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麗心靈》講了一個足以令人震撼的故事,千萬個人看或許會有千萬條感悟,具體到我的體悟,不過是寫在標題裡的這一條:即便在困境中,你也能有所成就!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主人公約翰·納什精彩絕倫的人生,這份精彩,甚至助力影片《美麗心靈》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
約翰·納什(下文簡稱納什)的人生到底經歷了什麼?且容我慢慢道來。
一、困境,也許是短暫的
影片開始的時間背景是1947年9月,一堆人坐在課堂上聽教授高談闊論,言及數學家的重要性,納什便是其中之一。
是的,他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還取得了一筆獎學金。
作為一個學霸,納什對自己的認識是自己是個身心平衡,但不善於人際交往,他既不喜歡別人,也不被他人喜歡。
但作為一個孤僻的學霸,納什在人們眼中是無比怪異的,他不僅不去上課,還喜歡研究一些不被人理解的東西。
他研究橄欖球隊比賽時球員的運動軌跡,企圖將鴿子爭奪麵包屑的行動理論化,甚至旁觀女子追逐搶她皮包的男人。
即便是在酒吧遇見對他有好感的女子讓他請喝酒,他也只是直言自己的目的是「液體運動」。
可想而知,他很難不被嘲諷。
一次,同為獲得獎學金的學霸對手漢森刺激他一起比賽下棋,賽中,漢森諷刺他說自己已經有兩項成果,而納什的成就卻是『零』。
「輸是什麼感覺?「漢森問,話音剛落,納什的棋已經輸了。
「你不應該贏,是我先走的,每一步都很完美,這個遊戲有缺點。」納什一邊喃喃,一邊夾緊自己的皮包落荒而逃,卻絆倒棋局,摔了自己。
「這就是偉大的約翰·納什。」漢森嘲笑的話語越過空氣,抵達納什的耳朵,垂頭喪氣的納什在圖書館待了兩天。
他心裡知道,別人都小有成就,而他卻連博士論文的主題都沒有。
這天,做完期中考核的教授約談納什,再一次告訴他別人都按時上課,發表論文,但根據納什的表現,卻不能保證他一定會有工作。
這對無比渴望自己能進名額有限的惠普實驗室工作的納什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
懷疑、困惑、失敗感環繞著他,不能失敗的他,心裡動搖著準備屈服。
「光瞪著天空不是辦法,夠了我還是向他們屈服吧,面對牆壁。」
「面對牆壁不能找到答案,答案在他=你工作的地方。」
好在,這個理解他、相信他的浪子室友查爾斯及時點醒了他。
終於,一個晚上,在酒吧裡工作的納什,遇到了一個美女,同窗們躍躍欲試都想約上最美的金髮女孩,這個場景刺激了納什,令他湧現出泉泉的靈感:
如果我們全去追最美的那個人,我們就會全軍覆沒,然後去追其他人,我們只會被潑冷水,因為沒有人願意屈居第二,如果我們不理會那個最美的,那我們就相安無事,還能抱得美人歸。
想法泉湧而至,於是,他順利推翻了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理論,並提出了自己的理論:
「最好的結果,是團體中的每個人,都做對本身和團體最有利的事。」
20多頁的博士論文,讓納什如願以償地進入了惠普研究室工作。
他終於越過理論和論文的短暫困境,迎來了一段更富傳奇的人生。
二、困境,或許是漫長的
五年後,納什成為惠普研究室的領導人,被邀請去五角大樓幫忙破譯密碼,在這裡,他展示了自己驚人的數學天賦,令人嘆為觀止。
極短的時間,一堆看似毫無關聯的密碼卻被他找到了規律,破譯了一些出來。
回到辦公室,同事告知他,他登上了《財富》雜誌,儘管他不屑一顧。
而後,他在五角大樓見過的老大找到他,讓他加入最高機密計劃,任務是從雜誌和報紙上尋找敵人取得聯繫的密碼。
事業上成就斐然的納什,也同樣迎來了桃花運,女學生艾裡西婭出現在了他的生命裡,容納這個不善言辭,行為頗怪異的男人。
他們相談甚歡,關係在看星星、野炊、過生日中一點點升溫,艾裡西婭生日那天,納什打消顧慮,向她求了婚,婚禮上,祝福聲一片。
事業在上升,愛情美滿,婚姻幸福,妻子艾裡西婭還懷了孕,納什,稱得上是少有的人生贏家。
但若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反而會索然無味,失去那一份它獨有的魅力。
是的,困境,再一次出現了。
納什總感覺有人在跟蹤他,在酒會上,在課堂上,在回家的路上等等。
這天,送完密信的納什,在秘密基地遭到了跟蹤,隨即發生了一場激烈的角鬥。
已有家室的納什察覺到危險,請求退出計劃,卻遭到老大威廉·帕徹的阻攔。
威廉威脅納什如果他不繼續為他工作,就會將納什的信息洩露出去,到時只會更加危險。
納什越想越害怕,他害怕汽車熄火和關門的聲音,他害怕突然出現的生面孔,他甚至害怕,妻子在家裡開燈。
這天,他去參加哈佛大學全國數學研討會,遇上了聲稱特地趕來的室友查爾斯還有他的小侄女,納什準備向查爾斯求救,卻因為時間來不及匆匆上臺。
演講中,他又看到了幾個陌生的可疑人物。
他結結巴巴,匆忙下臺,趁機逃跑,卻被他們摁住打了麻醉劑,他向查爾斯呼救,說他們都是間諜,查爾斯卻冷眼旁觀。
他被帶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醒來卻見查爾斯在一旁坐著,詭異地衝他笑。
他大怒,破口大罵,那位自稱是精神醫生的人卻告訴他,這裡沒有查爾斯,他們也找不到威廉的資料。
納什無望且無助,好不容易捱到妻子探望,他小聲地告訴妻子,自己曾從事的保密工作。
未曾想,妻子卻拿出一沓資料,說他的密信從未被打開過,他們的秘密基站也只是個廢墟。
分不清真假的納什劃開了自己被植入晶片的手臂,卻只見鮮血直流,找不到任何晶片和密碼。
是的,成就斐然的納什,得了精神病,他人格分裂,查爾斯、查爾斯的小侄女、以及威廉,都只是他想像出來的。
自那以後,他陷入了漫長的困境,電擊、吃藥、社交恐懼伴隨著他漫長的人生,讓他從雲天之上墜入泥丸之下。
三、困境中,也可以有所成就
藥物,讓納什無法專注工作、分擔家務,甚至無法回應妻子的需求。
納什決定偷偷停藥,然而,他的病情卻也因此反覆。
威廉、查爾斯和小侄女重新找到他,他復又在廢棄的屋子裡重新起研究報紙和雜誌,他甚至因為幻覺差點將自己正洗澡的孩子溺入水裡。
發現端倪的妻子艾裡西婭衝進來制止他,納什耳邊卻有無數個聲音告訴他,艾裡西婭一再阻止他,他必須除掉妻子。
兩人爭執中納什推倒了妻子,妻子驅車帶著孩子離開,納什卻衝到車前,突然篤定地告訴妻子,他們都是假的。
醫生建議納什回去繼續治療,納什卻固執地請求妻子不要讓自己回去,並請求妻子應該遠離他。
妻子下樓,汽車驅動的聲音再次響起,樓道響起腳步聲,失落的納什一抬眼卻見,妻子正看著他。
艾裡西婭緩緩走到他面前,蹲下,撫摸著納什的臉,輕輕告訴他:「你、我、還有我們的心,才是真的。」
而後的日子,他與幻想的人爭吵,刻意不理他們,卻依舊未能擺脫他們。
幻覺依舊伴隨著納什,但改變也在他身上發生。
他聽從妻子的建議回了熟悉的普林斯頓大學,請求如今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曾經的對手——漢森,讓他待在圖書館。
在普林斯頓大學,他曾因為失去理智跟別人爭吵引發圍觀,也曾因衣衫不整被學生嘲笑調弄。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納什頭髮已經花白,一個學生怯生生地上前向他請教問題,解答過程中,納什重新找到了自信,請求漢森讓自己回去上課。
漢森試探地問他,幻覺是否還在,鏡頭一轉,威廉、查爾斯以及小侄女依舊跟著他。
「他們是我的過去,所有人都被過去纏繞」,納什淡然地打消漢森的顧慮。
而後,他開始任教。
但他依舊害怕跟陌生人的交往,這天,一個陌生人出現,他叫住一個學生,問她能不能看見那個陌生人。
得到肯定的答案後,他才開始跟陌生人交談。
但當陌生人告訴他,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提名時,太過訝異的他卻迅速沉默了。
推脫不過,他和這個陌生人走進了普林斯頓大學的餐廳,陌生人表示擔憂諾貝爾獲獎者的形象問題。
言談中,卻有人走過來,在納什的桌前放下一隻鋼筆,隨後,越來越多的鋼筆遞了上來。
這是似曾相識的一幕,在納什為原創理論苦惱的時候,他曾在這家餐廳見過類似的情景,他的教授曾告訴他:這代表著別人在肯定他的終身成就。
1994年12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納什走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領獎臺,在致謝詞中鄭重地感謝了自己的妻子艾裡西婭。
儀式後,兩人一同離開,納什的視線卻偏向一邊。
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些幻想出來的人,依舊在一旁默默注視著他。
幻覺,無疑是納什的困境,在無數的角鬥中,他最終選擇了忽視他們,與他們同在,最終,他也總算成為並成就了獨特的自己。
電影裡,納什博士論文提出來的博弈論是在浪子室友查爾斯的陪伴和鼓勵下完成的。
早在那時,這個創造出納什均衡理論的偉人便已經陷入困境,承受著精神分裂的折磨了。
他確診精神疾病的那一刻,我頭皮發麻,卻並不恐懼,卻仿若心靈被重重一擊。
那時,我無比確信:即便在困境下,我們有能所成就!
事實上,面對困境,我們的害怕和恐懼,不僅於事無補,還會滋養困難,讓你我進一步沉淪於痛苦,難以自拔。
但,如果我們能悅納自己,接納困境,我們或許才能真正突破困難,贏得屬於自己的成就。
在困境中,越是敢於接納困難的人,越可以有所成就!
結語
也許,你要說,電影終究是電影,天才也終歸少有。
那我要告訴你,《美麗心靈》的男主約翰·納什有著無比真實的原型。
這個著名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小學時期的學習成績(包括數學成績)並不好,曾一度被老師認為是一個學習成績低於智力測驗水平的學生。
然而,二十來歲,他卻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21歲,他順利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此後,他事業愛情雙雙開掛,卻在30歲的時候,遇上了上天開的玩笑——一場精神疾病。
自此,幻聽幻覺跟隨他幾十年,因為精神狀況,曾收入囊中的菲爾茲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與他失之交臂,無數的榮譽離他而去。
1994年,他66歲,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往後幾年,他繼續自己的研究。
從事業的頂峰滑向神經失常的低谷,再神奇般地逐漸恢復,約翰·納什的人生充滿傳奇。
這份傳奇,為改編自西爾維雅·娜薩兒撰寫的同名傳記小說《美麗心靈》的電影獲得8次奧斯卡提名奠定了底色。
對我們而言,天才和偉人的人生不可複製,他們的成就我們或許也遙不可及。
然而,那些揭露在一言一行裡的偉大思想和人生態度卻值得我們學習與靠近。
或許,困境中的我們,不一定能夠成就斐然,卻能慢慢學會悅納自己,脫離出內心的恐懼與痛苦,撥雲見月,迎來屬於我們的人生成就。
記得,即便在困境中,你也可以有所成就。
越是在苦難中,越不能自暴自棄,而是要奮力向上,找到照進自己心靈的光與亮。
這樣的你,即便在困境中,也值得欽佩,也必將,有所成就