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迷上了一部劇《老酒館》。
工作日時間每天晚上吃完飯洗完澡躺床上刷上兩集《老酒館》,正好睡覺。
看得滿足,看得舒坦。
這部劇的吊口味的方式目前來看,雖然是小伎倆,可卻不讓人難受。
也都是一群老戲骨,演戲讓人看著舒服,故事目前來說講得也不錯。
雖然這是一部有女主的劇,可是看到十幾集,都沒見到女主出場。
看得儘是一些老爺們用血的經驗和教訓教人怎麼做人的故事。
了解了一下這部劇的編劇,是高滿堂先生。
據說高滿堂先生是為數不多的目前的金牌編劇之一,並且是價格最貴的那幾個。
以前沒有了解過高滿堂先生,最近通過看劇。
從目前這十幾集來看,覺得確實不錯。
不過有一種越看到中間味兒有點不對勁的感覺。
1.例如越到後面越是煽情,煽情煽到有點「濫情」的感覺。
就拿「老二兩」來說,其實說到這個人不簡單就夠了,老二兩之前已經給我們留下非常神秘獨特的印象了。
就算沒有那將近大半集的渲染,可能會更好。
非要強行在老二兩身上講講酒德,講出人情。
這些事情其實是存在的,可是如果講得太過於直白,反而顯得沒意思。
2.陳寶國飾演的山東老酒館的陳淮海陳掌柜怎麼感覺總是想說大道理啊!
每次送走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客人,都要說道一番,顯得他是一個仁義、厚道的掌柜。
而且每次講道理,或者覺得某個人不容易的時候,都是眼含淚光的。
也就是這一刻,覺得陳寶國不容易啊!這一集要紅上好幾次眼眶。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剛開始看陳掌柜就是一個非常爺們的硬漢,做事情講道理和原則。
可是越說怎麼感覺有點小家子氣感覺了?
帶有一種中年油膩的感慨之感,搞得身邊的一群小夥伴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
有這麼一個語重心長的掌柜,顯得一群闖關東的兄弟都像是莽夫,像是野獸一般!
即使是有以上這兩點的小問題,也不影響整體看這部劇的心情。
劇還是要追的,難得遇上一部能看的劇。
看的過程中,一直在彈幕上看到有人提起《老農民》,《老中醫》這兩部劇。
據說都是高滿堂編劇的「老字輩」的劇,口碑都還是不錯的。
這兩天刷《老酒館》不過癮,於是把2014年上映同是高滿堂先生編劇的《老農民》拿出來看了。
看到20集左右,說說我對這部劇的看法。
感慨確實是有一點嘆為觀止的,這種尺度,這種非常敏感時期的背景居然能夠上映。
這部劇當年是怎麼過審的?
《老農民》中有著時代大背景,有著當年搞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大躍進和10年文化浩劫的背景故事。
現在來看,當年這種劇能夠上映,也算是一種直面過往了吧?
這部劇的上映也代表著一種進步了。
劇中講述人物在這種背景下的種種不容易,感情在這種環境下的顛沛流離。
尤其是這部劇的男女主角,
一個是陳寶國飾演得40多歲才結婚的老農民的兒子牛大膽(實名牛有草)和另一個老農民女兒楊燈兒之間的辛酸感情。
這兩對從小青梅竹馬,可是因為牛大膽家裡一直很窮,沒錢娶媳婦,才耽誤到現在。
可是因為牛大膽和楊燈兒父輩的恩怨,兩個人被迫一輩子不能在一起。
牛大膽的父親是被楊燈兒的父親給打死的,牛大膽的父親臨死前囑咐牛大膽一輩子不娶楊燈兒。
楊燈兒的父親也因為跟牛大膽父親年輕時候的恩怨,一直心裡過不去坎兒。
楊燈兒父親也不允許楊燈兒跟牛大膽在一起,好幾次楊燈兒想要跟牛大膽在一起,都被自己的父親以死相逼。
這一對苦命鴛鴦一直不得安生。
後來即使牛大膽娶了媳婦兒也忘不了楊燈兒;
楊燈兒嫁了人,可是心還是牛大膽的,仍然愛著牛大膽。
……
吐槽:
楊燈兒是牛莉飾演的,在劇中扮相當時看著還行。
可是陳寶國是真的老了,演這部劇的時候都快60了,可還在劇中演40多歲的老光棍。
實在是有點看不過去,當陳寶國在劇中演兒子的時候,真的感覺牛大膽跟他爹也不差幾歲……
總覺得應該以老哥們相稱,而不是「父子」。
看這部劇的時候,很多人評價這部劇是「歪曲歷史,比狗血劇還叫人噁心。」
其實作為一個不熟悉當年那段背景的人,看這部劇的時候覺得跟爺爺奶奶口中描述得差不多。
很多觀眾也評價,自己的爺爺奶奶看了這劇的評價是——「這不就是演得我們當年的事兒嗎?」
甚至跟歷史書上描述的也對得上號。
我媽媽小時候還見過煤油燈,現在這東西已經是老古董了。
所以劇中描述得通電那一段也非常真實。
還有人民公社和大躍進時候喊的口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也是真實事件。
只是劇中把當年這段背景細化了,講述一個麥香村村民對於這一歷史事件發生時候每個人的看法。
還有描述大躍進時候,一些老實村民的真實心理反應。
當然,我個人確實對於這段歷史具體事件不是很清楚,爺爺奶奶提起這件事情的時候也都是不太願意說。
究竟是歪曲歷史,還是還原歷史;
劇中究竟是評論者所說的諷刺還是悲天憫人,這個部分還值得探討。
這部劇中描述得五六十年代男女的樸實情感。
那個時代,人心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感情方面也沒有像現在這樣可以說算就算了。
就像木心先生的那句小詩寫得一樣,「從前的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對於男女主人公來說也是這樣,都是死心眼,牛脾氣,一輩子只死心塌地認定了一個人。
一個人愛到死,這種誠摯的情感讓現在人看著感慨。
那時候也的確出了兩個不同類型世界的人,例如馬仁禮和喬月。
這兩個讀過書的人在一群人裡面,確實看著格格不入。
這也最終導致了兩個人只能走到一起的命數。
原來差別一直都是存在的,兩個人三觀不合是很難在一起的。
至於楊燈兒那種女孩子,確實很難看見了。
真的有那麼寬闊心胸的人嗎?幫著別人養兒子,這兒子還不是自己和自己心愛的人生的。
這也太大無畏了吧……
越看到後來越是覺得味道不太對,可能高滿堂先生編劇的作品總是覺得開頭很好看?
豆瓣評分8.6,給了這劇一個良心劇的評分。
個人看到最開始覺得這部劇值這個分,越看到後來覺得越不值得。
個人評分7.5分。
有看過這部《老農民》的嗎?
覺得這部劇怎麼樣?
同是豆瓣8分劇,《老酒館》跟《老農民》相比,哪個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