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部電視劇《老酒館》給迷住了。
這部劇,就像陳年老酒一樣勾人,每晚必準點雷打不動看它兩集。
話說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大連的好漢街。
有一天,街上突然出現了幾個粗獷的漢子,他們背著厚厚的背囊,身上裹著嚴嚴實實的襖子。
領頭的叫陳懷海(陳寶國 飾),帶著兄弟們走南闖北多年,一伙人剛進了提前盤好的小酒館,還沒來得及卸包袱,就遇見了一件怪事。
屋裡,橫著一具屍體。
正當他們還沒反應過來,屋裡又突然闖進來一街坊鄰居。
街坊一臉看笑話的表情告知他們,死者正是這屋子的前主人,老潘頭。
還當即表示,千萬別報警,自己肯定會裝作沒看見。
但,第二天他就反悔了,一臉蠻橫不說還揚言要報官。
一夜之後,這老潘頭的屍體竟神奇地消失了。
陳懷海一下子明白了,這是掉進了別人的陷阱。
如今人不僅死在了屋裡,就連屍首也沒了。人證物證都沒有,這就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陳懷海被叫到警察局,警長的態度相當有趣,他說:「這事可大可小,花錢就能買平安。」
程煜飾演老警察
可陳懷海不樂意了,這些年大傢伙辛辛苦苦用血汗淘出來的沙金,難道就這麼拱手相讓麼?
大丈夫敢作敢當,沒做過的事,堅決不背鍋。
陳懷海放出話,要想整,那就整個明白,玩個魚死網破。
他自己去到警察局,不僅叫來了記者,竟然還找來了失蹤的老潘頭。
奇怪的是老潘頭這會兒,反而是喝醉了酒在呼呼大睡。
警長一看,立馬慫了。
喝藥假死的那點蒙人的小伎倆,騙不了闖關東的好漢。
遇見了陳懷海,警長也只能笑悠悠地說一句:果然是關東山鑽出來的人啊!
想扒皮?沒門兒,你算是遇到了對手。
這一波過去,酒館總算順利開張,取名「山東老酒館」。
哥幾個把老酒館裡裡外外收拾的乾乾淨淨,炒的菜味兒最正宗,進的酒最好喝。
陳懷海這個掌柜的,宅心仁厚,大氣隱忍,有勇有謀。
把這酒館經營得非常喜慶,不看貧富,來的都是客。
待客原則,仨字「酒、菜、人。」
沒酒德的人當場攆走,當漢奸的人不許進門。
陳寶國演的陳懷海
陳寶國說:《老酒館》裡這角色,是他往前倒三年,往後倒三年,最滿意的角色。
更有趣的是,陳懷海這個人物形象,竟是源於編劇高滿堂的父親。
而故事,改編自父親曾經在大連開酒館的真實經歷。
故事有原型,在心裡藏了十年,難怪高滿堂寫起這故事來那是下筆如有神。
短短三年,他就寫盡了這間老酒館裡的人生百態。
酒缸前藏龍臥虎,有酒自然就有故事。
看《老酒館》的時候,再倒上一小杯慢酌,就更能咂吧出味兒來。
戲裡真正的酒人,要數牛犇飾演的老二兩了。
他衣衫襤褸,但總是乾乾淨淨。
平日裡雖然靠討飯生活,住在借來的茅草屋,但卻從沒缺過一頓酒錢。
牛犇飾演的老二兩
每天,他都要到山東老酒館點上二兩燒刀子。
自知人家賺不了他多少錢,他就自帶小菜,站在酒館角落的窗邊獨自品酒。
喝酒時,他常常自言自語,嘴裡念叨的也是酒的事兒:
醉了酒是豹子膽,醒了酒是兔子膽,借酒說事小心點,白吃白喝看白眼,喝酒應事的躲遠點。
老二兩是個既愛酒,又有酒德之人。
為了喝這二兩酒,每天都要奔波走十裡地,夜裡喝完酒再回去,又是十裡地。
有一天晚上下著滂沱大雨,酒館快要關門時,他又來了。
他說,一個人走來酒館,正是為了迎著酒館裡的熱乎氣,這樣喝酒才有酒味兒。
陳懷海瞞著他租了馬車想要送他回去,他又念叨:凡事不能壞了規矩,自己給多少錢受多少好處。
說完,戴上草帽裹上雨衣,晃晃悠悠獨自消失在夜幕中。
有一天,警長通知江洋大盜金小手已經到了大連街。
他來無影去無蹤,一來二去的就被街坊傳的神乎其神。
但陳懷海不但不怕,反而對他有一絲敬佩,因為金小手仗義行俠,專偷日本人的錢來殺富濟貧。
更神的是,金小手似乎無處不在,一旦有人議論起了他,就會立刻被襲擊。
就連陳懷海這樣的厲害人物,都不是他的對手。
稍不留神,陳懷海睡覺的枕頭,貼身的帽子和腳上穿的鞋,都能被金小手偷了去。
害怕金小手來偷自己的沙金,生意都沒法好好做,天天就是和金小手捉迷藏。
為此,聰明的他悄悄地在院子裡酒缸的地下挖了個洞,還放進去一個酒罈子,每天神神叨叨地假裝往那兒轉幾圈,讓金小手以為沙金就藏在缸底下。
睡前,又把屋裡撒上薄薄的一層白灰,果不其然,金小手露出了小尾巴。
金小手的演員陳月末
第二天來的客人裡,果真有一個鞋底沾了白灰,還正是陳懷海懷疑的那個對象。
陳懷海也不打算揭發他,反而提上好酒,請他到酒窖喝酒。
再加上這金小手也是關東山出身,不打不相識,倆人一來二去的,反而成了生死的兄弟。
沒想到,扮演金小手的演員陳月末,正是陳寶國現實生活中的兒子,真父子在《老酒館》裡變成了兄弟!
老酒館來來往往的過客中,當然也不乏有許多悲劇人物。
說評書的杜先生(鞏漢林飾演)算一個。
杜先生嘴皮子溜,這說評書的,當然全憑一張嘴。
他說的評書精彩至極,街坊都愛聽,甚至還有人非他不聽。
可壞也就壞在他這張嘴,常常說話不過腦子,不帶把門兒,就說出來得罪人的話。
街上一旦發生點什麼事,他總愛跟人叨叨。
鞏漢林飾演的杜先生
金小手進了大連街,他就說金小手,隔壁楊府鬧人命,他就講人家府裡的芝麻瑣事。
有一次,有個客人專門請了貴客來談事,點名要聽他講武二郎醉打蔣門神。
結果他,喝了點酒,給喝糊塗了,直接把書講串了,硬是講成了怒打潘金蓮,把客人氣的當場要暴打他。
終於有一天,杜先生這舌頭,沒了。
硬生生讓人給割了,再也不能說話,把個陳懷海可惜的是直抹眼淚。
如果說杜先生只是一個平凡的市井小人物,他的遭遇不足為惜。
那麼,劇裡還有一個被改朝換代而毀掉人生的角色,他就是馮恩鶴飾演的老爺子那正紅。
那正紅是滿族人,曾在皇宮裡教小王爺們摜跤,與大街上的老百姓相比起來,自然是不一樣的。
自打918事變以後,日本人佔領了東三省,那正紅也早早地就從宮裡出來,來到了大連。
作為清朝皇帝的忠粉,他一心想著哪天清朝會捲土重來。
為表忠心,他一直留著長長的辮子,哪怕是酷暑,出門也要戴著圍巾。
甚至每當見到宮裡的人,他一準畢恭畢敬,哪怕是一個落魄的假王爺。
為了溥儀的妻子婉容,不惜搭上自家的全部財產,變賣房產,只為了能讓被軟禁的主子吃上口好吃的。
他永遠幻想著大清能夠復興,自己重回皇帝身邊的大夢。
直到最後辮子被日本人一刀砍掉,那正紅堅守的信仰,也就崩塌了。
從此,潦倒街頭,整個人再無神採。
馮恩鶴飾演的老爺子那正紅
山東老酒館升級為大酒樓後,新的一波酒客又馬不停蹄亮相登場,一出出好戲在後頭。
充滿人情味的老酒館,一盞油燈,一碟花生米,一盅小酒,不僅能嘗出人生的酸甜苦辣,還能瞥見風雲變幻的人間百態。
每個角色都有血有肉,故事稍顯傳奇,但又不離譜,讓人印象深刻,耐人尋味。
《老酒館》就像一壺老酒,讓人越品,越上頭!
墨雅:nlp導師、一對一教練,富書、砍柴書院專欄作者,讀有趣的書,追好看的劇,寫走心的文字,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