的。即使對陳懷海罵罵咧咧,卻會為了自己的爹擔心落淚;即使言語粗糙甚至拔刀相向,但是一句「道上小心」卻把女兒的心展現得淋漓盡致。
「女兒永遠是爹的小棉襖」,《老酒館》中的小棉襖,也慢慢地被融化,也成為了陳懷海和谷三妹最深的牽掛。
演員張可盈在殺青那天發表長微博,裡面是她對小棉襖的理解與感謝:
小棉襖完成了她生命最後的綻放,我那顆隨著她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為她曲折的人生,也為我自己。
小棉襖的靈動可愛,同樣在民族大義面前的正氣,都讓老酒館的故事裡又多了一個獨具魅力的角色。
正是這些鮮活的女性角色,豐富了《老酒館》的鴻篇主題,歷史的河流仍在流淌,最終裹挾她們去往該去的方向,
酒喝乾,戲散場,爺們出將赴前線,巾幗女性上戰場。
老酒館裡,酒釀著,這佳釀當中還有陣陣女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